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又有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华安纳斯达克100ETF联接等QDII基金调整限购措施,类似情况在近期QDII基金中经常出现。
一般来说,投资者不能及时通过一级市场申购基金份额,只能转向二级市场交易,导致溢价。但就很多基金公司的做法来看,很多都再次对限购进行收紧,单日可申购最大金额较此前进一步调低。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既是基金公司QDII额度有限的原因,也有规避套利交易的风险,保护更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近期场内跨境ETF频现溢价
近期,美股的纳指持续走强,从11月29日到12月4日间,指数连续上涨4天,创出历史新高。受此影响,一些宽基指数和窄基行业指数也有不小的涨幅,再次推动了国内QDII基金的投资热情。
Wind统计显示,从11月29日到12月4日,全市场135只跨境ETF的区间净流入额为正,达到18.87亿元。这说明通过ETF参与跨境资本市场投资的热情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跨境ETF中,区间净流入额最高的是香港证券ETF(513090.SH),而美国50ETF(159577.SZ)、纳斯达克ETF(159632.SZ)的区间净流入额排在第四、第五位。
对于目前场内跨境ETF以及其他场内指数基金出现溢价的情形,有分析指出,与近期市场情绪和追涨心态有关。特别是在美国通胀预期有所回落,降息预期有所回升的背景下,美股近期的上涨明显,除了纳指再创新高外,标普500指数也创下历史新高。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跨境ETF涉及到境外资产投资,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外汇,而各家机构的换汇额度是有限的。当基金公司因外汇额度等原因暂停或下调一级市场申购额度时,投资者便不能及时通过一级市场申购基金份额,只能转向二级市场交易,导致溢价。
多家公募调整QDII基金限购门槛
事实上,近期对旗下QDII基金的限购门槛进行调整的公募机构有不少,相较于此前的限购要求,近期有了明显的变化,体现在限购金额方面,比之前更低。
12月6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华安纳斯达克100ETF联接基金暂停大额申购,从12月9日开始,A、C份额基金单日申购金额均不得超过1000元人民币。相较于此前10月23日公布的限购措施来看,彼时自10月24日起,A、C份额基金单日申购金额的申购上限在10000元人民币。
天弘标普500则是从11月19日起将申购限额由此前的20万元下调至2万元。富国亚洲收益债券(QDII)也在近期加码限购,先是在11月28日对单个机构客户在该基金人民币E类份额日累计金额超过1万元(不含1万元)的申购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申请进行限制。随后又在12月4日将该基金人民币A、C类份额日累计限购额由1万元下调至1000元。
“其实是为了避免因套利交易带来的市场风险,如果场内基金溢价过高,就给场外申购再在场内套利提供了操作空间。”有公募界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实ETF的交易容易出现类似的情况,但有些时候,风险也可以加以利用,进而达到释放风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