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机构:实际金重、银重无法单独称重
文/图周泽涵本报全媒体记者赵琼
现象
“金包银”市场火热百元即可购入
在南昌市红谷滩区万达广场金街,“俏佳银”“银为爱”等多家门店均售卖“金包银”饰品。“银盒里”则提供“金包银”加工服务,其工作人员表示,可以按照顾客需求定制“金包银”饰品。店员介绍:“如果顾客在店内买银饰并自带金饰,只需收取手工费,克重较轻按照款式收费,克重较重则按照重量来收费。”
“金包银”线下市场热闹非凡,线上购物平台热度也很高。在某线上购物平台搜索“金包银”,能看到各种款式、价格各异的饰品。价格普遍在100~300元,克重约为20~40克。如一款重30克的“金包足银素圈传承镯子”价格约在180元;而同样一款30克的“足银素圈手镯”价格约为398元;而足金素圈镯子16.2克的价格已过万元。对比来看,200多元就可购入的“金包银”似乎“真香”。
“金包银”首饰。
走访
“金包银”商品未明码标重、含金量无法检测
因为“金包银”饰品外观和金饰类似,其价格也没有达到1克黄金的价格,所以受到不少消费者的追捧。
连日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在红谷滩万达广场金街走访多家银饰门店。
当记者询问其中一款首饰的材质及克重时,店内工作人员表示:“这款‘金包银’产品外面是18k金制作,价格比较便宜,项链是按件卖的,如果需要称重也可以现场称重。”但是,当工作人员将一条项链拿出来进行称重时,重量约为3克,为了更准确显示其重量,店员还将其所附标签轻抬,电子秤则显示2.8克。如此一来,消费者无法得知其实际重量。
当记者质疑如何保证标注的“含金量”真实性时,店员坦诚地说:“厂家在制作前就会确定好金重和银重,由于黄金加在银饰的表面上,检测仪没有办法检测具体黄金含量。”
一款“5G包黄金手镯”标签上只有店家机打的标签,工作人员未出示鉴定证书。
回应
“金包银”材质及含金量、含银量检测有难度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珠宝国检集团北京实验室表示:“我们这边能测量出‘金包银’表层厚度,对首饰内部材质无法检测,产品的实际金重、银重是无法单独称重的。”
北京天驰君泰(南昌)律师事务所律师余朝鸿认为,金银饰品属于贵重金属,销售须有标签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执行标准、总重量、合格证。如标示了所含金银的纯度、重量,生产者和销售者须对标签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