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一家新的中央企业——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正式挂牌成立。
据了解,这家央企将专门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承担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务。企业注册资本100亿元,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
首家“收废品”央企成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将对废钢铁、废旧动力电池、废塑料、废有色金属等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有利于提高能源和矿产自给能力。以废塑料回收利用为例,据测算,2023年我国约4300万吨废塑料被焚烧或填埋,如果其中50%能够实现化学循环,就相当于开发了一个超过6000万吨的油田,对保障国家能源和矿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立后,将带动形成一批循环经济领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将同步设立多家专业化子公司,业务涵盖线下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和废钢回收、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和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业务、退役风电和光伏设备回收、废有色金属回收以及废塑料回收加工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扶持行业内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健康运营,引领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在维护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稳定、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等方面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表示,以中国资环集团组建成立作为新的起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畅通再生资源回收链条,加快探索形成“换新+回收”的可持续商业模式。承担起建设运营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务,作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坚定执行者。
新央企剑指“第二矿山”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宇表示,实施资源循环利用,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这些废旧产品设备中蕴藏着大量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循环利用,相当于开启“第二矿山”,可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减轻矿产资源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同时,也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海东亚期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景川长期研究矿产、有色金属等领域,他表示,设备更新通常在使用8-10年后,建筑业的兴衰循环平均长度为二十年左右。以此测算,中国目前已进入更新换代周期。
此外,资源循环利用牵涉到对外贸易。青合循环经济与碳中和研究院执行院长蒋南青曾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她表示,近年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在推行循环经济,也就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例如欧盟去年起推行“电池护照”,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动力电池附带呈现其全生命流程信息的二维码,可查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过程,包括再生材料使用比例等。“产品必须有这些信息才能出口,这对中国的产业有很大影响。”蒋南青表示,这让中国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变得更为紧迫。
努力成为标准制定者
那么,这个最年轻的中央企业主成立后要怎么干
刘宇认为,作为中央企业,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工作重点不能简单地重复低水平的传统废品回收业务,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创新,破解长期存在的破坏性野蛮拆解可再生资源,提升再利用资源产业链后端产品的附加值和应用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9月份的会议上公布,当前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9%,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10种主要再生资源利用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废钢铁每年利用量已经达到2.6亿吨。
国企专业化整合加速
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诚通、中国绿发等在内的12组26家单位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多数项目属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诚通与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中国兵装在动力电池板块开展股权合作。
“近期我们看到,央企跟其他各类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专业化整合越来越多了。要通过一种创新联合体,跟这个行业上下游企业顺着这个产业链和价值链把创新链也打通了,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创新生态。”林庆苗说。下一步,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在产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部分重点领域形成较强带动力,引领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进央企专业化整合工作,推动25组29家中央企业在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合作。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推进专业化整合:聚焦“9+6”重点领域,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发展;推动固链补链强链,夯实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根基;锻造核心竞争优势,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推进整合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