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下列各项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是(D)

3.在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B)

A.唯物与唯心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和二元D.可知与不可知

4.下列唯物辩证法仅映事物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关系的是(C)

A.内容和形式B.必然和偶然

C.本质和现象D.可能性与现实性

5.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这说明社会规律(B)

A.不具有客观性B.不是盲目自发起作用

C.不具有普遍性D.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6.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表明(D)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C.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7.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下列不属于这一原理的是(D)

C.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能动性的标准

8.证物主义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承认认识的过程是(A)

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是(A)。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关系总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生产力随着生产关系变化而变化

D.生产关系总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1.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是(C)。

A.生产关系B.经济体制C.国家政权D.自然科学

1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C)。

A.机械决定论B.历史宿命论C.历史唯物论D.历史唯心论

13.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一要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二要坚持(A)。

A.阶级分析B.实证分析C.矛盾分析D.规范分析

A.生产的主观条件B.生产的客观条件

C.生产的个别条件D.生产的主客观条件

15.筒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使用价值和价值D.具体与抽象。

1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A)。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D.部分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7.以下不属于资本积累后果的是(B)。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B.工作日的延长

C.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D.贫富两极分化扩大

18.作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率是(C)

A.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利润的比率

19.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构成新的资本形成列宁把它称之为(A)

A.金融资本B.借贷资本C.生息资本D.工商资本

20.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横向外输出资本,开始于(C)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D.国家垄断

21.列宁所说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指(D)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社会D.国家垄断私人资本主义社会

22.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C)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B.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C.剩余价值学说D.阶级斗争学说

23.中共19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人是(D)

A.邓小平B.江泽民C.胡锦涛D.习近平

24.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包含的两个阶段是(B)

25.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C)

26、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案: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环节的中心线索。

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27、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一切社会意识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②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迸

③所以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8、产业资本循环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是什么?

①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个阶段的统一。

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有货币资本职能。

生产阶段:起决定作用,有生产资本职能。

销售阶段:有商品资本职能。

(购买和销售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和生产的统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过程,此阶段实现了价值增殖。)

29、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有哪些新变化?

从生产关系方面看体现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分配关系上。

①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去式,建立和发展了定比重的国有经济。同时私人企业股权分散化,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

②在芳资关系上,建立了劳资共決、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等制度

③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30、如何正确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①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背离原则的错误倾向。

②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③要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总结新经验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1、为什么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何现实意义?

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制及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验证,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现实意义:从有利于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真理角度作答即可。

32、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

基本经济规律?

原因

①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33、试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目标方式和手段。

(1)必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2)总任务: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3)主要手段:经济手段。

(4)主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计划。

货币政策

A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

B.对国家支持的企业给予优惠的信货条件,鼓励其发展;对国家要控制的经济活动用较严格的信贷条件来制约;

C.在经济过热时,适当提高利率给经济降温;在需要刺激经济时,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与消费。

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A.公开市场业务。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调节货币量;

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C.再贴现利率政策。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利率,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②经济计划对资源的配置进行定引导,对经济周期进行适当调节。

THE END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什么区别?其他理财知识问答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货币发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再贴现、证券、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的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等;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一般均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表外业务。 2、职能不同。中央银行职能主要以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活动进行领导、管理和监督。是一个https://www.51credit.com/wenda/875219.html
2.货币的起点探索基础货币的形成与功能为了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如低失业率、高就业率以及价格稳定性,中央银行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如利率调控、信贷额度限制及直接购买或出售资产,以有效管理和指导整个金融系统,并确保基本面稳健发展。 国际清算机制及其重要性 国际贸易需要一种共同接受且可互换性的单位,而美元因其作为主要世界储备资产的地位,被广泛使用成为https://www.ybtkezrpj.cn/ai-qing-fen-zu/209501.html
3.《中央银行j》课件20241208.ppt主要功能包括发行货币、货币政策调控、银行体系监管、金融稳定维护等重要职责。国际地位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格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核心地位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在国家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力量。主要职责中央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7485386.html
4.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中央银行的性质是: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它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对金融经济领域进行调节和控制。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特征: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9771874807757179.html
5.经济法复习题107. 我国中央银行法的立法目的是(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 108.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遵循(公开;公正;效率)的原则 109. 公司最一般的特征包括(法定性、法人性、组织性) https://m.douban.com/note/56464919
6.金融法规复习资料6篇(全文)D.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五、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原理内容:①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领导者。②职能: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du0owk6.html
7.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电大之家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参考答案: 中央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行业,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国家管理机关的性质。 具有不以赢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商业银行的业务、为实现国家政策服务的特征。 通常有三大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https://www.diandahome.com/198647.html
8.《财政与金融》教案财政与金融doc大学课件预览【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信用关系如何形成的基础上,搞清基本特征及利息的性质、利率的种类,明确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信用的几种基本形式,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掌握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信用工具的运用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信用的特征与形式;利息http://read.cucdc.com/cw/37795/57983.html
9.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总之,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 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 2 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这可以看作为对中央银行性质的基本概括. https://blog.csdn.net/iteye_20271/article/details/81576573
10.中央银行学简答(2)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3)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局限性:(1)发行央行票据的收益过度受制于美国国债利率(2)冲销作用逐渐减弱(3).会对国债产生替代效应,提高国债发行成本5.简述中央银行业务的原则(1)首先,从总体上看,最基本的业务活动原则是必须服从于履行职责的需要。其次,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4n7abh3.html
11.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参考答案:中央银行的性质可以科学地表述为: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简述货币形式演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10915072.html
1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正点财经中央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简述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中央银行的主体资格形式是指法律规定的中央银行的主体形式。一般而言,国家应对中央银行的主体资格形式以立法方式明确予以界定。中央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在实践中,各国法律规定差异较大,表述和定位也各不相同。 http://www.zdcj.net/ticai-5029.html
13.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讲义1、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其独立性。 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主要业务 4、金融宏观调控的含义、前提和类型 5、货币政策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6、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两个领域和三个阶段 7、通货膨胀目标制 8、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相互间的矛盾 https://wangxiao.exam8.com/shiting/w_jiangyi.asp?jiangyiID=24659
14.《金融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校概况在介绍金融基础理论如货币、货币制度、信用、利率等知识以后,介绍了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并着重对商业银行及中央银行进行了阐述,接着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最后对货币供求和通货膨胀基础知识进行了阐述,体现出金融知识的广泛性和知识结构完整性。 https://cjxx.csedu.gov.cn/datamigration/xxgk2/content_27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