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股的共同特性应该就是巴菲特选股的思路、原则和条件,以下巴菲特核心重仓股的共同特征:
巴菲特买的公司的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利润的扩张,企业的壮大基本上不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务、技术开发、设备投入、厂房建设等投入巨大的资源和力量。大部分公司不是重资产行当,都是轻资产行当。华盛顿邮报在这个问题代表性非常鲜明。一份报纸的成本包含办公、记者、编辑、排版等费用,但随着报纸发行量的扩大,其实成本并不同步增加,业务规模无限扩大中,成本相对锁定,一万份华盛顿邮报的成本和一百万份华盛顿邮报的成本差不了特别多。芒格在投资历程中曾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拖拉机制造企业要扩大业务规模,前提是先花钱买配件,先花钱建生产线,厂房设备、培训员工,之后生产出拖拉机来,拖拉机能不能卖得了不得而知,但卖拖拉机必须得先投入生产拖拉机的资金,而且想扩大产量也必须同步扩大资本支出,于是这类企业就不好成长。巴菲特显然也看到这类问题。他的重仓股选择不依赖于大量的资本支出、人力、财务的投入,业务量扩张的过程中少量的投入,甚至于不投入就可以扩大收入和利润,从而使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增加的收入大部分转化成了利润。
这是巴菲特的一天:
有很多投资人提出巴菲特的长期投资成功在于他通过大量持股成为被投资公司的董事,这应该不见得没有道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一开始买任何一个公司时,他都不是这个公司的董事,而巴菲特一买时量是很大的,很显然,巴菲特的决策是在成为被投资公司董事之前就完成了,他是在没有成为被投资公司的董事的情况下完成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过程是巴菲特以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完成的,为什么以一个普通投资者所做的投资决策质量这么高?因为被投资公司具有可研究、可把握、可判断、能接触、能感知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让巴菲特能够容易判断,避免了很多认知错误,这一点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
金融危机发生时,很多机械制造企业都发生了困难,这些困难包括两个方面所导致:第一,金融危机使得需求严重萎缩;第二,机械制造企业有大量的库存钢铁、铜、铝等金属材料,库存由于需求萎缩不能快速转化为商品,而金属材料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价格大幅下跌,于是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原材料价值大幅贬值,造成了材料损失。比如,振华港机等一些著名的机械制造企业,都是这样深受金融危机的打击,这种打击背后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产业链比较长、比较复杂,很多机械制造企业都是在一个很复杂的产业链中作为这个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产业链的上游还是下游发生了问题,作为中间环节的公司立即受到产业链波动巨大的影响。
反观巴菲特的重仓股,就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所有重仓股的下游消费都是直接面对着大众消费者,而且这些产品都是大众必需需要的,无论金融危机,无论社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巴菲特重仓股公司所提供的商品都是不太容易受到影响的。于是就造成巴菲特重仓股经营环境比较稳定,同时也不依赖于很复杂的供货链,这样就不会因为产业链发生问题传导给企业,这一点是巴菲特重仓股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