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质性:基本上都属于标准化产品、应用上没有本质的差异。
2.价格波动性、周期性:受宏观经济周期以及行业自身的运行规律影响,价格体现出剧烈的波动性和较强的周期性
1、2反应价格趋势
3.资源的半垄断性:企业获取矿产资源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是一旦资源获得后就具有了垄断性。这就决定了公司的成长性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的资源扩张、整合。反应成本、公司战略
4.矿业简介:典型的矿业生产过程
◆勘探及矿山建设-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终端消费
◆国际上,大型矿业公司经营主要集中在勘探、采选环节
◆而国内公司的生产则主要集中在冶炼、加工环节,关键的制约在于国内金属资源缺乏、对外依存度很高。
二.基本金属:供需基本面的判断
(一)需求分析
终端消费结构
◆基本金属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之中,而且相对分散,因而通过分析下游各子行业需求汇总来预测金属需求的难度很大;
◆对于长期消费趋势来说,消费强度的演变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经验上可以看出,经济步入衰退后1-2个季度,铜价上涨趋势才会出现转折。
◆因此,加息往往并不是铜价的压力,而加息周期结束才是真正该担忧的时刻
(二)供应分析
产能变化是供应分析的关键;
◆产能利用率的判断除了信息跟踪之外,关键在于对影响行业趋势的判断。
◆阶段性的供应冲击,可能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
价格对供应的反作用;
(三)供需的综合反映——库存的变化
◆供不应求——库存下降;供过于求——库存上升
◆主动的库存变化(囤积、释放)也会影响供需,特别是在周期转折(伊始、结束)阶段,囤积和释放库存会放大或者缩小供需矛盾。
◆熊市后期,市场气氛持续低迷,生产商和消费商往往会通过消化库存来缓解供应的不足,导致价格出现过度下滑;此后,消费逐步复苏,“补库存”甚至囤积需求释放,可能带来价格的快速反弹;
◆而牛市后期,市场氛围趋于乐观,生产商、贸易商以及消费商往往表现出囤积库存的倾向,加剧了市场的供需矛盾,因而也就表现出趋势转折前的价格暴涨现象。
◆库存与铜价变化周期非常吻合,且库存的持续下降或者低库存往往是金属价格的重要支撑。
(四)长期供应分析:全球供应反映滞后
◆过去10-15年间系统性缺乏投资,导致未开发资源、配套基础设施欠缺。
◆罢工不断、矿石品质不断下滑、缺水、经营问题以及极端的天气灾害导致金属产量不如人意;
◆近几年,勘探和项目开发支出加大,但新增支出的利用效率则被资本开支和经营开支上升所掩盖。
能源、劳动力以及材料、土地获取难度增大、税费上升;
剩余的矿石资源埋藏地更深,品级更低,离基础设施更远,开发的成本更高;
◆从1997-2002年,不仅勘探支出减半,而且已探明的大型矿山数量显着减少。近年来在金属价格大涨的推动下,勘探支出再度回升,但是新发现的大型矿山数量稀少。
◆另一个现象就是资源品位的下滑。
◆随着勘探活动和项目开发减少,资源日益变得稀缺,因此现有资产就有了战略价值。
(五)黄金: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逻辑:货币因素是关键
供给因素:产量、央行售金及回收
1.行业背景与投资逻辑
黄金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没有太多的工业性需求,因而消费需求并不是影响其价格趋势的最重要因素。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后,黄金的货币功能大大弱化;但两大货币因素仍是判断金价趋势的主线:
一是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国际金价以美元标价,汇率成为直接影响黄金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是货币的绝对购买力,也就是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
◆高通胀环境下,黄金往往有很好的回报
◆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调整对金价的影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积极货币政策结束后,金价涨势往往能够持续
积极货币政策的变化并不是黄金价格上涨趋势的终结;
从历史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复苏,央行逐步改变此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提高目标利率,一般也会伴随着黄金的上涨走势。
持续的负实际利率环境,黄金的表现往往比较好。
◆金价与原油价格
原油作为最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及能源,对黄金长期价格具有很强的支撑;
历史上,两者的比率下限往往在10左右,且之后多数情况会出现金价的上涨;
◆避险需求:危机中黄金往往表现突出
从过去几次金融市场危机来看,黄金往往出现逆势上涨,表现出强烈的“避险倾向”;
随着危机逐步趋势平稳,黄金将重回其“汇率、通胀”等金融因素主导的市场格局。
◆储备需求
目前全球主要的外汇储备国黄金资产的比例仍然非常低,未来储备需求增加的潜力很大;
中长期来看,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担忧上升,势必直接引发主要外汇储备国外汇资产的多元化,从而增加黄金的储备需求。
◆供应:产量、保值与官方售金
自2001年以来,全球矿产金持续萎缩,目前下降的趋势还没有改变;同时,采选品味、劳动力及原料成本的上升也导致全球黄金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而且矿产商仍在持续冲回之前的保值头寸,也减少了市场上的供应;
此外,CBGA协议央行的黄金销售近年来也在减少。
三.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
经济政策到流动性出口形成的传导机制及逻辑框架
◆流动性的短期出口:流入高息货币资产和新兴市场,表征是美元下跌。
◆流动性的中期出口: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情况下,表现为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停滞的情况下,只表现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美元在经济周期中的表现
美元在经济周期中将如何表现?——大方向取决于经济增长模式是“技术进步”还是“再通胀”。
1990年代以来两个典型的时代可作参考:“克林顿政府时代”和“小布什政府时代”。
美元在这两个阶段表现差异,究其原因在于经济周期的驱动因素不同:克林顿时代属于典型的“技术进步”,而小布什时代属于“再通胀”方式。
此轮技术进步的希望在于新能源,不过1-2年内很难以技术进步方式带领经济复苏和转型,基于美元本位长期缺陷性的判断,美元指数的长期方向仍趋于下跌。
◆金属市场与美元指数表现
在美元不断走强的时期,矿业板块往往也会承压,而当美元走软时,上述板块表现则向好。
金属价格与通货膨胀表现
◆绝对价格
现货价格主要反映了近期供需的状况;
而远期价格主要是投资者对未来供需、成本变化预测的综合反映。
◆相对价格
现货升贴水反映了现货市场的供需紧张程度;现货紧张往往导致现货升水,相反则出现现货贴水;
贸易升水除了反映地区的贸易成本之外,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地区现货供需的紧张程度。
◆价格期限结构
远期价格主要反映投资者对未来金属生产成本和供需关系的预期;
从LME铜、铝的价格结构来看,07-08年铜铝价格的上涨驱动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铜价主要得益于现货市场持续的供需紧张,而铝价主要得益于投资者对未来成本上升的预期。
五.行业盈利能力的微观分析
(一)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
◆产量预测主要依赖于对公司的跟踪,这里主要从单位产品投入-产出的角度进行成本-收入分析盈利能力。
◆对于采选环节来说:
尽管成本是变化的,但是相对于产品价格波动来说,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小;因此,价格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对于冶炼环节来说:
◆对于加工环节来说:
铜行业盈利分析
◆国内的铜业公司主要的业务包括:采选、冶炼及加工业务;
目前行业的盈利仍然集中在采选环节,而国内企业普遍存在大量的冶炼、加工资产;
采选和加工的盈利预测相对简单,而影响冶炼环节盈利的因素相对较多;
该分析没有考虑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因素。
采购国内精矿相对简单:目前精矿价格一般等于铜价的85%左右,扣除冶炼成本之外,即是冶炼的毛利。
(二)黄金行业盈利分析
◆国内典型的黄金企业主要包括采选、冶炼、精炼等业务。
六.估值与投资策略
公司盈利与金属价格
估值方法
投资策略
(一)影响A股有色板块走势的因素
1.系统性因素:
市场整体运行趋势
价格预期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2.非系统性因素:
公司产量增长
盈利和成本控制的能力
公司未来资源扩张的潜力
(二)公司盈利、估值水平与金属价格
◆公司盈利的波动显著大于金属价格的波动;
有色金属行业固有的周期性特征,估值水平往往随行业的周期变化而演变。往往行业的景气高峰估值较低,而周期性底部往往会给予较高的估值
(三)黄金股的历史走势
◆黄金股走势与金价基本一致
◆美元也是重要的指标
◆低利率阶段黄金股的乐观表现值得期待
除了美元之外,货币环境的变化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低利率及升息结束前,黄金股具有较好的收益率,且往往能跑赢指数;
其中: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形成及升息的初期,黄金股的表现相对较弱。
(四)估值方法
◆估值和股价表现以往与行业的周期性有关。理论上,买入矿业股的最佳时机是在价格接近低点的时候,而卖出的最佳时机则是在价格接近高点的时候。但由于无法明确定义高点和低点,因此买卖的周期性信号很难把握。
◆采矿业最常用的三大估值指标是: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收益、价格/净现值以及市盈率。
(五)选股策略
1.中短期投资策略的选择需要具备:
行业景气周期/行业趋势是关键
公司产量及成本分析
估值吸引力的比较
2.长期投资策略的选择:
有效执行的资源扩张战略是矿业公司成长和增值的“不二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