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可以用n,l,m,ms四个量子数来描述。一、主量子数n主量子数n是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或者说它是决定电子层数的。主量子数的n的取值为1,2,3等正整数。例如,n=1代表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最近的一层,即第一电子层;n=2代表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比第一层稍远的一层,即第二电子层。余此类推。可见n愈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愈远。在光谱学上常用大写拉丁字母K,L,M,N,O,P,Q代表电子层数。主量子数(n)1234567电子层符号KLMNOPQ主量子数n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对单电子原子来说,n值愈大,电子的能量愈高。但是对
2、多电子原子来说,核外电子的能量除了同主量子数n有关以外还同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有关。因此,n值愈大,电子的能量愈高这名话,只有在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相同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二、角量子数l(副量子数)当n给定时,角量子数l可取值为0,1,2,3(n1)。在每一个主量子数n中,有n个角量子数,其最大值为n1。例如n=1时,只有一个角量子数,l=0。n=2时,有两个角量子数,l=0,l=1。余此类推。按光谱学上的习惯l还可以用s,p,d,f等符号表示。l0123光谱符号spdf角量子数l的一个重要物理意义是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l=0时(称s轨道),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
3、)呈球形分布;l=1时(称p轨道),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哑铃形分布如图所示;s电子云p电子云角量子数l的另一个物理意义是表示同一电子层中具有不同状态的亚层。例如,n=3时,l可取值为0,1,2。即在第三层电子层上有三个亚层,分别为s,p,d亚层。为了区别不同电子层上的亚层,在亚层符号前面冠以电子层数。例如,2s是第二电子层上的亚层,3p是第三电子层上的p亚层。表4-1列出了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及相应电子层、亚层之间的关系。表中为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及其相应电子层亚层之间的关系n电子层l亚层1101s2202s12p3303s13p23d4404s14p24d34f前已述及,对
5、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每一个伸展方向称做一个轨道。例如,l=0时,s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分布,没有方向性。m只能有一个值,即m=0,说明s亚层只有一个轨道为s轨道。当l=1时,m可有1,0,+1三个取值,说明p电子云在空间有三种取向,即p亚层中有三个以x,y,z轴为对称轴的px,py,pz轨道。当l=2时,m可有五个取值,即d电子云在空间有五种取向,d亚层中有五个不同伸展方向的d轨道。n,l相同,m不同的各轨道具有相同的能量,把能量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四、自旋量子数ms原子中的电子除绕核作高速运动外,还绕自己的轴作自旋运动。电子的自旋运动用自旋量子数ms表示。ms的取
6、值有两个,+1/2和1/2。说明电子的自旋只有两个方向,即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通常用“”和“”表示。综上所述,原子中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n,l,m,ms四个量子数来描述。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或电子层),并且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角量子数l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同时也影响电子的能量;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自旋量子数ms决定电子自旋的方向。因此四个量子数确定之后,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也就确定了。四个量子数的比较名称与符号意义可能取值主量子数n确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和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它们随n增大而增大,n相同
10、的疏密来表示电子在核外各处的几率密度(单位体积中出现的几率)大小,黑点密的地方,是电子出现几率密度大的地方;疏的地方,是电子出现几率密度小的地方。像这样用小黑点的疏密形象地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几率密度分布图象叫做电子云。所以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运动具有统计性的一种形象表示法。氢原子的电子云是球形的,离核越近的地方其电子云密度越大。但是由于离原子核越近,球壳的总体积越小,因此在这一区域内黑点的总数并不多。而是在半径为53pm附近的球壳中电子出现的几率最大,这是氢原子最稳定状态。为了方便,通常用电子云的界面表示原子中电子云的分布情况。所谓界面,是指电子在这个界面内出现的几率很大(95%以上),而在界面外出现的几率很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