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曾剑每经编辑梁枭,李净翰杜恒峰
所有人都知道炒股,但你知道炒可转债吗?
什么是可转债?它的全称是可转换债券,即上市公司发行这种债券后,债券持有者可以按照约定的比例,将债券转换成股票;如果不想换成股票,那持有者也可以要求上市公司按照约定的本息赎回债券。可转债虽然仍是小众产品,但它的整体规模也十分可观,截至5月6日,可转债市场总量已达4730亿元左右。
可股票可债券,可转债的特点还不止于此,它可以“T+0”交易,即当天买入可当天卖出,理论上你可以一天之内交易无限多次;同时它也不设定涨跌幅,一天涨一倍或者跌去一半都是可能发生的,比股票刺(危)激(险)得多。由于这些特点,可转债成了最近炒作最凶猛的金融产品,一些面值100元的债券,最高被炒到了400多元,回报率超过300%,以至于在打新股之后,又出现了一项新的“全民活动”,即“打可转债”。(如下表所示,5月6日收盘价超过200元的7只可转债)
物极必反,高收益必然高风险的金融法则永远不会改变。就在今天(7日),一只被炒得最厉害的可转债价格跌去了174元,成交额7966万元,投资者原本账面数倍的回报,瞬间清零甚至亏损。更神奇的是,按照规则,投资者要么等着被赎回,亏73%;转股,也要亏63%;如果以今天收盘价190.92元卖出,则要亏47%。
这究竟是怎样的剧情?请听每经小编为你详细讲述。
泰晶转债将强赎
此前,泰晶科技2.15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于2018年1月2日起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债券简称“泰晶转债”,债券代码“113503”。据泰晶科技4月2日公告,截至3月31日,尚未转股的可转债金额为3157.4万元(即31.574万张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占可转债发行总量的14.69%。
3月中旬以来,“泰晶转债”价格走势极为强劲,期间一度突破400元/张。截至5月6日收盘,“泰晶转债”报收于364.94元/张。
按照约定,在可转债转股期内,如果泰晶科技A股股票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含),或可转债未转股余额不足3000万元时,公司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
在3月30日至5月6日期间,泰晶科技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不低于23.27元/股,已触发“泰晶转债”的赎回条款。
投资者有三个选择:最少都亏47%
上面的内容,你可能看得有点蒙,接下来每经小编为你详细拆解。
可转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T+0交易,可以当日买入当日卖出;
二、和债券一样,没有涨跌幅限制;
因此,面对泰晶转债的强赎,投资者有三个选择:
1、等待上市公司的赎回,赎回价格是100元债价+0.4元的年利息,这样相比6日收盘价(364.94元)要亏损73%。
2、把可转债转成股票。根据转股价17.9元计算,转债票面价格(100元)/转股价格(17.9元)=转股后股票数量(5.59股),再用股票数量(5.59股)*当前股价(24.12元/股)=134元。也就是说,投资者将转债转换成对应的股票,价格却只有134.75元,一下子亏掉63%。
3、在市场上直接卖掉可转债。在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的注定结局面前,是没人愿意高价接盘的,比如今天早盘泰晶转债开盘不到1分钟就下跌30%,并被临时停牌,到14:57恢复交易后,跌幅继续扩大,收盘时为190.92元,此时可以卖出,但亏损幅度同样高达47%。
可转债泡沫十分普遍
泰晶转债暴跌,也给其他高价可转债带来了巨大压力。每经小编统计,包括泰晶转债在内,5月6日收盘价在300元以上的可转债有6只,其中5只均在7日早盘大跌,跌幅最低的也有6%。在有交易的240只可转债中,有161只可转债下跌,跌幅超过10元的就有15只。
下图为收盘时可转债价格跌幅榜:
相比股票,可转债更容易成为投机资金疯炒的对象:一是可转债可以“T+0”且无涨跌幅限制,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无限放大,一些极端行情也由此产生,比如新天转债3月16日价格大涨95.5%,而模塑转债、新莱转债、尚荣转债、再升转债等都曾达到过1000%以上的日换手率,有的甚至达到了5000%;二是可转债的规模相比正股要小得多,少量资金即可影响其走势,比如泰晶转债虽然初始规模有215万张,但在自愿转股后,到3月31日只剩下31.57万张,在价格高位时的市值也不过1亿元出头,远低于其正股40多亿元的市值,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凯龙转债、横河转债、特发转债也有同样的特征,其转换余量也只有几十万张。
下图为总市值在2亿元以下的可转债,数字代表5月6日收盘价计算的市值,其中凯龙、横河、泰晶都是“妖债”。
值得注意的是,泰晶转债虽然是可转债的极端案例,但可转债价格存在泡沫是普遍的事实。每经小编统计的260只可转债当中,有234只5月6日收盘时高于其转股价值,占比93%;这其中,收盘价超过转股价值10元以上的有226只,20元以上的也有174只。当这样的溢价一直存在,买可转债似乎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而这与市场规律相悖。
下面表格是“5月6日收盘价-转换价值”的排序,第一名的黄河转债高达243元,这243元当然就是泡沫。
在可转债投资者中,中小散户居多,羊群效应明显,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极少,其中基金、企业年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逢高大量减持。
可转债炒作风险高
事实上,在“泰晶转债”之前,就有“再升转债”这样的生动教训。
与此同时,再升科技股价也随之遭遇重挫。3月10日,再升科技股价跌停。而3月10日~3月24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43.06%。
泰晶转债也好,再升科技也好,都是生动的现场示范,而这样的示范效应比监管层的警示要来得更直接,中小投资者应当更加理性投资可转债,切莫做最后的“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