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分离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关于绿色化学的反应技术
所谓的绿化化学主要指的就是能够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同时也能够十分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化学工程。简单的一点来说主要是采用化学的技术以及方法来有效的减少或者是消除一些对于人类有害以及防治社会安全发展的不利的因素。绿色化学主要就是将污染从源头进行有效的消除,其中也包括了含有原子经济性以及高选择性的一些反应,同时绿化化学能够生产出来对于环境有利的一些材料,并且也能够经过回收废物进行循环利用的科学。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离强化首先就是要对设备进行不断的强化,然而在对生产的工艺进行强化,进而从整体上来说就是只要能够将设备变小以及能量转化效率提高的技术变为化学的分离技术强化的结果。这样做不仅仅能够更好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化学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是,传统的化工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沸点的不同,把一些不同组成成分的物质进行分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该项工作的不断研究,进而得出该项技术具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这项技术的研究对分子蒸馏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并且在理论方面也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解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也渐渐的把信息技术引入到了分离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当中,进而在对热力学以及传递的性质进行的研究,对于分子模拟大大的提高了预测热力学的平衡等,因此在进行研究以及开发的过程中对于分离技术具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2在热传导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方向
2.1关于微细尺度传热的研究
2.2关于强化传热过程中的研究
对于这项研究主要是从改进换热器的设备方面进行入手的,其研究开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传热的效率,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改进设备的持续对外放热,对于这项研究的改进主要是包括了传热材料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同时将传统的设计进度优化等内容。
2.3关于传热的理论研究
在最近的几年来,该项工作的研究人员主要是在滴状冷凝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但是一直到目前也没有能够得到实现。其主要的问题便是怎样的获得实现的滴状冷凝,以及如何的是冷凝的表面寿命得到延长。目前其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变冷凝界面的性质,以及怎样才能够将冷凝应用到工业当中进行传染改造。在沸腾传热的过程中,其传热的方式不仅仅在机械以及石油化工行业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航天行业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人们也一直对于液体出现核态沸腾的主要原因进行着不断的研究。
3结语
TheAerodynamicsofHeavy
VehiclesII:Trucks,Buses,
andTrains
2009
Hardback
ISBN9783540850694
FredBrowand等著
ECI国际工程会议(EngineeringConferencesInternational)是一个国际非盈利会议,最早开始于1962年。为各个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人员提供了一个解决难题与共同关心问题的平台。本次会议于2007年8月26-3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塔霍湖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工业界、大学和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工程师及卡车和高速列车制造商参加了本次会议,一起讨论了在未来高效货车、客车、快速列车设计中将被用到的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技术。本次会议是该系列的第二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举行,讨论了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在减小气动阻力方面的相互作用。本次会议重点讨论在重型车辆设计与分析中使用的高级空气动力模拟与实验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和将来10年内新思想与发展趋势。还讨论了重型车辆、牵引车及挂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推迟有害流动分离研究,发动机罩下热管理研究等。
本次会议选出2篇主题论文,1PeteBearman,道路车辆的不良流线体流动研究;2DavidSchimel,环境变化与节能。
论立勇,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化工分离过程;教学改革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
分离工程主要从分离过程的共性出发,讨论化工分离过程的基本概论、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从教学内容而言,分离工程是一个学术内容十分丰富的领域,既包括传统分离过程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学习,同时各种新型分离技术的不断涌现,要求跟上时代和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与补充教学内容,扩展课程教学环节。
1.合理组织教学课堂。要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性和新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优化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课程的割裂与重复,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设计、重塑与整合。教师按学科发展,从基础、原理、特性到应用及发展的顺序进行讲授内容的安排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按照问题、案例和原理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结合化工企业项目的实际和教师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以及学生实习,介绍常见分离技术。
2.积极整合教学内容。教师注意课程与专业基础课如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等的衔接和关联;在教学实践中对本课程与“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中有关内容进行有机衔接与融合,让学生很自然地完成基础理论到专业知识的过渡与应用;增加新型化工分离技术,如超离子液体技术、膜分离技术、双水相技术等;把企业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性和新意。基本分离方法与化工原理的融合在化工生产中涉及的分离对象几乎都是多组分体系,而目前一般高等院校化工原理教学中因学时有限,大多侧重于双组分的分离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分离过程的教学时要做好与化工原理教学的融合问题。如对化工原理教材中已涉及到的基本原理,教师对双组分精馏、吸附和结晶等不做专门介绍,重点讲解多组分体系的工程计算问题,将有关的基础及计算机应用在耦合与集成过程设计中体现出来;减少与化工原理内容的重复,培养学生利用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复杂体系分离问题的能力。
3.有效延伸课程环节。化工分离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的同时还兼有较强的理论性。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化工分离工程的教学使学生认为化工分离工程是“一大堆的方程、繁多的数据和大量的计算和循环迭代[3]。为了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如实习过程中、课程设计中及其他的化工实践如创新实验、化工竞赛等过程中,布置作业、小组讨论及综合设计等,加深学生对已学的化工分离技术原理的理解,学会进行分离方法的选择优化,以及新型分离技术的拓展。
4.强调选择优秀教材。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限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4]。刘家琪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教材《分离过程》,该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体现了创新精神,注重拓宽基础,强调能力培养,并在教学内容上作了重新安排;按教学规律的发展,从基础、原理、特性到应用及发展的顺序分章节;主要章节(如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中逐一介绍各种精馏方法的特性和应用;选择典型的分离方法展开讲授化学工程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这样安的排结合了两种教材编排方式的优点,思路简洁清楚,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良好[5]。
二、采取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6]。这样,改变过去由老师单一讲解的方式,可让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分析和讨论。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性教学[7]为指导思想,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初显成效。
2.虚拟式仿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成熟的流程模拟软件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在教学中,引入成熟的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应用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越过烦琐复杂的技术细节,用分离工程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利用成熟的软件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对某药企乙腈废水的后处理工艺经过讨论优化,然后通过流程模拟软件如Aspenplus等进行模拟优化,实现现代计算机模拟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卓越工程师培养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强调实践。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经验,把学到的知识与工程实践和社会需求对接,而且能够触动学生心灵,使其产生开拓创新的激情与灵感。经过实践历练的学生可以把僵化的书本知识内化成为活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将教材与实际工业生产相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化工分离工程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和能力[8]。
1.强调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该课程之前经历了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对化工企业中分离过程的工艺过程及应用已有一些了解,但缺乏利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注重举例,对实习中接触到的分离过程结合分离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如在多组分精馏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实习车间橡胶生产溶剂回收工段的理论与工艺进行讲解,既直观,又切合实际;让学生在理解分离方法、分离原理的同时,还学会从经济、能源及生产实际的角度考虑分离工艺的优化。
2.有效延伸课程实践环节。把工程现场转化为实习、实训基地,在知识传授与实践历练的交融中进行。一方面,利用所建立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外实践项目,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通过工程实践来加深对分离方法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中,教师通过布置分析讨论题、撰写小讨论文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讨论选择生产实际中的分离技术,对实习中接触到的分离过程结合分离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对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反过来,课堂教学也加深了学生对实际过程的认识,并能举一反三。
3.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师资队伍是关键,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加强课程教学教师工程教学能力的提升。除了聘请优秀的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任务外,任课教师还需通过承担或参与企目项目的改造或研发、指导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指导各类化工创新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增强自身的工程能力,把工业实际生产的案例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避免了空洞说教,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教学过程管理,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判。在课程教学考核评价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从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学习成效”转变,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课程考核形式采用期末考试、平时学习与专题讨论结合起来的评判方式,改变过去一份期末考试卷一锤定音方式。成绩由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讨论情况和作业情况)、实践成绩(实习中作业完成情况、小论文写作与讲解)、考试等部分构成。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徐毅鹏,20世纪末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转型探微[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马新起,周彩荣,刘丽华,等.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中外医疗,2007,(1).
[4]万春杰,张珩,宋航,姚日生,王凯.基于卓越计划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3,(2).
[5]吕华,刘玉民,席国喜.化工分离工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广州化工,2010,(3).
[6]龙跃君.高校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反思与内涵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7]赵辉,陈宏刚,丁传芹.论研究性教学在化工分离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8]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论文关键词:,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回收
1前言
目前,国内生产氯乙烯(VCM)大致有两种工艺:电石法和氧氯化法。这两种生产工艺的氯乙烯精馏工段的精馏尾气经冷凝器回收后的不凝气中仍然含有8%~12%的氯乙烯单体(VCM),该尾气不加治理,直接排入大气,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严重的污染环境。为此,国内先后开发出活性炭吸附、膜吸附、活性碳纤维吸附和变压吸附等尾气处理技术来回收氯乙烯气体。
2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原理和工艺流程
(1)压吸附分离技术原理[1]
变压吸附(PressureSwingAdsorption,P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吸附质在不同分压下有不同的吸附容量、吸附速度和吸附力,并且在一定压力下对被分离的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有选择吸附的特性,加压吸附除去原料气中杂质组份,减压脱附这些杂质而使吸附剂获得再生。因此,采用多个吸附床,循环地变动所组合的各吸附床压力,就可以达到连续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吸附常常是在压力环境下进行的,变压吸附提出了加压和减压相结合的方法,它通常是由加压吸附、减压再组成的吸附一解吸系统。在等温的情况下,利用加压吸附和减压解吸组合成吸附操作循环过程。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并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减少,同时在减压(降至常压或抽真空)过程中,放出被吸附的气体,使吸附剂再生,外界不需要供给热量便可进行吸附剂的再生。因此,变压吸附既称等温吸附,又称无热再生吸附。
PVC精馏尾气是采用变压吸附技术(PSA)来实现气体分离的。变压吸附技术是以吸附剂(多孔固体物质)内表面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和解析为基础,利用吸附剂在相同压力下易吸附高沸点组分不易吸附低沸点组分的原理和减压下吸附量减少的特征,将原料气(尾气)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吸附剂床层,VCM、非甲烷总烃等高沸点组分被选择吸附,低沸点组分则因不易被吸附而通过吸附床层,达到VCM、非甲烷总烃等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论文提纲格式。然后在减压下解吸被吸附的VCM、非甲烷总烃等组分使吸附剂获得重生。有利于再次进行吸附、解析分离,增加经济效益。这种高压下吸附VCM、非甲烷总烃分离,减压下解吸的过程为变压吸附。
(2)变压吸附工艺流程
3不同吸附工艺介绍及特点对比
活性炭吸附、膜吸附、活性碳纤维吸附、变压吸附等工艺介绍:
(1)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氯乙烯单体在活性炭上的高选择吸附这一特性来制定的工艺。活性炭是多孔型固体,比表面积可达1000m2/g,活性炭对精馏尾气中氯乙烯及氢气、乙炔、氮气等不凝性气体的吸附能力随其沸点升高而加大,其中氯乙烯先被吸附,乙炔次之,因此活性炭首先吸附的是氯乙烯单体。活性炭吸附氯乙烯达到饱和后,通入蒸汽解析,可回收氯乙烯单体。活性炭吸附流程简单,2~3台装有活性炭的吸附器并联并切换使用,即可保证吸收系统稳定运行。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但吸收装置需要盐水冷却,活性炭再生需要蒸汽升温、热空气干燥、氮气置换等操作程序,能源消耗量大,回收成本高,所回收的单体含水量大。同时还具有操作劳动强度大,不适合高流量生产的弊病。因此,目前的实际生产中,活性炭吸附法基本上已被淘汰,仅作为辅助吸附方法使用。
(2)膜吸附技术[2]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型分离技术分离,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年在石化行业已被广泛应用。膜法回收系统主要采用“反向”选择性高分子复合膜,在一定的渗透力推动作用下,根据不同气体分子在膜中的溶解扩散性能差异,达到分离混合气体中各类成份的目的。可凝性有机蒸汽(如氯乙烯等)与惰性气体(如氢气、氮气等)相比,被优先吸附渗透,从而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该方法具有氯乙烯回收率较高(90%~95%)、占地面积少、动力消耗少、回收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但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操作弹性小,当尾气中氯乙烯浓度波动大,或尾气带料时,会造成膜的损坏,甚至必须停车更换,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膜更换频繁而增大回收成本等问题。
(3)碳纤维是以粘胶基纤维、聚丙烯基纤维、沥青基纤维等纤维为原料,经过高温碳化、活化处理工艺制成的新型吸附材料。当废气通过碳纤维层时,其中的氯乙烯等有机物被碳纤维吸附、截留,而氮气、氢气等无机气体则顺利通过,使含有氯乙烯的废气得到到净化。当碳纤维吸附有机物达到一定量时,用水蒸气进行脱附再生。氯乙烯等有机物从碳纤维脱附下来,与水蒸气一起进入间接冷凝器,水蒸气被冷凝成液体,而氯乙烯等有机物仍为气体被送入气柜回收。该方法具有回收效率较高(≥95%)、吸附容量高、吸附脱附速度快、耗能低、强度高、寿命长、操作简便等特点。
(4)变温变压吸附[3]氯乙烯法是在加压情况下,把含有氯乙烯、乙炔的精馏尾气通入装有特殊吸附质的吸附器,其中强吸附组分(氯乙烯和乙炔)被吸附剂选择性吸附,弱吸附组分(氮气、氢气等)从吸附床的另一端流出排空,达到净化含氯乙烯、乙炔气体的效能。当吸附剂床层吸附饱和后,采用升温、降压、抽真空的方法使氯乙烯、乙炔脱附回收,并使吸附剂获得再生论文提纲格式。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2~4个吸附床交替切换使用。变温变压吸附法特点有:氯乙烯回收率高(≥99.99%)、吸附后废气可达标排放、吸附剂使用寿命长(可达10年以上)、操作简便、能耗较小等优点。
目前处理回收精制尾气中氯乙烯的最好方法是变温变压吸附法,处理效率可达99.99%以上。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发的变压吸附工艺现已成功地在山西太原化工氯碱分公司10万吨/年PVC项目、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年PVC项目、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12万吨/年PVC项目等10余个项目推广应用;成都华西化工研究所与西安西化热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变温变压吸附原理回收精馏尾气氯乙烯的新方法也在西化公司年产5.5万吨PVC装置上进行了成功的工业运行。化学工业氯碱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已投产的山西太原化工氯碱分公司进行的实际监测表明分离,外排废气达标。
原料精馏尾气及分离后的产品气和净化气的工艺指标见表1、表2、表3。
表1精馏尾气中各组分含量
尾气
VCM
C2H2
O2
H2
N2
%
12
10
2
关键词:铂族元素分离富集分析进展评述
一、引言
二、铂族元素分离和富集
1.负载泡沫塑料分离[1]
泡沫塑料(简称泡塑),其疏水而亲有机物、比表面积大、空隙多且互相联通,其中大量的(―NH2)等官能团对金属络阴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于泡沫塑料不能完全吸附的无机离子,则可负载各种有机络合剂或萃取剂(也可称为辅助络合剂)形成易为泡沫塑料吸附的络合物,从而达到定量吸附,醋酸丁酯就是一种痕量贵金属的萃取剂,用负载醋酸丁酯的泡沫塑料,是SnCl2+存在下,富集Au(Ⅲ)、Pt(Ⅳ)、Pd(Ⅱ),以2%HCl、2%NH4HF2和水洗去杂质。吸附率分别达到100%、98.3%和96.5%。该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对设备无特殊要求,检出限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化探分析要求。
2.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分离[2]
在盐酸介质中,钯与氯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配合物[PdCl6]2-,该配合物能被大孔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方法检出限为0.12n/g(10.0g样品)。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n=12)为8.9~13.9%,回收率为89~118%。方法已用于测定水系沉积物中的痕量钯。
3.活性炭分离富集[3]
对精矿湿法冶金氧化浸出液采用控制分取体积,制成10%盐酸介质,以活性碳分离富集铂、钯,标准加入回收率铂为98.9%,钯为96.0%。,吸附容量为Pd≤150μg、Pt≤200μg,标准偏差钯为0.52%,铂为2.0%。
4.溶剂萃取[4]
溶剂萃取技术由于具有生产量大,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产品纯度高,成本低,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钯的萃取,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于浸出钯的水溶液,以从酸性氯化物介质中萃钯研究最多,同时也有部分从硝酸和硫酸介质中萃钯的研究。从有机相看,采用的萃取剂包括中性、酸性、碱性和螯合萃取剂等。近几年,也有一些二元协同萃取剂萃取钯的研究报道。现简介如下
4.1中性萃取剂:中性萃取剂如亚砜、硫醚、烷基氧化膦、磷酸酯等,它们在水中一般显中性在贵金属提取和分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4.2酸性萃取剂:主要包括羧酸和酸性含磷、硫萃取剂等。在水溶液中一般显酸性。
4.3胺类萃取剂:包括伯胺、仲胺、叔胺、季铵盐和酰胺。
4.4螯合萃取剂:指能与金属生成螯环萃合物的萃取剂,包括二酮类、羟基喹啉类、肟类等,其萃取能力强、选择性好,及分离系数大,是钯的有效萃取剂。
4.5协同萃取剂:是指体系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萃取剂萃取金属时,会产生协同萃取效应的一类萃取剂。
三、铂族元素的测定技术
1.ICP-MS和ICP-AES[5]
ICP-MS综合了等离子体极高的离子化能力和质谱法的高分辨、高灵敏及多元素同时检测,已成为铂族元素分析最强有力的检测手段。四极杆ICP质谱仪和具有磁扇场和电扇场结合的双聚焦的高分辨率质谱仪的应用,对于一些样品的测定可以不经过分离富集而直接进行测定,方法所具有的特有功能显示了极其诱人的发展前景,而同位素比测定更是ICP-MS所具有的特有功能。ICP-AES也应用于污染的生物样品中的铂族元素的分析。Vlasanvoka等分析了空气颗粒物中的Pt和Pd,对于50ml中含1~20ng的Pt和Pd纯溶液,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103%(Pt)和99%~101%(Pd)。
2.分光光度法[6]
水溶性试剂M间甲苯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MMPT)在HAc-NaAc缓冲介质和CTM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下,与铂(Ⅳ)和钯(Ⅱ)反应形成绿色和褐色水溶性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分754.4和304.6nm。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0~1.25μg/ml和0.00~1.00μg/ml。摩尔吸光系数为εPt=8.6×104Lmol-1cm-1和εPd=7.4×104Lmol-1cm-1。在754.4和304.6nm波长分别测定铂、钯混合液的吸光度。计算出铂、钯的含量。50种共存离子中,仅有Cu2+和Co2+对钯的测定有干扰。该法选择性好,用于合成样品、矿石和催化剂样品中铂、钯含量的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回收实验回收率是96~104%。由于试剂铂、钯形成的络合物都易溶于水,不需予先分离即可同时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环境友好。
3.发射光谱法[7]
本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对设备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化探样品测定。方法选用WPG-100型光栅摄谱仪,刻线1200条nm-1,中间光栏3.2nm,狭缝12μm,交流电弧,220V预燃10A2s,起弧18A15s,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电极锥形,下电极规格Ф2.5×1.5×0.5mm,对电极摄谱。常规洗像,显象20℃,3.5s在此条件下可得背景较浅的谱线。为使摄谱时的弧焰稳定,加入光谱纯石墨粉作缓冲剂。由于是多元素连测,很难找到一种合适的内标元素。可选用背景作内标,基本消除了测定条件波动对谱线的影响。本法检出限为(ng)Au:1.0,Pt:1.5,Pd1.7。RSD分别为35.38%,29.94%,12.5%。
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8]
采用王水和氢氟酸熔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铂含量。方法简单、快速、测定准确。本法采用日立Z-8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条件为:波长265.9nm,灯电流12.5mA,光谱通带0.4nm,载气流量200ml/min,进样量20μL,石墨炉升温程序见表1。
测定时加入铜离子可以提高测定灵敏度消除其他离子干扰,本法加入400mg/L的铜溶液。在一定浓度下Fe3+、Ni2+等7种干扰离子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小。在上述条件下方法的RSD为0.73%,加标回收率99.4~100.3%,检出限0.044mg/L
5.其他方法[1]
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离子色谱和TXRF(全反射X射线荧光)等技术也应用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铂族金属元素测定。国外有报道使用TXRF测定空气粉尘中的铂和钯,检出限为0.40ng/m3(Pt)和0.08ng/m3(Pd)。Lucena等采用激光诱导破坏光谱法标记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三效催化剂里的铂族金属元素,获得满意的效果。
四、结语
今后,铂族元素分析的主要研究领域可能是:对于某些复杂样品,不同的样品处理方式,分析结果差异较大。因此,仍需研究取样、样品贮存及防止污染和损失等;仪器造价较高,但是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尤其是不经过分离富集并同时测定多元素的课题;随着铂族元素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其生物效应和环境效应尚需深入研究。
表1石墨炉升温程序
[1]李承元等.负载泡沫塑料富集发射光谱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金、铂、钯[期刊论文]黄金200526(12).
[2]王玉玲等.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分离富集一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钯[期刊论文]岩矿测试200726(5).
[3]陈小兰等.活性碳富集比色法测定金宝山精矿湿法冶金氧化浸出液的铂、钯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4]朱萍等.用溶剂萃取从酸性溶液中回收钯[期刊论文]贵金属200223(4).
[5]邹洪.等环境和生物样品中铂族金属的分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分析化学评述和进展200331(5).
[6]马冬兰.等光度法同时测定铂和钯[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10).
论文关键词:TRIZ理论;教学实践;课堂讨论
一、基本教学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培养学生创新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直觉和洞察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创新概论教学的受众是机械类的大一新生,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作了如下考虑:
(1)使教学过程涵盖完整的创新过程,但有所侧重。根据创新教学不断线和可延续性原则,确定了概论课程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体,注重创新思维的锻炼过程,辅以创新结果检验的基本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锻炼作为主要努力方向,而将创新结果的评判用于检验创新思维教学的有效性和从中发现需要改进的教学方式上。
(2)使重点教学内容形成一条主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了解这样的事实:1)我们的身边有许多需要改进的事物和已经被改进的新事物;2)所有改进所遵循的均是理想度增加的原则;3)理想度增加最有效的办法是新资源的发现和资源更有效的利用;4)创新是通过在发现矛盾并以非调和方式下解决矛盾后来实现的;5)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实际上我们已有许多成功的思路可以参考;6)创新是需要结果作为最终说明的,而判别标准则是能否被用户所接受。
尽管对教学目标还可以列出更多的具体化指标,但如果达到了上述目标,则创新理论的概论性教学就应该被认为是成功的。
二、各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和注意点
TRIZ概论教学由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发明问题小论文等环节构成,下面对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方式做简单的介绍。
1.课堂讲授
2.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一项实践活动。就创新理论的教学和实践而言,背诵理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深刻的领会直至应用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据此在各个节点上给学生更多的引导。譬如在发明原理的讲解时,我们针对“周期性作用原理”举了一个防风打火机的例子:该打火机通过周期性的点火而实现防风作用。而就此提出的问题是:这在创新思维上体现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回答:“在设计防风打火机时,可以考虑只要火能够被足够快的重新点燃,而不必考虑它是否曾经被吹灭。”这一例子使学生在了解发明原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了思维定势对创新设计的阻碍作用。
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课程教学环节安排时的重要一环,基本构想是希望它不但能使学生更深地理解理论,也能成为最终创新小论文的铺垫,但结果却出乎所料:在前一次课布置了“在生活中发现一个有待改进的问题”的题目,而在第二次上课讨论时很多学生只是“空手而来”,讨论根本无法进行。问其原因,答案竟然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找”。刚开始,我们将这一现象归究于多年应试教学养成的被动性参与和学生的惰性,但与学生深入交流后却发现其实并非如此: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去想了,但真的没能观察到有新意的内容。“观察总是有选择的,它需要有选定的对象、确定的任务、兴趣、观点和问题”,当学生不明确这些内容时,仅仅要求他们观察是不够的。通过在前几次讨论时降低观察难度,即采用“布置具体的观察对象”,“给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观察对象和观察目的”的方式,使后续的讨论得以较顺利地进行。
4.小论文讲评
小论文中反映的主要不足有:
(1)学生间的合作性不强。尽管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问题分析和论文写作以提升论文质量,但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独自完成。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们不知如何合作,或者是不愿或不敢对较大问题进行探讨。
(2)内容涉及面较窄,分析肤浅。相当部分小论文涉及的是学生自认为高科技的内容,如电脑、汽车、飞机等,而对身边的事物或认为太低档,或认为不值一改。在论文书写时半数学生以罗列为主,分析不足。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对此将结合后续教学环节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插件,软件复用,游戏引擎,CrystalSpace
1.CrystalSpace及其核心SCF
1.1CrystalSpace
在介绍CrystalSpace之前,首先介绍一下游戏引擎和3D游戏引擎,游戏引擎是用于控制所有游戏功能的主程序,从计算碰撞、物理系统和物体的相对位置,到接受玩家的输入,以及按照正确的音量输出声音等等,它是一个处理事务的系统,同时它也是一个控制模块,向所有的子系统发出命令[1]。而3D游戏引擎,除了包含游戏引擎的所有功能外,它还负责处理3D世界的数据结构(包括所有的光源、行动)以及从玩家或相机所在的视点渲染3D世界[1]。
1.2SCF
由于CS高度模块化的框架,而作为其框架核心的SCF(ShareClassFacility,共享类工具)为用户设计与开发基于CS的自定义插件提供了便利。科技论文,游戏引擎。SCF与COM(ComponentObjectModel,组件对象模型)[4]类似,但只是一个轻量级的COM。SCF与COM相比,其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并且SCF屏蔽了COM中很多繁琐的部分,却同时具备COM的大部分优势[3]。
在CrystalSpace中SCF用来管理引用计数、系统插件、自定义插件和抽象接口。在插件的开发中,SCF技术实现了类接口与类实现的分离,这一方面,使插件使用者只用关心类接口的功能及接口的使用方法,而不用关心它的具体实现;另一方面,它对类实现进行了很好的封装,不会将类实现的任何细节暴露给用户,并且插件开发者对类实现的修改不会对插件的使用造成影响[2]。另外,SCF还提供了插件对象注册器和插件管理器使CS能自动的完成对插件的管理,用户只需要书写少量的代码就能实现对插件的加载、使用及卸载。
2.设计和使用自定义插件
自定义插件的设计、实现及使用流程如图1所示,用户自定义插件设计时,必须在SCF中的对象注册器中注册,并由插件管理器统一管理,而应用程序对插件的调用及加载也必须通过对象注册器和插件管理器来完成。
图1自定义插件的设计、实现及使用流程
2.1设计自定义插件
用户自定义插件的实现包括定义插件的API,自定义插件的具体实现,自定义插件的编译及自定义插件的注册四个部分。
1)定义用户自定义插件的API
在CrystalSpace中,使用SCF定义插件的API,其优势在于,将接口的定义和实现进行明确的分离。操作步骤包括:
Ⅰ.定义插件API所在文件“Myapi.h”
Ⅱ.定义API的版本号;
Ⅲ.定义抽象类“iMyApi”,类名以“i”开头,用于标识该类是一个SCF接口。
Ⅳ.定义两个纯虚函数DoSomthing()和GetSomething()用于设置/获得一个3D坐标。下面是API定义的具体代码:
structiMyApi:publicvirtualiBase
{SCF_INTERFACE(iMyApi,1,0,0);
virtualvoidDoSomething(intparam,constcsVector3&)=0;
virtualintGetSomething()const=0;};
2)创建自定义插件的实现(头文件)
下面是用户自定义插件具体实现的头文件“myplug.h”的定义。其操作步骤包括:
Ⅰ.实现类必须同时继承iMyApi和iComponent接口,以保证能使用插件管理器来管理插件。
Ⅱ.定义初始化函数,用于完成插件的初始化工作。具体代码如下:
classMyPlugin:publicscfImplementation2
{…………
virtualboolInitialize(iObjectRegistry*);
virtualvoidDoSomething(intparam,constcsVector3&);
virtualintGetSomething()const;};
3)创建自定义插件的实现(源文件)
下面为用户自定义插件具体实现的源文件“myplugin.cpp”,操作步骤包括:
Ⅰ.使用CS_IMPLEMENT_PLUGIN通知CS本模块是一个插件
Ⅱ.申明在CS中,允许使用SCF初始化MyPlugin类的对象,部分代码如下:
…………
CS_IMPLEMENT_PLUGIN
SCF_IMPLEMENT_FACTORY(MyPlugin)
boolMyPlugin::Initialize(iObjectRegistry*r)
{object_reg=r;returntrue;}
4)在SCF中注册自定义插件
SCF能够自动且动态的查找已定义的插件,并通过查询每个插件的meta-Information来判定插件实现的细节。科技论文,游戏引擎。Meta-information是结构化的XML文档,其中包含插件在SCF中的注册信息,及本插件与其他插件的关联等。科技论文,游戏引擎。插件的meta-Information文档在插件被编译时,将被嵌入插件模块中,方便对插件的查询。科技论文,游戏引擎。下面是自定义插件的meta-Information的设置,内容包括:
Ⅰ.设置插件的名称
Ⅱ.指明实现该自定义插件的类的名称
5)编译自定义插件
插件模块的编译取决开发时所使用的开发工具,这里使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进行编译。
2.2自定义插件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
完成自定义插件的设计与实现后,就可以使用了,自定义插件的使用包括加载及调用。
1)在应用程序中加载自定义插件
在应用程序中加载自定义插件的操作步骤包括:
Ⅰ.导入自定义插件API的头文件,插件使用者通过调用插件API实现对插件的使用。
Ⅱ.调用对象注册器。对象注册器查询已注册的插件中是否包含应用程序指定的插件。
Ⅲ.使用csQueryRegistry调用插件管理器,利用插件管理器实现自定义插件的加载(或从应用程序中卸载)。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include
csRef
csRef
if(myapi.IsValid()){...}
2)在应用程序中使用自定义插件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使用用户自定义插件,在应用程序中,通过调用自定义插件的API来实现对插件提供的功能的使用,具体代码如下:
myapi->DoSomething(1,csVector3(2,3,4));
printf('%d',myapi->GetSomething());
3.小结
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CrystalSpace的自定义插件的实例,从中发现,基于CrystalSpace技术设计和实现的自定义插件与使用其他方法实现的插件相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基于CS的插件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其次,插件的开发实现了类接口与类实现的分离,从而使插件的开发和插件的使用相分离;再次,用户自定义插件的功能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能最大限度发挥插件开发者的能动性;最后,SCF提供了插件对象注册器和插件管理器,使CS能自动完成对插件的管理,减轻了插件开发者和插件使用者的开发负担。因此,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可以设计及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自定义插件,从而使基于CS的游戏开发或软件开发更加便利、快捷。
[参考文献]
[1][美]AndreLamothe著.李祥瑞,陈武译.3D编程大师技巧[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美]Box.D著.潘爱民译.COM本质论[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1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1.1社会发展的必然
1.2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定位问题
这种专业定位在早期的确合理,同时高校用这样的专业定位为国家培养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不过这种专业定位所带来的隐患在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首先,上世纪90年代人学毕业生实现分配制,所以没有就业难的问题;其次,当时信息化水平不高,很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只用计算机进行打字、复印等比较简单的工作,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单位后,体现不出个人能力的好与坏,这种假象迷惑了很多人。
现在这种一专多能思想专业定位所存在的问题已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了多能,专业课程开设过多,但由于课时总量的限制,每门课程只能讲到一定的程度,并不能深入进去。
(2)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肤浅,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3)专业课程理论过多、过旧,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平时实践类课时少且远离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不能达到企业用工需求,最终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4)学校的学生成绩测定方式存在问题,现在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局限在一纸试卷上,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
上述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用工的条件越来越现实,他们需要上岗就能工作的员工,招聘会上的常见词“有工作经验”是最好的体现。这对于那些在学校里学了很多计算机专业知识但缺少职业性的动手能力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1.3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素质下降
随着高校的扩招,其生源素质也逐渐下降。学生的英语和数学知识掌握不够,学习计算机的深层知识困难较大,最终导致很多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感觉到自己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很难实现就业。浙江东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计算机应用专业2007级的3个班中,高考分数基本都在350分以下。还有部分学生是从职高通过学校的自主招生上来的,他们在职高基本没有学习英语和数学,升到高职院校学习,感觉知识跟不上,最后发展到学不下去,不想学的程度。
2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之路
2.1拆分细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应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和细化,把早期的一专多能思想改变成一专一能的思想,可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成一些生命力更强的专业。如企业办公自动化(MIS,信息管理方向)、企业Ⅵ设计(平面设计方向)、Internet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企业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WEB设计与开发(软件技术方向)、数据库应用开发(软件技术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印刷,模具设计,服装设计等方向)等。目前在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中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迈进,下面是对一些高职院校的纵向和横向分析:
浙江省其他主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分离情况详见表4,其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分离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软件技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等新专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电子商务、通信网络与设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在新专业中,最明显的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细分出来专业就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该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网络工程方向应用。
从全国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情况详见表5,该表列举了我国几所非常著名的高职示范性院校,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专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信息管理、游戏软件、IBM软件测试、IT智能楼宇,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新专业中的游戏软件、IBM软件测试、IT智能楼宇专业都是面向某种具体应用的专业,这些专业具有很好的前景。
2.2培养方式必须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
走工学结合之路是大势所趋,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目的。该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以职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只能暂时解决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上的困难,因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可违背,计算机应用专业被拆分细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计算机应用新的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一专多能的专业定位已经失去了生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必然会在未来的几年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上需求广,生命力更强的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拆分和细化出来的更多新专业。我们在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问题研究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计划及报到率没有详细数据对比分析。为了更好地研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之路,今后的工作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1]林来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社会调查与培养模式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41-44.
[2]项霞.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J].太原科技,2009(1):49-51.
污水脱氮除磷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艾宏.深圳市横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改造.中国给水排水,2004(06).
[2]杨红,王辉,姜义圆.营口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系统改造设计.给水排水,2006(05).
[3]孙笙,刘月.污水厂增加和完善硝化功能的工艺改造探讨.中国市政工程,2006(04).
[4]蒋玖璐,励建全,何文斌.上海南桥污水厂改造工程的设计.中国给水排水,2006(08).
[5]晏振辉.上海市泗塘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达标改造工程实践.中国给水排水,2007(02).
[6]李洪利.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厂脱氮除磷工艺改造工程.中国给水排水,2007(24).
[7]胡英,杨侃.污水处理工艺改造的实践成果——高效A/O工艺.大众科技,2007(02).
[8]李燕峰,管真真,郭方铮.临沂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工艺改造成果介绍.科技咨询导报,2007(26).
[9]张亚勤,熊建英,雷震珊.上海松江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工程介绍.给水排水,2008(01).
[10]邓铭庭,虞锦君,朱丽梅.萧山城市污水处理厂HCR工艺改造.中国给水排水,2008(02).
[1]张辰,李春光.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研究与实例.建设科技,2008(14).
[2]鲁年喜.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厂技术改造中的应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10).
[3]林清秀.海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思路及工程实施.中国给水排水,2008(24).
[4]肖宁.ECOSUNIDE工艺在德州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08(22).
[5]张雁秋,李昂,李燕.分点进水脱氮除磷新工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中国给水排水,2008(24).
[6]周金全,董小龙,蒋伯忠.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一级A排放标准新工艺及工程实例.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Z1).
[7]王秋阳,李涛,王东升.AAO污水处理工艺化学强化除磷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8(11).
[8]段瑞文.化学辅助除磷在改良AAO工艺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05(08).
[9]郑兴灿.城市污水处理决策与典型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18-19.
[1]戴镇生.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应用前景.中国给水排水.2004,10(4).
[2]周岳溪.废水生物除磷机理及间歇式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清华大学,2004.
[3]张波,高廷耀.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厌氧/缺氧环境倒置效应.中国给水排水.2001(7).
[4]陈朋,反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强化处理硝酸盐废水的研究,环境工程,2009,5.
[5]许彦娟,张利平,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5
【关键词】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
股权激励研发投入
【中图分类号】F275
创业板是国家为扶持高成长和高科技的中小企业融资而设立的,其目的为加快产业升级和提升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创业板企业通常为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大多从事于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的同时,却往往存在着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使终极控股股东往往依靠较小的现金流权就能获取较大的控制权,能够凭借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资源从而获取控制权私利,却只需承担与现金流权相对应的损失,因此激发了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动机。而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至关重要的研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但由于企业研发的回报具有滞后性,因此本文推测企业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将可能导致企业忽略研发,忽略企业长期价值,这对创新性企业的发展尤其不利。
二、文献综述
无论是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会降低企业的绩效。但是鲜有文献直接研究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企业研发的影响,也鲜有文献研究高管持股与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企业研发的交互影响。同时,现有的文献通常以上市主板与中小板的企业为主体,较少文献直接研究创业板企业。而对于高管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一直以来也缺乏一致的结论。所以本文选择直接研究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企业高管持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并研究在高管持股与实际控制人控制嘤胂纸鹆魅ǖ姆掷攵云笠笛蟹⒂泻谓换ビ跋臁
三、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H1: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少。
H2: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管股权激励比例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高。
委托理论认为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存在着“成本”,这种成本会降低企业运行效率。而高管持股一方面能捆绑高管与企业的利益,从而促使高管更高效地经营企业,降低了全体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高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面临的风险挑战更为了解,所以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股东决策更有效。高管持股能减缓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成本”作用,减少实际控制人采取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手段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因此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制衡控股股东达到降低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干涉程度。
H3: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将削弱两权分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
四、研究设计
本文使用2011~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作为初始样本,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共获得836个样本。其中,2011年188家公司,2012年293家公司,2013年355家公司。
(二)变量定义及模型(见表1)
(三)模型构建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究目的是考察企业现金流权、两权分离度及高管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因此本文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基本模型:
RD=β0+β1MO+β2Separation+β3Cashflow+β4Growth+β5ROA+β6LEV+β7EPS+ε
五、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我国创业板2011~2013年836个样本观测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根据表3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特点:
1.2011~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本年营业收入比例均值为2.5%左右,最高达89%左右,最低存在无研发投入,说明不同企业间研发投入存在较大差别。另外,由于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较缓慢,相比2011年中国GDP9.3%的增长率,2012年仅为7.67%,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也有较小幅度的下滑。但总体而言,2011~2013年企业研发投入基本平稳。
2.2011~2013年高管持股比例均值都在30%~35%的区间,最高达82%,最低为0。836家企业中,仅有73家企业高管未持股,表明近3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普遍持股。另外,2011~2013年以来,高管持股数持续下滑,而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却持续上升(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约296万,2012年约324万,2013年约353万)。
3.2011~2013年两权分离度有升高的趋势。836个样本中,有285家企业存在两权分离现象,其中,两权分离最大的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差值为42%。
4.实际控制人拥有的现金流权普遍在37%左右,最大值为73%,最小值为14%,相差较大,说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在不同行业和公司的程度有很大差异。
(二)回归结果与分析
六、结论
(一)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额呈“U”形关系。
这表明当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导致实际控制人利用其超额控制权来谋取私人收益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两权分离程度越大,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更可能被挪用,从而导致研发投入越出现不足的情况。
(三)高管持股比越高,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越小。
这说明高管持股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干涉,能对实际控制人操控企业资金,操控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制衡作用。
七、建议与讨论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如今,大股东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偏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上市公司控制人的监管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政府需为完善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政府需加强对上市控股股东的监管约束,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建立良好和高效的法律体系和机制。对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大的企业,要加强监管,加强对其关联交易的监管,要通过法律、法规手段来制约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行为。
其次,大股东与高管形成权力制衡将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高管持股降低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干涉,对实际控制人通过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手段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可用于研发的资源减少的动机产生制衡作用。增加高管持股比例将有利于我国创业板企业加大研发强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国家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最后,创业板企业是中国资本市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源泉之一。要构建创新性社会,促进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政府可鼓励企业大胆尝试创新,为创新性企业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障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AmihudY.,LevB.,RiskReductionasaManagerialMotiveforConglomerateMergers[J],BellJournalofEconomics,1981,12(2):605-617.
[2]BertrandM.,MullainathanS.,EnjoyingtheQuietLifeCorporateGovernanceandManagerialPreference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J],2003,111(5):1043-1075
[3]PathanS.,StrongBoards,CEOPowerandBankRisk-Taking[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9,(7):1340-1350.
[4]王燕妮.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研究,2011,29(7):1071-1078.
[5]唐清泉,徐欣,曹媛.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8):77-84.
[7]徐宁.高科技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对R&D投入的促进效应――一个非线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2):12-19.
[8]杜剑,周鑫,曾山.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上R&D的影响分析[J].公司治理,2012,11(1):94-95.
[9]许永斌,彭白颖.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业绩――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86(4):74-79.
[11]刘小元.董事会、资源约束与创新环境影响下创业企业研发强度――来自创业板企业的证据[J],软科学,2012,26(6):99-104.
[12]郑晨曦.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3.
[13]梁光红.家族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投资行为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11.
[14]喻喜.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湘潭:湘潭大学,2012.
[15]陈炫光.上市家族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8.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的制度文本,在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中具有法规性质,对师生双方具有强烈的约束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规划开题报告步骤,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查字典。
开题报告经集体讨论通过后,我们就以此为依据,使开题报告贯穿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1、论文指导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大致延续两周。主要工作有:专业责任教师着重检查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情况,选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开题报告中提到的参考资料是否在着手收集;指导教师着重检查学生是否编好比较详细的论文三级提纲,了解学生写作的最大困难,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增加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的信心,指导学生根据开题报告的要求制定比较具体的写作计划,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3、论文指导定稿阶段。这个阶段是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学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对论文篇章结构作局部调整外,还应进行文字上的修饰,确保语言流畅,体现学术论文的语言特色。同时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论文格式,写好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编好目录、列好参考文献等,为论文答辩作好准备。
要进一步提升开题报告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现行的开题报告设置的六大栏目都是粗线条的,这样,在具体操作上,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同样的开题报告填写的内容会有较大的差异,如研究方法栏目,许多学生就无从下手,有的虽然填写了,但根本不是方法;指导教师也会按照个人的理解开展指导工作,离规范化要求就会有一定的距离。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制定一个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这既是对开题报告的说明与解释,又使开题报告更具操作性,目的就是要让师生在使用开题报告过程中不存在疑问和困难。
(三)建立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网页从选题情况看,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网上给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的信息有限,主要是公布实施意见和一些选题,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我们虽然开设了论文指导与写作园地,但规模小、资源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生分离给毕业论文指导带来的困难。因此,我们建议各分校建立各自的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网页,这个网页可以考虑设置论文写作动态、优秀论文展示、论文选题集锦、写作方法漫谈、参考文献荟萃、师生交流互动等栏目,这些栏目既渗透了开题报告的内容,又是对开题报告的进一步延拓,实现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开放教育网络技术平台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大气污染;活性碳纤维;水污染
一、前言
二、水污染治理中对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一)饮用水净化中对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饮用水净化选择了活性炭纤维,水净化效率高。从实践中得知,净化装置它的装置结构、占用空间大小以及经济效益都有极大优势。即使是处于断续通水情况下,处理量不会有所下降,反而会逐渐增加,使用寿命长。活性炭纤维发挥出特殊功能,实现无机物净化,有机化合物清除和水质细菌净化等。水质澄清层面,进水质难闻的异味净化掉。在无机物层面,一般而言,饮用水会包含大量的高猛类物质,活性炭纤维能够有效地净化这些物质。在有机化合物层面,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水体中会包含大量的酚类、氯类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范畴。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大,活性炭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能将其去除,去除效率较高,达到98%。次氯酸钠分解方面,活性炭纤维在同水体中的次氯酸钠实现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具备有效地净化作用。
(二)污水处理中对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三、大气污染治理中对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相对面积较大,能够为活性炭纤维提供良好的吸附空间,提升吸附重复率。大气污染中,最为常见的有硫化氢、硫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活性碳纤维对大气污染有较好处理效果。
(一)活性炭纤维用于吸附分离硫氧化物
活性炭纤维相对于粉末活性炭而言,它的吸附和阻截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处理黑水污染问题。因此,被大量使用于高端净水产品里。当前市场存在的活性炭棒,它的拦截作用较强,但是吸附能力很弱。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出现。因此,在使用中备受争议,有的学者希望使用活性炭棒,而有的学者反对。但是如果科研过程中,能够提升活性炭棒吸附能力,那对净水而言将是有力探索。活性炭纤维是基于活性炭棒基础上的产品,吸附和拦截能力都较强,净水性效果明显,备受市场青睐。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加快研究步伐,研究更多净化水体和空气产品,推动环保事业发展。
众所周知,酸雨形成最为重要的导致物是硫氧化物。酸雨的危害大,对酸雨的处理变得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传统的硫氧化物分离方式比较多,然而使用都会具有局限性。在该情况下,活性炭纤维吸附功能较强,是其他吸附物质四倍。而且。活性炭纤维能够实现重复使用。因此,在经济效益层面有着重要优势。
(二)活性炭纤维用于吸附分离氮氧化物
当氧化物是大气污染常见的物质,该污染物具有可凝性,尤其是在常温环境下,会使得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可凝性增强。还具备高沸点以及二聚作用。这些特性使得活性炭纤维很难被吸附。在使用时,要对氮氧化合物进行处理,分离氮氧化合物,对活性炭进行微调整,改变微孔距离,保障吸附效果。另外,硫化氢大气污染处理也类似。硫化氢具有毒性,气味较为刺激,在进行处理时要做好准备工作。对活性碳纤维进行预处理,使得活化水平更高。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出作用。
结束语
我国的活性炭纤维技术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国外活性炭纤维使用已经普及,被大量生产。而在我国活性炭纤维还处于研究阶段。较少的部门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未被推广应用。在我国活性炭纤维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技术研究力度,集中于产业化和使用化层面研究。研究人员要努力降低批量生产成本,提升工艺水平。在条件许可下,可以引入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环保建设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壳聚糖、碘的抗菌性能及其在窗体顶端
[1]沈岳,蒋高明,季涛,高强,刘其霞.活性炭纤维材料吸声性能预测模型[会议论文]2012-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纺织分论坛.
[2]董德荣.抑菌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2013-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