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期货市场而言,2022年可谓是高光之年。随着期货期权交易品种不断丰富,2022年期货市场成交额与成交量维持在高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颁布实施,开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新篇章。同时,新品种的上市速度和对外开放明显加快,去年年底广期所正式开门营业,中国期货业迎来了新支点。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经济活动恢复,期货行业市场规模、交易规模、客户权益等指标重新恢复增长。
期货市场资金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2年,受到地缘政治风险、全球流动性收紧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极大,大宗商品市场整体价格波动剧烈,国内期货市场活跃度有所降低。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光表示,期货市场资金总量再上新台阶,交易规模有所下滑。
2022年期货市场资金规模稳步增长,其间突破1.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67.68亿手,累计成交额为534.9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93%和7.96%。
以月度观察,下半年以来降幅逐月收窄。2022年12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6.62亿手,成交额为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2%和7.29%。
中国期货业总体规模维持高位,不过行业利润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利润下滑背后主要是因为期货市场整体成交量出现下滑,行业手续费增长承压,以及权益市场震荡拖累了投资收入。
期货行业继续坚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战略,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共有150家期货公司,分布在30个辖区,合计客户权益1.47万亿元,同比增长22.68%。今年前11个月,全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54.44亿元、95.27亿元,同比下滑19.43%和22.02%。
在资管业务的发展规划上,海通期货负责人介绍称,海通期货将继续坚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战略,重视各类产品的业绩和口碑;协同公司经纪业务,做深产业客户服务价值链,拓展理财等综合需求;以稳健的投资风格、长期投资理念,打造资管品牌,持续为客户带来良好的资管服务体验,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赋能。
新品种将不断丰富
产业客户参与度稳步提高
2022年中国期货期权品种上市进度加快,上市数量为近3年最高。
海通期货总经理吴红松表示,期货市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期货市场去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场内期货期权品种突破100个,主要产品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仓单交易、商品互换、基差交易等场外业务模式也在不断丰富,服务大宗商品稳产保供的市场功能正日益显现。
随着风险管理工具的不断丰富,更多产业客户以及重点品种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截至2022年11月末,期货市场法人客户共8.3万个,其中产业客户4.1万个,较上年末增长13.9%。2022年1-11月,产业客户日均持仓量1904.9万手,同比增长16.1%,占全市场日均持仓量的比重为28.6%。
此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吸引了更多国际机构参与中国市场。截至2022年12月21日,境外投资者(包含QFII、RQFII)的客户权益较年初增长33.74%。
与实体经济联系更密切
期货市场不断优化交易、交割制度,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推动更多实体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基差交易、含权贸易等方式参与期货市场。同时,各期货交易所还积极创新期货服务模式,引导实体经济用好、用活期货工具,从而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完备的保障。
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截至2022年11月底,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累计为99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仓单服务规模达216.01亿元,为93家上市公司提供仓单服务规模达29.83亿元。
最新统计显示,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在90%以上的期货品种占比为81.4%,单品种法人持仓占比在50%以上的期货品种占比为66.1%,较2021年分别增加8.0个、10.4个百分点。
另外,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也为我国实体企业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工具,为企业稳健运行保驾护航。参与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中小企业客户数2000余家,较2021年年末增加了近两成。
新展望:
绿色期货品种将会进一步丰富
展望未来,期货业界都期待行业能够焕发更多新气象。
金瑞期货总经理侯心强认为,绿色期货品种将会进一步丰富。目前广期所公布的16个拟上市品种中,像碳酸锂期货和碳期货等绿色金融衍生品有望成为未来市场的热点。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表示,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速。我国已有17个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深化。未来,期货公司作为境外交易者进入我国境内期货市场的重要机构载体,将大有一番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