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塑胶跑道成品中六类有害物质都有谁?是如何限量的?

近日出台的《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合成材料面层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以规范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建设行业的发展秩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国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动环境。

那么,都包括哪些有害物质?它们的危害是什么?有害物质的限量又是如何确定的?请接着往下看。

六类有害物质

1、可溶性重金属(铅、镉、铬、汞)

2、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3、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简称PAHs)

4、短链氯化石蜡(SSCPs)

5、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MOCA)

6、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危害

1、可溶性重金属

由于室外运动场地受阳光照射、气流的影响,合成材料面层材料有可能形成可吸入颗粒物,因此除通过皮肤接触暴露外,还有可能通过呼吸道危害中小学生健康。因此,有必要规定可溶性重金属的含量限值。

铅可作为聚氨酯材料的催化剂或者塑胶跑道面层的颜料存在于合成材料面层中。生物体不需要铅,铅暴露对绝大多数的生物都有毒。儿童是铅中毒的易感人群,铅暴露严重损害儿童健康,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损伤、生长发育缓慢、学习和行为问题、听力和语言障碍,导致儿童智商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在校表现不佳。因此,要积极预防儿童铅中毒。铅的毒性作用没有阈值,即铅进入体内就有毒,因此,“零血铅”已成为临床控制儿童铅中毒的目标。

镉是一种生物蓄积性强、毒性持久、具有“三致”作用的重金属,摄入过量的镉对生物体的危害极其严重,导致肾脏、肝脏、肺部、骨骼、生殖器官的损伤,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具有毒性效应,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因此,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各种消费产品标准和环境标准中均制订了镉元素的含量或浓度限值。

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是浓度不高,主要以元素汞、一价和二价无机盐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元素汞在室温下是液态的,其毒性比无机或有机汞的毒性小。汞蒸汽压高,如果加热,汞蒸气剧毒。汞的无机离子在水中溶解度不同。一般来说,二价汞盐可溶于水。汞离子可以解构酶从而产生高毒性。有机汞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汞具有神经、肾脏和免疫毒性。对子宫内胎儿和子代早期的发育期特别危险。发育期内的任何急性或慢性汞暴露都可能产生不良健康影响。汞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水生食物链进行生物累积,对儿童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理想情况下,儿童和成年人身体中都不应该存在汞,因为它在生理上没有益处。预防是减少汞中毒的关键。因此,各个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均在消费产品和环境标准中限制汞的含量。

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系统,可能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精子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尤其对正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此类物质的危害更大,因此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对这类物质进行限定。

3、多环芳烃(PAHs)

根据欧盟化学物质信息系统(ESIS),短链氯化石蜡属于可能致癌的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可增加鼠类肝、甲状腺、肾的腺瘤和癌的发病率,并对水生生物有剧毒,可能对水生环境造成长期有害影响,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积累性、有毒物质的一类化合物。

5、MOCA

MOCA主要用作现浇型聚氨酯材料的扩链剂,被列入我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哺乳动物试验表明MOCA能增加大鼠肺腺癌、肝腺瘤和肝癌、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肿瘤等癌症效应水平,在我国致癌性分类中为1A类(欧盟为1B类)。

下面,我们来看看新国标中各有害物质限量是如何确定的。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成品中有害物质含量限量

3.2.1.1可溶性铅、镉、铬、汞

(1)铅(Pb)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CS)消费者产品安全条例CFR1303要求:儿童产品、玩具类、儿童护理品油漆和表面涂层中铅含量限值为90mg/kg。欧盟玩具安全指令Directive2009/48/EC规定玩具油漆和表面涂层的限值,干燥、易碎、粉状或弯曲的玩具材料中,不超过13.5mg/kg;其他玩具中不超过90mg/kg。

(2)镉(Cd)

(3)铬(Cr)

(4)汞(Hg)

3.2.1.2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3.2.1.2.1限量值的确定

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系统,可能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精子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尤其对正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此类物质的危害更大,因此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对这类物质进行限定(见表14)。

合成材料面层中有可能加入该类物质作为增塑剂,应控制其含量。本标准参考GB22753《玩具表面涂层技术条件》的限值并从严限制,对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进行限定,其中DBP+BBP+DEHP总和≤1g/kg,DNOP+DINP+DIDP的总和≤1g/kg。

3.2.1.2.2测试方法的确定

3.2.1.2.2.1方法编制参照资料附录E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制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文献资料:

①GB/T29608-2013《橡胶制品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测定》

②GB/T22048-2015《玩具及儿童用品中特定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

③GB/T30646-2014《涂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④GB/T29786-2013《电子电气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⑤GB/T28599-2012《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测定》

3.2.1.2.2.2测试方法的选择

依据3.2.1.2.2.1中的标准,目前用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等。

虽然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均能对邻苯二甲酸酯进行检测,但是检测灵敏度较低,检出限较高,无法对痕量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检测。气相色谱-质谱法是目前测试实验室的常规仪器,由于使用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灵敏度高,方法检出限低,能通过选择扫描离子的方式对背景干扰进行排除。因此本标准选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3.2.1.2.2.3测试方法验证

(1)标准曲线

(2)检出限

选取最低浓度点溶液,按本方法进行10次测试。以3倍信噪比为检出限(LOD)。然后按照测试方法要求的称样量m和定容体积v计算出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具体如表16所示。

考虑到不同实验室之间评价结果的差异性,以及本标准确定的限量值(2.0g/kg)的检测需要,本方法的参考检出限DBP、DEHP、BBP、DNOP:0.01g/kg,DINP、DIDP:0.05g/kg。

(3)精密度

取3个包含不同含量范围邻苯二甲酸酯的实际样品,按本方法进行分析,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次,分别计算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结果如表17所示。

由表17可见,本方法测试合成材料面层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重复测试结果RSD均小于3%。

(4)加标回收率

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称取系列样品,并分别加入定量的邻苯二甲酸酯标准溶液,各测定3次,由平均值计算加标回收率。详见表18。

由表18可见,不同样品浓度、不同标液添加量下,本方法的回收率在85%~115%之间。

3.2.1.3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简称PAHs)

3.2.1.3.1限量值的确定

多环芳烃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包括萘、蒽、菲、芘等150余种化合物,有些多环芳烃还含有氮、硫和环戊烷。大量的多环芳烃归类为致癌、诱变或生殖毒性物质。常见的具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多为四到六环的稠环化合物。国际癌研究中心(IARC)(1976年)列出的94种对实验动物致癌的化合物,其中15种属于多环芳烃。由于苯并[a]芘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环境化学致癌物,且致癌性很强,故常以苯并[a]芘作为多环芳烃的代表,它占全部致癌性多环芳烃1%-20%。其他多环芳烃的毒性以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表示。美国环保署对16种多环芳烃、欧盟REACH法规对橡胶制品中8种多环芳烃、欧盟对玩具橡胶中18种多环芳烃采取规制措施。

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中5.2.6指出,表面易接触材料中16种多环芳烃总量应小于10mg/kg。2013年欧盟REACH法规附录17第50条修正案考虑到儿童的易感性特别规定,8种多环芳烃在玩具中任何一种的含量均不得超过0.5mg/kg。欧盟指令2009/48/EC和德国GS认证针对玩具中18种多环芳烃规定了更加严格的限值(详见表20)。韩国标准KSF3888-2:2016《室外体育设施-弹性填充材料》规定,弹性表面运动场地上层18种多环芳烃和下层的8种多环芳烃总量分别不得超过10mg/kg。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中的苯并[a]芘含量均不得超过1mg/kg。

各个国家和地区儿童玩具和运动设施、运动场地面层中多环芳烃的含量限值详见表16。

经起草组多次研讨,对于合成材料面层成品,建议采用欧盟指令2009/48/EC中对类别3中其他产品的PAH限值,规定苯并[a]芘限值为≤1mg/kg,18种PAH总和≤50mg/kg。考虑到合成材料面层的表面层、人造草面层的填充颗粒更易与人体接触,因此进一步规定合成材料面层表面5mm内以及人造草面层的填充颗粒中18种PAH总和≤20mg/kg。

*玩具,包括儿童运动器材和儿童护理用品;

类别3:不在类别1和2中,预期与皮肤短期反复接触(<30s)。

3.2.1.3.2测试方法的确定

3.2.1.3.2.1方法编制参照资料

附录F中多环芳烃含量的测试方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制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

①ISO21461-2012Rubber.Determinationofthearomaticityofoilinvulcanizedrubbercompounds

②GB/T29614-2013硫化橡胶中多环芳烃含量的测定

③GB/T29784.1-2013电子电气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第1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④GB/T29784.2-2013电子电器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第2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⑤GB/T29784.3-2013电子电气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第3部分:液相色谱-质谱法

⑥GB/T29784.4-2013电子电气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第4部分:气相色谱法

3.2.1.3.2.2测试方法优化

(1)测试方法的选择

依据3.2.1.3.2.1中的标准,目前用于多环芳烃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

在验证试验过程发现:

a)虽然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均能对多环芳烃进行检测,但是受到检测器的限制,其检测灵敏度较低,检出限较高,无法对痕量多环芳烃进行检测;

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虽然检测灵敏度高,但是检测耗时相对较长,变相导致检测周期变长;

c)核磁共振氢谱法需要使用核磁共振仪,该仪器成本较高,普及率较低,且主要用于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对于大规模样品分析时更换样品不便。也使得检测方法的普遍性受限;

d)气相色谱-质谱法是目前测试实验室的常规仪器,由于使用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因此其灵敏度高,方法检出限低,能通过选择扫描离子的方式对背景干扰进行排除,且气相色谱方法检测耗时相对较短,适合对多批次样品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本标准选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成品及其原料中多环芳烃进行测定。

(2)不同样品前处理方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对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

a)GB/T29614-2013以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在60℃水温下超声提取60min,然后进行检测;

b)GB/T29784.2-2013则是使用甲苯在60℃水温下超声提取60min,旋转蒸发甲苯后再加入正己烷溶解,SPE净化,浓缩后用(正己烷+二氯甲烷)溶液进行定容、检测。

为了验证比较这两种前处理方法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成品及原料中多环芳烃的萃取能力,选取阳性样品6份(其中成品3份,颗粒原料3份)。使用上述两种前处理方法分别进行处理并检测。所得结果如表21所示。

从表21结果可见,GB/T29784.2-2013的处理方法,所得测试结果大部分偏低,这与其前处理步骤较多,每一步骤均产生损失有一定关系。且该方法需使用甲苯进行萃取,对操作人员及环境也会造成污染;而GB/T29614-2013的前处理较简单,由于步骤较少所得测试结果普遍高于另一方法,能满足检测需要。

因此,综合考虑处理步骤周期、对操作人员毒性大小等多种因素,本标准规定参照GB/T29614-2013,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在60℃水温下超声提取60min后进行分析检测。

3.2.1.3.2.3测试方法验证

选取最低浓度点溶液,按本方法进行10次各PAHs含量的测试,结果如表23所示,并以称样量为0.5g,萃取液为10mL计算,根据下述计算公式得到各多环芳烃含量的测试方法检出限,结果如表23所示。

式中:

SD为10次测量短链氯化石蜡含量的峰面积值标准偏差;

k为标准曲线斜率。

由表可见,多环芳烃化合物检出限范围在0.05mg/kg~0.10mg/kg,考虑到不同实验室之间评价结果的差异性,以及本标准确定的苯并[a]芘限量值(1.0mg/kg)的检测需要,本方法确定各化合物检出限为0.1mg/kg。

选取阳性样品三份(其中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成品1份、原料颗粒2份),分别进行6次平行测定,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4所示。

可见,对阳性样品,无论成品还是原料颗粒,其对PAHs及苯并[a]芘重复测试结果RSD在3.0%~9.8%之间。

选取阴性原料颗粒样品,加入不同含量的多环芳烃标准溶液,制成不同多环芳烃含量的加标样品。测定样品中的多环芳烃含量,以下实验步骤与实际样品测试一致,测定结果如表25所示。由表可见,不同浓度下,方法回收率在85.0%~107.5%之间。

3.2.1.4短链氯化石蜡(SSCPs)

3.2.1.4.1限值的确定

氯化石蜡是石蜡烃的氯化衍生物,是通用分子式为CnH2n+2-zClz的氯化烷烃化合物的统称,具有低挥发性、阻燃、电绝缘性良好、价廉等优点,可用作阻燃剂和聚氯乙烯辅助增塑剂。广泛用于生产电缆料、地板料、软管、人造革、橡胶等制品并可作为涂料、塑胶跑道、润滑油等的添加剂。聚氨酯类合成材料面层(除人造草坪)中的增塑剂和阻燃剂,通常来说添加的是中长链氯化石蜡,没有毒性,但其中可能含有少量有毒性的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ChlorinatedParaffins,SCCPs,C10-C13的氯代烷烃)或者被人为掺入价格较低的短链氯化石蜡。

3.2.1.4.2测试方法的确定

3.2.1.4.2.1方法编制参照资料

附录G中短链氯化石蜡含量的测试(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化学电离源质谱法)制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文献资料:

①BSENISO18219-2015Leather—Determinationofchlorinatedhydrocarbonsinleather—Chromatographicmethodforshort-chainchlorinatedparaffins(SCCP);

②GB/T33345-2016电子电气产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③SN/T2570-2010皮革中短链氯化石蜡残留量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④袁博,短链氯化石蜡分析方法及环境化学行为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⑤GreggT.Tomy.AnalysisofChlorinatedParaffinsinEnvironmentalMatrices:TheUltimateChallengefortheAnalyticalChemist.inChlorinatedParaffins,p83-106,Springer2010。

3.2.1.4.2.2测试方法优化

依据3.2.1.4.2.1中的标准和文献资料,目前用于短链氯化石蜡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电子轰击质谱法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法。在验证试验过程发现:

a)采用气相色谱法(GC-FID)在氢气气氛下通过氯化钯将短链氯化石蜡催化为直链烷烃,从而根据直链烷烃的含量和催化效率计算出塑胶跑道产品萃取溶液中短链氯化石蜡的含量。该方法实际执行过程中无法去除萃取液中直链烷烃的干扰,且对不同氯化度的短链氯化石蜡催化效率不同;

b)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测试塑胶跑道产品萃取溶液中短链氯化石蜡的含量,用谱图中的三角形面积近似代表短链氯化石蜡的驼峰面积,由于无法解决干扰问题,使用时受到限制;

c)用气相色谱-电子轰击质谱法(GC-EI-MS)测试过程中由于EI轰击能量过高,短链氯化石蜡在电离过程中发生多种碎裂反应,产生大量离子碎片,缺乏特征性难以分辨;

综上所述,本标准选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法(GC-ECNI-MS),且规定了该方法适用于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成品及其原料中氯原子数大于等于5的短链氯化石蜡测定。

(2)不同净化方式对样品测试结果的影响

由于样品萃取过程中可能会有其他物质与短链氯化石蜡一起共萃取出来,可能会干扰后续的定量分析,因此需要通过净化处理进行干扰物的分离或消除。现有标准和文献报道中对样品萃取液的净化方式主要有浓硫酸净化法和SPE柱净化法。为比较两种净化方式的净化效果,选取五组平行样的未净化萃取液、浓硫酸净化后萃取液和SPE柱净化后萃取液分别进行短链氯化石蜡的含量分析,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到相比于SPE柱净化法,浓硫酸净化法目标物损失较少。由于浓硫酸法操作简便,且萃取过程中采用的溶剂是正己烷,萃取液经浓硫酸处理后为中性,不会对测试设备带来影响。因此,本方法中规定了浓硫酸法净化方式。

3.2.1.4.2.3测试方法验证

选取最低浓度点溶液,按本方法进行10次短链氯化石蜡含量的测试。以称样量为0.5g,萃取液体积为10mL,根据下述计算公式得到短链氯化石蜡含量的测试方法检出限,结果如表28所示。

考虑到不同实验室之间评价结果的差异性,以及本标准确定的限量值(1.5g/kg)的检测需要,本方法确定的参考检出限为0.1g/kg。

选取三个不同短链氯化石蜡含量的样品,分别进行6次平行测定,按本方法测定其中短链氯化石蜡的含量,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如表29所示。

可见,本方法测试合成材料面层中短链氯化石蜡含量的重复测试结果RSD在2%~5%之间。

选取三个不同含量样品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以下实验步骤与实际样品测试一致,测定结果如表30所示。

可见,不同样品浓度、不同标液添加量下,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5%~109%之间。

3.2.1.5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MOCA)

3.2.1.5.1限值的确定

考虑到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的使用者是中小学生,本标准参照欧盟REACHSVHC清单中含量要求,设定成品中MOCA限量≤1.0g/kg。

3.2.1.5.2测试方法的确定

3.2.1.5.2.1方法编制参照资料

本标准附录H中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MOCA)含量的测试方法制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文献资料:

①HG/T3711-2012聚氨酯橡胶硫化剂MOCA

②AkitoTakeuchi,AkiraNamera,NorihiroSakui,etal.Amethodforroutineanalysisofurinary4,4’-methylenebis(2-chloroaniline)byGasChromatography-Electroncapturedetection.JournalofOccupationalHealth,2014,56:347-350.

③G.T.Vaughan,R.S.Kenyon.Monitoringforoccupationalexposureto4,4’-methylenebis(2-chloroaniline)bygaschromatographic-massspectrometricanalysisofhaemoglobinadducts,blood,plasmaandurine.JournalofChromatographyB,1996,678:197-204.

3.2.1.5.2.2测试方法优化

依据3.2.1.5.2.1中的标准和文献资料,目前用于MOCA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验证试验过程中发现: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测试MOCA含量过程中,标准溶液直接进样不出峰,需要用衍生化试剂N-甲基双三氟乙酰胺(MBTFA)衍生后进行定量分析。但是甲醇、丙酮、甲苯等不同溶剂体系下的衍生效果比较显示,不同溶剂体系衍生效果差异很大,甲苯体系效果最理想,但是甲苯毒性较大,且MBTFA试剂价格昂贵。相比较而言,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MOCA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因此,本标准选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中的MOCA含量进行测试。

3.2.1.5.2.3气相色谱质谱法测试MOCA含量的方法验证

选取最低浓度点溶液,按本方法进行6次测试。以3倍信噪比为检出限(LOD)。然后按照测试方法要求的称样量m和定容体积v计算出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MOCA含量的方法检出限。

考虑到不同实验室之间评价结果的差异性,以及本标准确定的MOCA限量值(1.0g/kg)的检测需要,本方法确定的参考检出限为0.01g/kg。

选取三个不同MOCA含量的样品,分别进行6次平行测定,按本方法测定其中MOCA的含量,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如表33所示。

可见,本方法测试合成材料面层中MOCA含量的重复测试结果RSD在1%~5%之间。

选取三个不同含量样品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以下实验步骤与实际样品测试一致,测定结果如表34所示。

可见,不同样品含量、不同标液添加量下,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5%~104%之间。

3.2.1.5.2.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MOCA含量的方法验证

考虑到不同实验室之间评价结果的差异性,以及本标准确定的MOCA限量值(1.0g/kg)的检测需要,本方法确定的参考检出限为0.001g/kg。

选取三个不同MOCA含量的样品,分别进行6次平行测定,按本方法测定其中MOCA的含量,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如表37所示。

可见,本方法测试塑胶跑道产品中MOCA含量的重复测试结果RSD在0.5%~5%之间。

选取三个不同含量样品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以下实验步骤与实际样品测试一致,测定结果如表38所示。

可见,不同样品浓度、不同标液添加量下,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1%~105%之间。

3.2.1.5.2.5小结

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中MOCA含量均具有较好的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考虑到气相色谱质谱法可通过定量离子方式排除干扰,本标准选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作为仲裁法。

3.2.1.6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是聚氨酯类塑胶场地施工中的重要原料,施工时异氰酸酯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大分子固体材料。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是常用的两种芳香族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其为原料制备的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良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反应活性较低,以其为原料制备的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劣于芳香族异氰酸酯类聚氨酯,但耐黄变性能优良,因此在聚氨酯跑道中一般用于面层材料的罩光涂层,因价格昂贵,使用量较小。MDI、TDI和HDI都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属于1类皮肤和呼吸道致敏物。游离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主要危害一是挥发在空气中的蒸气对人体呼吸道的刺激危害,二是异氰酸酯液体接触到身体皮肤和黏膜所产生的刺激损害。TDI的饱和蒸气压为2.8Pa(20℃)和3.3Pa(25℃),HDI的饱和蒸气压为1.5Pa(20℃),这两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常温下饱和蒸气压较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两种异构体4,4’-MDI和2,4-MDI25℃时的饱和蒸气压均约为0.001Pa。目前,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使用的MDI为4,4’-MDI,或4,4’-MDI与2,4-MDI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大约为50:50)。因此,当产品中残存二异氰酸酯类物质时,存在污染空气和吸入危害的潜在风险。

检测数据显示,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中极少检出游离异氰酸酯。但出于对学生健康的保障,本标准对成品中的游离异氰酸酯含量进行了如下限定:

由于游离HDI的挥发性和TDI接近,因此危害性相近,故本标准对游离TDI和HDI提出了总和含量限值,含量≤0.2g/kg(GB/T14833-2011要求游离TDI≤0.2g/kg)。

增加了对游离MDI的限量要求。欧盟(EC)No1907/2006法案REACHAnnexXVII《生产、销售和使用某些危险化学物质、配制品和物品的限制》(更新于2017.2.10)中第56条:当面向公众销售的产品中游离MDI含量≥1g/kg时,产品包装中必须包含符合委员会指令要求的防护手套(热熔胶除外),并清晰告知风险:1)已对MDI过敏的人使用该产品时可能加剧过敏反应。2)患有哮喘,湿疹,或有皮肤问题的人应避免接触该产品。3)该产品在空气流通差的条件下使用,应有适当气体过滤器。本标准参照此要求并从严,限定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中游离MDI含量≤1.0g/kg。

3.2.1.7其他物质

在合成材料面层生产过程中,有可能添加本标准未提出限值要求的有毒有害物质。为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增加兜底条款要求:铺装前应提供所需使用的原料清单及依照GB/T16483编写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应确保所使用的原料以及铺装后的合成材料运动场地在正常及预期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THE END
1.可溶金属桥塞的结构设计与材料研究可溶桥塞技术是水平井分段压裂领域的新技术,其在压裂作业完成后能够自行溶解于井筒返排液中,避免了传统桥塞解封工艺复杂带来的问题。因此,研制性能优良的可溶材料和可溶桥塞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可溶桥塞开展了材料和结构两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可溶材料方面,采用熔炼铸造法制备了不同Al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25-1023693978.htm
2.非金属材料衬里材料 调节阀经常要工作在比较苛刻的工况下,比如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这种情况下,除了选用耐腐蚀的金属做阀体及阀内件,还可以内衬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如橡胶、四氟等,结构形式则可选择隔膜阀、管夹阀、衬氟蝶阀或单座阀等。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耐腐蚀材料。 http://www.cv3000.cn/tec/5Nonmetal.html
3.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制出可溶水铝合金材料原标题: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制出可溶水铝合金材料 中新网沈阳5月17日电 (记者 朱明宇)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7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研制出可在纯水中溶解的铝合金材料,打破了中国此前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 水力压裂是应用在一定条件下油气田的增效开采技术,海外石油公司研发出了可溶解的压裂材料,目前全球采用该技术开采的https://news.sina.cn/2016-05-17/detail-ifxsephn2590343.d.html
4.可溶性重金属检测第三方重金属检测机构中科检测可溶性重金属是模拟材料在吞咽后与胃酸持续接触一段时间的条件下,从玩具材料中提取出的溶出重金属含量,在实验室的过程中采用模拟胃酸条件下对材料进行萃取,利用检测分析仪器测定可溶性重金属的含量。 1、玩具材料/部件中可溶性重金属检测要求适用于以下玩具材料: http://www.cas-test.org/news/technical_2156.html
5.李宏祥研究员&张济山教授等开发出一种新型MgGdYZnCuNi高强可溶镁近日,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宏祥研究员&张济山教授等研究者通过传统的铸造、挤压和时效处理制备出一种新型Mg-9.5Gd-2.7Y-0.9Zn-0.8Cu-0.4Ni (wt.%)高强可溶镁合金。该研究成果以“A novel Mg-Gd-Y-Zn-Cu-Ni alloy with excellent combination of strength and dissolution via peak-aging treathttps://skl.ustb.edu.cn/xwzx/sysxw/8ea7159331544d7bb3b12d4045428939.htm
6.traceless可溶免钻大通径桥塞以铝合金为基体材料,添加Mg、Sn、C、Zn等元素,利用电化学原理制备可溶性材料,此种材料溶解速率较慢。 2、氧化膜破碎原理 在铝合金材料中添加稀土元素,破坏铝合金材料形成致密氧化膜,使得铝合金材料无氧化膜保护,从而使金属材料达到可溶,通过控制稀土金属元素的含量控制破坏铝合金氧化膜的速率,最终达到控制金属材料的溶https://www.ylhyoil.com/servesde.aspx?id=232
7.2024年粘胶剂未来发展趋势预测2023四、《食品接触材料用胶粘剂中可溶性重金属元素测定标准》 第二章 2023年全球胶粘剂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23年全球胶粘剂行业格局分析 一、全球胶粘剂市场动态 二、全球胶粘剂市场生产消费重心转向亚洲 三、全球胶粘剂行业格局生变 第二节 2023年全球胶粘剂行业细分市场运行分析 一、美国 二、韩国 三、日本 https://www.cir.cn/7/22/ZhanJiaoJiWeiLaiFaZhanQuShiYuCe.html
8.金属纳米催化剂9篇(全文)金属粒子/光催化氧化物型复合纳米抗菌剂是将具有抗菌功能的纳米金属粒子与光催化氧化物进行复合,使用时纳米金属粒子与氧化物形成的活性氧基团同时被释放,使材料兼具有高效的杀菌和光催化作用。 Zhang[2]等在TiO2表面沉积均匀分散的纳米银层,因量子效率增加,在杀灭微球菌的抗菌试验中表现出明显优于未沉积银层TiO2材料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od063sv.html
9.食品接触材料的金属检测V我们的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涵盖金属和合金材料产品,包括食品包装,储物盒,厨房容器,盘子,杯子产品等。 欧洲标准测试 金属用于许多与食物接触的材料,如厨房用具、餐具、餐盘、罐头、锅、刀等。与食物接触的一些物品和物体是由纯金属制成的,而另一些是由金属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合金或多层材料制成的。所有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https://www.v-trust.com/cn/labs/metal-material-testing-china
10.金属材料基础知识汇总篇2:金属材料基础知识汇总 一、填空题: (1)、参保患者就诊时,接诊医务人员应审核患者的参保资质,认真进行身份和证件识别,按有关规定认真查验基本医疗患者的(社保卡)、工伤患者的(工伤证)和(社保卡)等就医凭证,发现就诊者与就医凭证身份不符时,应按(自费)结算,严禁冒名就医。(2)、参保患者因行动不便,需要门诊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cv19kbh.html
11.《AHM》综述:用于骨修复的金属材料!德医学院四、总结与展望 合金材料的稳定性和多功能性是骨修复材料的基础。尽管现有困难和挑战仍未解决,但合金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骨缺损修复金属材料具有光明未来和临床应用前景。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合金材料进一步被探索并应用于骨修复领域,作为骨修复植入物应用于临床。https://deyixueyuan.com/wechat/info/detail?id=2025
12.金属材料制样机金属材料制样机今日价格、最新报价、行情走势来自于我的钢铁网门户网站,为您提供金属材料制样机产业资讯信息,包含最新的金属材料制样机今日价格、金属材料制样机行情走势、金属材料制样机最新报价、行业分析等信息,为国内钢铁企业,钢材企业提供最新的金属材料制样机汇总资讯https://www.mysteel.com/hot/556858.html
13.西安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目的:质量检测-检查产品金相组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或图纸规范;材料研究、改良-更深入的了解金属材料微观组织、性能内在关系及形成规律;工艺研究、改良-通过金相分析,有方向的调整佳热加工工艺,或者评价热加工工艺的合理性;故障/失效分析-通过微观分析,有针对性性排查失效原因。http://www.sxhems.com/Article-detail-id-3449461.html
14.铬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冶金化工耐火材料等行业铬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冶金、化工、耐火材料等行业。某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Cr2O3、Fe2O3、FeO,还有少量MgO、Al2O3和杂质SiO2等,利用其制备多种铬产品和其他金属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Al2O3+Na2CO3 2NaAlO2+CO2↑ SiO2+Na2CO3 Na2SiO3+CO2↑ https://zujuan.xkw.com/14q15747889.html
15.口腔内金属材料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金属抑菌机制分析自1920年国际制定了银汞合金标准,医用金属材料在口腔中开始广泛应用,随着金属加工工艺和对医用金属研究的推进,口腔内金属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主要应用于口腔的金属材料包括银汞合金、钴铬合金、镍铬合金、金-钯合金、银-钯合金、钛以及钛合金等,这些金属材料用于牙体充填,固定义齿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以及https://www.kq88.com/kqcl/kqcl02/3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