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叶产业发展上的“老兵”又是新手,曾经从1999年到2015年连续种植烟叶16年,因拆旧建新房把原有的烟炉子拆除,中断了几年,后又从去年开始新建了两座卧密式烤烟房,连续种植了两年。说是新手,现代新型科技替代了传统生产方式,卧密式烤房替代了过去的土炉,生物质燃烧颗粒替代了柴火,拖拉机、旋耕机替代了耕牛,垄行机、覆膜机、除草机替代了锄头,地膜种植替代了裸田栽植。机械化、智能化的介入大大提高了烟叶种植的科技含金量,同时将烟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降低了劳动成本,减工增效,让烟农轻装上阵,轻松种烟。新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烟叶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经济收入同步大幅提升。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一切从学徒开始。
翻耕、冬炕、整地、起垄、覆膜、打孔、移栽、浇灌、防虫、治病、中耕、除草、平顶、抹芽、打下、控上、采收、编杆、烘烤、分级、出售,一环套一环。移栽管理是基础,编杆烘烤是保障,分级出售是关键。我对烟叶有深厚的感情,那一行行烟叶如排列的士兵等待检阅,也如我笔下一行行诗句。种植烟叶是辛苦而又乐在其中的劳动,挥洒汗水,奔波于烟田间。烟叶就是我的舞台,亲手培植属于自己的烟叶庄园,用黄金叶撑起金色的生活。
烟叶不是苦差事,但要下苦功夫。烤烟如同“考研”,“五关十八环,环环紧扣。”一环抓不住,白忙一整年。生产管理如关云长之“过五关斩六将”,虽没有关公之豪迈奔放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但辛苦劳作换回丰厚收获的喜悦之情依然溢于言表。漫步时光,心向未来,烟叶在田园里茁壮成长,沐浴阳光雨露。一片片烟叶的叠合,微风习习,每一片叶子都灵动着柔美,一条条经脉就升华了诗的主题。“五关十八环”是我思忖诗的细节与斟酌,移栽管理是我神圣的布局谋篇,碧绿或金黄都是汗水滴下的奥妙与梦幻。
种烟讲效益,致富靠科技。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即是决战,号角从早春就已吹响,一丝一毫都容不得松懈怠慢。烟叶对土壤的要求极高,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灌排通畅,富含有机质的土块是最佳选择,根据田块等级肥瘦,科学的合理使用肥料和农药,是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认真落实烟叶生产“三先”要求,先施肥、先起垄、先覆膜,规范垄高、株距、行距,垄平沟直,土细饱满。三角移栽,合理密植,不折不扣,不讨价还价。平衡科学施肥,养分充足。先起垄减少中耕大培土用工量,提高工作效率。覆膜保墒保温,有利于烟叶早期根系生长发育。深翻冬炕要趁早,病虫灾害自然少。杂草残茬和清株,消灭黑茎与青枯。移栽浇足水,耐旱又抗病。生产不能等,管理不能省。只要工夫用得深,烟叶就能变黄金。种是金,管是银,烤好才是聚宝盆。颜色要鲜亮,香气要浓郁,质量要上乘,价格才喜人。配方施肥,中耕除草,浇水打药,病虫害防治等等都是保证烟叶健康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举措。压顶抹芽,打下控上,精细采摘,鲜叶不伤,科学烘烤,察烟观色,控温控湿,控时控风,诸多参数指标无一不认真仔细,烘烤瑕疵,及时研判分析,迅速改进,从而实现产量和质量最大化,进而达到价值最大化。
烟叶专业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是决定烟叶生产管理和烘烤分级出售创造出价值的关键因素。烟叶技术人员不惧风雨不畏严寒酷暑,终日奔波在烟田里,及时处理烟农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用心用情服务烟农。及时组织召开生产管理现场会,宣讲生产管理技术要点,释疑解难,不厌其烦,毫无保留。既讲理论技术知识,又现场实操。把脉问诊,根据每一户烟农的禀赋不同“量身定制”一套烟叶生产专属方案。始终把烟农效益放在心上,有利烟农之事,丝丝必行,与烟农一起描绘携手逐梦同向同行的发展画卷。
心得有四:一是烟田挖机深翻。早在去年冬天,就利用挖机对烟田进行了深翻。通过深翻,交换了烟田土层位置,消灭了杂草,提高了土壤肥力,也从根本上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二是堆制农家肥。年前冬闲之际,从山上收集树叶,加上猪粪,牛粪,混合后进行堆捂发酵,待发酵完成后均匀散入烟田。这一举措,使有机肥与化肥相互促进,有利于烟叶吸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烟叶品质。三是精心田管。烟叶田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烟叶的效益。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烟站技术员的技术要求,落实到位。移栽环节,三角定苗,三带一深的技术落实。在病虫害的防治上,用什么药,多大剂量,什么时候喷施,都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亲自示范。四是科学采烤,精心分级。烟叶烘烤质量的好坏与科学采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烟叶在田间有没有成熟,什么时候采,我都按照烟站环节现场会的要求,严把成熟采烤关。
烟叶产业是技术活,与铁匠木匠篾匠等三师五佬十八匠一样,艺精是法宝,毕竟烟叶不是粗放性行业,而是精细化生产行业。烟叶种植管理和烘烤技术是烟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提高烟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既尊重传统经验,又追求技术创新。烟叶生产大有“钱”图且“钱”景光明,我对烟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展望未来锦绣前程,心驰神往,壮怀激越。(水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