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属材料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2银汞合金牙科银汞合金耐腐蚀性被认为是因为其表面表浅、纤薄的类膜状结构,此结构主要由氧化锡、水合锡和氢氧化锌组成,此层薄膜的形成和消失会引起银汞合金腐蚀率的改变[18]。有研究结果显示浸泡于人工唾液中银汞合金的表面薄膜仍存在,而浸泡在含氟漱口水中后银汞合金的表面薄膜丧失,表明氟离子会降低银汞合金的抗腐蚀性能[19]。
1.3贵金属合金银钯合金的腐蚀行为与非贵金属合金不同,它与口腔中含有的氯化物硫氢酸根作用形成复合物,在其表面会形成难溶的盐层,释放非贵金属离子极少[20]。但也有研究表明,在含氟漱口水中其表面薄膜可迅速丧失,耐腐蚀性能明显降低,表现出对氟离子的高度敏感性[21]。高贵金属合金有着良好的抗腐蚀性能,Ayad等[22]对不同组分的高贵金属合金的研究表明:其零电势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含氟环境中的研究也证实,氟离子对高贵金属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相较于非贵金属而言极小[23]。
2影响氟离子对牙科金属耐腐蚀性的因素
2.3表面处理一般把金属表面防护和改性称之为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恰当的表面处理可以改善牙科合金的耐腐蚀性。翁维民等[36]的研究发现镍铬合金表面的氮化钛涂层能提高镍铬合金在含氟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同时也可提高其耐磨性。在钛金属表面制备致密的氮化钛硬质薄膜,也可隔绝氢氟酸与钛金属的接触,镀膜后钛金属表面腐蚀倾向减小,腐蚀速度减慢,耐腐蚀性增加。对纯钛进行阳极表面氧化处理的研究也证明,阳极表面氧化处理可增强纯钛在含氟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
2.4其他因素口腔是个复杂的环境,氟离子对牙科金属耐腐蚀性的影响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除氟离子浓度、pH值及金属的表面处理外,氧含量、蛋白质等均影响着氟离子对牙科金属的耐腐蚀性。Nakagawa等的研究证实,在低氧浓度下即使低浓度的氟离子都会促进钛及钛合金的腐蚀,降低其抗腐蚀性能。对高钴铬钼合金、钴铬合金的研究也发现在低氧浓度下氟离子对金属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显著增强。Ide等发现低浓度的白蛋白就能抑制氟离子对钛的腐蚀作用,其原理是蛋白质可迅速附着于钛及其合金表面的氧化膜上,隔绝氟与钛的接触。
1专业人才匮乏
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应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指导的,在工业生产中一些企业缺乏这类的专业人才,即使在一些企业中存在专业人才也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工人,对于企业来说,缺少一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专业的技术人才非常匮乏。近年来,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企业在不断的增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大,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是目前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应用受阻的原因之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成为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2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应用
2.2激光热处理技术激光热处理技术主要是运用激光束对金属表面进行合金化或者是硬化处理,高功率高密度的激光束能够改变金属表面的性质,这是其他传统技术手段做不到的。激光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使金属的表面快速的达到临界熔点,进而金属表面就会发生变化,逐渐的硬化。经过激光改变过后的金属表面特性一般都是比较优良的,硬度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耐磨性也会增强,另外金属组织的细密程度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对于金属来说是难得的改变,能够有效的提升金属产品的性能。在传统金属热处理加工过程中,一些特殊部位的处理通常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利用激光热处理技术就能够轻松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些管孔、微小的区域或者是深沟等特殊部位也能够进行硬化。在热处理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也极大的提高了整个加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使得生产加工的过程更加数字化、智能化,机械控制处理的过程中更加有利于节能的实施。
总而言之,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运用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术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是也是促进环境保护以及能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这对我国的节能环保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促使我国朝着低消耗、高效率、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作者:门志远单位:河北鸿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关键词:接地网;耐蚀金属材料;电化学测试
1引言
变电站容量的扩大对接地网安全运行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接地体的热稳定性的要求更高。在我国,由于资源、经济等原因,接地网所用的材质主要为普通碳钢。接地网腐蚀通常呈现局部腐蚀形态,发生腐蚀后接地网碳钢材料变脆、起层、松散,甚至发生断裂。某盐碱性土壤变电站现场与接地网连接的普通碳钢试片埋置2年后的表面情况。一般性土壤变电站现场与接地网连接的普通碳钢试片埋置226天后的表面情况。无论在盐碱性土壤中还是在一般性土壤中,接地网的碳钢试片腐蚀是非常严重的,其表面有许多局部腐蚀坑,试片边缘也不完整。
腐蚀是导致接地体事故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对于运行多年的接地网而言,由于腐蚀性土壤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以及电网设备等运行中的泄流造成的腐蚀使得接地体截面减小,甚至断裂,造成接地性能不良,不能满足热稳定性的要求,因而电路电流将会烧坏接地网,使得变电站内出现高电位差,造成其它主设备的毁坏事故,还会危及人身安全。由于接地网埋设在地下,一旦腐蚀严重到使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甚至局部断裂时,对接地网的翻修改造是相当费劲和困难的,费用也是巨大的。因此防止接地网腐蚀,保证接地性能的稳定性,延长接地网的使用寿命,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生产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接地网防腐蚀的研究,目前国内主要有两条路线[1],一是研制耐蚀性能优良而且经济性好的导电材料以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碳钢;二是采用电化学保护技术以减缓正在服役的接地网的腐蚀速度,延长使用寿命。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接地网防蚀研究及应用”课题组经过长期大量的试验,已经筛选出耐蚀性能优良且价格合理的材料,可以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普通碳钢。
2试验情况
由于接地网土壤腐蚀是一个缓慢过程,因此为了能快速优选出所需的材料,在实验室里进行了电化学测试,试验测试方法包括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扫描。由于变电站接地网要承受雷电流及电网不平衡电流的泄流作用,因此在对材料进行筛选时必须了解材料的耐电解电流腐蚀的性能,为此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材料的电解试验。试验所用土壤介质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其自腐蚀电位为-688mV。根据德国DIN50929土壤腐蚀性评价标准评价该土壤为腐蚀性土壤[2]。试验所筛选的材料为2种稀土钢材(CL4和CL5)及3种常见表面处理的合金钢(CL1、CL2和CL3)。为了便于对比,试验还使用了普通碳钢及镀锌钢。根据实验室初步试验的结果,在变电站现场土壤中埋置了一定数量的材料试片以了解材料在变电站土壤现场中的耐蚀性能。
(1)极化曲线测试
1)试验条件
试验采用三电极体系,即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阳极。其中工作电极是将各种材料制作成体积为1cm3的小块,留出一表面作为研究面,其余表面用环氧树脂密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通过鲁金毛细管插入电解池;辅助阳极为铂电极。试验介质为土壤水土比为5:1的浸出液。试验所用仪器为TD3690型恒电位仪,HD-1A型信号发生器及3086-1AX-Y型记录仪。
试验时,起扫电位的选择是阳极极化时起扫电位比自腐蚀电位低100mV,阴极极化时起扫电位比自腐蚀电位高100mV。每次扫描的速度为2mV/s。
2)试验数据处理
采用BETACRUNCH(VERSION)程序进行计算。
(2)交流阻抗测试
试验采用三电极体系,介质为水土比为5:1的土壤浸出液和水土比为2:1的泥浆,试验使用的仪器为EG&G公司的交流阻抗测试仪,包括锁相放大器,M283恒电位仪。计算机3个硬件部分通过GPIB总线连接起来。软件为M398阻抗数据专用测量软件。
2)数据处理
以频率最低处的阻抗值(|Z|0.05)来表征材料在介质中的耐蚀性能。|Z|0.05越高,说明材料的耐蚀性能越好,反之亦然[3]。
(3)电解测试
3试验结果和讨论
3.1极化曲线测试
极化曲线测试试验的结果可见,在这些土壤介质中,材料CL1、CL2的腐蚀速率较其它材料低,其耐蚀性能较好。
3.2交流阻抗测试
试验结果可见,材料CL1、CL2的阻抗值明显高于其它材料,比普通碳钢高出2个数量级。材料CL4、CL5的耐蚀性能与普通碳钢差不多,甚至有时还不如普通碳钢。
3.3电解测试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镀锌钢耐电流电解腐蚀性能较差,材料CL1和CL2的耐电流电解腐蚀性能较好,其耐蚀性能比普通碳钢要高得多。电解结束后观察材料表面可以看出,镀锌钢表面的镀层出现了局部剥离现象,而其它材料表面均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3.4现场埋置试验
不同材料制作的试片在变电站现场土壤中埋置624天后挖出,经过表面处理后测定材料的腐蚀速率,结果可见,材料CL1和CL2的腐蚀速率较碳钢及镀锌钢要小得多。
同种材料,当与接地网连接时其腐蚀速率高于接地网不连接时的腐蚀速率,原因是与接地网连接的试片除了要受到土壤自然腐蚀作用外,还要受到变电站接地网泄流时的电流电解腐蚀。
4结论
(1)在土壤腐蚀性较严重的地区,为了延长接地网使用寿命,在设计时往往考虑采用镀锌钢。其防腐蚀的原理是锌的腐蚀电位较普通碳钢的低,在土壤介质中锌优先被腐蚀掉从而保护了普通碳钢,达到延长碳钢使用寿命的目的。在没有电流作用下,镀锌钢的使用寿命的确较长,在变电站土壤现场埋置试验的结论也是如此。但是作为接地材料,由于其要受到接地电流的作用,镀锌钢表面的镀锌层很快就会被电解掉,因而镀锌钢对延长接地网的使用寿命实际作用不大。
(2)根据实验室电化学测试的结果可知,无论是在土壤浸出液中还是在土壤泥浆中,材料CL2的耐蚀性能较其他材料的耐蚀性能好,是普通碳钢耐蚀性能的5~7倍。
参考文献
[1]许崇武,胡学文,彭泉光,等.接地网防蚀研究及应用[R].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
1.1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教学体系
1.2采用利于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方法
(1)在实验教学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采用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将原来分离的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合二为一,使原来课堂上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及实验课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通过下载精品课程实验录像,展示实验仪器的内部结构及操作方法。通过自制和下载FLASH动画展示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中的细小变化,通过到企业拍摄的生产实况录像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生涩、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中的大型及昂贵的工厂设备原理、设备、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反复观摩实验过程,加深理解实验原理的机会。
1.3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1.4增加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室安全课程
2结语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实践环节实验室平台学科优势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职业的多样性,对工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目前传统教学环节周期性长、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性差、培养的学生类型单一等提出了挑战。培养、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政策、教师的能力与积极性、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等诸多方面。根据材料工程专业的特点,我们对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二、开放实验室平台建设是保证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基本条件
三、导师是实现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关键
四、让学科优势成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沃土
五、开展科技论文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每年学校和分院都分别开展本科生科技创新论文竞赛活动。该活动不仅给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参与科研成果的舞台,而且也是同学之间交流、学习好场所。对所参与科研活动的同学来说都有一个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写好科技论文,学生会积极主动、认真地阅读外文文献,这促进了大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加适合“外向型”人才的需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能力培养的长期成效要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欢迎程度及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能力来证明。注重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必经之路。在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今天,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新时期教书育人之道,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实践证明,“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学校支持、教师努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大学生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邓辉,李炳煌.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2008,(3):162-163.
[2]钟莲云,吴伯麟.科技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7,(31):150-151.
[3]邵光杰,金曼,杨弋涛.培养大学生科技实践能力的一些尝试[J].上海大学学报,2009,(2):15-16.
[4]甘灵,张光远.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工科学生实际环节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1-75.
[5]李勇,黄炳辉,殷凯.完善工程训练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143-145.
[6]成琼,郝建平,刘牧众.培养综合工程素质创新工程训练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30-132.
ResearchofPracticeAbilityofUndergraduateStudents
CAIWei,RAOKe,LIUGan-hua
(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aterialsEngineeringFaculty,Ganzhou341000,China)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英语-ESP;创新意识
在提高ESP水平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无机非金属专业英文文献,与科研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成一体。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实验,同时在实验中指导无机非金属专业英语的训练与提高,在阅读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论文写作。这样,从内容上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拓宽专业实验的口径,并围绕创新的论文方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研究。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无机非金属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方面、在对国际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的认知方面、计算机应用方面、实际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为步入工作岗位做了踏实的准备工作,使学生们到了工作岗位能够较快自主地适应岗位的要求,顺利完成就业的过渡阶段,在工作中能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较强,因此工作中适应能力明显增强,毕业分配渠道增多。本专业本科生参与的核心论文若干篇,深造的硕博研究生也有较好的表现,近年来的硕士研究生们也在不断挑战SCI级的论文。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发展是个关乎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专业英语水平即ESP水平真正的提高了,学生们真正得到科研训练了,科研创新意识和水平真正提高了,将来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1]尹秀玲,张斌,杜立文,包艳宇,周铁军,高雅斌.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3):86-97.
[2]温静,张斌,尹秀玲,薛艳茹,温雅丽.提高普通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8):15-17.
[3]钱微.材料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与实践[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20-324.
[4]石淑云,滕洪辉,赵玲子,高秀红,朴明月.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2,(18):144-145.
[5]张雪红.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6]塔娜.普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9):116-119.
[7]马彦青,魏忠,陈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172-173.
[8]成茵,夏清,徐协文.浅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96.
[9]尹秀玲,张斌,杜立文,包艳宇,周铁军,高雅斌.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教材内容
作者简介:赵君(1980-),男,山东泰安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吴亚盘(1978-),男,陕西西安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湖北宜昌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12053)的研究成果。
一、高校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1.专业英语课课程地位不高
目前,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都由学校基础部或者外语学院承担,而专业英语几乎都是由各专业教研室自己安排,没有学指导,教学大纲、教学要求也都由部分专业教师自己制定,教学监督很难发挥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此外,由于专业英语不是必修课,而是专业限选课,甚至是选修课,专业知识本身的深奥再加上非母语的学习难度,使得学校和学生都普遍认为专业英语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致使专业英语的开课率和选课率普遍偏低。[3]这种现象必然导致专业英语教学的滞后和学生后期英语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下降。
2.教材内容未能紧跟时代要求
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对我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各个高等院校在不断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同时,相继开设了系列专业英语课程,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所采用的模块基本上为“阅读”+“翻译”、“阅读”+“写作”、“词汇”+“阅读”等形式。加上教师所选教材与本专业的方向不尽相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式教学,使得学生对书本的文字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激增了学生对英语特别是深奥的专业英语的厌恶。
3.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探讨
针对上述一些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通过近几年的专业英语教学体会,认为在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核心的目标下,任课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
2.合理选取专业英语的教材
3.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侧重点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绝大多数为选修课程,教学课时较少,因此,教师在众多教学素材中必须有所侧重,教学的进行应能够反映该专业的知识体系,比如:从材料内部结构的组织成分到材料宏观性能再到合理选择材料制备工艺为主线的教学体系,能够使学生较好地加深专业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分别从简单的专业词汇、阅读、翻译及写作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大学工科专业的英语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词汇和语法,而应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主。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实际讲课时要围绕金属材料学科,从基本词汇入手,通过将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到的材料制备、表征、评价等知识融合于课堂知识当中,增强专业英语知识的朴素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及网络资源,下载最新的材料类英文科研学术论文,既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也能使其了解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同时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专业词汇,从而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4.采用专题讨论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5.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多采用声像视频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板书和口述相比,声像视频资料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面有着绝对性优势。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有英语作为非母语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又有专业词汇、专业知识给学生带来的困惑,因此,教学方法如果枯燥单一极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为了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英文原版的声像资料,比如:英文版的热处理简介、机械加工过程等视频资料。通过这些知识熟悉而语言陌生的资料,不但可使枯燥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而且还能让学生提高专业听力,极大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另外一些专业学术会议和讲座的视频、影像也是材料专业英语听说训练的素材。与材料关系密切的产品说明书、进口大型仪器操作规范等,也是很好的贴近生活现实的教材。
三、结语
[1]吴庆华,胡前库.材料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思考[J].职业时空,2010,6(4):113-114.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一、影响实验室安全因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主要承担的实验内容有材料的制备、合成、成形及加工、测试、分析等。实验过程中接触设备量大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面广潜在危险性大。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隐患:
1.机械伤害安全隐患。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中需要用到许多机械类设备如水泥生料和熟料破碎时所用的各种破碎设备包括鄂式破碎机、球磨机、圆盘磨、行星磨等;进行水泥性能测试及混凝土试样成型时所用的水泥净浆搅拌机、水经胶砂搅拌机、振实台、砂浆搅拌机等;制备陶瓷时所用压片机、切割机、剖光机等。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实验人员造成刮伤、压伤、擦伤、碰伤等人身伤害。
笔者在管理实验室过程中就经常会遇到学生在使用切割机时将手指擦伤、碰伤的情况。
高压气瓶安全也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的安全因素之一。随着材料专业的不断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很多材料的制备需要在在氮气或氦气等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再比如进行材料比表面积测试、差热曲线测试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氮气。这些高压气瓶如有泄漏很容易引起爆炸。加上气瓶本身质量较大如果存放、保管和使用不当很容易产生倒地砸撞伤人事故。
3.高温高压伤害安全隐患。前已述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研究的三大材料都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完成制备。因此需要用到大量的高温炉就本实验室而言用到的高温炉种类繁多有马弗炉、箱式高温炉、管式炉、气氛炉、微波高温炉等还有各种大小不一的数显恒温鼓风干燥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实验需要温度高于600℃有的高达1500℃这么高的温度人的皮肤一旦接触后果将不堪设想。特别是管式炉炉膛有石英玻璃和刚玉炉膛如果发生开裂或崩开情况很容易造成伤人事件。另外水热合成无机材料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材质的高温高压反应釜包括耐酸高压反应釜和耐碱高压反应釜等等。这些高温炉和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失当很容易造成烫伤和化学腐蚀伤害。
二、无机非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无机非实验室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管理者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详细的仪器或设备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指指导操作人正确操作该设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制定详细的仪器或设备操作规程是安全使用该仪器设备的基础。编制仪器或设备操作规程时应该以制造厂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的内容要求为主要依据根据设备的结构运行特点及具体实验室使用条件和环境详细制定使用人员在使用该仪器或设备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动作。特别是对于涉及到安全的操作步骤或操作动作需要重点提醒制作操作规程时相应的文字应加粗或采取其他方式使浏览该操作规程的人员引起足够重视。
3.随时检查安全隐患。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关于机械类设备应定期检查其安全性。重点对设备的螺丝紧固、安全阀的完好等安全关键点进行逐一检查以防实验人员在实验时出现设备意外情况而发生安全事故。对于高压钢瓶要对连接气体管路定期检查查看气体管路是否完好无损并及时清理废旧气体钢瓶。关于电气类安全隐患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对实验室电路进行检查以及对高压气瓶进行阀门和减压阀等安全设备元件进行检查。对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整改。
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管理任务坚巨而复杂不同专业的实验室有其不同的特点。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分析自己所在的实验室的不安全因素针对实验室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实验室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求实验室的每个参与者时刻树立安全意识。对实验室制定的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养成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只有平时对安全方面足够重视才能在安全问题突然出现时使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1]黄凯.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4.
[2]刘桂艳,谢乃新.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3.
[3]陈赵扬,毛信表,朱英红,等.材料制备产学研实验室的安全控制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2-195.
[4]唐岚.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249-252.
[5]阮俊,金海萍,冯建跃.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0-192.
[6]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81-185.
英文名称:BulletinoftheChineseCeramicSociet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才人工晶体研究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1-1625
国内刊号:11-5440/TQ
邮发代号:24-14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期刊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英文名称: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主管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主办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3644
国内刊号:42-1608/N
邮发代号: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英文名称:MaterialsforMechanical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
主办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国际刊号:1000-3738
国内刊号:31-1336/TB
邮发代号:4-221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关键词]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专业研究生;级差现象;因材施教;创新团队
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广泛服务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与国防事业,为国家的振兴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问生源特点、不讲究针对性,非差异化地以一个标准模式批量复制的弊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辨析培养对象特点,创新科研人才培养方式,为国家输送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水平研究型高校应该认真思考与深入探索的。
一、我国高校研究生生源中的级差现象
第一,选拔方式的不同导致创新能力的级差。
较高的智力水平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选拔的关键考察指标。研究者考察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人才培养中的选拔机制时,指出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基本测验是最为关键的。无论是广泛使用的导师推荐制,还是学术性向测验、学力检查小论文等,均强化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辨别度,淡化了学力考试,甚至完全或部分地减免了学力考试。测验和面试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判断力、知识以及理解能力等进行考查,高标准、多样化的选拔方式,均指向识别具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近年来,高水平研究型高校日益青睐具创新能力的优质生源,逐步启用了校际交流、导师自主招生等等多样化的生源选拔方式。但我国研究生的主流选拔方式仍是考试,考察的重点也不在于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方法遴选有强烈专业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突出学习能力、较大发展潜力的优质创新型人才,而更倾向于凸显长于考试的学生。不可否认,不同选拔方式下产生的后备科研人才,在创新能力上有着极为明显的级差。
第二,知识储备不同导致科研起点的级差。
我国高校招生惯于统一考试科目,统一划定分数线,一方面将学生硬性地分层分级,另一方面也迫使高校发展成不同类型与层级的学校。不同学校,在知识传授的深度与广度上是有较大差异的。即使是同一层级的两所高校,因办学特色的不同,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因而学科知识的侧重面也各不相同,继而造就了不同层面的知识储备的学生。学生知识储备的不同,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科研起点。能否顺利地过渡至较高层级,在于学生是否长于及时更新与转接自身的知识结构。
第三,实践基础不同导致动手能力的级差。
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不同,重点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相对较高,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强调重返精英教育,指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无论教师资源,还是实验室或者校外实习基地,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资源配备较高。学生在本科尤其毕业论文或设计阶段,依托专业导师的强大科研后盾,往往或多或少接触了较高水平的实践或实验,得到了一定的科研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养。相对而言,非重点高校在人才选拔的起点上处于劣势,在资源配置上同样处于劣势,学生得到的科研训练机会也会有更多限制,动手能力的相对薄弱是难以避免的。
不同层级的学生进入同一个科研大方向后,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如何良性过渡,扬长避短,甚至形成互补,是高校广大研究生培养工作者理应深思的。
二、科研人才培养中的两级衔接与模式创新
正视研究生生源中的级差现象,因材施教,合理引导,有多种方式可以交替或重叠利用。以下从三个方面总结本课题组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科研人才培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