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刚过,各家忙着发布半年报告。一个月前,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发出提前收紧流动性信号,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首批抛储,铜、铝、锌等价格高位回调持续,市场震动,发出金属价格是否见顶的疑问。进入7月,新的政策、数据频频发布,尤其是中美两国货币政策信号交错,判断有色金属价格前景变得更为困难。
中国全面降准,有色金属市场谨慎乐观
7月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其中,PPI同比上涨8.8%,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为今年1月转正以来首次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6月份,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市场供求关系趋于改善,工业品价格涨势有所趋缓。界面新闻在报道时直接以“通胀拐点已现”作为标题,为“金属价格见顶”添加了一枚砝码。
而就在当天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尽管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的目的是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此次降准无论时机、范围、幅度均超出市场预期,部分经济学家给出了不同于官方的解读。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宣称,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会逐季增大,此次全面降准打开了货币政策宽松的周期,未来的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将会逐步地友好。他形象地预测说,未来中国货币政策可能会经历四部曲:第一个阶段叫不急转弯,第二个阶段叫慢转弯,第三个阶段叫转弯,第四个阶段叫轰油门,大的方向是一个逐步宽松、逐步加码的节奏。
从市场表现看,全面降准消息发布后的一周,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基本收涨,就连近期走势最弱的沪锌,周五也收出一根近乎光头光脚的中阳线,呈现突破下降通道上轨的势头。有色金属市场对央行降准,作出了谨慎乐观的反馈。
美国坚守宽松货币政策,压力与日俱增
对有色金属价格影响更直接的,是美国货币政策的动向。
一个月来,美联储忙着对货币收紧的市场预期进行心理按摩。美联储7月9日发布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时称,美国通胀压力较预期更加持久,“但很可能是暂时性的”,无需立即收紧政策,承诺继续为美国经济复苏提供强有力支持。
7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6月份CPI较5月份上升0.9%,较上年同期升幅达到5.4%,创下了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同比升幅——而在2008年8月,全球迎来了金融危机。14日发布的美国6月份PPI则同比大涨7.3%,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并且远超市场此前预期。
压力之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仍然选择硬扛。他在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的半年度听证时,强调美国经济复苏尚未完成,不足以启动缩减买债和加息等货币政策调整,特别是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实现充分就业,“可以在提升劳动力参与率方面表现得更好。”他指出,就当前而言,宽松货币政策是适宜的。
鲍威尔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即使在美联储内部,官员们对通胀高企是否具备暂时性也持不同的观点。
是非难辨,但研判世界经济的前提,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势。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受德尔塔变异毒株在全球快速传播的影响,目前第三轮疫情已经开始。17日,英国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继续大幅攀升,已连续两天超过5万例。印尼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连续4天超过5万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这应该也是美联储不急于退出宽松政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