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针叶状互成120度夹角的针状马氏体,其余为板条状马氏体
17
T10钢
球化退火
球化体
18
GCr15
淬火及回火
回火屈氏体
19
20
正火组织
21
15钢
渗碳后退火
渗碳组织
22
渗硼
渗硼组织
表层为硼化物层(呈锯齿状)和过渡层,心部为45钢基体组织。
23
40Cr
软氮化
软氮化组织
表层为白亮色的氮化合物和含氮的扩散层,心部为40Cr基体组织
(三)合金钢组织5种
24
高速钢
共晶莱氏体+屈氏体+马氏体
25
26
回火马氏体+碳化物
27
28
不锈钢
固溶处理
(四)钢的其它组织6种
29
低碳铸钢组织
30
退火脱碳
表层脱碳组织
31
锻造后退火
带状组织
32
铁基含油轴承
粉末冶金
(五)各类铸铁组织5种
33
灰口铸铁
片状石墨
34
可锻铸铁
可锻化退火
团絮状石墨
35
球墨铸铁
36
低温正火
37
球状石墨+珠光体
层状组织为珠光体,灰色球状为石墨。
(六)有色金属合金组织8种
38
铸铝
未变质
初生硅晶粒+共晶体
浅多边形晶粒为初晶硅,其余为白色α固溶体和灰色针状硅的共晶组织
39
变质处理
初晶α固溶体+共晶体
40
H68黄铜
单相黄铜组织
为α相,部分晶粒内有退火孪晶
41
H62黄铜
双相黄铜组织
白色为α相,黑色为β相(CUZN基固溶体)
42
锡青铜
α相+δ相
黑色枝晶轴为富铜固溶体(α相),白色为富锡固溶体(δ相)
43
铝基轴承合金
初晶β固溶体+共晶体(α+β)+铜锡化合物
44
锡基轴承合金
铸造
α相+β相+ε相
45
锌基合金
初晶α+共晶体
基体为Zn,粗大黑色块状为初晶α固溶体,树枝状为共晶组织
以下为补充种类5种
46
47
过烧
珠光体+碳化物
试样加热,温度过高晶粗大,晶界氧化,部分晶界熔化成裂纹
48
高磷铸铁
珠光体+石墨及磷共晶
指纹状为珠光体,粗大黑色条为石墨,白色呈花斑状,其上有黑色小点的为磷化合物共晶
49
球状石墨+珠光体+铁素体
白色晶粒为铁素体,层状组织为珠光体,黑色球状为石墨
50
铝青铜
α相+共析体+FeAL3
金相组织是指指金属组织中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相同的组成,其中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及纯物质。
奥氏体是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
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渗碳体是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珠光体是铁碳合金中国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上贝氏体是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
下贝氏体同上贝氏体,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
粒状贝氏体是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组织。
无碳化物贝氏体由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
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DIC显微镜)的物理原理完全不同于相差显微镜,技术设计要复杂得多。DIC利用的是偏振光,透射式DIC显微镜有四个特殊的光学组件:偏振器(polarizer)、DIC棱镜、DIC滑行器和检偏器(analyzer)。偏振器直接装在聚光系统的前面,使光线发生线性偏振。在聚光器中则安装了石英Nomarski棱镜,即DIC棱镜,此棱镜可将一束光分解成偏振方向不同的两束光(x和y),二者成一小夹角。聚光器将两束光调整成与显微镜光轴平行的方向。
在相差成像中,图片的密度区别源于光通过样品时的路程长短不一。灰背景正相差下,那些较厚的区域(光程长)在视野中呈现较周围暗的效果;相对的,较薄的样品或折射率低于周围介质的样品在视野下则要亮些。
对于无限远光学系统物镜,光线以平行光束射向无限远。无限远光学系统包含可使平行光路聚焦在目镜上的视场光阑。
显微镜(microscope)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像的仪器。最早发明于16世纪晚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科学仪器,广泛地用于生物、化学、物理、冶金、酿造等各种科研活动,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