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1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受疫情冲击、供应链受阻、流动性宽松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下,期货行业立足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大功能,积极助力实体经济稳产保供。
如今,站在2022年的开端,可以预见,中国期货行业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期货品种将越来越丰富,期货市场越来越成熟,期货和衍生品法有望在2022年正式发布,期货行业文化建设正在全面铺开……
“展望2022全年,中国经济形势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影响,将进一步从疫情中走出来,呈现正常增长。期货公司的创新业务将不断发展,服务国民经济与实体企业的能力稳步提升,期货行业文化建设不断强化。我们非常期待在世界期货期权市场之林中,‘中国期货声音’更加洪亮、‘中国期货定价’更加广泛、‘中国期货市场’更加成熟、‘中国期货人’更加自豪。”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依法治市是期货市场稳健发展的关键。2022年,我国首部期货行业基本法呼之欲出。
2021年12月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2021年,期货行业基本法制定取得突破性进展,期货和衍生品法(下称“期货法”)通过一读和二读,有望在2022年三读后正式发布。
方星海指出,要以期货法立法框架和原则为指导,推动完善部门规章、自律规则等制度体系,不断夯实期货市场法治建设基础,提升依法治市能力和水平。要以期货法的颁布为契机,加强对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宣介,凝聚各方发展期货市场的共识。
“这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和国家金融安全来说,是一件大好事。”王骏提到,作为期货市场的基本大法,期货法响应了市场呼吁,契合市场发展要求。虽然当前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能够保障期货行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但从法律层面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会对期货行业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比如有助于期货行业更加深入规范地开展创新业务等。
“因此,2022年如果期货法通过三读后正式颁布实施,将有利于稳定交易者预期,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并与国际市场更好衔接,有望优化期货品种上市机制,鼓励支持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拓宽期货经营机构业务范围和业务模式,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
那么,期货市场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王骏表示,我国期货市场30多年发展经验表明,期货市场所发挥的发现价格、管理风险、促进产业升级、服务“三农”等功能对服务实体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其中,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套期保值功能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期货市场为实体企业提供了定价的重要参考,“期货价格”的连续性、前瞻性和权威性,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商品和金融资产未来的价格变动趋势。我国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为实体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此外,期货市场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期货市场按照一定标准严格规定期货交割品质量等级,有助于引导现货市场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实现产销直通,降低库存成本;采用基于期货价格的点价贸易、基差交易等交易定价模式,大大节省现货交易成本;通过仓单质押、风险管理公司合作套保等业务模式,可以扩大融资途径、提升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涉农品种包括30多个农林畜产品期货品种、6个农产品期权品种,模式上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支持经济发展新形式,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标准化,推动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王骏补充道。
2022年,期货品种有望进一步扩容。一方面,广州期货交易所(下称“广期所”)两年产品规划已获批。另一方面,还有不少新品种在推进中,包括外汇期货、航运衍生品、天然气期货等。
根据中国证监会批复的广期所“两年品种上市计划”,未来两年,广期所计划研发16个品种,涉及4大板块:
第二类是大宗商品指数类,如商品综合指数期货;
第三类是国际市场互挂类,通过实现与境外交易所的产品互挂,推动资本市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第四类是具有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的大宗商品板块,如咖啡期货。
那么,如何理解国际市场互挂类品种?
王骏举例分析,“比如海外交易所相继推出挂钩广期所碳排放权的期货合约,我国也推出挂钩对方交易所产品基准的碳排放权期货合约,我国交易所通过实现与境外交易所的期货品种互挂,推动资本市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此外,王骏提到,商品指数类和指数衍生类的期货将填补我国期货市场另一个空白,因为一个反映中国经济运行的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合约对中国宏观经济有标尺性意义,将为国内外资本配置中国提供重要的工具,从而有效改善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不断提升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进一步增强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这些重磅级的期货新品种对于我国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服务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我国开启低碳绿色能源时代下,创新类商品期货、指数期货将引导我国实体产业更加注重环保政策和低碳节能生产。”王骏表示。
对于新产品上市的意义,申万期货量化资深分析师吴广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广期所的上市品种上来看,碳排放权期货、商品综合指数期货、国际市场互挂类期货、咖啡期货等衍生品,与国内其他三个商品交易所的上市品种在类别上有明显不同。对国内期货市场丰富衍生品种类、加深服务产业力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这些品种的上市,秉持了广期所创新型、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定位,为期货市场增添了时代特色,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我国期货市场快速发展,规模体量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期货期权市场成交量为75.14亿手,成交额为581.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3%和32.84%,超过2020年全年的成交规模指标,创出历史新高。“这体现出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新冠疫情持续干扰、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减、国内保供稳价政策调控下,广大产业客户和各类避险机构积极利用期货期权工具管理现货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强烈需求。”王骏指出。
王骏提到,在期货法二次审议稿中,期货公司业务范围明确除了传统的经纪业务(FCM)外,还赋予期货公司从事风险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做市业务、境外经纪业务等创新业务。
期货公司的未来更是可期。王骏表示,作为连接期货市场和投资者的重要桥梁,期货公司的功能定位及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果。监管层大力支持期货公司扩宽融资渠道和开展跨境经营,鼓励符合条件的头部期货公司上市融资,努力打造一批资本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以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服务为核心业务的衍生品和大宗商品服务公司。
2022年新年伊始,全球期货市场仍成交活跃,我国期货市场受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平稳增长影响,保持成交较活跃的态势。各市场主体参与期货市场较为积极,实体企业运用期货期权工具对冲价格风险的活动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参与各类衍生品市场的数量不断上升。
据王骏回忆,近年来随着中国期货期权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品工具有了长足进步,截至去年底,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900家,创出历史新高。“未来还将有更多上市公司和大中型实体企业参与到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中来”。
这同时也对期货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王骏表示,期货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不仅仅是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还应该是有较高觉悟来引导实体企业参与市场管理风险的推动者,真正能够达成让金融市场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
具体而言,期货公司要围绕实体企业的产、供、销环节,梳理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提出综合性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对行业、对价格的研究,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还要围绕实体企业采购成本快速上涨、供销不畅、融资困难等痛点、堵点,运用套期保值、基差贸易等手段稳定购销价格,畅通购销渠道,优化库存管理;通过仓单服务,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困难;利用场外衍生品,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帮助企业稳定生产、有效缓解经营困难。
2021年是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年。
2021年9月,《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提到,期货经营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立足期货市场功能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投身于社会公益,切实担负起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重任。
“当前我国期货行业文化建设正在全面铺开,‘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是我国期货行业价值观、风险观、发展观的一个综合体现,这一文化底蕴为促进行业发展、人员拼搏提供力量源泉。”王骏提到。
那么,文化建设对期货行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王骏认为有四点:
第一,为期货市场发展提供充足动能和新源泉。《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纲要》的发布实施,旨在构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期货行业文化,为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凝聚精神动力。建设良好的期货行业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期货行业精神,积淀和凝聚行业价值观,指导和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我国期货业发展、我国期货人的不断拼搏提供充足动能和新源泉。
第二,为期货业指明合规与诚信这个从业底线。我国期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行业特色文化体系或气质,期货业以行业文化共识为大方向兼顾企业文化个性化来推动整体与个体的深度融合。其中,合规是“立身之本”,坚守合规经营底线是期货公司创新发展、做优做强的基本前提。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以客户为中心,遵守契约精神、履行信义义务是每位从业人员、每家期货公司都应当遵循的“价值取向”。期货业应打造“合规文化”,强化自律,提升合规水平,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合规”,让合规意识融入血液、深入骨髓。
第三,为期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去年3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到,今后重点是要立足中国国情,促进行业端正文化理念、提升专业能力、改善业绩考核、优化业务结构,体现差异化发展路径,真正取得投资者信任,做到自身价值和投资者价值共成长,为投资者结构改善作出更大贡献。以“专业”优势赢得市场才是支撑期货业高质量发展之道。期货公司应倡导学习文化,鼓励员工树立追求“高精尖”的志向,以持续提升“人员专业性”、促进“企业专业性”,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第四,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实体企业面临库存高销售难、产业链运转不畅、原材料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期货业通过期货期权工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风险子公司为抗疫物资生产企业设计“口罩期权”“手套期权”等典型案例,仅仅是期货业践行服务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责任担当的缩影。期货业主动将脱贫攻坚放在战略全局中谋划和推动,立足发挥期货市场优势,综合运用专业帮扶、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措施,以担当作为,切实服务国家脱贫攻坚大局。
“行业文化建设是关系期货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性工程,让行业文化在企业扎根是期货公司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王骏说道。
记者何思
粤来粤劲!图解2022广东政府工作报告
影一下,你就知广东有几劲
不见开门红、不见日光基,今年以来新基金成立规模不足去年同期1/6
南财智库简介
21健讯Daily|国产ECMO首次成功用于临床;国家药监局通报71批次不合格化妆品
21健讯Daily|国家推核酸检测20合1混采;我国去年出口超3700亿只口罩
新鲜早科技丨微软以687亿美元现金收购动视暴雪;爱立信再次就5G专利起诉苹果;星巴克宣布上线美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