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说:“在商周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发现金器的数量极少,并且基本上都出土于墓葬之中,多为人体装饰品。而古蜀国发现的金器数量众多,与其他地区的商周时期文化相比较,显得十分独特。”
金沙遗址出土金器的数量与种类都是中国同时期发现之最。金沙遗址已出土200余件金器及大量金箔残片,其中金器以金箔和金片为主,有金杖、金面罩、金面具、金带、太阳神鸟金饰、盒形器、喇叭形器、四叉形器、圆形饰、蛙形饰、虎形饰、鱼形饰等。
这些金器的厚度一般为0.2毫米至0.3毫米,最厚的约0.4毫米,含金量在83.3%至94.2%,其中一些的工艺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许多金器都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黄金工艺技术的代表之作。
王毅表示,金沙遗址的金器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色。首先是数量多,形制丰富,达几十种;其次,这些金器基本都是器物上的附件;再次,金面具等人物形象的金器在中国相当罕见;最后,金器的造型和图案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包含着丰富的古代历史信息。其中,金冠带上的图案反映的是古蜀人对祖先和鸟的崇拜,太阳神鸟金饰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
王毅说:“金沙遗址所代表的古蜀国金器绝大多数都不能作为独立的器物使用,但也绝不是一般的装饰品,而是装饰在其他器物上以显示其尊贵。像金冠带就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那些表示‘群巫’的人头像则要在面孔上覆以金面罩,来显示其高贵和尊崇。”
“可以说,黄金制品在古蜀文化中有极高、极优越的地位,其地位甚至在青铜器之上。”王毅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其他区域的商周文化中极少出土金器,这样大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古蜀文化对黄金制品有着独特的价值理念。可以说,在中国,人们对黄金的崇拜是从古蜀国开始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