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共发现118种矿产(以亚种计),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1种,其中煤层气保有储量231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0%,煤炭保有储量2909亿吨,约占全国的17.3%,位居第三。在有色金属矿方面,山西部分品种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15亿吨(矿石),占比32%,占据第一;镁矿(炼镁白云岩)保有资源储量8.45亿吨,占比30%,位居第一;金红石钛矿保有资源量426万吨(金红石二氧化钛),占比26.5%,位居第二。
山西省有色工业整体规模较小。2017年有色金属矿采选主营业务收入33亿元,在山西采矿业收入占比仅约为0.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838亿元,在山西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9.5%。
分产品看,山西有色金属产品中氧化铝依托铝土矿资源优势,在全国地位较为突出,2018年山西氧化铝产量约2000万吨,在全国占比为28%,是第二大氧化铝生产省份。山西其他主要的有色产品还包括电解铝、镁锭和铜,其中原镁2018年产量9.7万吨,占比约14%,排名第二,但由于镁整体市场规模较小,对山西有色贡献相对有限,而2018年山西电解铝和精炼铜产量在全国占比较低,均低于3%。
2018年山西主要有色产品产量
二、发展趋势
2018-2019年山西有色行业主要政策
山西有色发展铝、镁、铜三个品类,其中铝产品方面山西省具有铝土矿资以及上游电力优势,未来将积极承接电解铝指标转移,是山西重点发展和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品种,而镁和铜和铝形成协同,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附加值较高产品。
山西铝、镁、铜产业政策
1、铝行业
铝是地球地壳蕴藏量最丰富的第三大元素,也是世界上产量仅次于钢铁的金属,其重量轻,密度仅有钢铁的1/3,具有高导电及导热性、可塑性、耐腐蚀性等优良特性,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材料。在全球范围,铝三大下游为交通运输(32%)、建筑(18%)和包装(16%),三者占据电解铝消费量70%。中国电解铝消费结构和全球有所差异,最大下游领域为建筑(31%)、其次是交通运输(14%)和电力(13%)。
在需求方面,随着下游增长,全球及中国电解铝消费保持增长,2018年全球电解铝的消费量为6570万吨,同比增长3.3%,中国电解铝消费量3713万吨,同比增长4.9%。但我们也注意到2011年以来,由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国电解铝需求增速呈放缓态势,2018年需求增速已经降低到5%以下。预计未来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中国电解铝增速将放缓至3~5%,而全球电解铝需求增速将约为2~3%。
据调查统计2019、2020年新增电解铝产能将分别为319万吨和195万吨。预计2020年之后无重大新产能投放,中国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将形成,大概在4500万吨左右。
山西发展铝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上游资源,山西铝土矿的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储量位居全国第四,且主要分布在吕梁和忻州市。另外,山西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产煤省,发电量位居全国前十,电力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平均售电价格处于全国中等略偏低水平。正是依托资源优势,山西氧化铝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山西氧化铝产能2400万多吨,排名第二,仅次于排名第一的山东省的2760万吨;氧化铝产量方面,2018年山西氧化铝产量约2000万吨,亦位居第二,约占全国产量的28%。
目前山西铝产业仍主要集中在上游的氧化铝,2018年电解铝产能仅占全国的5.4%,电解铝产量9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6%。
电解铝主要物料单耗表
未来山西铝产业的突围点,还应该围绕铝土矿和电价两个核心要素展开。铝土矿方面,山西产能已经位居全国第二,未来应加强开采管理,新增空间不大,可重点向省内电解铝厂家倾斜;电解铝方面,由于电解铝新增产能难度高,山西省电解铝产量提高主要鼓励现有合规产能转移省内或提高省内现有电解铝产能利用率。而要达到预期效果,需借力电力体制革,加大直供电的比率,切实降低电解铝企业用电成本,实现山西煤炭电力优势向电解铝转换。
2、铜资源
铜的下游主要包括电力、建筑、电器、汽车等。近年来,全球铜需求增速保持在1~3%之间,并于2018年达到2441万吨。中国是全球铜消费大国,约占全球铜消费的50%,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铜需求增速降低到5%以下。预计未来在全球经济增长以及下游需求拉动下,全球及中国铜消费保持稳步增长。
中国是全球精炼铜的主要的生产国,2018年精炼铜的产量约900万吨,占全球精炼铜产量的38%,但相对1250万吨消费量,中国仍需进口部分精炼铜。从资源角度看,中国铜矿资源较为缺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铜矿储量仅为2600万吨,在全球份额3.1%。相对中国精炼铜产量而言,中国铜矿供给进口依赖程度高,2018年中国矿产铜的产量仅约160万吨,仅能满足约24%中国原生精炼铜原料所需,铜矿的进口量逐年提高。
中国铜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西、内蒙、云南、西藏等省,山西铜矿储量149万吨,并主要集中在中条山区,约占全国铜储量的5.7%,位居第七,铜资源有一定优势,但并不突出。而铜冶炼环节,山西精炼铜生产规模总体较小,主要企业为北方铜业。全国下游铜材生产主要分布接近市场需求的江西、浙江、安徽、广东、江苏等华东省份,而其他省份铜材产量较少,山西铜材产量在全国则排名居后。
整体上,山西铜资源略有一定优势,但总量不大,且受制地理位置,进口铜矿生产精炼铜不具备明显优势,离下游铜材消费市场也较远,发展铜材存在一定短板。我们认为未来山西铜产业发展围绕铜资源开发和产业导入为主,其中铜资源开发,在环境保护、资源有序开发的基础上,合理制定中条山铜矿资源开发计划;山西发展铜材加工要面对市场需求问题,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用铜下游产业入驻,从而拉动铜材产业发展。
3、镁产业
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地壳中丰度为2%,海水中含量第三,基本上不存在资源瓶颈问题。镁分布广泛,可分为固体矿(包括菱镁矿、白云石等)和液体矿(海水、盐湖水、地下卤水等)。区域看,中国是全球镁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白云石探明储量就在40亿吨以上,镁矿石资源种类齐全。
镁下游包括钢铁脱硫、铝合金、镁合金、钛锆铪冶炼、镁阳极等,其中镁合金具有重量轻、耐腐蚀、耐冲击、减振性能好、尺寸稳定等特性,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医疗、军工等领域,是镁最大下游。
镁生产工艺包括电解法和硅热法(皮工法),其中硅热法投资少,可利用资源丰富的白云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海外电解法的应用则较为普遍。凭借资源以及煤炭能源优势,中国自1999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镁生产国,2018年占全球镁锭生产的83%,且向全球出口大量的镁锭、镁合金制品、镁粉等镁产品。
镁两种生产工艺比较
山西镁产业资源优势突出,炼镁白云石保有资源储量8.45亿吨,位居全国第一,占我国炼镁白云石保有储量的30%。同时山西也是我国主要镁生产省份,镁生产能耗较大,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具有优势。2008年前山西是全国最大的镁生产省份,但随着陕西榆林府谷、神木等地利用当地优质精煤块生产兰炭,形成兰炭尾气生产硅铁,用硅铁还原金属镁的循环产业链,成本极具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镁生产省份。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陕西在2018年中国原镁产量占比高达62%,山西占比14%,位居第二。
尽管山西镁产业成本上逊于陕西,但资源优势仍较为突出,拥有瑞格镁业、银光华盛、八达镁业、五台云海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未来山西镁产业发展可从两个方面发展:一、鉴于我国镁产业集中度仍较低,山西重点扶植一些镁企业,通过行业并购,扩大市场份额;二、目前镁下游市场有待开发,国内企业以生产中低端镁产品为主,山西可通过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营造有利的人才引入以及经营环境,发展高端镁深加工产品,优化升级镁产业。
(1)有色产业政策变化。为了摆脱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山西对有色总体采取鼓励发展的态度,但如果未来山西或全国产业政策调整,将可能对山西有色行业发展造成影响。
(2)资源开发政策收紧,资源优势弱化的风险。山西发展有色行业在煤炭、有色矿产资源具有较强的优势,如果未来山西或者全国矿产开发政策收紧,将可能影响山西优势资源开发,从而使山西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对山西有色行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025-2031年中国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行业投资分析,2025-2031年中国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行业投资风险及建议,2025-2031年中国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