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万大洋”,到底有多少购买力?可折算多少人民币?

民国背景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主人公手拿流通货币的画面,这可不是以往的银元,而是一块圆形货币。

1910年,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开始走向近代,北洋军阀并没有继续采取银两作流通货币的路子,而是采取了一种新的货币单位:银圆,这种钱币也称为袁大头,大洋。

在那个年代,偏僻地区一个工人起早贪黑,食不果腹地奋斗一个月,最多也只能拿到30枚,价值不及大洋的铜钱,而一块大洋就足够他们一家人好好吃上一顿饭了。

一块货币,就拥有三个名字,想必也拥有着意想不到的故事?

至于对于“一万大洋”的概念,现代人民也有着不同的疑问。民国时,它们究竟具有多少购买力放到现在价值又怎样呢?

其实,大洋的全称叫做“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也就是说一面为袁世凯侧面象,一面为禾稻的银圆。

这么看来,“袁大头”名称的由来某方面也有此原因,人民因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历史名声不佳,加上大洋上面他硕大的头部。这比较不雅的名称不就来了?

但事情并非完全如此,具体的原因还得从清朝尚存的时期说起。

清朝后期,中国市场流入了大量的外国货币,思想和教育的落后,老百姓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手中虽拿下了外国人的货币,却完全不知晓是哪个国家的,是什么货币单位?图案是什么意思?老百姓不管别的,只知道这就是钱,是能用出去的。

为了能够有效区分,他们都根据钱币币面图案,取个别名,以此来方便货物买卖。

不光如此,清政府中文臣为皇帝起草文件,也同样用此方法,在此我们举个例子:

道光九年十二月,皇帝所颁上谕中写道:“朕闻外夷洋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陆行使……”

文件中所写的大髻、小髻指的就是西班牙银币,别称的由来也特别有意思,因为查理第三和查理第四的人头像发髻皆较大,根据图案,民间遂俗称为“大髻”,其小者则俗称“小髻”;而蝙蝠指墨西哥自由独立银币,即鹰洋,别称由来原因也同上。后面的别称则都如此。

清政府官员起草的重要文件都如此,更何谈百姓呢?

自然用得更加顺手,当时中国经济也在日渐走衰,社会封建思想日趋严重,教育条件落后,人民生活困苦贫困不堪,全中国文盲占到了绝大部分,掌握几种语言,只能是富人家的消遣。

因而对洋银一律称俗名,也就十分说得过去,英国贸易银元叫“站人”,法属印度支那银元叫“坐人”,别说,也很有意思不是吗?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辛亥革命结束后……这时候,民国初年已经开始铸造起了“开国纪念币”,等到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民国三年,他的头像才被印在流通货币上,被传遍全国,无数人接手。

同样量大的国产货币也不止大洋,孙中山先生的头像也被印在了银圆上,大洋上的像比另外一个大得多,“袁大头”和“孙小头”的俗名就被老百姓使用了起来。

银圆像中的人的身份,老百姓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是一个银圆能供他们一家人多久的柴米油盐,银圆上的人物各自的经历和在国家担任的职务,他们知道得几乎为零。

但他们有着自己的判断,只因听说孙中山先生为人正直,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很多百姓出于对孙中山的尊重,从不称“孙小头”,反而多喊为“开国银元”。

据人口述,有这样一个故事,1949年,人民解放军从湘西隐蔽前行到黔东,秘密兜底四川,行程中,口粮少有,蔬菜更不用说。

为了补齐蔬菜,就派兵向山民们购买,但这里已经与世隔绝,人民币虽然已经发行,他们却只收银圆。

闭塞的山区,消息几乎无法流通,一老农竟然问了一个问题:“现在是大清光绪几年了?”

他不知宣统,不知民国,更不知道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什么,但他认识袁大头和开国银圆。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罪行,被老百姓所记住,倒行逆施,为国人所不齿,视为民国之敌人,因而此俗名无人改口,一脉相承,传至今日。

“那位爷,您这牲口什么时候饿了就上我这儿来。”

这是在经典民国电视剧《大宅门》中的桥段,男主角白七爷作为老北京土豪,经常拉着驴子“纵驴行凶”,放任自家毛驴吃了包子铺整整八笼包子,气的包子铺老板哇哇大哭。

但白七爷不慌不忙,连脸色都没有变一下,甩出话来“开眼吧小子,我这牲口就爱吃带馅儿的”,一块大洋就被他抛到了老板的面前,包子铺老板这才破涕为笑,并说出了那句话。

一块大洋的分量已经体现出来了,这可绝不是人民币一元如此简单。

学者李开周曾考证,一块大洋在1914年繁华的上海滩,都可以买走44斤大米。再按现代米价计算,一块大洋大约就有着145元的价值。

至于它的购买力也不简单,在经济落后的时期,能买到的东西更是丰富。

1914年的上海,只是一块大洋去下个馆子,就可以吃到四五道菜的套餐,并且全是烤鸭、烧鸡、红烧肉等“硬菜”。

1917年,北大新入职的青年教授,如果每顿都吃着“两碟菜一碗汤”的精品餐,每月也花不到九块大洋。

甚至连北洋时期的北京,六个人去东来顺涮顿火锅,吃好喝好,也就花一块大洋。

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大宅门》里,为什么收了白七爷仅仅一块大洋的包子铺老板,立刻没了最先的悲伤,反而乐得喜笑颜开,仿佛之前没发生此事了。

只是八笼包子而已,能卖出精品菜的价格,简直赚大了。

此等惊人的购买力,也使很多民国名流笔下,充满了与大洋有关的优雅生活。

北洋时期的日常费用简直令人感慨,是今日的我们所不能想象的。

那个年代,各位文人名媛们,常常妙笔生花,轻巧细致地刻画出民国衣食住行的风趣意味,现下读来,百年后的青年感慨,谁不说充满了民国风韵,一骨子的优雅风情扑面而来。

生活质量的良好,就可以参考他们的每月工资,民国初期手中拥有几百大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光是民国时的普通教授,月薪就有一百八至二百八大洋,妥妥的月入过万,正教授月薪更是高得吓人,足足有三百到四百的大洋。

各报社的主笔作家们,也有两百大洋左右的工资。

由此可见,民国时拥有知识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事情。

你可以像1918年初出茅庐的茅盾出版一本畅销书一样,稿费可以四百块大洋起步;

你也可以像1917年才刚入职的胡适,第一个任职月份结束,手里拿着才到手的二百八十块大洋,写信给家里人报喜,“适初入大学便得此数,不为不多矣。”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拉开了每个阶层之间的差距。

更离谱的还有日常消费,除开一日三餐之外,1918年在北京租一座足足拥有十七间房,还处于黄金地段的四合院,租金只需要二十块大洋。

而往往对于北洋时代的精英们来说,就算不赚外快,只吃“死工资”,大洋也能让自己一个月吃喝玩乐,躺着花都花不完。

这样的幸福生活,是现代多少年轻人的梦想,但终究只是民国时期里的风花雪月,热情憧憬的心情并不能换得,只能当成生活前进的目标。

但是民国的风情生活,对于各个阶层来说都是这样“工资高物价低”?

其他阶层的收益,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

民国时同为教师的人员,占了北洋教师数量90%的小学教师们,他们的家庭也是如此富裕的吗?

经考证,显然现实十分的残酷,在北洋时代,哪怕是教育发达的河北省,小学教师法定最低月薪仅仅只有十六块大洋。

这只是表面法律规定,但更多的人实际只有四五块大洋,经济发达的浙江等东南省份,小学教师月薪七、八块大洋已经成为常事,被政府拖欠都时有发生。

这鲜明的对比,民国时期可见也并不是全部都为浪漫优雅,一个咄咄逼人的问题显现出来:“大师”云集也不过20%,文盲遍地,有着80%的惊人覆盖率,中国的文盲,人数长期保持高水平。

那些底层工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北京铁路工人,按民国《交通史路政编》的统计,北京铁路工人的平均年工资,约为127块大洋,看似很高的工资,实际上在北京,五口之家的每年最低生活费就已经有了100块大洋的超高支出。

上海工人们,这样的看似不高的工资都只是他们能看梦中幻想的,只是一种卑微的奢求。

他们的工资,大多数在10到25块大洋左右,每月开支却已经超过了这个额度,租房,物价等各种费用不断宰割着他们。

工人租的“上等住屋”,一套小房子里面就有四五家合租,四五口人挤一屋,卫生条件,往往是蝇虫遍地,污水垢地,就这样的环境还能称得上是“上等”。

如若期间不幸被脏乱差的环境染上了疾病,这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就更是雪上加霜。

风花雪月,能看到的只是少数人,大洋无疑掌握着普通人的经济命脉,制衡他们的一生。

风云涌动的民国,不仅是军阀割据的年代,也是权力相争的大变革时代。

“袁大头”毫无疑问是民国最具影响力的钱币,版本复杂,材质多样,金、银、铜、镍皆有铸造,其中名品辈出,高价更是比比皆是。

但银元的种类繁多,也让各地钱庄借机对各种银元价格抬高或抑低,从中谋利。

不仅使人民遭受经济损失,而且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严重阻碍了经济交流和经济发展。

辛亥革命后,已经光复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告成立,清朝灭亡,在中国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随之结束。

碍于民国成立时,由于币制尚未建立,除四川,福建分别改铸大汉银元和中华元宝外,主要的造币厂,大都仍沿用前清的做法,铸造银元,以供流通需要。

币制混乱导致货物贸易问题频发,后来3月11日,孙中山先生鼓励重新铸造了十万银元。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在颁布的“临时大总统令”中提出重要要领,随后武昌和南京两处造币厂率先铸行了“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铜元辅币,将十文面值的作为主要,在全国大量发行,借机来取代清朝铜元。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铜元的由来不是一个小事,更像是一个变革。

毋庸置疑,这种铜元的币名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用于纪念开国之事,在钱币收藏界的一般共识,向来把对一种钱币,应该把可以明确币名或显示钱币最主要特征的一面称为“面”,其相对的另一面则被称为“背”。

据此我们应该把此币最能区别于前朝铜元,并具有鲜明的划时代革命和进步意义的有“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的一面称为“面”,而把其对应记值的另一面称为“背”。

如果包浆完美,字迹清晰,价值也必定不菲。

1928年的时候,“袁大头”的实际铸造量就已经超过11亿枚,远远压倒了其他任何一种钱币。

“袁大头”的成功说明了袁世凯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是相当雄厚的——这也是他战胜孙中山阵营的真正原因。

一种货币如果成功了,会超越政治的藩篱,“袁大头”最初铸于1914年,可1916年袁世凯称帝旋即病故之后,“袁大头”并没有随着真正的袁大头的离去而离开政治舞台,各地政府还在继续铸造。

1917年,政府规定以“袁大头”为税收本位币,这就彻底把“袁大头”在市场上的主币地位紧紧焊死在上面。

即使到了军阀混战时期,“袁大头”仍然很流行,因为各地军阀都没能力创造出一种信誉较高的货币,只好继续铸造“袁大头”来流通,“袁大头”的影响深远,这从一定方面上也说明了袁世凯被其罪行所覆盖的政治能力。

因为钱币的特殊意义,稀有才是最珍贵的,就算是普通的袁大头很稀有,平时也很难见到他,他的价格自然要高于普通的银价,这涉及到颜值、成色等多种因素。

收藏领域中,袁大头银币一直是中国现代货币改革的重要货币,银元品种中最受欢迎的非他莫属,被誉为“银元之宝”。

是很多收藏家的心之所向,这枚钱币虽然不是一万多年前的古钱币,但它出现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发行量和发行量都极为有限,因此价值不菲。

在寻找这件宝物的时候,无数人需要花上不少人力和财力,虽然过程艰难,但只要入手,就会爱不释手。

袁大头银元从民国三年开始大量铸造发行,直至新中国成立,停止使用袁大头银元。

在此期间,产生了许多版本,民国三年,袁大头是现代货币的代表之一,被称为银元之宝,足以看出其地位。

再加上独特的历史环境渲染,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进入收藏行业,袁大头被誉为民国三年的必备收藏品之一,收藏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的年份按年。

“袁大头”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的铸造,再加上知名度高,它的数量不断增加,发行范围也越来越广。

“袁大头”的流通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也为“废二元、改元”准备了条件。

它是中国近千枚现代银币中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中国近代货币制度改革的重要角色。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也开始结合历史事物的起因与结果,来进行一番总结,久而久之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论调,甚至给某一位历史事件直接“定性”。

但是历史不只有一面,可以是多面的。“袁大头”就是这么奇妙,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解释都有不同见解,还能自圆其说,也挺有意思的,这其实也是方法论的事。

每一件事物都有其好处,好多历史事物,如果深入调查,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更多的发现等着人们的思索,这也不难为是过去的一种魅力。

THE END
1.斑秃一块洋钱大小边长头发边变大有问必答如果斑禿的部位一直在扩大的话,考虑是属于病情在蔓延,可能是病情控制不太好,可以进行相关性一步的调理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95425100.htm
2.冰点对《中国货币史》的笔记(1)古代交通不方便,商品的运销不很灵活,有时一地发生饥荒,无论有多少钱,也买不到粮食。加上货币本身价值的不稳定,使一部分人对货币发生反感。实物论虽是在币制混乱的条件下产生的,但它是一种落后的理论,不合时代的要求。 以上几种理论,轮流支配着中国自3世纪后半到6世纪底的货币思想和政策。两晋虽然还是用钱,https://book.douban.com/people/bdk2/annotation/34933235/
3.双龙大洋值多少钱1.寿字双龙银元英文版的市场参考价格在300万元人民币左右;2.由广东省制造的双龙戏珠寿字版本的银元,目前的市场参考价格在142万元人民币左右;3.由广东省造的光绪元宝双龙寿字币,目前的市场参考价格在180万元左右;双龙大洋银元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年代和其他因素,一般情况下,它的价值在百万之间。宣统https://wen.baidu.com/question/370766798036078932.html
4.洋钱造句2、造反派拿到了洋钱和账本子,说他家留着变天账,自然是给他的儿子找来了天大的麻烦…… 3、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4、无娒末总实概个,四百块洋钱陆里好办嫁妆嗄!我想末,先去借得来办舒齐仔,等俚拿仔盘里个银两来末,再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ab99e43ac9ab99e/
5.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上面文字中,对华老栓形象的刻画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了华老栓的什么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A. 肖像描写 ; 充分表现了华老栓夫妇的愚昧麻木、思想落后 。https://www.shuashuati.com/ti/cc9f4ff79b5e45b4992924b31e2a5473.html?fm=bd0f880c8df5fd070a1eea0ae0e60b0c14
6.新房装修铺地门口需放几个洋钱最后建议楼主您入住前最好检测一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达标才搬进去,*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1毫克/立方的,超过这个数值人体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话,对人体危害很大。所以最好先检测下数值多少才搬进去,您可以上淘宝网去买个“邦客”甲醛检测盒。记住认准“邦客”。 回答者: 桃花面落尽天华 3人回答 最新回答http://m.ask.17house.com/q-1029959.html
7.梦见买洋钱是什么预兆意思梦见买洋钱,预示你会和爱人相处融洽。东北有财运,橙色是好运颜色,吉利在东方。此外,若多次梦到,意思是能够结交同甘共苦的朋友。 女人梦见买洋钱,预示着近期的困境将逐渐消解,前方将迎来一片光明。 男人梦见买洋钱,意思是你要注意细节,避免因小失大。 不同时间段梦见买洋钱的征兆 https://m.jiemeng.tw/n/4684655/
8.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了老栓,老栓对下面这段话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了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26b7a2dd596d571866669000504dfe0c.html
9.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以下解读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B郭嵩焘主张社会全盘西化 C江浙人的民族意识淡薄 D中国人亟需更新价值观念 正确https://www.examk.com/p/31523681.html
10.洋钱词语洋钱解释洋钱什么意思汉语词典> 洋钱 1.银元的俗称。最初由西班牙流入中国,故名。 国语辞典 注音ㄧㄤˊㄑㄧㄢˊ拼音yáng qián 銀幣的俗稱。因式樣是由國外傳入中國,故稱為「洋錢」。 ? 《官場現形記.第四五回》:「把十六塊洋錢拿出來,翻來覆去的看了半天。」 https://www.guoxuemi.com/hydcd/271557x.html
11.民国时期人们用什么钱,大洋鹰洋袁大头是同一种东西吗银圆俗称“洋钱”,顾名思义,它不是我们中国的货币,而是从外国流入的。中国国内用外国人的钱,现在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当时确实是这样。这是因为不管这种钱由谁制造,它们所含的银是实实在在的,在银本位的货币体制下,自然可以流通。 北方人管洋钱又叫“大洋”、“现大洋”,南方话叫“洋钿”。它在明万历年间就流入https://www.jianshu.com/p/182395ebb9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