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学习笔记化学选必二:原子结构向日葵Reta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根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并用符号\(\ce{K、L、M、N、O、P、Q}\)等表示相应离核最近的第一能层,次之的第二能层,以此类推三、四、五、六、七能层。

电子层序数从小到大时,对应的能量大小也从小到大,距核远近会从近到远。

同一个能层中电子能量相同的电子亚层又称能级。

实验和量子力学表明,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可能不同,因此还能再将它们分成若干能级。在每一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ce{ns、np、nd、nf}\cdots\)(\(n\)表示能层)。

当\(n=1\)时,原子轨道数为\(1\)。

当\(n=2\)时,原子轨道数为\(1+3=4\)。

当\(n=3\)时,原子轨道数为\(1+3+5=9\)。

当\(n=4\)时,原子轨道数为\(1+3+5+7=16\)。

所以对于第\(n\)层,其能级个数为\(n\),其原子轨道数(空间运动状态)为\(n^2\),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激发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原子光谱】不同元素原子发生跃迁,吸收或者发出不同的光,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焰色试验是金属及其化合物均有的性质,不只是金属单质特有的性质,焰色试验金属被灼烧吸收能量,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所以是发射光谱。

量子力学指出,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都可能出现,但出现的概率不同,可用概率密度不同,即

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如图所示,则电子云越密集,则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越大;电子云越稀疏,则电子出现的概率越低。

\(\ce{4s}\)的电子能量较高,说明\(\ce{4s}\)比\(\ce{3s}\)在离核更远的地方运动的概率更大,而非总是在比\(\ce{3s}\)电子离核更远的地方运动。

绘制电子轮廓图的目的是表示电子云轮廓的形状,对核外电子的空间状态有一个形象化的简便描述。如图所示。

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ces\)轨道:球形,一种空间伸展方向。

\(\cep\)轨道:哑铃形,三种空间伸展方向。

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例如\(p\)能级的\(\ce{p_x,p_y,p_z}\)能量相同。

注意:一个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云不同的伸展方向的种类数为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所涉及的所有种类的轨道的伸展方向之和。例如:基态\(\ce{A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ce{1s^22s^22p^63s^23p^1}\),包括\(\ce{s}\)和\(\ce{p}\)两种轨道,所以其核外电子云(轨道)的伸展方向有\(4\)种。

相同能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ce{ns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ce{1s<2s<3s<4s<}\cdots\)

同一能层内形状相同而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ce{np_x,np_y,np_z}\)轨道的能量相等。

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如图所示,电子按照箭头从上到下的电子轨道依次填入。

即:

注意:构造原理得到的是最终能量最低的状态,并不一定按照能量顺序填充。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如:\(\ce{Ga}\)的电子排布式为\(\c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量子力学理论提出,电子除空间运动状态外,还有一种状态叫自旋。

自旋是微观粒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如同电荷、质量一样的内在属性。电子自旋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取向,常用上下箭头表示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电子轨道里,最多能容纳两个电子,且它们自旋状态相反。

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并且自旋状态相同。例如若干电子填入\(2p_x,2p_y,2p_z\),则先分别在\(\ce{2p_x,2p_y,2p_z}\)填入三个电子,即尽量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

(新人教版:基态原子中,填入简并轨道的电子总是先单独分占,且自旋平行。)

特例:对于某些元素,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半满或全满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

化学家鲍林基于大量光谱实验数据及近似的理论计算,提出的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

在上图中,将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归为一组,称为同一能级组,所得到的能级组按照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相对应。

不同的能级组之间的能量差较大,同一能级组之间的能量差较小。例如:上图中\(\ce{2s,2p}\)同处同一个能级组,说明这两个原子轨道能量差较小。

先看摘取于维基百科上的一段话:

价层电子通常处于最外层的电子轨道,且可以在原子间形成化学键的电子。

一般而言,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层电子则可包括「次外层电子」,某些元素的倒数第三层也可以成为价层电子。

普通元素的价电子位于最外层;但是过渡金属的价电子可能也出现在\(\ce{d}\)轨道。

总结来说,主族和\(0\)族的价层电子是「最外层电子」,副族和\(\ce{VIII}\)族的价层电子除了「最外层电子」外,还可能包含「全部或部分的次外层电子」。

注意:这里「全部或部分的次外层电子」的理解是,对于某个属于副族、\(\ce{VIII}\)族的元素而言,次外层电子中并不一定全都是价层电子,而是次外层电子中,可以参与化学反应的电子。

研究表明,通常只有最外层能级组的电子才有可能参与化学反应,最外能级组中那些有可能参与化学反应的电子就称为价层电子。

对于\(21\sim27\)号过渡金属元素而言,其价电子排布式为简化电子排布式中,除了原子实以外的部分(对于\(21\sim27\)号元素只包含\(\ce{3d}\)和\(\ce{4s}\)轨道),例如:基态\(\ce{Ni}\)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ce{[Ar]3d^84s^2}\),则其价电子排布式为\(\ce{3d^84s^2}\)。

对于前\(1\sim37\)号元素中,除了过渡金属之外的元素,其价电子排布式就是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

将能级上所容纳的电子数表在该能级符号右上角,并按照能层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式子。如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直观的反映出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自旋情况以及成对电子对数和未成对的单电子数。例如,氧元素的轨道表示式如下:

其中,\(\ce{2p}\)轨道中的后两个轨道中的电子均为未成对电子,\(\ce{1s、2s}\)以及\(\ce{2p}\)轨道的第一个轨道中的电子均为成对电子,所以成对电子对数为\(3\),未成对的单电子数为\(2\)。

注意:核外电子排布图指的是核外所有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与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不同。

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作为简化电子排布式。表示方法为:[该元素前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剩余电子排布式。

严格来讲,一般过渡金属还不包含图中的镧系和锕系,以及\(\ce{109,110,111}\)号金属。但高中阶段不做区分,默认镧系锕系和\(109\sim111\)号金属属于过渡金属元素。

说明:

先写出对应金属的电子排布式,然后失电子从最外层的电子失去,失去几个电子就从最外层剥去几个。例如:\(\ce{Fe}\)是\(\ce{[Ar]3d^64s^2}\),\(\ce{Fe^2+}\)是\(\ce{[Ar]3d^6}\),\(\ce{Fe^3+}\)是\(\ce{[Ar]3d^5}\),此时\(\ce{Fe^3+}\)中\(\ce{3d}\)轨道半满,所以此时它相对于\(\ce{Fe^2+}\)更加稳定。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不同运动状态的种类数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核外电子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种类数等于占据的原子轨道数。

处在同一能级的电子能量相同,所以能量不同的电子种类数等于总的能级个数。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包含主族(\(\ce{IA}\sim\ce{VIIA}\)族)、\(0\)族和副族(人教版中的\(\ce{IB\simVIIB}\)族和第\(\ce{VIII}\)族)。

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周期是长周期。

由于\(\ce{IIIB}\)族包含镧系和锕系,所以它是含有元素最多的一个周期。

类金属:如下图所示,常见的类金属有\(\ce{Te、Sb、B、Ge、As、As、Si}\),口诀:碲(弟)锑(弟)硼(捧)锗(着)砷(神)硅(龟)。

第一周期:上图第一行元素,即\(\ce{H}\)和\(\ce{He}\)。价层电子排布:\(\ce{1s^1->1s^2}\)。

第二周期:上图第二行元素,即\(3\sim10\)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ce{2s^1->2s^2->2s^22p^1->\cdots->2s^22p^6}\)。

第三周期:上图第三行元素,即\(11\sim18\)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ce{3s^1->3s^2->3s^23p^1->\cdots->3s^23p^6}\)

第四周期:上图第四行元素,即\(19\sim30\)元素。价层电子排布:\(\ce{4s^1->4s^2->3d^14s^2->\cdots->3d^104s^2->4s^24p^1->4s^24p^6}\)。

前四周期中,只有过渡元素价层电子排布涉及到\(\ce{d}\)轨道,主族和\(0\)族元素不涉及。

第五周期的价层电子排布同理第四周期。第六七周期的镧系和锕系夹层电子排布还会涉及到倒数第三层电子的原子轨道,会涉及\(\ce{4f}\)和\(\ce{5f}\).

除第一周期外,其余周期总是从\(\ce{ns}\)能级开始,以\(\ce{nsnp}\)能级结束。

其中从第一到第七周期的元素个数分别为:\(2、8、8、18、18、32、32\)。

一个能级组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等于对应的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

【主族】\(\ce{ns^1->ns^2np^5}\),且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层电子数,\(n\)为周期。

【\(\ce{0}\)族】\(\ce{He}\)为\(\ce{1s^2}\),其它为\(\ce{ns^2np^6}\)。

【过渡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

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可把元素周期表划分为\(5\)个区——\(\ce{s}\)区、\(\ce{p}\)区、\(\ce{d}\)区、\(\ce{ds}\)区、\(\ce{f}\)区。

除\(\ce{ds}\)区外,各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

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电子的能层数和核电荷数。

电子能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

如图所示,一般情况(主族),同一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族内,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第三周期的原子半径普遍大于第二周期(锂除外)。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用\(\ce{I1}\)表示。即:

保证「能量最低」的条件:①气态;②电中性;③基态;④失去一个电子;

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第二周期第一电离能大小:

注意:这里相较于原子序数的排序,第\(2\)和\(3\)号元素互换了位置,\(5\)和\(6\)号元素也互换了位置。

原因:

\(\ce{Be}\)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ce{2s^2}\),已经是全满状态,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破坏\(\ce{2s}\)全满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就会大于不是全满状态下的\(\ce{B}\)(\(\ce{2s^22p^1}\))。

\(\ce{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ce{2s^22p^3}\),是半满状态,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破坏半满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不是全满&半满状态下的\(\ce{O}\)。

第三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

注意:这里相较于原子序数的排序,第\(12\)和\(13\)号元素互换了位置,\(15\)和\(16\)号元素也互换了位置。

前四周期内第一电离能大小符合:同一周期,\(\ce{IIA}\)族元素\(>\)\(\ce{IIIA}\)族元素,\(\ce{VA}\)族元素\(>\)\(\ce{VIA}\)族元素。

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ce{I1}\)。由\(+1\)价气态阳极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ce{I2}\)。依次还有第三、四电离能。如下:

逐级电离能一定越来越大。

下表的数据从上到下是钠、镁、铝逐级失去电子的电离能:

由表格可知:

口诀:\(\ce{I1}\):镁(美)铝(女)钠(呐);\(\ce{I2}\):钠(哪)铝(里)镁(美);\(\ce{I3}\):镁(美)钠(那)铝(里)。

元素相互化合,可理解为原子之间产生化学作用力,形象地叫化学键,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

为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相对大小,引入电负性的概念。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标度。

元素电负性越大,表示以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反之,电负性越小,相应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弱。

一般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各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是相对值,没有单位。

根据图可以看出,「越往右越往上」电负性越大。

常见电负性比较:

大小:\(\ce{F:4.0}\),\(\ce{O:3.5}\),\(\ce{N、Cl:}\)大约\(3.0\),\(\ce{Li:1.0}\)。

对角线规则又称斜线关系,指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它左上方或右下方的另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类似,这种现象称为「对角线规则」。在第\(2、3\)周期中,具有典型「对角线规则」的元素有三对:锂与镁,铍与铝,硼与硅。有人从元素的电负性值相近解释「对角线规则」:锂\(1.0\)、镁\(1.2\);铍\(1.5\)、铝\(1.5\);硼\(2.0\)、硅\(1.8\)。

一些科普:

注意:以下内容一般情况下非考点,只是为了方便理解。

锂和镁的相似性:

铍和铝的相似性:

硼和硅的相似性:

如图是短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与第一电离能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下面所说的几号元素,都是上图中对应圈几的元素,而非元素周期表中的对应元素。

根据图示,以及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往右越往上」电负性越大,以及\(\ce{Li}\)的电负性为\(1.0\)可推出,从\(1\)到\(15\)号元素,是从\(\ce{H}\)开始按照元素周期表递增(除去稀有气体元素)。

THE END
1.化学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如何快速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过渡元素等。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18族。化学元素周期表有哪些 如何快速记忆化学元http://nj.baikecom.cn/show-159255.html
2.氧化钌挥发(氧化钌挥发性)平泽回收shou的称呼是:氢、钬、钅黑、氧、锇、铀。锇是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Ⅷ族元素,铂族金属成员之一。元素符号为Os,原子序数76,相对原子质量190.2。属重铂族金属,是目前已知的密度最大的金属。 锇存在于锇铱矿中。将含锇的固体在空气中焙烧,将挥发出的四氧化锇利用醇碱溶液吸收,得到锇酸盐后用氢气还原制得金属锇。可https://www.pzgjs.com/69807.html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密度最大的物质前十名郑州天顺食品添加剂生产厂家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密度跟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半径、金属键的强弱、密堆积方式都有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密度最大的前10名元素。 钅麦( Mt) 密度:37.4g/cm3 钅麦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109,元素符号Mt。人工合成的第六个超锕系元素。1982年8月联邦德国达姆施塔重离子研究协会用铁-58跟铋-209在粒子加速器中合成https://www.tsswhg.com/40379.html
4.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金属元素密度排序.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号元素,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水素”.氢是由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在1766年发现,称之为可燃空气,并证明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178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证明氢是一种单质并命名.氢在地壳中的丰度很高,按原子组成占15.4%,但重量仅占1%.在宇宙中,氢是最丰富的元素.在地球上氢主要以化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0934919fa93d0176b5c6272c58c6bb2b.html
5.神奇元素周期表之密度最大的金属锇高清在线观看PP视频PP视频为您提供神奇元素周期表之密度最大的金属-锇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神奇元素周期表之密度最大的金属-锇主要内容:https://v.pptv.com/show/6WUKlv5k1BJ181s.html
6.在元素周期表各区的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硬度最小的是在元素周期表各区的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硬度最小的是(),密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导电性最好的是(),延性最好的是(),展性最好的是(),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电负性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参考答案:Hg;Cs;Os;Li;Ag;Pt;Au;Be;Cs;Au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10299070.html
7.HJ7812016固体废物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固体废弃物六家实验室分别对固体废物中22种金属元素浸提液浓度为0mg/L~108mg/L(底质标准样品GSS-9)、0mg/L~160mg/L(固废标准样品ISS-2)、0mg/L~243mg/L(固废标准样品ISS-1)的样品进行了6次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1.0%~33.8%、1.1%~22.6%、1.5%~30.3%;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1%http://www.gdana.com/apply/detail/17
8.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之最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之最 (1)单质密度最小(标准状况下)的元素为氢(H)。 (2)单质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为锂(Li),其密度为0.534g/cm3,约为水的密度的1/2。 (3)单质密度最大的元素为锇(Os),其密度为22.57g/cm3。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O)。http://m.hxzxs.cn/view-3602-1.html
9.化学元素周期表(全表)化学元素原子序数符号中文读音相对原子质量价电子常见化合价分类英文名简介1H氢qīng1.0081s1+1、-1主族Hydrogen密度最小的元素,同位素为氕、氘和氚非金属2He氦hài4.0031s2https://jianyiwuli.cn/article/show/8176
10.十大最贵的金属排名锇是一种高密度的稀有金属,也是世界上密度最高的金属。这种金属极难开采,因为锇的熔点非常高、高达3000度以上。 特征:蓝银色、熔点高、坚硬而易碎 5、铂(Platinum)就是充分发挥了“无痕”牛仔裤的优势。有了专一的态度。结合了时尚的元素显得你更加与众不同。自然就少不了束腰。就是充分发挥了“无痕”牛仔裤的https://www.antpedia.com/news/62/n-2764462.html
11.重金属是指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即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在重金属是指密度在 4~5g/cm3 以上的金属,即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在()以上的金属。 A. 20 B. 34 C. 24 D. 45 题目标签: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周期表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C 复制 纠错 举一反三 学者提出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d966d9548f61490592d2e7015541b951.html?fm=bdf13e262a354e9e2baeea515e089a3034
12.元素周期表密度表?–960化工网问答的元素为氢(H)。(2)单质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为锂(Li),其密度为0.534g/cm3,约为水的密度的1/https://m.chem960.com/ask/q-33f84ca1ce4249848de23dfa14490f53
13.一文读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检测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材料性能不是简单地由其元素或离子团的成分所决定,而是由这些成分所组成的物相、各物相的相对含量、晶体结构、结构缺陷及分布情况等http://www.corrdata.org.cn/news/industry/2019-11-25/175754.html
14.文化课学习笔记化学选必二:原子结构在上图中,将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归为一组,称为同一能级组,所得到的能级组按照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相对应。 不同的能级组之间的能量差较大,同一能级组之间的能量差较小。例如:上图中\ce2s,2p\ce2s,2p同处同一个能级组,说明这两个原子轨道能量差较小。 https://blog.csdn.net/m0_46222454/article/details/137284646
15.常用金属密度表常见金属密度表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常见金属密度 质子数 元素 密度值(g/cm3) 3 锂 Li 0.534 4 铍 Be 1.848 6 石墨 C 2.25 6 常见金属密度表 常见金属密度表_机械/仪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含黑色、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材料的密度) 铁碳合金 灰口铸铁 白口https://m.doc.wendoc.com/b3457c155447d2fc02b486e4f.html
16.常见金属密度表.DOCHYPERLINK E:\\linshifile\\/ \o 免费文档 HYPERLINK E:\\linshifile\\/ \o 免费文档下载 免费文档中心免费文档中心可免积分在线阅读和下载文档 包括资格考试、应用文书等大量word文档免费下载 FORMTEXT 常见金属密度表 MACROBUTTON DoFieldClick [搜索文档] HYPERLINK E:\\linshifile\\/ \o 免费文档 免费文档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28/811212502100202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