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所谓的“紧急通知”以前也时有出现,其内容和格式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主角在变,有着“《女人必看》、《钓鱼岛开战啦》、《工资调整方案》”等各个不同的版本,这些都是借公安网监“紧急通知”名义来传播的不实信息。首先,公安部门并未发布此内容的通知,若有需要,往往会以单位名义发布,而不会以个人名义。其次,对不明的陌生链接、可疑红包请不要点开,以免感染木马和上当受骗。最后,希望大家不要轻信这种夸大渲染网络安全风险的行为,并且养成良好的安全上网习惯。
点评
2、紫菜是废旧塑料袋做的
谣言类别:食品安全
危害指数:★★★★
“网上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的女士从一包买来的“紫菜”中取出几块泡在水里,说闻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开,吃的时候嚼不碎,判断是废旧的黑塑料袋做的。”
紫菜产业专家表示,坛紫菜本身就很有韧性,有的比塑料袋还好,并且加工中需要经过高温烘烤,塑料袋根本无法承受。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质,烧过有烧焦蛋白质气味,明显不同于塑料袋。对于像“塑料紫菜”这样的食品安全谣言,国家食药监局总局也有过如此回应:“对这种造谣者,要给予治安拘留的处罚,要严厉打击,这是造谣惑众。”
3、表情包是日本人发明,使用要付款
欺骗指数:★★★★
这个典型的谣言贴既罔顾事实,又蔑视读者的智商,还要生硬地添加一点民族感情的佐料,试图“引人上钩”,希望广大用户能够擦亮双眼。
4、大米是塑料做的
危害指数:★★★
经过媒体记者核实得知:这是一条移花接木的谣言。因为,视频中所呈现的内容是真实的,没有问题,只不过,从机器中产出来的白花花的看起来像大米的小颗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料造粒,视频中显示的造“大米”的过程,实际上是塑料造粒的流水线,作用是把塑料还原成颗粒状便于再次加工,而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运输。只是一些塑料颗粒从外形、颜色上来看,都跟大米很相似,所以就造成了误解。希望大家明辨是非,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网上还流传一个版本是用烂棉花来造(已被辟谣:那些所谓的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不会是真棉花,因为棉花熔化后会像泥巴一样毫无柔韧性,无法拉丝切粒)。
根据市场报价,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在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多了,怎么会把塑料去替代假大米呢?
5、不带医保卡看病要交服务费
欺骗指数:★★★
“3月1号开始,看病一定要带医保卡。因为药品实行0差价,医院开药不加价了。政府给医院的政策是每个人挂号看病不管你开不开药都要收26块钱给医院,这个费用叫做药事服务费。不带医保卡这26块钱就自己出,带了医保卡自己只出2块钱。记住,不管你开不开药这26块钱都要收,有医保卡就报销24块钱,所以看病一定要带医保卡”
和之前的“退休人员每月有70元的医保补贴”类似,都是瞎编乱造忽悠人的。这里提醒大家一句:碰到这类消息,最好多问问多查查,不要轻信谣言,不要传播谣言,并谨防骗局。
6、吃大盘鸡、泡椒凤爪能感染禽流感
危害指数:★★
“江西省瑞昌市高丰镇郝爱军,因在乌石街饭店吃大盘鸡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参与抢救的医生胡海兵已经被隔离,瑞昌市5570头家禽已感染。”
今年春节后,上述信息出现在江西瑞昌,并被大量传播。目前,当地政府已对此进行辟谣。诸如此类,以“市民吃大盘鸡感染禽流感致死”为样品进行加工的谣言已在江西瑞昌、山东德州和内蒙古等多地出现。据官方权威消息称: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值得了解的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也没有证据表明鱼、凉皮、冷面、酸菜能传播H7N9禽流感。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
此前,个别地区确实出现过H7N9禽流感病例,但政府都有防疫预案和及时落实防控措施。作为普通百姓,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吃煮熟的食物,也可以有效防范。这个谣言是拿一些大家经常会选择的食品来渲染疾病的传染性,继而弄得人心惶惶,这肉也不敢吃,那肉也不敢买,其实完全没必要。
谣言类别:科学常识
欺骗指数:★★
8、移动公交电子警察抓拍最高罚1000元
“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公交电子警察’,从明天起沧州、荆州、重庆等地方所有的公交站台前后50米禁止社会车辆停靠,包括上下客即走,一旦被拍,最高处罚1000元,大家注意了哦!”
虽然谣言里的这些地方并无此事,但深圳交警确实已经建设了“移动公交电子警察”,基本覆盖全市的公交专用车道。在深圳,“你就在前面公交车站放我下来”,这句话已经成为往事了。至于其他城市,也有可能实施这种政策,这是大势所趋。但不管未来如何,为了城市文明,也为了他人安全,开车一族切记要规范停车。
9、维生素吃多了会致癌
谣言类别:生命健康
危害指数:★
“最近,在一篇《维生素片竟致癌!科学家揭露这个90年来的残酷营销骗局》,最惊悚的内容是“致癌”:1994那项29000名芬兰男性的调查,结论是“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比起不服用的人更可能死于肺癌或心脏疾病”;2004年那项17万人的研究发发现“服用维生素者死亡率高出6%”,由此推导维生素有癌症风险。”
食用维生素容易致癌的说法并不靠谱。是否补充维生素,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决定的,服用维生素并不是越多越好。关于维生素补充剂与癌症风险的关系,严谨客观的总结是: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服用维生素补充剂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在某些研究中,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人群中某些癌症的发生率甚至还要高一些。但原因很可能是:“服用补充剂的人群其整体健康状况本来就比不服用的人群要差,而不是“服用补充剂导致了发病率更高”。所以,“维生素吃多了容易致癌”的说法有些太过夸张,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放心服用。
有人开玩笑说“多喝热水、早点睡觉、重启一下”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三大法门,而维生素C则通常是名列第四: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人们常说多吃点维生素C,但其实最好是能通过食补的方式来调养身体。即使需要服用维生素,也需经过医生确诊,清楚你缺乏什么维生素(或者其他营养成分)后再服用比较好。
10、黑暗中看手机会导致失明
欺骗指数:★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则消息,称睡前“刷屏”,特别是关了灯后在黑暗中看手机,眼睛被强光刺激30分钟以上就会导致视力急剧恶化,还会造成不可逆的眼睛黄斑部病变。”
虽说失明还不至于,但也别用眼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另外,平时坐公交和地铁,少当低头族,多抬头挺胸,说不定就脱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