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预测

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预测

一、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改革前期的投资拉动型转变为以消费和需求为主的需求拉动型,市场自发调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日益市场化、理性化,货币需求的内生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增长机制不断加强。从经济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看,国际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深化,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大幅度减弱,但依然是影响短期经济运行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

(一)工业增加值: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因素,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工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效应,工业增加值的变化对整个GDP的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将工业增加值作为模型分析的核心,并将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总额作为决定工业增加值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将产成品资金占用作为反映商业周期的指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1995年以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因素是消费和出口,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这一特征反映了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总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即总量关系已由短缺转变为结构性过剩。(2)技术进步因子低于1,即其他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抑制作用。这一方面说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全球经济衰退等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等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冲击,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年来技术进步速度较慢,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未能抵消各种不利因素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抑制作用。(3)产成品资金占用是反映短期经济运行变化趋势的重要先行指标,其由较低水平恢复持续上升,表明经济增长将恢复上升趋势。

(二)投资需求:投资行为市场化,政策调控影响弱化,且财政政策的效力大于货币政策

(三)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呈现刚性,财富效应对消费增长的影响日趋增强

(四)出口贸易:国际市场需求是出口增长的基础,技术进步、价格优势和贸易政策是促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五)进口贸易:国内需求和加工贸易出口是影响进口增长的基本需求因素,贸易条件和贸易政策的改变能有效地限制进口增长

影响进口的因素包括国内需求、国际贸易出口形成的压力、国内价格水平、汇率、贸易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进口增长的因素中,国内需求和国际贸易

(六)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内生性很强,利率调整和价格波动对货币需求有显著影响

(七)价格水平:物价走势存在很强的惯性,需求、货币供给及其流动性对价格波动有重要影响

二、200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200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扭转了近年来GDP增速前高后低的运行趋势,出现了小幅加速增长势头,一季度GDP增长7.6%,二季度GDP增长8%,上半年GDP累计增长7.8%。引致经济增长运行轨迹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是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即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从内部因素看,主要是在内部经济增长活力不断增强和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下,总需求出现了快速增长并拉动GDP加速增长。

(一)工业增加值:投资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恢复上升的主要动力,消费和出口增速相对下降抑制了经济增长

(二)投资需求: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不断增强是拉动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根据投资需求的回归分析方程,我们计算得到:在影响2002年上半年投资需求增长的各种因素中,固定投资增长的惯性拉动投资增长13.1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07个百分点。财政支出拉动投资增长3.9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拉动投资增长2.3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拉动投资增长1.3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率引致投资增长0.02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价格水平波动的综合作用拉动投资增长0.012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005个百分点。政策力度弱化引致投资增长下降0.00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015个百分点。其他因素引致的投资增长和系统误差为3.6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投资惯性对投资增长拉动作用大幅度提高是2002年上半年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这说明自2001年下半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不断增强。而其他因素对2002年上半年投资增长影响有较大幅度提高,估计与国债投资资金到位较早有关。

(三)消费需求:储蓄倾向提高和股市财富缩水抑制了消费增长

根据消费需求回归分析方程,我们计算得到2002年上半年各因素对消费增长的影响:(1)消费惯性拉动消费增长8.5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2)收入增长拉动消费增长0.128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056个百分点。(3)上半年居民储蓄倾向提高,导致消费增长下降0.276个百分点,同比多下降0.022个百分点。(3)消费价格下降引致消费增长下降0.0086个百分点,同比降低0.012个百分点。(5)储蓄存款余额增加带来的财富效应拉动消费增长2.68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015个百分点。(6)股票流通市值引致消费增长0.13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即股票流通市值下降产生的财富缩水导致消费增长下降。(7)其他因素引致的消费增长和系统误差为-1.74个百分点,同比减少1.38个百分点。

比较各种因素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可以看到,除消费惯

(四)进出口贸易:国际市场需求波动是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政策调控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显著

从影响一季度进口增长的因素看,国际贸易出口增长大幅度下降是一季度进口增速相对下降的主要因素,其贡献比2001年同期下降2.91个百分点;名义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对下降也减少了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其贡献比2001年同期下降0.23个百分点;前期出口的贡献影响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从6月份的影响因素看,工业增加值的贡献比2001年提高0.55个百分点,出口增长惯性影响相对下降0.07个百分点,如果假定上半年国际贸易出口增速比2001年同期提高,则2002年上半年进口增长下降的主要原因只能归于政策调控措施增强。

(五)货币需求:引致货币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货币需求的内生机制,利率调整和物价波动的实际影响很小

(六)价格波动:前期通货紧缩趋势增强引致价格水平进一步下降

在影响2002年上半年生产资料价格波动的因素中,前期价格的惯性影响为91.52个百分点,比2001年同期下降1.55个百分点;货币流动性微弱下降的影响为1.96个百分点,比2001年同期提高0.0056个百分点;投资需求的影响为9.76个百分点,比2001年同期提高0.178个百分点;包括常数项和系统误差在内的其他因素的影响为6.32个百分点,比2001年同期下降1.21个百分点。因此,导致2002年上半年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前期价格持续下降形成的通货紧缩趋势,固定投资需求的较快增长对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趋势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三、2002年下半年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

从影响上半年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可以看到,虽然消费需求和出口增长相对下降以及通货紧缩趋势增强等不利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趋于增强,经济增长出现了小幅加速趋势。受这种加速增长趋势的惯性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但从目前的发展环境看,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景不明确和国内政策调整会对下半年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近期建议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的呼声很高,而财政政策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重要。考虑到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下半年经济增长的趋势,我们在单方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将单方程联立并加入内联方程,建立了包括80个方程、80个内生变量和10个外生变量的《月度宏观经济形势计量分析模型》,并根据贷款利率、存款利率、汇率、国际贸易出口和宏观调控政策等外生变量的不同变化趋势,设计了四套预测分析方案,对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趋势作出了预测分析。总体看来,在全球经济形势基本稳定和国内调控政策不发生大幅度转变的情况下,2002年经济增长7%的计划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预计全年GDP增速将达到7.6~7.8%。

方案1: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不变,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维持中性(此处政策中性的含义是下半年(预测期内)不会采取对经济增长各指标有正面或负面影响的政策,即将下半年政策的作

方案2: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货币政策不变,调整其他宏观调控政策

假定2002年下半年国际贸易维持其自身发展趋势,下半年国内存贷款利率和汇率保持不变,其他调控政策与2001年下半年相同,即假定货币政策保持不变,但在财政政策方面仍采取与2001年下半年相似的措施,2002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是:(1)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0.01%,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4.18%、名义增长19.63%,消费需求实际增长8.87%,出口增长10.57%,进口增长12.57%,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34%,财政收入增长6.57%,财政支出增长17.57%,货币供给M0、M1、M2分别增长5.98%、17.32%和16.55%,股票流通市值增长7.0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97.74、100.85和99.86。(2)2002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0.53%,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7.01%、名义增长22.21%,消费需求实际增长9.46%,出口增长13.23%,进口增长21.9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94%,财政收入增长4.54%,财政支出增长14.60%,货币供给M0、M1、M2分别增长5.85%、17.66%和15.97%,股票流通市值增长19.0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97.91、104.57和101.04。

2002年下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预测结果(%)

注:2002年上半年指标为实际值。预测名义值根据定比价格指数计算。

方案3: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不变,下调利率,其他政策保持中性

假定2002年下半年国际贸易维持其自身发展趋势,下半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从9月份开始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和0.54个百分点,其他调控政策保持中性,即在9月份以后采取与年初类似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等其他调控政策保持中性。在这一条件下,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是:(1)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9.99%,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5.01%、名义增长20.15%,消费需求实际增长8.69%,出口增长12.23%,进口增长12.57%,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94%,财政收入增长6.22%,财政支出增长17.37%,货币供给M0、M1、M2分别增长5.85%、17.37%和16.53%,股票流通市值增长6.8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97.68、100.76和99.74。(2)2002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0.67%,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7.71%、名义增长22.77%,消费需求实际增长9.47%,出口增长15.73%,进口增长21.46%,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1.71%,财政收入增长4.38%,财政支出增长14.59%,货币供给M0、M1、M2分别增长5.77%、18.04%和16.06%,股票流通市值增长19.6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97.74、104.56和100.97。

比较方案2和方案3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到,宏观调控政策由财政政策转为货币政策后,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进一步提高0.143个百分点,实际固定投资增速增加0.707个百分点,实际消费增速提高0.011个百分点,出口增速提高2.501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增速提高0.77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下降0.16和0.01个百分点,货币供给M0增速下降0.086个百分点,M1和M2增速分别提高0.38和0.093个百分点,股票流通市值增速提高0.546个百分点,价格指数有小幅下降。即积极的货币政策会引致投资、出口和利用外资的较快增长,但会减缓财政支出的增长。从近年来工业增

方案4:国际贸易形势改善,国内政策保持中性

根据OECD上半年作出的预测,2002年国际贸易出口增长率有可能达到2.5%,这一结果比我们预测的结果乐观。我们假定全年国际贸易出口增长能够达到2.5%,下半年国内存贷款利率和汇率不变,其他各种调控政策保持中性。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得到的预测结果是:(1)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0.15%,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4.92%,消费需求实际增长8.81%,出口增长12.23%,进口增长14.36%,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7.13%,财政收入增长5.89%,财政支出增长17.65%,货币供给M0、M1、M2分别增长5.89%、17.37%和16.45%,股票流通市值增长6.6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97.75、100.66和99.87。(2)2002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0.45%,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7.96%、名义增长23.1%,消费需求实际增长9.13%,出口增长15.73%,进口增长21.46%,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08%,财政收入增长2.66%,财政支出增长14.09%,货币供给M0、M1、M2分别增长5.1%、17.66%和15.94%,股票流通市值增长21.0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97.84、104.46和100.97。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是美国经济复苏力度减弱将引致世界经济增长下降,但短期内再次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小,国际贸易出口增长趋势不会发生较大改变。因此,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外部因素是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前期调控政策的滞后效应和经济发展不断增强的自主增长机制作用下,只要宏观调控政策不发生大幅度改变,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就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GDP增速就有可能达到7.6~7.8%。鉴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短期经济运行趋势的重要影响,在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前景不确定、外部发展环境偏紧的情况下,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不宜进行大幅度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只能在货币政策的配合下逐步进行,且这一调整应以实行中性财政政策而非收缩性财政政策为宜。

THE END
1.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有()。A初始进口B边际进口倾向C国民收入D边际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有( )。 A 初始进口 B 边际进口倾向 C 国民收入 D 边际消费倾向 E 消费者剩余答案 B,C 解析 略 多做几道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在( )。 A 通货膨胀不利于固定收入者,有利于变动收入者 B 通货膨胀不利于储蓄者,有利于实际资产持有者 C 通货膨胀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债务人 D http://m.51zhishang.com/shiti/tk-st-306502.html
2.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有A初始进口B汇率C国民收入D边际消费倾向E消费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有A初始进口B汇率C国民收入D边际消费倾向E消费者剩余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23629/14676043.html
3.冲突与协调范文12篇(全文)但学生是一个受多元文化熏陶且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尚未成熟的文化群体,其价值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元性。教师所传递的一元价值与学生所形成的多元价值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引起价值冲突。 (2)教材的文本价值与学生的现实价值冲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9rvbwka.html
4.优德精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市场前景、营销能力等因素综合影响,如上述因素出现不利变化,尤其是出现汽 车行业整体出现下滑、直接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用工成本不断提高、持续研 发能力落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能顺利实施等重大不利情形时,将可能导致公 1-1-1-17 优德精密工业(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91400000542_99.shtml
5.外销员考试历年考试选择题精选②在进口国检验。 ③在出口国检验,在进口国复验。 5.签发联运提单的承运人的责任是( )。 ①只对第一程运输负责。 ②必须对全程运输负责。 6.商品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是( ) ①在买进(卖出)实际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 ②在买进(卖出)实际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买进)同等https://www.diyifanwen.com/kaoshizhuanti/waixiaoyuankaoshi/0761623132589948_707.htm
6.证券从业资格证考前复习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服务机构证从知识1.1.1.3 考点三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2 第二章 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多层次资本市场 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一节 中国的金融体系 第二节 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历史和现状及影响因素 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央行与货币政策 对外开放的趋势 概述 主要内容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99258/article/details/130381689
7.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报告20240201133157.docx本文从1990到2007年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着手.选取了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五个最主要因素.即国内生产总值.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以及人民币汇率。运用Eviews统计软件的逐步回归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经过各种参数检验以及模型筛选.得到模型。文章最后给出了实证分析的结论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01/5104114013011102.shtm
8.国贸国际金融复习题(通用6篇)13、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标准,凡进入(b)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A、国境 B、关境 C、边境 D、保税区 14、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a A、过境贸易 B、转口贸易 C、直接贸易 D、多边贸易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vlyaiz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