原标题:黄金吊坠无标识,市民退货遇难题(主题)
郑州消协发布去年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涉及家电、装修、医疗、教育等领域(副题)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李爱琴
3月13日,市消协发布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案例内容涵盖多个消费领域,聚焦时下消费热点、维权难点,涉及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人身财产安全权等。
案例一蒸烤机质量出问题“三包”规定须履行
2022年5月,消费者在某品牌家电公司郑州分公司购买了一台智能蒸烤机。在使用过程中蒸烤机出现频繁漏电问题,消费者要求商家更换新蒸烤机或者全额退款,但是商家不同意。市消协调查后,最终商家同意为消费者调换新商品。
2023年4月,消费者在郑州某珠宝展览会上购买了两个和田玉手镯,回家后发现两只商品有瑕疵。但商家不承认商品有问题,消费者请求检测机构进行鉴定,经鉴定,其中的一只手镯材质为岫玉,而不是和田玉。
面对商家消极处理的情况,市消协首先明确购买此手镯之间的合同双方当事人为消费者与手镯售卖商家,不管钱由谁经账,责任应当由手镯售卖商家承担。市消协组织消费者与售卖玉镯的商家进行调解,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
案例三低价诱导隐患多“流量为王”不可取
2022年7月,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花费198.99元限时秒拍一台冷暖空调,商家承诺7月11日发货,但时至2023年2月底仍不发货、不退款。
市消协经了解得知消费者投诉情况属实,责令该电商平台会同商家履约,并按订单承诺要求向消费者发货。
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进行线上购物时,需注意“超低价”等畸形低价宣传推介的产品,警惕“引导流量”式套路,避免不必要的负面消费体验。
2023年3月,消费者在郑州市某卖场柜台购买了品牌黄金吊坠,商家宣传称此吊坠为999足金产品,购买时却没有吊坠品牌标识及足金字样,事后找店长询问退货问题,被告知不能退,只能按现行金价调换。
市消协提醒,在购买贵金属饰品时,一定要票证齐全,还需仔细查看标识、印记、检验报告,查验重量,鉴别色泽,并了解常见贵金属首饰的印记、标识规则。
案例五诱导宣传迷人眼看清资质很关键
2023年3月,消费者在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缴纳27830元用于疾病治疗,但并无明显效果。消费者要求该机构返还治疗费用被拒。
案例六家装纠纷不履约“催促营销”不可信
2023年3月,消费者在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对其宣传推介的服务项目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总额5万元的家装装饰合同,商家承诺消费者按照样板间标准全面升级材料进行装修,消费者当即缴纳了1万元的订金。但是,商家并未按照合同约定为消费者提供满意服务,消费者与商家多次沟通无果。
案例七中央空调不制冷商家坚决不更换
2019年8月,消费者购买了两台中央空调,其间出现10多次的故障,多次维修后空调仍然不制冷,消费者要求换新机器,而商家明确表示只能维修不能更换。市消协经过调查核实,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客观真实。最终,商家同意为消费者更换两台全新高级型号的中央空调。
案例八出国留学起纠纷消协出面帮解决
案例九协议培训退费难此类问题擦亮眼
市消协调查后,按照规定协调,最终该培训中心同意向消费者作退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