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乌有之乡

美元信用建立或者说寄生在中国经济之上,这是美国的命门。

引言:美国欠中国一万亿美元的债务,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归还了。可居然有钱向中国投资,而中国却还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投资。这个逻辑不奇怪吗?

正文:

请注意,我们讨论金融开放之前,一定要认清,什么是金融的信用!金融的信用,就是对应的货币的信用!脱离货币的信用,只谈谈金融的信用,我认为就是个骗局。对谁开放金融、开放到什么限度,取决于这种开放对象的货币的信用情况及而后的信用潜力情况。

所有历史时期、所有政权发行的货币,都是用来采纳商品、劳动和服务的。就是说,货币的信用,来自于货币发行者提供的商品、服务和劳动!信用好的货币,当然是能够用方便及时地向持有者提供价格稳定、数量足够、质量良好、种类丰富的商品、劳动、服务,供其采购。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这个货币的信用,相应就很差。如果一种货币什么也买不到,或者仅仅能够买到种类、数量极少的商品,而且不方便,价格又不断提高,那么,这种货币的信用就下降,直到丧失所有信用。人们当然要拒绝这种货币,在出售自己的商品、劳动和服务时,不接受这种货币。

货币的信用,当然必须由货币的发行者来提供保证,不能由其他国家、其他人或者国家发行的另外种类的证券提供信用保证——这是铁律。提供信用保证的最基本的方式是用你发行的货币,能够方便及时地、采购你货币发行者提供的价格稳定、数量足够、种类足够、质量较好的商品、劳动、服务。

人民币的信用是什么?是黄金吗?不是。人民币不与黄金挂钩,中国方面不保证用人民币能够购买到黄金。

美元也是这样,美元并不与黄金挂钩,黄金不构成美元的信用基础。

中国方面用什么来保证人民币信用?就是中国生产和能够出口的商品、劳动、服务。众所周知,中国商品生产量、出口量、生产潜力,均为世界之首,应该比整个美国、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潜力能力之和还要大。这就是人民币的信用基础,这就决定了人民币的信用有可能极其坚定。很可惜,中国商品生产和出口、中国服务,大部分不用人民币结算支付而用美元支付,这意味着中国生产、中国出口中国服务,都没有用来支撑人民币的信用,而是支撑了美元的信用。

美国凭借美元结算支付权,通过输出金融资本和采购商品的方式,大肆对外输出美元。那么,美国用什么来向美元的持有者保证其信用?美国有轻工业吗?非常少,美国日常用口几乎完全靠进口,特别是从中国进口。重工业呢?美国的重工业,基本上在对中国出口方面,限制极多。军火,不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对中国也有很多限制,能出售给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其要价极高,有时还附加政治条件、经济条件。也就是说,美国的重工业、军火工业品,不构成其对中国所持美元的信用支撑。高科技产品,对中国要价极高,也意味着中国手里的美元信用极差。

而中国的出口,喜欢用美元结算甚于人民币结算,以赚取外汇。那么,按照中国出口创汇的政策,任何国家,只要手持美元,都可以方便及时地从中国采购质量较好、数量足够、种类丰富、价格很低的商品。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支撑了美元的国际信用。

全世界许多国家、企业、个人愿意接受美元,其根本的原因并不是美国能够给美元提供什么信用保证,而中国以出口创汇、美元结算支付、储备美元政策为基础,为美元提供了国际信用。

也就是说,美元信用是建立在中国出口用美元结算的基础上的,不是建立在美国的商品生产和出口基础上。

这就叫做寄生。

也就是因为不需要为自己发行的美元提供信用保证,所以,美国才可以肆意量化宽松。

那些指责美元量化宽松导致全世界通货膨胀的人,其实应该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中国的出口创汇、储备美元,美国也不敢那么量化宽松。

美元量化宽松之所以能对中国经济构成通胀压力,完全是由于中国的引进外资、开放金融、出口创汇、开放市场等政策造成的。没有这些政策,则美元无论如何量化宽松都不会对中国市场构成通胀压力。大家回想一下,毛主席时代,美元、西欧货币不贬值吗?不“量化宽松”吗?但对中国构成什么压力了?什么压力也没有。相反,中国利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动荡,实现了对外进出口用人民币结算。

原本,美国量化宽松、通货膨胀,对中国来说,是好事,可以利用美元信用下降之机取代美元,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支付货币。但是,由于引进外资、开放金融、出口创汇、美元结算、储备美元等抛弃金融主权的政策,中国不但不能利用美元信用下降之机争取人民币结算权、支付权,反而深受其害,国内市场要承受美元量化宽松的压力。

中国商品生产和出口用美元结算,在支撑美元信用甚至是美元霸权的同时,从根本上打击了人民币的国际信用,甚至是完全取消了人民币的信用。不可悲吗?

美元信用寄生在中国经济之上,对美国来说,有其好处,也有其坏处。

好处,可以随便剪羊毛。坏处,一旦中国切断这种寄生关系,停止引进外资、出口创汇、开放金融、开放市场、美元支付结算、储备美元等政策,那么,美国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的商品,美元的国际甚至国内信用,也就崩溃了。

我现在手上的资料,还不足以量化分析美元信用在多大程度上建立在中国商品生产、出口和中国服务之上,但是,从近些年中国商品出口、外汇储备情况、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和中国新通过的一系列政策来看,美元信用甚至美元霸权最关键的支柱,应该是中国。所以,保尔森才说,中国停止什么什么——这是美国的根本利益所在——,美国不能坐视不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所谓中美关系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美国客观上无能力、主观上拒绝为其美元特别是输入到中国的美元提供信用保证,美元信用寄生在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商品生产和出口之上,美元利用这种寄生大肆量化宽松、随意印钱,这就决定着美元金融的信用极差——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在相当范围内,美元是没有任何信用的。

有人会说,美国还出售国债、股票、期货、虚拟货币等金融产品,这些产品是资产的安全港,可以保值增值。我说,这是个骗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终需要的是商品、是服务——而且,即使这些商品服务,要不要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冲击本国同类商品市场,不能让美国操控定价——,而不是金融产品。美国提供这些金融产品,并以保值升值为诱饵,引诱中国国家、企业、私人将手里的美元投入到美国的金融市场,还说什么美国金融是开放的,这其实是无法容忍的欺骗。因为,这些美元,绝大部分将永远丧失了采购商品的能力和资格。当然,极少数人是可以从中暴富的,这也是美国金融资本收卖买办的一个办法。别拿极少数人把自己的美元投入到美国金融市场并赚钱的例子来忽悠我,这个拙劣的障眼法,我还能识破。

把股票、国债、期货、虚拟货币当作货币的信用保证,以保值增值为诱饵向中国宣扬,这是做了美国金融资本骗局的帮凶——实际上这样的帮凶很多,尤其是经济金融领域的官僚、专家、学者、媒体,他们甚至可以搞出这样的舆论氛围。

正因为美元信用首要地或者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基础之上,是建立在中国的引进外资、开放金融、开放市场、出口创汇、美元结算、储备美元等政策之上,所以,只要中国动摇一下这方面的政策,则在美国就会造成一场巨大的经济金融地震!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要不要向美国华尔街金融寡头开放中国金融。

既然美元毫无信用,美元的信用都建立在中国经济之上,对于中国来说,美元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假币,美元金融的信用也当然是个空中楼阁,华尔街金融寡头就是个空手套白狼的骗子。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对这种骗局、假币开放我们的金融,让这种骗局欺骗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为什么还要取消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限制、投资额度限制、持股比例限制,让华尔街金融寡头在中国行骗呢?据说,马上要举行的中美金融合作圆桌会议上,黑石、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美国金融界重量级企业的有关代表很可能会参加。不让人吃惊吗?在美国刚刚溃败阿富汗之际,中国究竟怕美国的什么?

当务之急,中国要做的是截穿美元信用骗局,动摇其信用基础!是停止引进外资、开放金融、开放市场、出口创汇、美元结算等政策,决不能相反,决不能继续引进外资、开放金融、开放市场、出口创汇、储备美元以掩护美元骗局对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诈骗!

THE END
1.中国金融在线《中国金融》杂志创办于1950年,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全国性金融政策指导类刊物,按照“权威性、政策性、实践性”的办刊方针,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宣传党和国家金http://www.cnfinance.cn/
2.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 2021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 更多>> 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名单(截至2024年9月末) 2023年存款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2022年存款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2021年存款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http://www.pbc.gov.cn/jinrongwendingju/146766/index.html
3.中国金融新闻网《中国金融新闻网》是金融时报主办的财经新闻类权威网站。《金融时报》是以金融为特色的综合类财经报纸,是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和传播金融政策和信息的主渠道;是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定披露重要信息媒体,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
4.金融中国APP下载2024最新版金融中国下载安装豌豆荚金融中国下载下载页为您提供最新版金融中国下载APP免费下载资源,您可以在这里找到金融中国下载安卓版下载安装地址、金融中国下载应用相关下载资源,快来豌豆荚下载吧。https://www.wandoujia.com/bangdan/584625/
5.《中国金融》中国金融杂志订阅定价:¥720 杂志铺价:¥720.00 100折¥720.00 元 活动促销 订阅选择 中国金融(1年共24期) 100折 放入收藏夹 加入购物车 温馨提示: 杂志铺100%使用快递投递,送货上门:全国主要城市(新疆、西藏除外)订全年杂志满298元免全年12次快递费,未满298元享受3元/每次快递配送优惠;快递不到地区采用EMS配送。相关https://www.zazhipu.com/2029883.html
6.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由新华社主管,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是配合新华财经金融信息平台项目打造的国家级专业财经网站,定位于建设中国财经金融信息领域的权威发布和服务平台。https://www.cnfin.com/
7.数据中国金融信息网数据频道提供全面,细致的全球财经日历、最新的全球宏观数据和世界经济事件,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全球经济动态。http://dc.xinhua08.com/
8.中国金融订阅网国内外报纸杂志一站式订阅服务《中国金融》 (已被浏览6906次)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单价: ¥30.00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 编辑出版: 中国金融杂志社订阅选择订期 市场价 订阅价 折扣 全年订 ¥724.00 ¥724.00 无商品描述主要栏目版权信息国际标准刊号: ISSN0578-1485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267/F 邮发代号: 2-496 国外发行代号: SMhttp://www.edingyue.com/sub/user/doviewproduct.action?id=109165
9.中国金融中国金融(1) 本书是2003年8月23日,原陕西财经学院和现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金融博士点的老师、已经毕业的博士和在读的博士生以及部分特邀嘉宾近百人在深圳就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及其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交流与讨论的一项集体成果。 https://baike.sogou.com/v74550231.htm
10.中国金融资讯网中国金融资讯网每日对金融资讯进行专业化,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整合和更新,主要栏目有热点、财经、理财、消费、产业、商业、基金、股票、企业、银行、行业、快讯、焦点、头条、资讯。http://finance.cnsyf.com/
11.CIFF中国国际金融论坛现由欧洲期交所集团、日本证券清算公司、伦敦清算所、纳斯达克清算公司、上海清算所等全球最主要的33家交易清算机构组成,覆盖了全球最主要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涉及几乎所有金融资产类别和产品类型,其政策建议受到各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重视。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 http://www.capdf.org.cn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成立http://www.ciff.org.cn/organizers.asp
12.中国金融界网河北金融网|权威发布|采编阵容 更多银联动态 中国银联助力守护消费者“钱袋子” 中国银联与广发银行合作开发的广发银行App(云闪付版)正[全文] 中国银联升级版小微企业卡正 减费让利支付便民,助商惠民 香港最大物业管理公司开通银 中国银联助力守护消费者“钱 http://www.zgjr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