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实践验证,这六种类陨特殊矿物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科研、收藏、经济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效。
1.红花石铁陨
红花石铁陨
主要特征:由于其颜色大多呈红色,故称其为红花陨。红花陨的主要特征是比重较大,磁性较强,表面及内部分布金属颗粒,有银色闪亮点,外表成不规则形。铁的成份一般是呈现单晶状态,线条状分布。熔壳和气印比较明显,有不少还带有燃烧点,整体看上去呈现红色。这种石头很“开门”,很有看点,很有特色。
形成原因:红花石铁陨系小行星在低空爆炸经过二次冲击,将陨石的母体形成小块飞落在附近的区域。
主要分布区域:主要夹杂在陨石坑西北角5亩左右三角区域的上游1-2米深的砂石土层中,见下图。
红花陨主要发现区域
2.花宝石铁陨
主要特征:花宝石铁陨内在成份和红花陨基本相同。花宝陨的主要特点是比重大,磁性强,表面及内部分布金属颗粒,有银色闪亮点,外表成不规则形。铁的成份一般是呈现单晶状态,呈线条状分布。一般每块石头无论什么形状都有一个平面底座,大多石头是牛头状
图1花宝石铁陨花宝石铁陨图2
花宝石铁陨图3
形成原因:花宝石铁陨系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由于速度很快,与大气摩擦燃烧,并且小行星不是流线型,加上高温高压,很快爆炸破碎。爆炸后又经过高温高压高速,将陨石的母体熔融形成流线型的小块,猛击地球的耙区。最里面的气化或深入到地下,外面的极小部分飞落在附近的区域。由于当时为熔融状态,二次飞落后底部区域砸到地面形成了平面小底座。
主要分布区域:花宝陨与红花陨的主要分布区域较一致,主要夹杂在陨石坑西北角5亩左右三角区域的下游1-2米深的砂石土层中。
上图为花宝陨石鉴定报告图
3.黑又亮石铁陨
主要特征:比重较大,大多部位磁性较强,呈不规则形,棱角圆润。
形成原因:岫岩陨石坑的地形地貌呈现东低西高,西侧山峰又明显高于周围群山的特征。陨石坑内的西侧山峰带呈现由低到高的环形状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陨石在高速降落过程中,是由东部向西部按顺时针砸入耙区,高温高压瞬间将耙区石土翻动,掀向西部。而由于陨石在第一次进入大气层形成爆炸,由于高温高压高速,形成的熔融状态的碎块由东向西呈一定角度降落。但由于它的体积较小,重力加速度没有主体快,因此它有可能提前降落,而马前、马后和团山子恰好是在陨石坑的东侧几公里区域。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能够在这一区域附近的山坡、河谷里找到黑又亮石铁陨的原因。
黑又亮石铁陨
主要分布区域:黑又亮石铁陨主要分布在岫岩陨石坑东侧2-5公里处的哨子河畔尖山村马前、马后、团山子村民组,陨石坑周边10平方公里左右区域可零星捡到,圈里圈外山上、耕地以及河里偶尔可以捡到。
岫岩陨石坑东侧哨子河畔的尖山村马后村民组
黑又亮石铁陨鉴定报告图
4.钨金玻璃陨
主要特征:钨金玻璃陨石大多为半透明的玻璃质体,有微弱磁性,颜色为墨绿色、绿色、淡绿色、棕色、褐色、深褐色以及少见的朱砂色。比重为2.6至3.0左右。玻璃陨石是在高空、高温、高压和高速下形成的,所以它有明显的形成特征:内部高纯度无杂质,通体布满致密的小气泡,外部有融壳,融壳上有流纹,外部和融壳下有时会产生大的气印,断面内部可见金属闪光点。
钨金玻璃陨
形成原因:钨金玻璃陨是撞击岫岩陨石坑的这块陨石降落过程中融化的液质冷却后的产物,是从母石中分解出来的。在高速撞击过程中,散落在陨石坑的北侧山坡。早些年在陨石坑外的北侧山坡的部分区域发现厚达几十公分厚的玻璃陨碎块,而现在需要挖地三尺才能零星得到几块。
主要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岫岩陨石坑缘外部,集中于陨石坑西北角汤河岭村石家堡子村民组,陨石坑周边10平方公里左右区域可零星捡到。
陨石坑西北角汤河岭村石家堡子村民组
5.豆子石铁陨
豆子石铁陨主要特征是比重不大、体积小磁性较强,呈不规则形,棱角圆润。豆子石铁陨形成原理同钨金石铁陨相同,只是块较小,形状各异。
豆子石铁陨
豆子石铁陨主要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岫岩陨石坑东侧2-5公里处的哨子河畔尖山村马前、马后、团山子村民组,陨石坑周边10平方公里左右区域可零星捡到。
岫岩陨石坑东侧尖山村团山子村民组
6.陨钻
岫岩陨石坑发现的陨钻
目前在岫岩陨石坑附近发现的陨钻不超过10颗,这些陨钻大多都是在豆子石铁陨中万里挑一挑出来的。已发现的陨钻中,最大的200多克,小的不到10克。陨钻因其数量稀少,具有极高的科研、收藏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