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产业链前景展望 在全球智能手机存量竞争的背景下,手机硬件创新的焦点正从光学摄像向折叠屏转移。目前全球折叠屏手机正处于从1N 快速增长渗... 

在全球智能手机存量竞争的背景下,手机硬件创新的焦点正从光学摄像向折叠屏转移。目前全球折叠屏手机正处于从1-N快速增长渗透阶段。

据Counterpoint预测,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1310万台增至2027年的1亿台,CAGR达50.2%,预计27年在高端市场渗透率达39%。

在全球智能手机存量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折叠屏手机市场,据IDC数据,23Q4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77.1万台,同比增长149.6%。

市场现状

智能手机:步入存量市场,但仍有结构性创新

全球智能机销量于2016年达14.7亿部见顶,此后逐年缓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2021年回暖至13.6亿部。

据IDC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4%,降至11.6亿部,其中23Q4同比增长8.5%,出货量达到3.3亿台。

据IDC预测,考虑到换机周期叠加AI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兴市场的增长,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机销量将回升至近12亿部水平。

从市占率看,全球智能机品牌集中度逐年提升,CR5占比从14年的51.4%提升至23年的67.8%。

无论从销量还是从市占率角度,智能机市场早已进入存量竞争市场。

存量竞争市场下,硬件创新的焦点正从光学摄像向折叠屏转移。参考TrendForce数据,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预计出货量达1860万,YOY+43%,其中华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250万部。

由于折叠屏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所以一般用于旗舰机的差异化方案。当下各大厂商正在寻求机会来巩固他们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各品牌正在着手增强高端产品线的竞争力,并着重于改善产品硬件设计和软件UI。在此趋势下,全球范围内折叠屏市场的竞争烈度或将持续升级。

国内市场手机销量高频数据:2023年下半年,华为MateX5等安卓折叠屏新机发布密集,带动折叠屏手机销量持续创新高。

据BCI数据,2023年国内折叠屏手机销量为582.7万台。MateX5发布至2023年年末(9.11-12.31),销量已达到92.5万台。

折叠屏定义智能手机新形态,大屏与便携并存提升消费者用户体验

折叠方案多变,大屏与便携并存。折叠屏手机即具备折叠功能的手机,是一种新的手机形态。可折叠作为折叠屏手机的标志性设计,使得大屏体验与出行便携相互融洽,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折叠方案即折叠屏手机折叠的方式。目前主流方式有横向内折、横向外折与竖向内折。其中,横向内折与横向外折方式更加符合普通手机使用习惯,竖向内折方式更加倾向于满足便携性需求。

折叠态与展开态即折叠屏手机所特有的两种物理形态。折叠屏手机折叠态的屏幕尺寸基本与传统智能手机屏幕尺寸相当,折叠态的折叠屏手机能够实现便于携带,轻松出行的目标。

展开态的屏幕尺寸则能达到传统智能手机屏幕尺寸的两倍。展开态的折叠屏手机能够提供更加广阔细致的视觉效果与快速精准的触控反应。

大屏分屏功能升级,各场景优质体验。相较于传统的智能手机,折叠屏手机展开后的大屏幕为其核心卖点。

大屏作为折叠屏手机的“招牌”,主要可以提供大屏显示与分屏显示功能。

其中大屏显示功能可以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分屏显示功能可以提供更好的软件协同,从而使用户获取更好的办公、娱乐体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折叠产品百家争鸣:横折“千帆竞发”,竖折“厉兵秣马”

在智能手机进入存量竞争的今天,折叠屏手机凭借大屏、便携等优势快速放量。

回顾其发展历程,2018年,柔宇发布首款消费级折叠屏手机,并于2019年实现量产。同年,三星、华为、摩托罗拉相继发布折叠屏手机,2019年也被称为折叠屏元年。

折叠屏终端市场迈入规模化发展,各大厂商纷纷上架多款折叠机机型。竖向折叠屏机型的设计方向为“精致小巧”,价格相对低廉。

横向折叠屏机型的设计则凸显高价值和高端性,相对而言更加契合厂商对高端机型赛道的拓展需求,因此各大厂商在折叠技术的布局上,较为倾向“首当其冲发展横折机型、待势乘时跟进竖折机型”的发展策略。

如今,折叠屏手机从最初的“籍籍无名”已逐步走向普罗大众。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以来,多家知名终端品牌相继发布OLED折叠屏笔记本电脑新品,全球各大面板企业也纷纷布局折叠笔电或折叠平板产品,同样故事有望在不同的领域继续上演。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中国市场表现突出

近年来,折叠屏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异军突起,销量持续提升。

根据IDC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2022年Q3至2023年Q3,折叠屏手机在消费电子景气度较差的环境下逆势增长,其中2023年Q3单季度销量达196.5万台,同比提升90%。

在这其中,华为虽然在手机市场的销量排名有所下滑,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方面仍然“遥遥领先”。

DSCC数据显示,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第三季度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700万台。

三星ZFlip5和ZFold5为最畅销的两大机型,华为和荣耀拥有第二畅销机型MateX3和MagicV2,并预计将在23Q4占据重要份额。

DSCC首席执行官RossYoung指出2023年对于可折叠设备喜忧参半:华为重新确立了地位并取得可观份额;

中国市场是折叠屏市场持续增长背后的推动力。在2023年第二季度,各厂商纷纷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折叠屏产品。

例如华为MateX系列、荣耀V系列产品等,领先同期的全球市场,在2023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折叠屏手机产品价格分布区间广,部分厂商坚持高端路线

折叠屏技术日益成熟,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接受度逐渐提升,国内厂商纷纷将折叠屏手机作为冲击高端市场的新赛道。

其中华为在全年销量中领先于其他国内厂商,产品价格与销量呈现成正比的增长势头,展现出用户对于华为折叠屏高端价值的认可。

技术工艺创新

结构:核心精密铰链,各品牌已迭代多次

铰链是折叠屏手机的核心精密组件之一,渐成各家手机厂商技术实力展点。

为了使折叠屏能够实现紧密贴合和平整展开等操作,铰链需要完成精密限位、阻尼保护以及多次开合等功能,是实现稳定、可靠的折叠屏产品的关键。

内折手机大体分为U型、棒球型、水滴型三种铰链类型。U型铰链结构简单,但会导致手机厚度增加;球棒型铰链合上有缝、折痕大,且容易进灰;水滴铰链合上无缝、折痕小、不易进灰。

球棒铰链是U型铰链的改进,折叠屏铰链的对比通常是U型铰链与水滴铰链间的比较。

从技术原理来说,水滴铰链大致是将U型铰链的1.5mm弯折半径放大到3mm,并通过放大范围来分散由于折叠给屏幕带来的压力,是一种以增加铰链空间换取视觉体验提升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水滴铰链是目前最成熟的铰链技术,它让机身轻薄的同时可以做到折叠无缝、折痕浅和多角度自由悬停;

另一方面,水滴铰链使用的零部件数量是U型铰链的几倍,造价更加昂贵。如OPPOFindN折叠屏手机中使用的水滴铰链方案使用了136个零件,而普通U型铰链的零件才不过60来个。

在如此复杂的结构下,再加上液态金属、钛合金、锆合金、航天材料等昂贵金属支撑材料的应用,让水滴铰链的造价更加高昂。

对比华为、荣耀、三星的铰链类型演变,各厂商除在结构设计上精进外,更多的采用创新材料与工艺。

以华为作为代表的水滴铰链,虽然水滴形铰链结构相对复杂,但由于在使用体验上更为出色,受到国内各大厂商的青睐;

三星经历了多代铰链改进,在最新的GalaxyZFold5中采用了新一代超闭合精工铰链工艺,允许屏幕完全关闭,同时几乎消除了间隙。

综合来看,到目前为止,华为、荣耀历经多次迭代,铰链类型基本形态变化不大,升级方向主要是材料工艺、结构优化等方面。

制造:多种创新工艺材料,实现高性能铰链

铰链设计、制造具备高技术壁垒

折叠屏铰链开发需经历从运动原理到子功能模块的设计,再到材料的选择以及不同加工、表面处理的尝试,也具备多重工艺壁垒。

铰链朝着高性能方向发展,除了结构迭代,性能提升也可来自铰链制造工艺和材料的精进。

观察折叠屏手机铰链变化,采用了一体化设计、创新材料工艺、添加防尘设计,均是为了提高开合次数、抗摔强度等,提高铰链性能。

在现有铰链制造领域,已采用MIM、3D打印等工艺,也已采用液态金属(非晶合金)、钛合金、高强钢和碳纤维等材料。

MIM技术:设计自由度高,量产能力强,批量成本低

MIM技术是将金属粉末和粘结剂均匀混合,制成颗粒,加热使原料呈粘流态,然后将其注射进模具腔内并冷却下来得到所需形状的具有一定刚性的坯体,最终经脱脂烧结得到致密化、内外无缺陷、颗粒均匀的成型坯。

随着铰链零部件复杂度与加工精度持续提升,MIM技术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

传统铰链技术方案需采用MIM、冲压、CNC精密加工等多种工艺,相较于其他工艺,MIM技术具备设计自由度高(适用于生产复杂件)、量产能力强(大批量生产效率高)

成本更低(以智能手表为例,复杂的CNC生产手表件价格约80-100元,使用MIM辅以少量CNC,价格可降至40-50左右)等综合优势,已广泛应用多种折叠屏终端。

MIM领域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增长,国内下游应用主要为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

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MIM市场规模57.35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99.64亿元,近年来保持增长。

随后,智能手机行业摄像头支架成为MIM行业主要的价值贡献者;2019年以来,折叠屏手机复杂的折叠铰链机构为MIM产业了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3D打印钛合金技术:钛合金助力轻薄化与耐久性,3D打印降低复杂结构成本

2023年7月荣耀发布的MagicV2折叠屏手机铰链轴盖采用钛合金3D打印工艺,成为3D打印在手机上的首次规模化应用。

钛合金可制出单位强度高、质轻的零部件,飞机的发动机构件、骨架、蒙皮、紧固件及起落架等都使用钛合金。

高比强度反映了在相同的重量下,钛合金相比其它金属材料拥有更好的承载能力;此外,若要达到相同的极限承载能力,则所需钛合金的重量会轻于其它金属材料。

3D打印钛合金材料在折叠手机中崭露头角,或加速渗透消费电子行业,降低复杂结构加工成本。

目前电子产品金属结构件一般以不锈钢和铝合金为主,前者重量不占优,后者硬度一般;钛合金在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有助于消费电子产品的轻薄化与耐久性;

同时考虑到CNC工艺在面临结构复杂的钛合金件时加工难度大、良品率低,3D打印对复杂结构低成本敏感性的优势将成为切入点。

液态金属技术:强度硬度很高,不易变形适宜折叠场景

液态金属,即非晶合金,是指与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原子排列呈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所不同的非结晶状态的金属。

随着非晶成形能力较强的合金体系的出现,相应的非晶零件成形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目前非晶合金的零件成形技术主要包括铸造成形、热塑性成形、焊接、粉末烧结、增材制造技术等,成形零件的尺寸极限跨及纳米至厘米尺度;其中铸造工艺是最有可能实现非晶合金零件大批量工业生产的技术路径。

非晶合金材料由于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显示出极强的发展潜力,被视为21世纪的新材料。

物理方面,液态金属具备较低熔点、低电导率、低热导率特点;

力学性能方面,液态金属具备高强高硬、耐刮划、无塑性变形、高弹性极限特点;化学性能方面,液态金属具备较高的耐蚀性。

液态金属(块体非晶)屈服强度可达铝合金的10倍、不锈钢的4.5倍;硬度可达铝合金的5倍、不锈钢的3.5倍。

根据实验结果,锆基非晶合金在耐划伤、组装拆卸不变形方面,可优于钛合金和不锈钢;耐腐蚀方面,可优于不锈钢。

通过对锆基非晶合金、TA2钛合金和316L不锈钢的耐腐蚀、耐划伤、弹性性能和生物友好性的对比实验,可发现锆基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最优异的抗划伤性能和远优于两种材料的弹性性能。同时镍释放不超标。

通过锆基非晶合金与钛合金、不锈钢的性能对比结果显示,屈服强度、维氏硬度方面,锆基非晶合金可强于钛合金、不锈钢。

通过非晶合金与几种常见的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极限的比较,可以看出非晶合金具有高强度,高弹性。

液态金属疲劳性能好于其他材料,更适合用来制造折叠屏。锆基液态金属铰链整体设计复杂且形态更大,拉升了液态金属零部件的技术和生产水准。

液态金属高强度、良好成型性和高尺寸精度的特性,能够达到铰链结构件对于厚度、强度和精度的要求。

同时由于非晶合金本身卓越的弹性变形能力,使产品的疲劳性能远远好于其他材料,因此更适合用来制造折叠屏手机铰链。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下游布局

折叠屏手机BOM拆解分析,显示模组、铰链为主要增量环节

折叠屏产品供应链重要增量是来自铰链、盖板和柔性面板,此三类部件在折叠屏手机中的成本占比较高,也是折叠屏手机降本轻薄化的关键。

以三星折叠屏手机“GalaxyFold”为例,根据BOM表拆分,三星“GalaxyFold”整机的物料成本高达636.7美元,比苹果OLED全面屏手机“iPhoneXSMax”和三星AMOLED曲面屏手机“GalaxyS9+”分别高出246.7美元和260.9美元。

其中,GalaxyFold1显示模组、机械结构件(含铰链)的BOM占比分别为34.4%、13.7%,相对非折叠产品GalaxyS9+的对应BOM占比分别提升13.3、5.8pcts。

机械/机电结构件成本增加,原因在于盖板、铰链和两个隔离框中增加了金属中框用量;储存芯片成本增加,原因在于折叠屏手机屏幕尺寸增加,显示内容增加,对存储空间要求也相应提高;

电池成本增加,原因在于折叠屏手机大尺寸屏幕耗电更快,需要配备更大容量的电池,手机厂商多采用双电芯模式。

同时折叠屏手机对电池续航能力要求也提高,手机厂商通过快充、无线充电等方式实现快速续航,快充和无线充电增加了电源管理难度,提高了电池的单机附加价值。

MIM有望成为折叠屏铰链的主流加工方案

随着折叠手机愈发渗透市场,铰链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TrendForce预估2023年铰链市值可超五亿美元,年增14.6%。自主研发铰链技术降本效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国内企业MIM技术的进步及下游行业的发展,我国MIM行业市场快速发展,规模逐年递增,目前中国大陆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MIM市场。

在未来铰链形态迭代、零部件复杂度与工艺精度持续提升的趋势下,MIM有望成为折叠屏铰链的主流加工方案。

折叠屏结构件产业链中,国内企业纷纷布局

在当下折叠屏结构件产业链中,国内企业纷纷布局。MIM行业的国内头部厂商逐渐触及国内外消费电子品牌。

产业机遇

铰链组装良率亟待提升,重点利好组装检测设备

转轴铰链支撑折叠功能,是折叠屏手机的关键部件,在折叠屏手机中辅助屏幕完成展开或收纳。相较于笔记本电脑的轴承技术,折叠屏手机转轴铰链对精密度、耐用性、强度、轻薄度的要求更高,技术难度更高。

TrendForce预计2023年折叠屏手机铰链市场产值逾5亿美元,目前主要份额被海外供应商占据。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报告,随着折叠手机市场渗透率提升,预估2023年铰链市场产值可逾5亿美元,年增14.6%。

依照折叠手机2022年品牌市占率来看,采用U型铰链的三星市占率最高约82%,而三星大部分可折叠手机铰链均由KHVatech、S-connect等供货商提供。

折叠屏手机铰链的核心技术难点主要在于设计方案、组装良率等。根据科创板日报,折叠屏铰链需要多个金属零部件组装而成,涉及连接、走线、散热等上百个精密元件。

此前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公开表示,vivoXFold折叠屏手机仅铰链就有174个零件,整部手机有400多个零件。

因整个产品也十分复杂,生产精度要求很高,所以设计方案是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组装的良率也是难点,从零部件到组件是一个跨越,需要将组装的良率控制好,如果良率低,则损耗就会大,就会影响盈利能力,所以控制良率非常关键且需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目前手机品牌大多只参与铰链设计,组装环节则会交给代工厂。

铰链的良率水平中位数目前仅在50%-60%,成为折叠屏组装环节的核心难点及门槛,组装良率与铰链本身设计的复杂程度、MIM件的良率有关。

低良率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首先,折叠屏铰链的设计复杂,空间有限,且零件数量较多,需要供应商能够配合客户做好相应的设变、及设变后的验证等程序;

另一方面,铰链越来越复杂,其对于MIM零件的精度、一致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终MIM件的良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组装的良率。

目前一些品牌客户的铰链设计方案复杂性很高,所以各品牌之间的铰链组装良率也会有差异,并不完全取决于铰链的供应商。一般水滴屏铰链会高于U型铰链的价值量,左右折方案会高于上下折方案的价值量。

OLED在智能手机优势凸显,国内面板厂市场份额持续提高

平板显示可按照非自发光和自发光进行分类,目前的主流产品为TFT-LCD面板(非自发光)与OLED面板(自发光),其中TFT-LCD面板经过多年发展为目前显示产业的主流技术。

OLED全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主要用于显示或照明领域。OLED面板在推出伊始价格较为昂贵,未进入日常电子消费品行列,后随其生产工艺不断提升,OLED面板在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渗透率逐步提高。

OLED分为柔性及刚性,目前刚性OLED更为成熟

OLED可分为柔性OLED和刚性OLED,其中传统的OLED多为刚性OLED,基本上采用刚性基板进行封装(如玻璃),已经在显示领域广泛应用。

柔性OLED(FlexibleOLED,FOLED)是将ITO等导电玻璃衬底换为金属薄板或导电塑料薄片等可弯曲柔性衬底制备出的可卷曲、轻、薄的柔性AMOLED。

OLED可支持折叠显示,多种优势适宜目前智能终端发展。在显示面板发展过程中,20世纪末的CRT曾经占据重要的地位。

从1968年开始,LCD凭借其高性价比逐步成为市场主流,目前OLED由于具有轻薄、低功耗、高对比度、可弯曲的特性,特别适合应用在中小尺寸的移动终端领域。

与传统LCD显示技术相比,OLED在多种维度上更具优势,显示技术更适合如今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为屏下指纹解锁、屏下摄像头等技术构建了条件。

在柔性显示/折叠显示、透明显示、响应速度、可视视角、色彩饱和度等方面更具优势。

苹果带动OLED在智能手机逐步应用,国内面板厂市场份额持续提高。由于OLED的成本较高,目前在手机等中小尺寸应用场景更为常见。

在2020年苹果推出iPhone12全系列新机开始采用OLED面板的带动下,其他手机品牌纷纷开始扩大在高阶的机种导入OLED面板,OLED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持续提高。

据StonePartner数据,预计2023年三季度LGD+三星显示柔性OLED出货量为5980万台,较上一年同期(7020万台)下滑14.81%。

柔性OLED为折叠屏手机核心部件,成为面板厂兵家必争之地。近年来国内面板厂陆续投建多条FOLED产线。

面板厂产能释放带动国产柔性OLED出货量及份额迅速提高。据DISCIEN数据,2020年中国FOLED智能机出货为4400万片,2023年中国FOLED智能机出货将达2.29亿片,2020-2023年CAGR有望达73.3%。

份额方面,2018年中国FOLED面板占全球市占率仅2%,2023年,中国FOLED面板市占率预计可以达到44%。

钛合金兼具高强度和低重量,钛合金3D打印有望进一步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渗透

钛合金重量轻且强度高,适用于轻量化消费电子产品使用

钛合金的密度一般在4.5g/cm3左右,仅为钢的60%,一些高强度钛合金超过了许多合金结构刚的强度,因此钛合金的比强度(强度/密度)远大于其他金属结构材料,可制出单位强度高、刚性好、质轻的零部件。

消费电子使用钛合金材料可追溯至2019年,苹果发布的AppleWatchS5系列提供了钛合金边框的版本,后续AppleWatchUltra使用钛合金边框,iPhone15Pro也开始使用钛合金作为中框材料。

钛合金加工难度较大,3D打印技术可大幅降低其制造难

钛合金的导热率较低,导致加工过程中热量聚集、升温较快,局部高温会破坏钛合金表面完整性导致精度下降,因此采用传统方式加工钛合金的良率远低于铝合金及不锈钢。

增材制造(3D打印为其同义词)是指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

不同于传统制造业通过切削等机械加工方式对材料去除从而成形的“减”材制造,3D打印通过对材料自下而上逐层叠加的方式,将三维实体变为若干个二维平面,大幅降低了制造的复杂度。

3D打印是传统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要补充,可快速成形缩短交期。目前金属3D打印技术在可加工材料、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方面仍与传统的精密加工技术存在一定差距,但其创新的制造方式也拥有传统精密加工无法比拟的优势:

缩短新产品研发及实现周期:3D打印工艺成形过程由三维模型直接驱动,无需模具、夹具等辅助工具,可以极大的降低产品的研制周期,并节约昂贵的模具生产费用,提高产品研发迭代速度。

高效成形复杂结构:3D打印将复杂的三维几何体剖分为二维的截面形状来叠层制造,可实现传统精密加工较难实现的复杂构件成形,提高零件成品率和质量。

实现一体化、轻量化设计:金属3D打印技术可用于优化复杂零部件结构,将复杂结构重新设计成简单结构,对零部件进行减重;3D打印技术也可实现构件一体化成型,从而提高产品可靠性。

材料利用率较高:与传统精密加工技术相比,金属3D打印技术可节约大量材料,从而节约成本。

实现优良的力学性能:基于3D打印快速凝固的工艺特点,成形后的制件内部冶金质量均匀致密,无其他冶金缺陷;同时快速凝固的特点,使得材料内部组织为细小亚结构,成形零件可在不损失塑性的情况下使强度得到较大提高。

3D打印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据WohlerAssociates报告数据,2022年全球3D打印制造的产品和服务总收入达180亿美元(YoY+18.08%)。

2017-2022年CAGR为17.33%。中国市场方面,2022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有望达330亿元(YoY+25.95%),2017-2022年CAGR达28.01%,增速显著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折叠屏手机带动轻量化需求,3D打印有望进一步在消费电子行业渗透

3D打印行业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包括3D打印原材料、核心硬件和软件等,中游为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下游则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消费及电子产品等应用领域。

从下游应用分布情况来看,目前3D下游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消费及电子产品占比11.8%。

随着钛合金3D打印首次应用于折叠屏手机,以及折叠屏手机渗透率提高带动手机零部件轻量化的需求,3D打印技术有望进一步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渗透。

营收净利润稳中有增,显示板块有所拓展。2018-2021年,公司基本实现营收规模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逐年递增。2022年主要营业指标下降,主要是显示材料板块影响所致,电子消费市场更新换代需求减弱。

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0.77%,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降低28.97%,主要系公司应用板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显示板块业务拓展等所致。

显示材料业务熠熠生辉,应用材料领域蓄势待发。公司有显示材料和应用材料两大业务板块,均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显示材料作为数字与信息交互的重要媒介,是我国加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依托,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国家产业升级加快,应用材料近年来在光伏、半导体等领域应用加速,为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显示材料业务是公司主要业务,营收规模年年提升,营收占比稳定在60%-80%;应用材料业务稳定增长,营收占比稳定在20%左右。

显示材料:显示材料业务主要包括超薄电子玻璃、柔性可折叠玻璃(UTG)、ITO导电膜玻璃、柔性触控、面板减薄、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拥有较为完整的显示产业链;

公司研发的30μm高强度柔性玻璃(UTG)是国内唯一覆盖“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

持续攻关“卡脖子”核心技术,持续开发新一代柔性UTG、UTG一次成型玻璃原片;联合开发云电脑显示屏;车载触控显示模组生产线项目具备量产能力。

应用材料:公司应用材料产品主要围绕锆、硅、钛三种元素,立足锆系产品,如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稳定锆等,在此基础上扩大产品系列,如球形石英粉、高纯合成二氧化硅、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等产品;

未来应用材料将继续夯实氧化锆行业龙头地位,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拓展,加速成为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提高企业高科技属性和持续成长能力。

创新引领,全球领先的玻璃技术巨头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车载和消费电子业务,专业从事平板显示器件中关键基础材料、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包括ITO透明导电玻璃、触控Sensor和模组、TFT-LCD面板减薄、高端手机LCM液晶模组等。

坚持以市场、研发为导向,构建了多技术方向、多层次的研发体系。凭借创新的解决方案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目前为全球最大ITO导电玻璃制造商,TFT液晶基板减薄也是国际上综合能力最强,车载触控显示模组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手机LCM模组为国内高端手机品牌指定供应商。

营收稳中有增,归母净利润有所下降。自2018年以来,公司营收较为稳定,归母净利润有所下降。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62.96亿元,同比增长21.59%,实现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下降47.60%。

2023年前三季度,东睦实现营收27.8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14%。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7179万元,同比增长7.5%。

4月1日,公司发布23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61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26.9%。

其中,Q4实现营业收入10.79亿元,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5.9%;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46.8%,环比增长28.2%。

P&S和SMC技术平台营业收入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MIM技术平台下半年因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回暖和大客户折叠机项目上量影响,营业收入企稳回升并逐季改善。

2023年3月25日,公司联营企业宁波东睦广泰完成以现金人民币1080万元收购深圳小象电动公司10%股权,持股比例将增至22%。

小象电动为轻资产设计型公司,其自主研发的聚能磁轴向磁通电机技术水平领先,应用场景持续扩张。

目前已完成批量化产品生产及验证,产品配套企业和研究院等客户,应用于国内多家机器人企业。受益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小象电动轴向电机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分业务收入预测:

消费电子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产品为金属注射成形产品(MIM),目前下游主要为消费电子、智能穿戴、医疗器械、汽车等领域。

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丰富服务品牌,重点发展了折叠屏手机转轴、可穿戴设备等。2022年,成功导入国际某知名消费电子客户。

23年上半年消费电子疲软影响公司业绩表现,后续伴随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回暖和大客户折叠机项目上量。

预计该业务收入在2023-2025年分别实现-5.5/+20/+20%增长,毛利率则有望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预计该业务2023-2025年毛利率分别为23/24/24%。

软磁材料业务方面,随着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公司软磁复合材料销售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公司SMC软磁复合材料2022年生产量和销售量同比大幅。

山西东睦年产6000吨软磁复合材料生产线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并部分投产,此外公司在山西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内购买150亩土地用于“年产6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的建设。

宁波总部也在报告期内启动SMC生产线的建设,未来伴随建成投产,预计该业务收入在2023-2025年分别实现35/50/50%的快速增长,毛利率在2023-2025年随稼动率提升而持续提升至22.5/24/25%。

粉末冶金制品业务方面,公司总部P&S产品主要供国外中高端客户,目前国外经济回暖,汽车行业业务有所回升,且国外粉末冶金厂家逐步减少投资并退出,国外客户供应链转移,公司出口业务有所增加。

未来P&S板块虽然受传统燃油汽车影响,但在进口替代方面仍有一定机会,且P&S产品也可应用于混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通用零件,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

P&S技术也可开发新的应用场景,预计未来几年公司P&S保持平稳增长,预计该业务收入在2023-2025年分别实现3/10/10%的稳定增速,毛利率在2023-2025年稳定在20/22/23%。

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MIM产品制造商及多样化精密零部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自成立以来,公司聚焦金属材料的应用,不断围绕能力边界进行技术延伸和业务拓展。目前公司MIM、CNC、激光加工等精密制造工艺的研发及制造能力均已经获得了国内外一流客户的认可。

在巩固MIM领域技术优势的同时,依托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将工艺创新思路运用在多样化的精密加工工艺当中,不断充实公司核心技术体系,推动公司向多样化的精密零部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随着激光加工、CNC、精密注塑等工艺的精密制造实力得到客户的认可,公司非MIM精密零部件逐步形成规模化营业收入。

公司积极布局3D打印、新型功能性材料等技术方向,有利于公司打开产业边界,实现多元化、跨领域发展。

“生态链”是公司协同众多生态合作伙伴,聚合产业链和生态链资源,构筑的产业生态发展圈层。

其中白板、拼接等领域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系统方案业务有序推进,智慧金融网点综合管理平台落地多个智慧网点,智慧园区顺利交付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项目、梦廊坊等标杆项目;

传感业务23H1营收持续增长,实现首款光纤颜色传感器量产交付;MLE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南美、中东等海外国家签单;

数字医院核心能力及业绩显著提升,23H1总门诊量超58.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63%,总出院量超2.6万人次,同比增长超97%。

显示材料业务主要包括超薄电子玻璃、柔性可折叠玻璃(UTG)、ITO导电膜玻璃、柔性触控、面板减薄、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拥有较为完整的显示产业链。

公司联合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自主研发的30微米高强度柔性玻璃(UTG),是国内唯一覆盖“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产品性能领先,同时也在开发超薄柔性玻璃原片一次成型技术。

应用材料产品主要围绕锆、硅、钛三种元素,立足锆系产品,如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稳定锆等,在此基础上扩大产品系列。

应用领域从传统陶瓷、耐火材料向芯片、集成电路封装、光伏、半导体及生物医疗等高附加值电子应用材料转型升级。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0.8%;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下跌29%;毛利率12.7%,同比下降3.5pct。

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收16.4亿元,同比增长41.2%,环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扭亏,环比下跌50.6%;毛利率11.67%,同比下降4pct,主要原因是消费电子需求偏弱,部分新材料产品价格降低。

发展趋势

直板机市场持续低迷,折叠屏成为消费者新宠

近年来直板手机用户痛点明显,外观设计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屏幕尺寸小,整机便携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这也直接导致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低迷,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5.56%,反映出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机遇。

在此背景下,折叠屏手机通过在形态、技术、功能等方面的创新有效的解决了用户痛点,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创新的体验。

按目前趋势来看,折叠屏手机市场将保持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折叠屏手机作为他们的下一部手机。

厂商竞争加剧,产品朝更加全能方向发展

折叠屏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16年-2020年间,折叠屏手机厚积薄发,2019年头部厂商开始进入折叠屏市场,此阶段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主要持观望态度。

2020年-2023年上半年,各厂商将轻薄化视为折叠屏主要发展方向,通过降低硬件重量厚度等措施以求做出更轻薄的产品。

2023年,折叠屏手机的各项性能达到新的高度,在屏幕、通信、软件功能等方面运用了多种独创技术和材料,产品发展开始朝向轻薄全能化的方向发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品牌为折叠屏手机加入更全面更强大的功能。

折叠屏轻薄化+价格下探,有望进一步驱动折叠屏手机渗透率提升

轻薄化:技术进步推动折叠屏手机轻薄化趋势,满足用户核心需求

在折叠屏手机的裸机重量和折叠态厚度需求上,42.8%的用户偏好230g以下的机身重量,52.7%的用户偏好10.0mm以下的折叠态厚度。

技术进步驱动折叠屏手机轻薄化发展,机身厚度及平均重量持续降低。随着新型铰链设计、电池新技术研发、元器件轻薄化以及创新材料的应用,折叠屏手机性能不断提升,同时逐步实现轻薄化。

据艾瑞咨询数据,中国市场主要横向折叠屏手机平均厚度从2021年15.1mm下滑至2023年三季度的11.1mm(降低26.49%),机身平均重量从2021年的289.2g下滑至252.4g(降低12.72%)。

折叠屏新机型轻薄程度已接近直板手机,轻薄程度获巨大突破。近期折叠屏新机的厚度及重量持续降低,其中荣耀MagicVS2重量仅229克,成为目前最轻的横折折叠屏手机。

同时做到了5.1mm超薄设计,折叠状态厚度仅10.7mm。与苹果高端机型ProMax产品相比,荣耀MagicVS2比iPhone14ProMax轻11g,折叠厚度比其厚2.85mm;

同时仅比iPhone15ProMax重8g,折叠厚度仅比其厚2.45mm,轻薄程度已与当前直板手机非常接近。

价格下探:折叠屏手机价格逐步下探,有望进一步驱动渗透率提高

技术进步及规模扩大优化成本,折叠屏手机价格逐步下探。由于折叠屏手机技术不断成熟、良率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优化,折叠屏手机价格持续下探。

据艾瑞咨询数据,我国折叠屏手机价格自2021年起呈现明显下滑趋势,2021-2023Q3折叠屏手机平均售价累计下滑约30%。

从销售份额来看,2023年二季度1000美元以上的折叠屏手机份额已经由一年前的92.8%下降到54.6%,同比下降38.2pct。随着折叠屏手机技术提高及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下降,其价格将进一步与直板手机接近。

软件生态:软件适配为使用体验关键因素,多机构联合发布软件设计规范

形态与屏幕比例与直板机差异较大,折叠屏手机仍需解决软件适配问题。由于折叠屏手机的形态和屏幕比例与传统直板机不同,其软件系统生态需要重新适配。

全新的屏幕形态需要配备全新的软件交互设计,以适应外屏、内屏、双屏等多种使用场景。

目前很多软件仍然没有适配折叠屏,会导致用户在使用折叠屏手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弹出框过大、图片变形、显示不全、大面积留白、不适配横屏等问题,从而影响使用体验。

多机构联合发布软件设计行业规范,有望大幅提高生态适配体验。

折叠屏软件设计与开发行业规范主要包括悬停态适配、大屏布局与交互创新、多窗口交互、八大垂域典型案例、开发指南、自检表等内容。

市场空间

三星作为折叠屏手机领军者,基本折叠屏手机售价均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据IDC数据,22年三星折叠屏手机全球销量1120万部,三星$600以上高端机型销量5223万部。

其折叠屏在高端机型的渗透率达21%,华为折叠屏在高端机型的渗透率为21%;反观,除三星、华为外折叠屏在安卓高端机型的渗透率仅为5%。预计未来国内各大品牌厂商也将持续发力折叠屏赛道:

假设:

未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定在12亿部,若折叠屏手机价格下探至$400以上,2022年$400以上机型占比33%,假设远期该比例不变,则$400以上机型为4亿部;

假设安卓$400以上机型占比提升至50%,为2亿部。若安卓品牌厂商瞄准三星,参考22年三星$600以上高端机型销量中折叠屏的渗透率为21%。

假设提升折叠屏在$400以上机型中的占比至30%,在考虑苹果未入局折叠屏赛道的前提下,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的潜在空间为6000万部。

若考虑苹果入局折叠屏赛道,假设苹果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定在2亿部,若其中折叠屏占比20%(参考22年三星折叠屏在高端机型的占比21%),为4000万部,则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潜在空间为1亿部。

THE END
1.Mate70麒麟芯片首拆揭秘,科技前沿的奇迹探索苗木基地Mate70麒麟芯片的首拆,对于整个科技行业和手机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首拆展示了华为在自主研发芯片方面的实力与成果,麒麟芯片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得到了更直观的展示,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华为的技术实力,首拆还为手机维修与改装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https://sh.10086yx.com/post/16069.html
2.Mate70麒麟芯片首拆揭秘,科技前沿的奇迹探索限时抢购Mate70搭载麒麟芯片的首次拆解揭示了科技前沿的奇迹。这次拆解展现了其卓越的设计和精密工艺,突显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麒麟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展现了现代科技的无限可能。这次拆解探索了科技的新领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https://www.uutequan.com/post/1278.html
3.Mate70麒麟芯片首拆揭秘,科技前沿的奇迹探索定制旅游Mate70搭载麒麟芯片的首次拆解揭示了科技前沿的奇迹。这次拆解展现了其卓越的设计和精密工艺,突显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麒麟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展现了现代科技的无限可能。这次拆解探索了科技的新领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http://hot.ca-travel.net/post/2347.html
4.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TikTok成为重要的新闻信息来源; 美国阴谋论与中国舆论场的互动。 652 社交媒体平台必定走向“垃圾化”? 2023/2/16 “流量扶持”揭下平台“中立性”的面具; 平台“垃圾化”三部曲; 流量分配和平台权力。 651 ChatGPT与媒体 2023/2/12 ChatGPT是扯淡机器吗?大语言模型的本质是什么?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5.深入理解手机维修图纸的全方位指南简介:手机维修图纸在IT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技术人员诊断、排查故障和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手机维修图纸的不同层面,包括电路原理图、结构装配图和元器件分布图,并说明它们在维修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将强调读图技巧、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结合硬件手册和厂商文档的重要性。通过全面解析图纸,本文旨在提高维修人https://blog.csdn.net/weixin_28988985/article/details/142687896
6.产品设计:ID设计和MD设计详解2) 概念拆解 在启动MD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拆解手机。 做手机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手机的外壳里面一定要有一个主体。 主体的强度最好,厚度最厚,整机的强度全靠他,其他的零件都附在他身上,所以手机的结构坚固,主板 也固定在主体上。 如果上壳厚且适合主体,主板通常安装在上壳上。 如果下壳较厚且适合主体,http://www.youshoucx.com/index.php?m=news&a=details&content_id=34
7.物联网LoRa系列(1)在系统启动的过程中,PLL输出时钟,同步或锁定到TXCO的基准时钟上,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内,射频电路的时钟是不稳定的,此时射频电路不能工作。为了突出这个阶段的重要性。 SX1261/2为此阶段定义了一个专门的状态: 芯片只有进入FS,即频率同步之后,才能使能射频芯片的发送或接收。 https://blog.51cto.com/u_11299290/3186444
8.二手废旧手机——即使恢复出厂设置,仍可能泄露隐私今年315晚会后,「恢复出厂设置不一定彻底清除手机数据」这个话题再次成为了热点。其实,每年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都会提醒大家注意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但因为手机数据重要性日益突出,故此话题也显得越来越引人注目。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87983259&efid=GPdVmSN_1yF4fJQIQizkpA
9.华为手机主板坏了怎么修复数据分析帆软数字化转型知识库避免二次损坏:在主板损坏后,不要自行拆解手机或尝试修复,以免造成二次损坏,影响数据恢复。 选择可靠方法:根据手机损坏程度和数据重要性,选择最合适的数据恢复方法,避免盲目尝试。 保护数据隐私:在将手机送修或寻求专业服务时,选择信誉良好的服务商,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 https://www.fanruan.com/blog/article/647874/
10.是搁在家里,还是去了二手市场丨你的旧手机都去哪儿了?社会热点手机最终都会走向三种结局:拆成零件、翻新、提炼金属。每一部手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需要我们去发掘和利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未来手机回收市场也会越来越完善。更多的消费者将意识到旧手机回收的重要性,政府和企业也会加大对手机回收行业的支持力度。https://www.zznews.gov.cn/news/2024/0319/438666.shtml
11.实话实说,折叠屏手机还有好几公里路要走屏幕上有供应商助力,而在折叠屏手机的另一重要部件——铰链上,手机厂商们选择了自研,而说起来,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心酸。 重要性和复杂性都决定了,铰链不会很简单。 折叠屏手机中的铰链,不仅要支撑屏幕的开合,亦关系到屏幕是否会在翻折过程中损坏,体验是否顺滑等——比如,能否帮助折叠屏实现紧密贴合和平整展开https://36kr.com/p/186784457721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