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世界观的理论表现D.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汇
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主要是因为()A.它强调了物质是世界的本质B.它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它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起来D.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4.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斗争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6.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7.“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天生就有的,‘上智’与‘下愚’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唯心主义先验论B.唯物主义可知论C.折衷主义诡辩论D.形而上学绝对论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对世界发展动力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可知与不可知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9.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人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反映B.头脑中自生的C.人脑对鬼神的反映D.人在梦幻中产生的
1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A.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C.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1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运动发展的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2.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庸俗唯物主义和激变论B.庸俗进化论C.改良主义D.经验论和唯理论
13.在自然界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体现的哲理是()A.人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反映B.头脑中自生的C.人脑对鬼神的反映D.人在梦幻中产生的
16.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
出来的,这说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7.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A.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认识的真理性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物质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
18.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C.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
1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具体的、历史的观点
20.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主体心灵的内省过程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心灵对客体的感悟
21.概念、判断、推理是()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
22.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B.类人猿的生活习性C.生产劳动D.气候变化
2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2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25.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优劣C.人口密度的大小D.社会风气的好坏
26.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类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类创造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27.生产关系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8.国家的本质是()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B.阶级压迫的工具C.保卫国家领土主杈的完整D.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2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D.政治思想、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30.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这三大形态是()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产阶级社会
3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A.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社会的关系C.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因素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
32.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A.健康长寿B.永远健康C.长生不老D.返老还童
33.*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C.*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D.*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
3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35.下列命题中,正确表达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36.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主观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具体性
37.历史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B.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C.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D.社会基木矛盾运动
38.“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D.违背“人的木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39.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A.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B.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C.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D.人的潜在价值和社会价值
4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创造历史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自觉创造活动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按照人们共同拟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哲学的发展不能脱离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这是因为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汇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C.哲学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D.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E.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3.下列各项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4.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D.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C.经验论D.唯理论E.不可知论
6.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地理环境A.不能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B.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更替D.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E.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
7.在现代化生产中,由于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资料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内容的有()A.能源动力系统B.自动控制系统C.信息传递系统D.仓储包装设备E.地下各种矿藏
8.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的有()A.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B.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C.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D.科学是描述自然现象的知识E.科学是叙述社会发展过程的知识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E.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
1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有()A.“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B.“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C.“苦了我一人,富了千万家”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E.“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3.简述认识的主体的含义、属性和基本形式。
4.简要说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查看解析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用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