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第三版复习资料(中国石油大学)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位置,且自身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

2、催化剂活性、表示方法

(1)活性定义:一般,指定条件下(压力、温度)一定量催化剂上的反应速率(来衡量)。

(2)表示方法:对于反应,,速率

3、催化剂选择性、表示方法

(1)定义:当反应可以按照热力学上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时,催化剂可以选择性地加速其中的某一反应。

4、载体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8

①分散作用,增大表面积,分散活性组分;②稳定化作用,防止活性组分熔化或者再结晶;③支撑作用,使催化剂具备一定机械强度,不易破损;④传热和稀释作用,能及时移走热量,提高热稳定性;⑤助催化作用,某些载体能对活性组分发生诱导作用,协助活性组分发生催化作用。

5、催化剂选择考虑因素:选择性>寿命>活性>价格

工业催化剂:

6、催化剂一般组成

1)活性组份或称主催化剂2)载体或基质3)助催化剂

7.催化剂分类

按物相均一性:均相催化、多相催化、酶催化

按作用机理:氧化还原催化,酸碱催化(离子型机理,生成正碳离子或负碳离子)配位催化: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发生配位作用而使反应物活化。

按反应类型分类:加氢、脱氢、部分氧化、完全氧化、水煤气、合成气、酸催化、氯氧化、羰基化、聚合8、多相催化反应的过程步骤可分为哪几步?实质上可分为几步?

(1)外扩散—内扩散—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内扩散—外扩散

(2)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过程

9、吸附是如何定义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本质不同是什么?

吸附: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主体浓度的现象。

固体表面吸附:物理吸附:

作用力:vanderWaals力

静电力:具有永久偶极矩的分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诱导力:容易极化的分子被极性分子诱导产生的诱导偶极子和永久偶极子之间的作用力

色散力:原子内电子密度的瞬时诱导邻近原子产生偶极而致的两个瞬时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化学吸附:作用力:价键力,形成化学键

本质:二者不同在于其作用力不同,前者为范德华力,后者为化学键力,因此吸附形成的吸附物种也不同,而且吸附过程也不同等诸多不同。

10.催化剂的孔结构参数包括

1)密度ρ=m/vV=V隙+V孔+V真

堆密度:ρ堆=m/v颗粒密度:ρP=m/(V-V隙)=m/(V孔+V真or骨架)

真密度(骨架密度):ρ骨架=m/(V堆-(V孔+V隙))视密度:ρ视=m/(V堆-(V孔+V隙))

2)比孔容在体积为V的容器中装满重量为W的催化剂颗粒或粉末,抽真空后,充入氦气,测定出充入氦的体积VHe,即:容器内除去催化剂骨架体积以外的所有空间体积。然后,将氦抽出,并在常压下充入汞,测定出充入汞的体积VHg,即:除去催化剂骨架体积和颗粒中的孔隙体积以后容器中剩余的体积。

也就是说,催化剂的孔容:V孔=VHe-VHg

3)孔隙率

4)平均孔径5)孔径分布6)孔的形状与连通性

11、为何说Langmuir吸附为理想吸附?基本假设是什么?

模型假设:①吸附表面均匀,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②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③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进行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④在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12.扩散类型

(1)扩散定义:分子通过随机运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传播的现象。

①常规扩散(容积扩散)

多孔固体介质的孔径≥100nm;孔径尺寸大小>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间碰撞几率>分子与孔道壁的碰撞几率;扩散阻力主要为分子之间的碰撞。

②克努森(Knudsen)扩散

多孔固体介质的孔径≤100nm;孔径尺寸<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间碰撞几率<分子与孔壁的碰撞几率;扩散阻力主要为分子与孔壁的碰撞。

③构型扩散

沸石微孔尺寸与扩散分子尺寸接近,分子尺寸的微小变化可使扩散系数显著改变。(孔径<1.5nm)

扩散阻力与分子形状、临界尺寸、分子与孔壁的相互作用、分子的旋转和扭转等多种因素有关。

④表面扩散

13.固体表面性质

固体表面的原子:存在自由价,表面不饱和位,具有趋向于饱和的性质;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自由价相互作用;固体表面自由能减小

固体表面自由能:处于平衡态的凝聚物质,其形状倾向于具有尽可能小的表面积,使表面自由能趋向于最小

固体表面的吸附:自发过程,表面自由能减小(吸附的推动力)

14.各类化合物在不同固体表面的吸附态

(1)氢的吸附态:

(2)氧的吸附态:负离子态:O2-*,O22-*,O-*,O2-*,分子氧:O2*,不稳定的O3-*

(3)氮的吸附态:二位吸附和多核吸附,低温:二位吸附

(4)CO的吸附态:线形结构、键合、桥式结构、孪生吸附

(5)烃类的吸附态:饱和烃(CH4):解离吸附、不饱和烃:非解离吸附为主

15、催化剂的比表面测定有哪些实验方法?

(1)BET法测比表面积

1)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

依据BET提出的多层吸附理论以及BET吸附等温曲线进行测定和计算的。利用BET方程进行作图,采用试验采集数据并利用图解法进行计算。

2)最常用的方法:N2吸附法

3)BET理论假设:固体表面均匀;吸附脱附不受周围分子影响;由于范德华力,不一定第一层吸

满后才发生多层吸附。

(2)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

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时载气一般采用He或H2,用N2做吸附质,吸附在液氮温度下进行。

16.金属催化剂的特性

多为d区元素(IB,VIB,VIIB,VIII族元素)

外层:1~2个S电子,次外层1~10个d电子

未成对的d轨道,可以被S电子或p电子配对,形成化学吸附

特征:1)裸露的表面,配位不饱和,亚稳状态

2)金属原子之间有凝聚作用(是具有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以及机械强度的原因,化学键非定域性并由此获得了额外的共轭稳定化能,金属很难在原子水平进行分散)3)以“相”的形式参与反应

为何能作为催化剂:过渡族金属有空的d轨道能够接受成对电子和共轭键,同时也能够重新恢复为空轨道。这样就能够使得反应物间活化能降低,从而催化反应发生。

17.化学吸附与催化

逸出功Ф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要的最小能量;或者能带中为最高空能级与最高填充能级的能量差。电离势I将电子从反应物中移到外界所需的最小功。或者反应物失去电子的难易

THE END
1.金属氧化物是强电解质有哪些(金属氧化物是强电解质)1、并非金属氧化物就是强电解质,比如Fe2O3就不是。2、金属氧化物除跟金属活性有关外,还跟氧化物的形成条件,以及形成后的粒子空间结构有关。https://edu.iask.sina.com.cn/jy/2F4xDpOMUEF.html
2.高考化学:提分必备秘笈之14类高频考点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NO2因与碱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NO,因而不是酸性氧化物。 ※Na2O2因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O2,因而不是碱性氧化物。 二、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Cl2、O3、Na2O2、浓HNO3;化学变化;不可逆 化合作用:SO2;化学变化;可逆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8187344
3.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有哪些解答一 举报 初中的氧化物就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两类常见的金属氧化物有CuO MnO2 MgO Fe2O3 Fe3O4 CaO Al2O3 常见非金属氧化物中:CO CO2 SO2 P2O5 H2O SO3 H2O2 亲,我是诚心的想帮你,,此题有问题请追问,互相探讨,互相理解,请不要随意给差评,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0ca8423b09f8520047f2ed11cf9b279.html
4.导电的金属氧化物有哪些无机非金属交流探讨导电的金属氧化物除了氧化锰氧化锡还有哪些?https://muchong.com/t-3735945-1-pid-1
5.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有哪些主要优点?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2)无间隙; 3)无续流,能耐受多重雷、多重过电压; 4)通流能力大,使用寿命长; 5)运行维护简单。https://www.shuashuati.com/ti/75967444c1474dd89d8c7ee519635f86.html
6.金属复合氧化物(精雅篇)这说明采用一步法制备含钒的试样时, 钒造成了REUSY的骨架损坏;而采用分步法则避免了钒对骨架的破坏, 晶相保存完好, 并促进莫来石晶相的生成。在各试样的XRD谱图中, 均未有钒氧化物的特征峰。综合固定床评价及XRD分析结果, 确定采用分步法制备降硫助剂。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6o82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