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2年5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北京
书
☆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
人人文库专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
850×1168毫米1/328.75印张223千字
2012年1月第1版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印数1—6000册
统一书号:1580177·733
定价:49.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972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色金属
冶炼厂电力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有色金属冶炼厂电力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50673—2011,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
5.2.14(4)、5.2.18(4)、7.3.28(2)、8.6.2(4)、14.0.10、
15.0.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人人文库专用二〇一一年四月二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
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现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
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7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
语、供电与配电、余热电站、厂区线路、电解整流所、车间电力设计
基本规定、重有色金属冶炼厂车间电力设计、氧化铝厂车间电力设
计、铝电解车间电力设计、镁钛与工业硅厂车间电力设计、炭素厂
车间电力设计、氟化盐厂车间电力设计、稀有金属冶炼厂车间电力
设计、硬质合金厂车间电力设计、半导体材料厂车间电力设计、公
用设施电力设计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
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人人文库专用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意见和建议寄送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解放中路199号;邮政编码:410011),以供今
后修编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1·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
炼厂
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魏文华张鞍生湛训良黄应龙邵晓钢
许小满彭洪涛袁进禹朱政坤刘祥印
尹泽辉喻仁盛
主要审查人:田有连张权度江山李学文倪仁金
付新民周恒琦杨力
·2·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供电与配电………………(5)
3.1负荷分级与供电电源……(5)
3.2高压供配电系统………(7)
3.3无功补偿………………(11)
3.4电能质量要求…………(12)
3.5变电所与配电所…………(14)
3.6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17)
3.7电测量仪表装置………(26)
3.8防火与蓄油设施………(30)
4余热电站…………………(35)
4.1一般规定………………(35)
4.2电气部分………………(35)
5厂区线路人人文库专用…………………(38)
5.1一般规定………………(38)
5.2电缆线路………………(39)
5.3架空线路………………(49)
6电解整流所………………(52)
6.1一般规定………………(52)
6.2供电电源与接线系统……(52)
6.3整流机组的选择及谐波治理……………(53)
6.4控制、保护与测量………(58)
6.5母线、设备配置及接地……(64)
6.6交流所用电系统…………(68)
6.7直流所用电系统…………(68)
7车间电力设计基本规定…………………(72)
7.1配电系统………………(72)
7.2配电设备………………(74)
7.3控制与保护……………(75)
7.4配电线路………………(83)
7.5电测量仪表……………(87)
7.6电气照明………………(87)
7.7建(构)筑物防雷…………(89)
7.8配电室与控制室…………(90)
8重有色金属冶炼厂车间电力设计………(92)
8.1一般规定………………(92)
8.2原料车间………………(92)
8.3焙烧与烧结车间…………(93)
8.4熔炼车间………………(93)
8.5浸出过滤与净液车间……(99)
8.6电解车间………………(100)
9氧化铝厂车间电力设计…………………(104)
9.1一般规定………………(104)
9.2原料车间………………(105)
9.3烧结与焙烧车间………(106)
9.4高压溶出与熟料溶出车间………………(107)
9.5分解过滤与蒸发车间……(107)
10铝电解车间电力设计……(109)
10.1电解车间………………(109)
10.2铝锭铸造车间…………(111)
11镁钛与工业硅厂车间电力设计…………(112)
11.1一般规定………………(112)
11.2氯化竖式炉、钛熔矿炉与纯硅炉………(113)
12炭素厂车间电力设计……(115)
12.1一般规定………………(115)
12.2电煅烧炉………………(116)
12.3石墨化炉………………(117)
13氟化盐厂车间电力设计…………………(119)
14稀有金属冶炼厂车间电力设计…………(120)
15硬质合金厂车间电力设计………………(122)
16半导体材料厂车间电力设计……………(125)
17公用设施电力设计………(128)
17.1空气压缩机站…………(128)
17.2水泵站………………(128)
17.3发生炉煤气站…………(129)
17.4氢气站………………(131)
17.5氧气站………………(131)
17.6实验室和化验室………(132)
17.7充电站………………(133)
17.8静电人人文库专用滤清器电源装置…………………(133)
17.9大中型风机……………(136)
附录A有色金属冶炼厂一级负荷用电设备表…………(137)
附录B有色金属冶炼厂三级负荷用电设备表……………(140)
附录C整流机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141)
附录D整流机组短路阻抗计算……………(142)
附录E三氯氢硅合成炉工频感应线圈计算………………(144)
附录F有色金属冶炼厂环境特征…………(146)
·3·
附录G有色金属冶炼厂一般照明照度标准……………(149)
本规范用词说明………………(152)
引用标准名录…………………(153)
附:条文说明…………………(155)
·4·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5)
3.1Loadrankingandpowersupply…………(5)
3.2High-voltage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system………(7)
3.3Reactivecompensation…………………(11)
3.4Powerqualityrequirements………………(12)
3.5Substationanddistribution………………(14)
3.6Relayingandautomechanism……………(17)
3.7Electricalmeasuringinstrumentdevice……(26)
3.8Fire-proofandoil-reservingfacility………(30)
3.9Requirementsforoftherelevantdiscipline………………(32)
4Wasteheatpowerstation………………(35)
4.1Generalregulations……(35)
4.2Electricpart……………(35)
4.3Requirementsforrelevantdiscipline……(36)
5Plantsite人人文库专用circuit…………(38)
5.1Generalrequirement……(38)
5.2Cableline………………(39)
5.3Overheadline…………(49)
6Electrolyticrectifiersystem……………(52)
6.1Generalrequirement……(52)
6.2Powersupplyandwiringsystem…………(52)
6.3Theselectionofrectifierunitandharmoniccontrol………(53)
·5·
6.4Control,protectionandmeasuring………(58)
6.5Busbar,equipmentconfigurationandgrounding…………(64)
6.6ACshoppowersystem…………………(68)
6.7DCshoppowersystem…………………(68)
6.8Requirementsforrelevantdiscipline……(69)
7Basicregulationsofworkshopelectricengineering…(72)
7.1Powerdistributionsystem………………(72)
7.2Powerdistributionequipment……………(74)
7.3Controlandprotection…………………(75)
7.4Powerdistributionline…………………(83)
7.5Electricalmeasuringinstrument…………(87)
7.6Electriclighting…………(87)
7.7Lightningprotectionofbuildingsandstructures…………(89)
7.8Distributionroomandcontrolroom………(90)
8Workshopelectricengineeringofheavynonferrous
smelters…………………(92)
8.1Generalrequirement……(92)
8.2Materialworkshop………(92)
8.3Sinteringandroastingworkshop…………(93)
8.4Smeltingworkshop………(93)
8.5Leaching,filtrationandleachsolutionworkshop…………(99)
8.6Electrol人人文库专用ysisworkshop…………………(100)
8.7Requirementsforrelevantdiscipline……(101)
9Workshopelectricengineeringofaluminaplant………(104)
9.1Generalrequirement……(104)
9.2Materialworkshop………(105)
9.3Sinteringandroastingworkshop…………(106)
9.4Pressuredigestionandagglomeratedigestionworkshop…(107)
9.5Decomposition,filtrationandevaporationworkshop………(107)
·6·
10Electricengineeringofaluminumelectrolysis
workshop………………(109)
10.1Electrolysisworkshop…………………(109)
10.2Aluminumingotcastingworkshop………(111)
11WorkshopelectricengineeringofMg,TiandSi
plant……………………(112)
11.1Generalrequirement……(112)
11.2Chlorideverticalfurnace,TismeltingfurnaceandpureSi
furnace………………(113)
12Electricengineeringofcarbonworkshop……………(115)
12.1Generalrequirement……(115)
12.2Electriccalciner………(116)
12.3Graphitizingfurnace……(117)
13Workshopelectricengineeringoffluoridesalt
plant……………………(119)
14Workshopelectricengineeringofraremetal
smelter…………………(120)
15Workshopelectricengineeringofcementedcarbide
plant……………………(122)
16Workshopelectricengineeringofsemi-conductor
materialplant……………(125)
17Electric人人文库专用engineeringofutilities………(128)
17.1Aircompressorstation…………………(128)
17.2Pumpstation…………(128)
17.3Furnacegasstation……(129)
17.4Hydrogenstation………(131)
17.5Oxygenstation…………(131)
17.6Laboratory……………(132)
17.7Chargingstation………(133)
·7·
17.8Staticfilterpowersupplydevice………(133)
17.9Largeandmedium-sizedfan……………(136)
AppendixAListofelectricalequipmentwithclassIload
fornonferroussmelter………(137)
AppendixBListofelectricalequipmentwithclassⅢload
fornonferrousmetalsmelter………………(140)
AppendixCSettingcaculationofrectifierunitrelay…(141)
AppendixDShort-currentimpedancecaculationof
rectifierunit…………………(142)
AppendixELine-frequencyinductioncoilscaculationof
trichlorosilanesynthesisfurnace……………(144)
AppendixFEnviromentalcharacteristicsofnonferrous
smelters………(146)
AppendixGSpecificationofgenerallightingilluminance
fornonferroussmelters……(14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52)
Listofquotedstandards……(153)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55)
·8·
1总则
1.0.1为在有色金属冶炼厂电力设计中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和方针政策,统一有色金属冶炼厂电力设计的技术要求,保证工程
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有色金属冶炼厂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电
力设计。
1.0.3有色金属冶炼厂电力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企
业的特点、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地区内电力网的供电条件,正确
处理供用电的关系,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1.0.4有色金属冶炼厂电力设计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发展规
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以近期为主,做到远近
结合。
1.0.5有色金属冶炼厂电力设计中应选用安全可靠、效率高、能
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1.0.6有色金属冶炼厂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应急照明emergencylighting
因正常照明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
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
2.0.2等电位连结equipotentialbonding
各电器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外界可导电部分之间用导体
连接,以降低其电位差的电气连接。
2.0.3总等电位连接mainequipotentialbonding
在建筑物电源线路干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金属管道
及建筑物金属构件等相互作电气连接。
2.0.4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主要用于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组成。
2.0.5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主要用于减少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产生的电磁效应的
防护装置,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综合布线
的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
2.0.6共用人人文库专用接地系统commonearthingsystem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
等电位连接线、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
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2.0.7选择性selectivity
断路器与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的另一台短路保护装置,在短路
条件下,有故障的负荷或馈电回路从电网断开,非故障回路则继续
保持供电。选择性分为全选择性和部分选择性。
2.0.8隔离器isolator
断开位置能有效的隔离输入、输出和电源及大地之间的电位,
并符合安全隔离功能要求规定的机械型开关电器。
2.0.9计算机控制系统computercontrolsystem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
系统是实现数据运算和控制系统全部设备的总称,包括中央处理
器、主存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和各种外围设备;软件系统包
括系统软件、支援软件、应用软件3个部分。
2.0.10电炉短网electricfurnaceshortnetwork
从电炉变压器的低压侧出线端到电极末端之间的大电流载流
体,主要包括补偿器、矩形铜排或导电铜管、挠性软电缆、导电横臂
或普通电极臂上的导电铜管、石墨电极以及以上各段之间的连接
部分,如固定连接座、可动连接座、电极夹持器等部件。
2.0.11过电流overcurrent
导电回路超过预定最大电流值时的电流。
2.0.12短路shortcircuit
电源未经过负载而直接由导电材料接通形成闭合回路。
2.0.13断路opencircuit
当电路的开关没有闭合,或导线没有连接、线路在某处断开的
状态(亦称开路)。
2.0.14中性点starpoint
在星形连人人文库专用接的三相电路中,其三个线圈(或绕组)的尾端连在
一起的一点称为中性点。
由中性点引出并能用于配电的导线称为中性线。
2.0.15保护导体protectiveconductor
为了安全目的,专门用于将电气装置外界可导电金属部分与
地连接的导体(线),亦称保护接地(PE)线。
2.0.16接地grounding
为防止电击或保护设备的安全,把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底
座连接到地线的接线方式。
2.0.17接地极earthelectrode
埋入土壤或特定导电介质中和大地有电接触的可导电体。
2.0.18余热电站wasteheatpowerstation
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电站。
2.0.19整流所commutateplace
安装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设备的场所。
2.0.20环境温度ambienttemperature
表示环境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为环境和大气的热辐射温度。
3供电与配电
3.1负荷分级与供电电源
3.1.1有色金属冶炼厂电力负荷应结合企业规模及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根据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中断供电所造成的损失或
影响程度,分为以下三级:
1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引起重大设备损
才能恢复的用电或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应为一级负荷。一级负荷
中,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危险等情况的用电,大型关
键设备的保安用电以及重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用电,属于一级
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一级负荷的用电设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的有关规定。
2二级负荷:大中型冶炼厂中,影响主流程正常运转的生产
用电和停电后将造成环境污染的用电,除属于一级负荷者外,应为
二级负荷。检修用电及停电后将造成生活用水困难的水泵、严寒
地区采暖锅炉房的用电宜列为二级负荷。
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三级
负荷的用电设人人文库专用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3.1.2不同级别负荷的供电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故障时,另一电
电。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上述两个电源外,尚应增设独
立于电力网的应急电源。并应根据一级负荷允许中断供电的时
间,确定备用电源手动或自动方式投入。
2当地区供电条件允许且投资不高时,二级负荷宜由两个电
源或两回线路供电。条件不具备时,也可由一回专用架空线路供
电。
3三级负荷宜由一个电源供电。
3.1.3冶炼厂供电电源应由地区电力系统供给。符合下列情况
之一时,可设置自备发电厂:
1偏僻地区的小型冶炼厂,由地区电力系统供电技术经济不
合理时。
2具有一级负荷的冶炼厂,从地区电力系统取得第二电源不
能满足要求或技术经济不合理时。
3.1.4有并网条件并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时,自备电厂应与地区
电力网并网运行。当外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备电厂应在预
定的解列点同地区电力网解列,通过自动低频减载,维持电厂运行
并对部分重要负荷供电。
3.1.5冶炼厂的外部供电电压及供电方式,应根据其规模、用电
负荷的性质及容量、送电距离及地区电力网的状况,在综合考虑企
业经济效益和电网规划的条件下,与供电部门共同协商,并按下列
原则确定:
1外部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建企业应采用10kV、35kV、66kV或110kV,大型冶炼
厂也可采用220kV或330kV。当两种电压方案经技术
经济比较相差不大或企业规模有发展前景时,应采用较
高电人人文库专用压供电;
2)由两路电源供电时,宜采用同级电压,也可根据内部各电
压等级负荷的不同需要及地区电网条件采用不同等级的
电压供电。
2供电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型冶炼厂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任一电源应能满足全部
用电负荷的需要;
2)中型冶炼厂宜由两个电源供电,主供电源应满足全部用
电负荷的需要,备用电源宜满足一、二级用电负荷的需
要,当地区电力网不具备双电源供电条件或技术经济论
证采用双电源供电不合理时,也可采用单电源供电;
3)小型冶炼厂宜采用单电源供电;
4)以单电源供电或暂以单电源供电的冶炼厂,应妥善解决
一级负荷用电,并合理解决重要生活设施与设备检修的
用电,必要时可设置备用柴油发电机组或从邻近用户取
得备用电源。
3.2高压供配电系统
3.2.1在设计供配电系统时,除对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供电
外,不应再考虑一个电源系统检修或故障的同时,另一电源系统又
发生故障的情况。
3.2.2冶炼厂宜设一个总降压变电所。当厂区很大或具有多个
分散的大容量集中负荷区,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亦可设置两个
及以上降压变电所。
3.2.3外部供电线路的负荷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两回及以上线路时,任一回路中断供电,其余回路应
能满足冶炼厂全部用电的需要。
2采用一回线路供电时,线路系统容量选择应与降压变电所
后期容量相适应。
3.2.4降压变人人文库专用电所主变压器台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中型冶炼厂,主变压器应选用两台;当需要选用两台以
上变压器时,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小型冶炼厂,无一级负荷或虽有一级负荷但备用电源不经
主变压器时可选用一台。有一级负荷且备用电源经过主变压器
时,应选用两台。
3当企业设置两个及以上降压变电所时,各变电所主变压器
的台数应根据各自所带电力负荷的性质和容量确定。当设置一台
时,根据需要宜在低压侧设联络线。
3.2.5降压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一台主变压器时,宜留有25%左右的裕量。
2设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时,应保证任一台变压器停止运
行,其余变压器仍能满足全部一级和二级用电负荷的需要。
3同一降压变电所中,主变压器的容量宜一致。
3.2.6当降压变电所与电解整流所合建时,向整流机组和全厂动
力、照明同时供电的主变压器或仅向全厂动力、照明供电的主变压
器,其台数和容量的选择,亦应符合本规范第3.2.4条和第3.2.5
条的规定。
3.2.7降压变电所的主接线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单回路进线的变电所,宜采用线路———变压器接线或单母
线接线。当由内部系统供电且满足安全运行及继电保护要求,进
线侧可只设隔离开关。
2双回路进线的变电所,当出线为两回,宜采用桥形接线;出
线为两回以上,宜采用扩大桥形接线或分段单母线接线;当出线回
路较多,且母线分段停运不能保证一级负荷和正常生产所需的最
低负荷时,宜采用双母线接线。变电所出线有可能增加时,不宜采
用桥形接线。
3.2.8当需限制变电所10(6)kV线路的短路电流时,可采用下
列措施之一:
1变压人人文库专用器分列运行。
2采用高阻抗变压器。
3在变压器回路中装设电抗器。
4在出线回路上装设电抗器。
3.2.9冶炼厂内部配电电压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冶炼厂内部配电电压宜用10kV。
2当存在多个分散的大容量集中负荷点,可采用35kV作为
企业的配电电压,车间的低压负荷由35/0.4(0.66)kV变压器直
接配电。
3同一电压的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二级。
4大、中型冶炼厂宜按生产系统设置配电所,对配置分散、供
电线路较长的电动机可采用变压器———电动机组配电。
3.2.10配电所的电源线回路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大量一级负荷时,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其供电回路应
接于不同电源的母线上。
2无一级负荷且主要为二级负荷时,不应少于两回路,且应
3仅有三级负荷,或虽有少量一、二级负荷,而备用电源可由
其他途径取得时,宜采用一回路供电。
3.2.11由两回及以上线路供电的配电所,当任何一回路停电时,
其余回路应能保证全部负荷的用电。一回路供电时,其负荷能力
应与配电所最大负荷相适应。
3.2.1210(6)kV配电装置的主接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分段单母
线接线。当进、出线回路多或母线分段停运不能保证一级负荷和
正常生产所需的最低负荷时,可采用双母线接线。
3.2.13降压变电所主变压器二次侧10(6)kV总开关及母线分
段开关,应采用断路器。
3.2.14配电所的10(6)kV母线进线开关及分段开关的选择,应
符合下列规定:
1由地区电力人人文库专用网直接供电或由非专用线供电时,应采用断路
器。
2由内部系统以专用线供电时,宜采用断路器。
3.2.15降压变电所及配电所10(6)kV出线宜装设断路器,符合
保护和操作要求的次要回路,可装设熔断器加负荷开关。
3.2.16断路器的电源侧和出线为架空线路或有反馈电源的电缆
线路的线路侧,应装设隔离开关。接在母线上的避雷器与电压互
感器,宜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9·
3.2.17向需频繁操作的高压用电设备馈电,应采用具有频繁动
作性能的断路器。向高压并联电容器组馈电,应采用具有开断时
不重击穿的断路器。采用灭弧性能较强的快速断路器时,应根据
所切合对象的不同特点设置相应的过电压吸收装置或避雷器。
3.2.1810(6)kV配电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压用电设备和主要生产车间的车间变压器,宜采用放射
式配电。
2同一车间内,需双电源供电的多台变压器,可采用电缆双
干线配电。需单电源供电的多台变压器,可采用电缆单干线配电,
干线分支不宜超过两个。
3供电距离较远,且环境条件适于采用架空线路时,重要生
产车间或多级泵站,宜采用架空双干线配电。辅助车间和生活设
施宜采用单干线配电,干线分支点不宜超过5个。
3.2.19车间变压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一级和二级负荷时,应不少于两台,且当任一台变压器
停止运行时,其余变压器应能保证全部一级及二级负荷的用电需
要,当仅有二级负荷时宜不少于两台。
2仅有三级负荷,或可由低压联络线保证变压器供电区域内
一、二级负荷的用电需要时,一般设一台。单台变压器宜留有
25%左右的裕量。
3确定变压器容量时,对于有低压联络线的变压器,除考虑
正常负荷外,人人文库专用还应计及事故情况下的外供负荷。有大容量电动机
时,应进行电动机启动验算。
4新建工程或扩建工程中与原有采用Y,yn0结线组别变压
器的低压系统无电气联系时,应选用D,yn11结线组别的变压器。
3.2.20车间变电所内变压器高压侧的开关设备,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干线式配电时,应装设带保护的开关设备。
2放射式配电时,宜装设隔离开关或负荷开关,当变压器在
·10·
本配电所内时,可不装设开关。
3.2.21配电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以及电气装置保
护接地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
范》GB50065的有关规定。
3.3无功补偿
3.3.1有色金属冶炼厂的功率因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电力
部门的有关要求。设计中应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自然功率因数。
3.3.2在确定全厂的无功补偿容量时,应计入自备发电厂发电机
组在正常年运转率下可能输出的无功功率;当设有谐波滤波器时,
尚应计入滤波器的补偿容量。
3.3.3无功补偿应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各级供电
系统中全面规划、合理分配和避免过补偿。高压部分无功功率宜
由高压补偿,低压部分无功功率宜由低压补偿。补偿装置应根据
全厂无功补偿的需要,有选择地分散布置在相应的高、低压配电室
内。符合下列情况者,亦可在车间内分散补偿:
动机,当现场条件许可时,宜选用成套补偿电容器箱,在电动机端
头进行单独就地补偿。电容器的额定电流不得超过电动机励磁电
流的90%,其馈电线和过电流保护装置整定值应按电动机———电
容器组的电流确定。
2在环人人文库专用境正常的车间内,对负荷平稳、容量较大的负荷点,宜
采用成套集中补偿电容器箱与车间动力配电箱并列,进行低压分
散补偿。
3.3.4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宜采用不分组或分组手动投切。装有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场所,当无功负荷相对稳定时,电容器可不分
组,或分组手动投切。无功负荷明显不稳定时,应装设无功自动补
偿装置,对电容器分组自动投切。当采用高、低压自动补偿装置效
果相同时,应采用低压自动补偿装置。
·11·
3.3.5电容器分组或不分组,均应避免投切时产生谐振,且应考
虑投入涌流对电容器和本回路电器的影响。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处
的高次谐波含量超过规定允许值时,高压电容器组回路中应串接
适当电抗率的串联电抗器,并配以相应额定电压的电容器;低压电
容器组应适当加大分组的容量并采用专用投切接触器。
3.3.6电容器组应有放电装置。电容器组与放电装置应直接连
接,中间不应设置开关设备或熔断器。单台电动机的补偿电容器
组可以利用电动机绕组放电。
3.3.710kV及以下的无功补偿,宜选用成套电容补偿装置,其
安装方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高压电容器柜应装设在单独的高压电容器室内,属于不同
主变压器的屋内并联电容器之间宜设置防火隔墙。
2密集型电容器或成套电容器装置,可根据环境条件设于户
内或户外。
3低压电容器屏宜与低压配电屏并列安装在低压配电室内。
3.3.8无功补偿装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
规范》GB50227的有关规定。
3.4电能质量要求
3.4.1正常情况下,用电设备端子处电压偏差允许值,宜符合下
列规定:
1电动机人人文库专用为±5%。
2照明:
1)一般工作场所为±5%;
2)远离变电所的小面积一般工作场所可为+5%、-10%;
3)应急照明、道路照明和警卫照明为+5%、-10%。
3其他用电设备当无特殊规定时为±5%。
3.4.2计算电压偏差时,应计入采取下列措施后的调压效果:
1自动或手动调整并联补偿电容器、并联电抗器的接入
·12·
容量。
2自动或手动调整同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
3改变配电系统运行方式。
3.4.3供电系统的设计,宜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电压偏差:
1正确选择变压器的变压比和电压分接头。
2合理减少网络阻抗。
3合理补偿无功功率。
4使三相负荷尽量平衡。
3.4.466kV及以上电压的变电所中的降压变压器,直接向
35kV、10(6)kV电网送电,其电压偏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有
载调压变压器。
3.4.510(6)kV配电变压器不宜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但在当
地10(6)kV电源电压偏差不能满足要求,且用电单位对电压要求
严格的设备,单独设置调压装置技术经济不合理时,亦可采用
10(6)kV有载调压变压器。
3.4.635kV降压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在电压偏差不能满足要求
时,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对冲击性负荷的供电,宜采取以下措
施降低冲击性负荷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不包括电动机启动时
允许的电压降):
1用专线供电。
2与其他负荷共用配电线路时,降低配电线路阻抗。
3较大人人文库专用功率的冲击负荷或冲击负荷群与对电压波动、闪变敏
感的负荷由不同的变压器供电。
4对于大功率电炉变压器,由容量较大的电网供电。
5采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或动态电压调节装置。
3.4.7供配电系统中各类非线性用电设备谐波危害,不仅应考虑
对外部电网的影响,同时应考虑对企业内部供电系统的影响。企
业内各级电压的正弦波形畸变率,宜按公用电网谐波电压限值进行
校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13·
的有关规定,否则应采取相应降低谐波含量的措施。
3.4.8企业电能质量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
计规范》GB50052的有关规定。
3.5变电所与配电所
3.5.1变电所和配电所[以下简称变(配)电所]的所址选择,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高温、震动、粉尘、蒸汽、水雾、腐蚀性气体等不利影
响,并应设于污染源的上风侧。
2靠近负荷中心。
3进、出线方便。
4设备运输方便。
5节约用地,有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
6不被积水淹浸。
7留有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扩建余地。
3.5.2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地区,变(配)电所的电气设
备的安装和建(构)筑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电气设备
抗震设计规范》GB50556的有关规定。
3.5.3当企业具有自备电厂、大型整流所或负荷大而集中的生产
车间时,变(配)电所应考虑与其合建或靠近的合理性。
3.5.435kV配电装置宜采用户内配置,变压器可采用户外或户
内安装。66kV人人文库专用~330kV配电装置处于污秽区或场地狭窄时,应建
成户内式,变压器一般户外安装。
3.5.5高压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式配置时,6kV~35kV配电装置
应优先采用具有机械连锁的“五防”功能的成套设备。当场地受限
制时,66kV~330kV配电装置可采用六氟化硫(SF6)全封闭式组
合电器(GIS)。
3.5.6海拔超过1000m的地区,配电装置应选择适用于该海拔
高度的电器和电瓷产品。
·14·
3.5.7在湿热带地区应采用湿热带型电器产品。在亚湿热带地
区可采用普通电器产品,但应根据当地实践经验采取防护措施。
3.5.8变(配)电所的操作电源,按下列原则确定:
1大、中型变(配)电所,当采用直流操作的断路器时,宜采用
220V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组。
2断路器数量很少的10(6)kV配电所和车间内单个断路器
的控制,可采用交流操作。
3.5.9变(配)电所的操作电源的直流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分段
单母线的接线。采用分段单母线时,蓄电池应能切换至任一母线。
3.5.10大型变(配)电所宜设两台容量相同可互为备用的所用变
压器,当能从所外引入可靠的交流备用电源时,亦可只装设一台所
用变压器。当35kV及以下的变配电所只有一回电源进线及一台
主变压器时,应在电源进线断路器之前设一台所用变压器。对于
小型配电所,两回所用电源均可从外部引入,不另设所用变压器。
所用变压器不宜对外供电。
商后确定。中、小型变(配)电所,应在控制室设置电力调度总机,
对所属各变(配)电所和主要用电车间进行电力调度。
3.5.12变(配)电所应根据发展需要,在平面布置上留有适当的
扩建余地。10(6)kV配电装置室,每段母线宜留有2个~4个开
关柜备用位置人人文库专用。控制室应按变(配)电所的规划容量一次建成。
3.5.13有人值班的变(配)电所,除设控制室、配电装置室外,应
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辅助用房,辅助用房的净高不宜低于3m。
3.5.14配电装置室和控制室内,宜采用电缆沟配线。配线数量
较多时,宜设电缆夹层。电缆夹层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2m,
但不宜大于3m。地下水位较高时,电缆夹层不宜采用地下式
配置。
3.5.15控制室各屏间及通道宽度距离宜符合表3.5.15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