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流通银元基本特征及大版式图解-三年袁大头银圆本猪于2010年开始涉及老银元的收藏,方向定在了贸易银圆和中国的袁大头(三角圆、O版、O版三角圆、三角圆O版)。
也谢谢台湾泉友在版别研究中做出的贡献。
袁像民国三年O版,此币图案与普通袁大头银币基本一样,最显眼的差别是背面交叉嘉禾的束带中有一个很小的O字。
由于铸袁大头所用的机械和模具都是利用解放战争后期缴获的,所以在造币风格上也区别不大,只是为了区别旧政权的货币,特意添加O字暗记,该O字暗记主要是方便金融监管,防范反动势力对新生政权所铸过度货币的破坏.所见的O版及O版三角圆,三角圆,三角圆浅O版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指示,为稳定和发展部分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形势,繁荣当地经济,沈阳造币厂又先后铸造了两批袁大头壹圆。
为什么新中国要重新铸造袁大头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要解决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这里要讲一点历史:在我国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用银元交易的习惯,他们一开始就拒绝使用人民币.所以建国初期,人民币在这些落后的地区根本无法推广,要争取民族团结,顾全大局,只能让少数民族同胞慢慢来接受使用人民币,而不能歌请国务院借给银元四百万元。
随着1954年青藏、康藏公路的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贸易往来日趋扩大,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通越来越多。
1955年9月,经报请国务院批准,西藏财政经济委员会将昌都地区由使用银元改为人民币与银元混合流通市场,机关部门开支均使用人民币,人民币与银元的比价暂定为一枚银元兑人民币一点五元。
塔工地区以西仍以银元为主。
人民币由内部使用到公开始于1959年7月。
是年7月10日,西藏工委财政经济工作部发出通知,决定7月起在拉萨行使人民币,凡进藏干部战士职工工资,机关费用,藏回族职工工资,临时工工资全部发给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