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有色冶金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在有色冶金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就目前来看,有色冶金企业财务管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合格方法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有色冶金企业要想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就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完善财务管理模式,革新财务管理方法,进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有色冶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有色冶金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
[摘要]在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校企深度融合视域下“学创交互242”教学模式,探索“2个平台”“4阶段”“‘2环境’+‘2形式’”的教学方式,开展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校企深度融合
一、为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搭建校内外创新孵化基地
(一)校外创新孵化基地的搭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2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苏政传发[20*]62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迅速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通政办发[20*]48号)精神,按照《*市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方案》(通安委[20*]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督查目的
通过冶金、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冶金、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冶金、有色金属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督促冶金、有色金属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和伤亡人数;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提高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督查范围和组织形式
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冶金、有色金属行业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冶金、有色金属行业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重点对如皋市、如东县、港闸区等3个地区进行专项督查。
一、发展现状
到**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有357家,其中钢铁企业132家、有色金属企业225家;**年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55亿元和11亿元,其中钢铁企业分别为123.6亿元和6.2亿元,有色金属企业分别为131.5亿元和4.8亿元。全省钢铁工业现有主要生产能力:铁精矿36万吨,炼钢近300万吨(其中转炉钢107万吨、电炉钢190万吨),炼铁107万吨,轧材265万吨,炼焦63万吨,铁合金15.4万吨,耐火材料40万吨。有色金属工业现有主要生产能力:有色金属矿山3400吨(日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约20万吨(其中铜14万吨、铝4万吨、锌2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生产能力约70万吨(其中铜14万吨、铝4万吨、锌2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生产能力约70万吨(其中铜加工材50万吨,铝加工材20万吨。)**年全省产钢194.9万吨,铁108万吨,钢材292万吨,焦炭6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11.9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68万吨(其中铜材51万吨、铝材17万吨)。全行业现有从业人员4.5万人。
"九五"时期,突出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主线,冶金工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的力度。下大力解决了一批困扰多年的老大难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取得了重大突破。另一方面,以老企业挖潜改造为重点,加大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着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短缺品种。冶金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优势:一是钢铁工业形成以杭钢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以特色产品为支撑的生产格局。杭钢集团公司的生产能力占全省钢铁工业总能力的50%以上,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一批特色产品在全国同行具有一定地位,轻轨产量居全国第一,不锈钢管、不锈钢带、镀锌钢管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二是有色金属加工业尤其是铜加工业相对发达。铜加工材、裸铜线及铜电车线产量居全国第一,铜加工材的产量约占全国的30%,浙江已成为全国的铜加工大省;粉末冶金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铝合金产量居全国第二。
冶金工业的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但深层次矛盾仍十分突出。产品结构方面,大多数钢铁企业以生产普通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为主,产品品种单一,质量档次不高;有色金属企业总体上处于以量取胜、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的阶段,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偏少。工艺技术结构方面,钢铁企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还占有相当比重,产品物耗和能耗高,环保条件差;有色金属工业以粗加工为主,难以生产精加工、深加工产品。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企业普遍达不到最低经济规模,抗风险能力弱,还没有形成以优强企业为核心,带动众多中小型企业专业化生产的生产格局和开发机制。
二、发展战略
(一)**发展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发展先进生产力,突出结构调整的主线,突出实施科技兴业的战略;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冶金工业;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企业、优势行业和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增强冶金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县冶金建材产业发展至今,规模较大,企业较多,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二、政策措施
三、招商引资
一是强化产业招商。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围绕医药化工、金属加工等重点产业招商。二是实施高位招商。由县领导组织分管部门和挂点乡镇外出招商,深入开展“一把手”招商活动。三是突出对接招商。紧盯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实施对接,2011年,我县与新钢集团公司双方高层平等对话,共同协商,旨在高位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4月19日,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县内铁矿资源开发、产业承接、物流运输、立项争资等方面达成共识,确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论文关键词:区域优势产业;关键指标;因子分析;区位商分析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关键指标分析、因子分析、区位商分析等方法,对其优势产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定工业中的优势行业及潜在的优势行业。同时,针对这些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
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规模以上工业37个大类行业进行优势行业的分析评价。对于贵州省工业中优势产业的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
(一)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关键指标分析
论文关键词:区域优势产业关键指标因子分析区位商分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西部地区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长期以来紧密结合西部,特别是省区域经济和地方资源特色,立足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形成了健全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材料、冶金学科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学院依据国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研特色,培养出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研究队伍,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学院现从事科研工作教师及技术服务人员9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31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硕士学位4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省特聘科技专家2人,国家级专家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2人,省部级专家13人。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要求和学院学科建设的实际,学院认真落实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实现了学院材料与冶金学科发展并举,并突出学科特色的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西部地区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长期以来紧密结合西部,特别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和地方资源特色,立足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形成了健全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材料、冶金学科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学院依据国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研特色,培养出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研究队伍,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学院现从事科研工作教师及技术服务人员9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31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硕士学位4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2人,国家级专家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2人,省部级专家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