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的投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其次,大盘处于弱势中不要去操作概念股,技术分析应结合“利好出尽就是利空”等其他股票投资规律,从整体上进行交易决策的制定。
第三,要重视股票基本面和市盈率等各方面信息及指标的综合研究分析。
主力被买是指投资者把拥有的股票在卖出时会挂在一个期望的价位,后续股票买价达到这个期望价位后,股票就会被顺利的卖出。投资者在设置期望价位时要经过综合的分析,预测股价可能达到的高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用户在平时投资股票时要具备股票方面的知识,比如知道股票各种术语的含义、通过K线图可以掌握买卖的技巧等,只有这样用户在买卖股票时才有可能赚到钱,而且在买卖股票时最好向身边有经验的人学习。
剥冬笋
老郭逐一“剥”去亏损股、高价股、老庄股、业绩一般、喜欢圈钱的股和存在上市公司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现象的股票,等等;经老郭这么“层层剥皮”,原来的近1400多支股票仅剩下了30支。此后,老郭只注意这些股票,由于老郭对这30支股票方方面面的情况了如指掌,盘中稍有异动,就能准确作出分析判断,并迅速实施相应的投资决策。因此,即使在股市行情低迷的市道里,老郭也常常能骑上短线黑马。老郭的“剥皮”炒股法其实就是运用了奥卡姆剃刀定律,从而顺利解决了自己的选股难题。
“远离”股市
在日本的古代围棋历史中,长期存在着四大门派,分别是本因坊、安井、井上、林,它们是古代日本围棋界运转的中心,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少林、武当等门派一般,几乎所有的日本围棋名家都归属于其中。传说400年前,有位年轻的棋手救了当时的本因坊掌门人,掌门人问他需要什么回报,那位年轻棋手提出想学习下棋的诀窍,希望能更快地提高棋艺水平。本因坊掌门人告诉了他一个最实用、最简单的诀窍:眼睛和棋盘保持一定距离。后来,这位年轻棋手果然实力大增。
最简单的看盘技巧其实就是远离股市,不要天天看盘。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有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恰恰道出了一些天天认真看盘的投资者,却认不清趋势发展方向的真正原因。所谓:“距离产生美”,这些身在股市中,却没有取得理想收益的投资者,不妨和股市保持一段距离,你会更加容易地发现股市真正的本来面目。
“三不管”
很多投资者之所以操作不好自己的股票,原因就在于“杂念”太多,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结果左也不是、右也不对,犹犹豫豫,最终导致投资失误的产生。
股民华文科,自从进入股市以来,其资金市值一直迅速增长。他的成功经验就遵循了自己独创的“三不管”炒股准则:不要管自己赚多赚少;不管指数是多是少;不管股价曾经的涨幅或跌幅是多是少。
华文科认为:炒股只要管趋势就行了,对于个股的炒作应该建立在对趋势的准确研判基础上,当确定股价的趋势向上时,无论已经盈利多少,都应该坚决持股,争取获得最大化利润;当确定股价的趋势向下时,无论已经亏损多少,都应该立即斩仓出局,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他的“三不管”炒股准则帮助他抛弃了各种操作上的“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趋势的研判上,因而使得投资收益蒸蒸日上。
“独孤九剑”
后来,柳骏麟放弃了其他所有的理论和技巧,专心研究K线理论,并且将数百种K线形态浓缩成9种K线技巧,他将其取名为“独孤九剑”,此后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他只注意看价格和成交量,并运用“独孤九剑”进行操作,取得非常不错的收益。
利润分段
表面上看,它们好得几乎无可挑剔,市盈率不高(10倍以下,甚至5倍以下),负债率可能也不高(甚至处于净现金状况),拥有的工厂和持有的物业或者其他非主营业务的投资都在升值或者已经升值,重置成本远远高于公司现在的账面价值或者股票市值,等等。
我把“价值陷阱”归纳为两类:一是夕阳行业的公司,二是不思进取的公司。不思进取的公司又分为几种情况,包含民营企业家缺乏接班人,老一代惰性渐长或者正在经历人生迷茫(比如枯燥、激情丧失、中年危机或者第二次中年危机,等等),国有企业的制度不允许管理层进取(束手束脚),或者管理层自己不愿意卖力、没有动力,而且能力也受到局限,等等。
一个小小的指标可以用来辨别一个公司是否懒惰(不思进取):看看它的销售额在最近几年的变化(不是指利润额),也请看看毛利额的变化(而不只看净利润额),进取的公司热火朝天,不思进取的公司一潭死水。
在海外市场上,很多特大的和特小的股票都成了“价值陷阱”。在国内市场上,股民追捧小股票。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大公司增长太有限,而且大国企的社会负担太重,难以前行。只是小股票被追捧得太过分,有些小公司完全被遗忘也许有它的道理。如果一家公司在打拼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以后还不能长大,也许行业有问题、商业模式有问题,或者管理层有问题。这三个可能性都不好,当然也就只能有一个结论:你不应该买它的股票。
寻找贵得有道理的股票
为什么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掉进“价值陷阱”?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静态思维”在作怪。便宜股票的便宜是无须争议的,8倍的市盈率低于另外某公司20倍的市盈率,这不需要辩论。但是,我们忘记了用动态思维来看问题。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实现未来3年利润翻一番,而另外一家公司的利润原地踏步(甚至下跌),3年以后的估值状况会如何?
有些公司的股票看起来很贵,但对于那些不懒惰的公司,它们的贵透露出一种信号:它们的管理层进取,它们有健康的高成长。也许它们还贵得不够呢!而要能够正确地做出这种判断,就要做很多功课。相反的,大多数投资者只需要比较各个公司的估值水平就行了,那多简单!一张比较公司估值水平的表每个人都会看。这件事很简单,所以没有价值。
所以巴菲特说,这样按图索骥买股票不需要技巧,而只有买那些看起来贵而实际上不贵的股票才考验水平。国内流行的“价值洼地”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名词!它意味着主要是(或者完全是)估值水平的比较。近来,每当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就皱眉头。其实,公司之间是不可比的,至少不可以简单地用数字来比较。
股票估值很不重要
有些读者看过《投行分析师的叛逆宣言》一书之后问我:你为什么完全不谈股票的估值方法或者技巧?难道估值不重要吗?
不问估值行业为先
其次,我说估值不重要,不是说我们应该完全不看估值,只是为了转换思维。估值必须是选择投资机会的最后一道程序,而不是第一道程序。投资的出发点不能是先看谁便宜,然后再从一大堆便宜的“价值洼地”中找最便宜的,或者基本面略微好一点的,在矮子里面挑将军(寻求thelessbad)。我以前一直都是那样做,但我近年来的醒悟是,那种方法往往是抓住一大堆“烟屁股”和质量马马虎虎的公司。
对此,投资者不妨倒过来,把公司的质量放在前面,首先选5~10年内有前途的行业,好的商业模式和公司,再从中选出管理层质量高的公司,最后再比较估值。在高质量和低估值这两个标准上,经常会有冲突。巴菲特说,我们应该在估值方面稍微将就一点,而在企业质量和前途方面尽量提高标准。他的原话是:Itisfarbettertobuyagoodcompanyatafairpricethanafaircompanyatagoodprice.
换句话说,就是把投资理念从寻找便宜过头的烂公司转为寻找贵得不够的好公司。听起来,我似乎在玩弄文字游戏。但事实上,这两种策略的目标公司群(股票池子)是不同的。
不少人(包括敝人)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2006年,我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办公室开会。他把他的资产组合(30多只股票)拿给我看。我大吃一惊:我的天哪!他持有的全是让人瞧不起的公司的股票!有各种严重缺陷公司的股票!我直言不讳,想法和他很有抵触。然后,他问我的持股名单,我也如实相告。他认为我所持有的公司也大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低质量公司。我虽然不能够接受他的批评,但是,我确实开始怀疑我多年以来的投资方法。我挑选股票的顺序错了,我一直躲开好公司,因为它们乍看起来很贵,而我却一直在“烟屁股”中寻宝。
炒短线也不必理会估值
多数“价值投资者”都认为,在“价值洼地”里寻宝比在贵的公司中寻求贵得不够的公司更能让人睡得踏实,因为他们觉得持有的股票估值“便宜”,我以前也这样认为。但是,2008~2009年的经验显示,一旦出现危机,三线股和四线股跌得更加厉害。原因是它们的股票更容易被边缘化,它们的业务更容易出问题,在经济复苏或者资本市场复苏时,它们又往往被遗忘。
股票的估值是雕虫小技,无须太费周折,挖掘长期持续发展的好公司才是最高境界。
关键词证券投资者投资心理误区治理
1证券投资者投资心理误区的集中表现——认识偏差
证券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不由自主地受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陷入认知陷阱。如跟庄、推崇股评、高换手率、市场非有效性等,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1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
1.2信息反应的认知偏差
有些投资者对信息存在“过度反应”(over-reaction)和“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两种现象。如果近期的收益朝相反的转变,投资者会错误地相信公司是处于均值回归状态,并且会对近期的消息反应不足。如果投资者得到收益增长的信息,会认为公司正趋于一种增长状态,并且过度地导致过度反应的推理趋势。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上开始变得过于乐观而在市场下降时变得过于悲观。自我归因低估股票价值的公开信息偏差,对个人的信息过度反映和对公共信息的反映不足,都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持续性和长期反转,他们心理模型的特点是有时恐惧、有时兴奋、有时觉得自己很专家。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主要是被市场的策划者所控制,在股票市场的头部区域进场,进行频繁买卖操作,或买入后持股不动。在市场完成从头部进入底部的下跌趋势中,总是期待反弹随时开始,或持股不动,或在市场没有真正进入底部时误认为是底部而把手中有限的资金提前用光,在市场进入真正的底部区域,他们作出卖出股票赔钱的离场操作,或想做买入操作但是手中已经没有了资金,这种心理模型的人是股票市场策划者最需要的。
1.3损失厌恶的认知偏差
1.4羊群行为的认知偏差
由此可见,投资过程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过程,由于认知偏差,情绪偏差最终会导致不同资产的定价偏差,这一偏差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这种资产的认识与判断。这一过程就是“反馈机制”,这种反馈环是形成整个股市中著名的牛市和熊市的因素之一。
2证券投资者心理误区克服的关键——调适、塑造
在投资市场上,真正的敌人是自己。要战胜自己,就必须不断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独立的判断力,磨练自己的耐心,具备良好的期望心理,思路敏捷,精练起市,性格坚毅,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待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冷静分析、总结经验,恰如其分地归因,以利再战。
2.1克服贪婪和狂热
2.2勇于承认错误,树立信心
投资者不可能每一个预测和决策都很正确,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承认,市场中总有事情是自己所不了解的。每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是谦虚、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信心是投资成功的一个起码的条件,投资的自信来自于他的学识,而不是主观期望。作为证券投资者,必须潜心研究投资理论,不断扩展自己的学识,把别人的经验借来,加以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不为自己的投资失误辩解,而是把每一次失误记录下来,以便下次不犯,每位投资者盘算股票之前,应该对股市做出某些决策性的判断。判断是稳定股票投资的信心,如果犹豫不决,缺乏信心,必将成为股市的牺牲品。投资者投身于股市,要树立信心还需要耐心,如无耐心,后悔、失望、沮丧、冲动等不良情绪就会产生,这样失败的机会非常高。投资者必须考虑投资工具的流通性、收益性、成长性。收益性的高低也要依投资者自身的财经需求和其它情况来定,由于成长性与风险相连,投资者还必须考虑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方法最好与自己的价值体现,以及性情相一致,以避免与自己的人格特征冲突。投资者的信心和耐心是千百次成功得失中修炼出来的,也是理性判断和实践经验的结果。
2.3培养独立的判断力、自制力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每位投资者的潜意识和性格里,存在着一种投机的冲动,而投资者必须具备耐心和自我决断力,不应盲从他人建议,而应有自己的判断力。约翰特里思在《金钱的主人》一书中,反复强调“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没有什么秘决,对于成功的投资者来说有个显著的投资态度也就是说在关键时刻会相当仔细地进行研究,甚至可以说是在显微镜底下进行研究”。反对将成功投资者的成功归因于运气的做法。在证券市场,投资是一项高度技巧性的行为,投资者不要被周围环境所左右,要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决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投资一定要自己判断、研究行情,不要因为未证实的流言而改变决心,可买时买,须止时止。投资者的自信应建立在一定的投资交易经验和个人能力基础之上。否则,投资者没有根据的作出判断、决策、并且固执己见,那么意味着蛮干,并不是有自信心的表现。投资者必须有自制力。自制力是指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意志品质,自制力体现着意志的抑制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恐惧、懒惰、害羞等消极情绪和冲动言行。
2.4培养坚毅的性格和自我管理能力
要成为成功的投资者,除了要知道投资既能让人赚钱也能让人蚀本的道理,还要明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直接从事投资这一行当,一个成功的投资家,需要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的精力花在股市分析和技术的提高上以及是否具备坚强的性格,投资者在投资时一定要执着专一、坚守自己的准则,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投资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实际控制,包括制定投资计划的能力、实际控制的能力、检查结果的能力、合理归因的能力、采取补救措施的能力。切实认识到股票不是储蓄,不仅需要财力,还需要智力和精力,股市既存在收益也存在风险,高收益与高风险成正比,如何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是一门科学,投资者应该克服追涨时只听利多,赶跌时只听利空的偏执心理,增强对经济环境、股市行情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培养坚毅的性格,消除紧张、稳定情绪。能对股市进行全面分析把握股市整体走势,认清当前的股市形势,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因素,对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这样的一个既符合股市规律又有利于投资者自身的合理的心理价位不断确立,以确保预测准确,投资成功。
参考文献
1俞文钊.当代经济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接受现实,就是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件事。因为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股市又不是自家开的,哪有可能掐指一算,便能在刚刚好的价位上卖出股票的呢既然最高点计算不到,起涨点自然也难以精确。既然是自己不能掌控的,只要有小赚就是好事了。
当然,另一个办法就是马上追买回来。这看起来好像很冲动,其实,这才是短线投机的最佳策略。因为通常我们卖掉一只股票,不是因为获利满足点已到,就是因为涨幅未如预期,只好提前承认错误,卖掉股票。从后者来看,如果卖掉股票马上大涨,这证明原先长期守株待兔的观点是正确的,当然要立刻追回。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你看不准行隋时,安于小赚或小赔的现状,不要太滩过。也因此,当有朋友问我“股票卖了才开始大涨,怎么办”时,我通常建议他回头去想想自己的股票投资哲学是什么,自己的股票投资定位又是什么。
如果是一个偏长线的投资人,或者着眼于投资的人,股票卖了才大涨,根本不值得追高,因为买入成本会越来越高,除非公司基本面状况大幅转好,否则,就投资而言,哪有追买一个成本越垫越高的投资标的的道理呢更何况,还是自己刚以合理卖价而卖掉的标的物呢既然手中已无持股,股价于你何干呢我觉得多数人都没想通这个道理,不知道―个人如果已经下车了,那么,车子将来跑得是快或慢,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是―个短线投机客,当然要勇于追逐强势股,因为高点追高,就如同作战要乘胜追击,才有办法达到势如破竹的效果。如果没有一鼓作气、当机立断的勇气,等到该股越涨越高,自己又心痒难耐,最后岂非又会追买在最高点
股民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趋利避险者,能最大限度地把握股市的上涨机会,尽可能回避下跌风险。简言之,就是在确保资金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博取投资收益的最大化。那么,股市投资究竟能否实现趋利避险的目标?尤其是在“跌跌不休”的熊市里,普通投资者能否达到趋利避险的操作效果?答案是肯定的,具体操作技巧如下图所示。
1品种选择
趋利避险是投资者在熊市炒股的共同追求,其优势不言而喻,但难点也显而易见,特别是避险品种的选择和趋利品种的寻找。
1.1避险品种的选择
所谓避险品种,指的是重仓甚至满仓的投资者所持有的品种中已经盈利,存在滞涨、下跌甚至大跌可能,无论是长线投资还是短线操作都应该卖出的股票。
二是看技术面。例如,阶段涨幅巨大――在大盘上涨中明显领涨大盘和其他个股的大牛股;阶段跌幅较小――在大盘下跌中跌幅明显小于大盘和其他个股甚至逆市上涨的强势股,均属于从技术层面考虑需要重点避险的品种。
除“买卖区间”外,选择避险品种的方法还有“高低区间”――重要的高点和低点之间形成的区间、
1.2趋利品种的寻找
趋利品种的判断标准和选择方法与避险品种方法相同,方向相反。通过“买卖区间”比较法计算后,只要将区间跌幅较大者作为趋利品种即可。对于趋利品种,只要账户里留有资金、操作时准备建仓,原则上应按先后顺序(跌幅大小)择机买入。在买入趋利品种时,当发现可供买入的品种较多时,可在剔除之前已经买过、新股上市不久等股票的基础上,剩余品种依次作为待买品种。此外,还须注意的是,这些待买股票是否属于“四跌股票”――刚开始进入下跌通道的“起跌股”、长期进行下跌调整的“阴跌股”、前期大涨或表现强势的“补跌股”、基本面出现突变的“该跌股”。
如果属于“四跌股票”,也应谨慎回避,不建议买入。
总之,避险和趋利的品种选择就是在阶段涨跌分析、买卖盈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品种取舍,即选择盈利的股票作为避险品种,选择亏损的股票作为趋利品种。
2操作技巧
避险和趋利品种选好后,投资者可择机操作。
2.1制订计划,寻找机会
避险和趋利品种确定后,先要制订具体的操作计划,计划中,交易品种、方向、数量、价格等主要要素都要事先确定,并对照行情实时变化,仔细进行观察跟踪。在此基础上,再寻找更好的交易机会择机下单,一般情况下,要求委托下单的卖出价比计划卖出价更高,买入价比计划买入价更低。
2.2涨时卖出,跌时买入
当准备卖出的品种时价比计划卖出价高时,可选择股价冲高时(最好是急冲)进行卖出。此时,一定不能受周围看多情绪的影响,缩手缩脚、不敢进行卖出操作;当准备买入的品种时价比计划买入价低时,即可选择股价回落时(最好是急跌)进行买入。此时,务必不要受周围恐慌因素影响,犹豫不决、不敢进行买入操作。具体委托的方式,既可采取即时式,也可采取埋伏式操作――事先想好心理价格,提前进行委托下单。
2.3控制数量,分批交易
所谓控制数量,是指单一品种的建仓总量,一般情况下应动用其中的一部分资金或股票进行买入或卖出操作,切忌满进满出。所谓分批交易,是指分若干批次进行交易,而不要一次性买入或卖出。而且,在分批交易时,要尽量做到越涨越卖、越跌越买,只要确保品种不变,数量固定即可。此外,还要保持适度的交易频率,做到流畅时多交易,梗塞时少操作。
2.4见好就收,不可恋战
你适合投机吗
要做一个专业的股票短线投机者,其要点在于投机经验,根据市场形势进行判断,同时演化为市场的买卖力量。如果没有经验,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则不可能生存。正确的判断没有转化为市场的买卖力量,也只会形成纸上谈兵。
短线投机很适合职业股民,他们每天在电脑前,更能捕捉短线机会。短线投机会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获取更高的回报。但短线操作风险也是较大的,它是一种高难度、高技巧的操作,稍一迟疑就会错过短期的买点和卖点,没有专门的短线操作技巧和果断敏捷的反应与决策,是很难做好的。做短线操作时一定要设定止损。
投机者的第一要素就是勇气。许多人都曾发现过好股票,但无法把判断变成交易,受到贪心和恐惧的困扰,究其原因,就是勇气不足。投机者的勇气就在于在合适的时机中将自己的判断形成买卖力量。正确,自然会得到回报;错误,就会付出代价。仅仅只是一个交易而已。只有树立这样的心态才能克服患得患失。因为,如果正确的判断没有较充分地转化为买卖力量,那么,100%的正确也于事无补。投机者的勇气就在于此。
投机行为是完全不同于赌博的。赌博是根据片面的经验,小道消息等而做出的买卖决定;而投机是沿着价格运动阻力最小的方向而做的顺势操作,它所做出的买卖行为主要依据投机者的投机经验和操作系统,需要冷静分析,清楚认识到事物运行的发展规律,静如处子,动如狡兔,像狼一样地捕捉时机。投机者最重要的是市场定位,投机的真谛是知道和发现时机。
不妨选择投资
成长股,也是吉姆在《祖鲁法则》中给私人投资者的建议。作者把私人投资者比作非洲的祖鲁人,他们能力范围有限,就像祖鲁人只有长矛和盾牌。可是在1879年的战争中,祖鲁人采用集中兵力的突袭战略,居然战胜了拥有近代强大火力的英军。弱势的私人投资者,与强大的机构投资者同场竞技,必须向祖鲁人学习,集中火力专攻某一领域,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有趣的是,本书作者本身也是传奇的投资大师。32岁,他带着2800英镑进入股市,三年之后,这笔钱变成了5万英镑。不到十年,他就打造出自己的金融帝国。他在事业巅峰期遭遇金融风暴不幸破产。但几年之内,他还清了全部债务和利息,随后再度崛起。他所投资的公司,股价在17个月内大涨10倍。
吉姆总结了选择成长股的七大标准,其中最核心的标准就是他发明的“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在衡量某只成长股价格贵还是便宜时,市盈率是最常用的衡量方法。但吉姆更看重的是公司的市盈率与其预期每股收益增长率之间的关系。PEG是用某只股票的预期市盈率,除以未来每股收益增长率的估计值计算而来。假如一家公司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并且其预期的市盈率是12,它的PEG就是1.0。这个比率超过1的股票没有什么吸引力,而假如这一指标远低于1,那么这类股票通常值得进行更细致的考察,以决定是否购买。
商品期货合约如果亏损了不想平仓,持有到期后就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商品。而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是虚拟合约,以现金交割,到期必须平仓,否则持有的就好比一张废纸。因此,风险要高于商品期货。
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为股指期货指数点乘以合约乘数,乘数为每点人民币300元。比如,股指期货合约指数点为3000,那么每一份合约价值为90万元人民币。合约月份为当月、下月及随后两个季月,季月是指3月、6月、9月、12月。到期合约交割日的下一交易日,新的月份合约开始交易。
假设投资者有100万元保证金,那么他应该如何进行股指期货交易呢(如下图)
这是一个基本的股指期货合约交易思路,如果投资者看空指数,则可以购入沽空合约,思路也是一样的。此外,股指期货实行T+0制度,可进行日内套利交易。对于机构客户来说,需要注意持有单边合约的规模不得超过100手,还可以根据规定申请办理套期保值额度等。股指期货具有杠杆效应,投资者要防止爆仓。
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将如何联动呢目前,沪深300的市值已占到沪深总市值的60%,其中权重最大的招商银行就占3.5%。从这个角度来说,机构操纵现货市场的难度远高于期货市场。股指期货则易受操纵。目前符合开户条件的账户只有3%,期货市场主要是机构大户参与,普通投资者无法与之抗衡。当股指期货大幅波动时,将对股票投资者的预期心理产生冲击,市场的恐慌或者乐观情绪将会放大,从而加大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投机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获取超额的杠杆利润,普通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则加大了。
在股指期货和现货股票的操作上,需要采用对冲的手法。从市场心理学角度分析,当机构投资者的股票仓位达到高位之时,主力缺乏在股票市场做多的信心,则有利用股指期货来做空套利的动机,以期货市场的杆杆收益抵消现货市场的风险和损失。而机构股票仓位较轻之时,通过股指期货进行做多套利可能性较大,此时,机构将可能在两个市场实现利润。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由于在信息和资金上的劣势,在参与股指期货投资时,更要注意资金控制和及时止损,交易技巧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尤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