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牙体缺损修复后具有稳定而协调的(牙合)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正中(牙合)时,(牙合)面有广泛的接触
B.正中(牙合)、前伸(牙合)和侧方(牙合)无早接触
C.前伸(牙合)时,上下前牙呈组牙接触,后牙无接触
D.侧方(牙合)时,上下颌牙呈组牙接触,非工作侧不接触
E.侧方(牙合)时,上下颌牙呈组牙接触,非工作侧有接触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正中(牙合)时达到广泛的尖窝接触关系,所以A正确;达到正中(牙合),前伸(牙合)和侧方(牙合)没有早接触,所以B正确;前伸(牙合)时,上下前牙有接触,后牙无接触,是前伸(牙合)平衡,故C正确;侧方(牙合)时,上下颌牙呈组牙接触,非工作侧不接触,所以D正确;E不正确,此题选E。
47、以下关于后牙3/4冠的牙体预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轴沟可预备在邻面舌侧1/3与中1/3交界处
B.牙尖正常时,冠的(牙合)边缘一定要覆盖颊、舌尖
C.可在舌侧(牙合)缘嵴外形成小斜面或小肩台
D.必要时可在邻面增加邻沟数目,或在(牙合)面增加钉洞固位形
E.(牙合)沟预备是为防止修复体(牙合)向脱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轴沟应预备在邻面颊1/3与中1/3的交界处,若下颌第一磨牙覆盖面为颊面,则轴沟的位置应置于舌1/3与中1/3交界处,故A错误。牙尖正常时,冠的(牙合)边缘可不覆盖颊舌尖,故B错误。后牙3/4冠多覆盖舌面,(下颌第一磨牙除外),修复体颊缘可伸展至(牙合)面颊缘的颊面上,并在颊侧(牙合)缘嵴处形成小斜面或小肩台,故C错误。(牙合)沟预备是为了防止修复体舌向脱位而不是(牙合)向脱位,故E错误。必要时可在邻面增加邻沟数目或在(牙合)面增加钉洞固位形。本题应选D。
48、初戴的全口义齿唇颊侧边缘应该
A.半圆形略越过唇颊沟
B.圆形离开唇颊沟
C.越厚越好,固位力强
D.越薄越好,舒适轻巧
E.让开唇、颊系带处
【答案解析】:全口义齿初戴时,要特别注意唇、颊系带处,观察边缘切迹是否让开,有无妨碍系带活动情况,如有,要用柱形石磨改。
49、下列哪一项不是非解剖式人工牙的特点
A.咀嚼效率低
B.可减缓牙槽嵴吸收
C.(牙合)力以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传递
D.无牙尖,有外展隙
E.可减少义齿的不稳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非解剖式牙:(牙合)面形态与天然牙有别,或者为无尖牙,或者为舌尖咬合类型等。无尖(牙合)面无高起的牙尖,仅有外展隙,食物溢出沟等。无尖牙可减小侧向力,使(牙合)力主要以垂直方向向牙槽嵴传导。可减少由侧向力造成的义齿不稳定,但咀嚼效能不如解剖式牙。根据牙槽嵴宽窄和高低来选择后牙的牙尖高低和颊舌径宽窄。牙槽嵴窄且低平者,选择半解剖式牙或非解剖式牙,并要减小颊舌径。牙槽嵴高而宽者,可选择解剖式牙尖的后牙。
50、(牙合)面嵌体洞形轴壁需向(牙合)方外展
A.11°~15°
B.15°~25°
C.0°~3°
D.2°~5°
E.6°~10°
【答案解析】:嵌体应将洞形轴壁的倒凹去除,各轴壁平行或向(牙合)方外展2°~5°。
51、PFM全冠肩台的宽度一般为
A.3.5mm
B.2.0mm
C.1.0mm
D.1.5mm
E.以上都不是
【答案解析】:金属烤瓷全冠(PFM)唇颊侧肩台宽度一般为1.0mm。因此本题应选C。
52、常用的暂基托材料有
A.自凝树脂
B.光固化基托树脂
C.虫蜡板
D.蜡片
E.以上都是
【答案解析】:暂基托只用于制作(牙合)托,排列牙齿和形成蜡型。常用的暂基托材料有自凝树脂、光固化基托树脂、虫蜡板和基托蜡片。
53、义齿修复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无关的是
A.修复过程中的依从性
B.义齿的稳定性
C.对义齿的适应程度
D.对义齿的维护
E.对义齿的满意程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积极乐观、富有耐心、持之以恒的患者对全口义齿能主动适应,对全口义齿易于满意;性格急躁、执拗性高、敏感精明的人则归咎于义齿的不适。对克服困难是消极的,对全口义齿满意度低。
54、倒钩卡环常用于
A.倒凹区在(牙合)支托同侧下方的基牙
B.最后孤立的磨牙
C.前后均有缺隙的孤立前磨牙或磨牙
D.缺隙侧松动天然牙的邻近基牙
E.基牙牙冠短而稳固,相邻两牙之间有间隙或有食物嵌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倒钩卡环又称下返卡环,常用于倒凹区在(牙合)支托同侧下方的基牙。
55、如选作固定义齿基牙为死髓牙,则必须进行的处理是
A.减小牙体预备量以增加基牙抗力
B.采用可动连接体以缓冲(牙合)力
C.完善的根管治疗
D.采用桩核冠固位体
E.增加基牙,分散(牙合)力
56、以下有关全冠(牙合)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牙合)力方向接近牙齿长轴
B.无早接触
C.必须恢复原有的(牙合)面大小与形态
D.应与邻(牙合)面形态相协调
E.应与对颌(牙合)面形态相协调
【答案解析】:全冠轴面、(牙合)外形、牙尖斜度、磨耗度等应与整个牙列协调,不要刻意追求标准解剖形态。全冠修复后前伸(牙合)、侧方(牙合)无干扰,应修平过大牙尖斜面,以减小侧向力。
57、下列哪一组织面与义齿脱位的水平力量有关
A.(牙合)平面
B.缓冲面
C.组织面
D.(牙合)面
E.磨光面
【答案解析】:义齿磨光面与水平力量有关,是使义齿保持稳定的表面。
58、下列有关牙槽骨的吸收叙述正确的是
A.牙槽骨的吸收与全身健康状况无关
B.牙槽骨的吸收速率与是否修复缺失牙无关
C.上下颌骨保持原有形状和大小
D.不同个体牙槽骨吸收结果相同
E.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牙槽骨吸收结果不同
59、可摘局部义齿基托伸展的范围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尽量减小基托范围,使患者感到轻巧、舒适、美观
B.基托应尽量伸展以获得良好的封闭和固位效果
C.下颌远中游离者应覆盖磨牙后垫1/3~1/2
D.上颌远中游离者应伸至翼颌切迹,远中颊角应覆盖上颌结节
E.应与天然牙轴面的非倒凹区轻轻接触
【答案解析】:可摘局部义齿主要依靠各种类型固位体的固位效果,尽管基托有一定的辅助固位效果但仍应该尽可能地缩小基托伸展范围,以使患者获得最佳的舒适感。
60、前牙金属烤瓷全冠唇面龈边缘的最佳选择
A.龈下凹形边缘
B.平龈边缘
C.龈上凹形边缘
D.龈下肩台边缘
E.龈上肩台边缘
【答案解析】:龈下边缘位于龈沟内,为牙龈所遮盖,优点是美观、固位好。即使设计龈下边缘,修复体的龈边缘也要尽可能离开龈沟底的结合上皮,减少对牙龈的有害刺激。一般要求龈边缘距龈沟底至少0.5mm。
61、不属于双面嵌体的是
A.舌(牙合)嵌体
B.近中(牙合)嵌体
C.远中(牙合)嵌体
D.颊(牙合)嵌体
E.近中(牙合)远中嵌体
【答案解析】:嵌体根据覆盖牙面的不同,分为单面嵌体、双面嵌体和多面嵌体。双面嵌体具体可分为近中(牙合)嵌体、远中(牙合)嵌体、颊(牙合)嵌体、舌(牙合)嵌体。近中(牙合)远中嵌体属于多面嵌体。
A.咬合不平衡
B.义齿固位不良
C.垂直距离过低
D.垂直距离过高
E.咬合力过大
【答案解析】:天然牙列存在时,上下颌的关系依赖于上下牙列牙齿的尖窝交错的接触而得到保持。此时患者两侧髁突处于关节凹中的生理后位。全口义齿的垂直距离过低时,患者戴入义齿并咬合时下颌髁突会明显向后上方移位,严重时可合并关节症状,故正确答案选C。一般情况下,垂直距离过高时,患者面下1/3垂直距离增大,同时伴有面颊部肌肉酸痛或关节不适等,所以不能选D。其他选项的情况也不会产生髁突后移及关节症状。
63、以下不属于排列全口义齿人工牙的美观原则的是
A.要体现患者的个性
B.上前牙的排列要参考患者的意见
C.牙弓弧度要与颌弓形一致
D.上前牙的位置要衬托出上唇丰满度
E.前牙排成浅覆(牙合)、浅覆盖
【答案解析】:美观原则包括恢复面部丰满度体现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其他个性特征。人工牙列的弧度应与颌弓形态一致,颌弓形和面形一致,可分为方圆形、尖圆形和卵圆形3种。故不选C、D、A。上前牙的排列,我们要参考患者的意见,不选B。前牙排成浅覆(牙合)、浅覆盖是遵循了组织保健原则而非美观原则,故选E。
64、以下关于消除可摘局部义齿不稳定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消除(牙合)支托、卡环在余留牙上形成的支点
B.消除基托下与组织形成的支点
C.增加对抗平衡固位体
D.尽力设计黏膜支持式义齿,以避免产生支点
E.在支点或支点线的对侧加平衡力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控制可摘局部义齿不稳定方法的了解。消除可摘局部义齿不稳定的方法包括增加对抗平衡固位体和消除支点。选项C、
E、A、B符合上述要求。设计黏膜支持式义齿可造成义齿因无支持而产生下沉,也不能避免产生支点,因此不能消除义齿的不稳定。而且黏膜支持式义齿由于支持能力差,容易产生黏膜压痛等问题,应尽量少设计黏膜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故正确答案应选D。
65、正常的咀嚼运动中,咀嚼食物的(牙合)力约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力量的
A.1/3
B.3/4
C.2/5
D.2/3
E.1/2
【答案解析】:牙周组织的支持能力大于日常咀嚼食物的(牙合)力,多出的支持能力称为牙周储备力,或称牙周潜力,是固定桥修复的生理基础。
正常的牙齿,咀嚼食物的(牙合)力约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正确答案是E。
66、适合采用半固定桥修复的是
A.基牙倾斜
B.牙槽嵴过低
C.基牙松动
D.游离缺失
E.咬合过紧
【答案解析】:半固定桥的一端为栓道活动连接体,可解决一端基牙倾斜,难以取得共同就位道的情况。避免为获得共同就位道而进行过度基牙预备。选项C、D、E、B的情况不能用设计半固定桥来解决。
67、可导致戴上颌义齿后恶心、唾液增多的原因是
A.磨光面形态不佳
B.后牙排列偏颊侧
C.颊侧系带处基托缓冲不够
D.义齿基托后缘过短
E.基托后缘伸展过多、过厚
【答案解析】:戴上颌可摘局部义齿后,由于基托后缘伸展过多、过厚,或基托后缘与黏膜不贴合,两者之间有唾液刺激而引起恶心。应磨改基托或进行重衬解决。如唾液分泌多,口内味觉降低,只要坚持戴用义齿,习惯后这些现象即可消失。
68、外耳道触诊法验证颌位关系主要目的是
A.确定开口型是否正常
B.确定关节是否有弹响
C.确定髁突是否退回生理后位
D.确定垂直距离是否正常
E.确定关节是否有疼痛
【答案解析】:外耳道触诊法,用两手小指末端伸进两侧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壁进行触诊,请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和侧向运动,以了解髁突的活动度及冲击感。可确定髁突是否退回生理后位,所以C正确,而D、E、A、B不是外耳道触诊法检查的内容,所以排除选项,故此题选C。
69、不属于调节可摘局部义齿固位力的措施的是
A.需增加横向固位力者选用铸造卡环
B.调节卡环臂进入倒凹区的深度和坡度
C.调整义齿就位道
D.调控基牙间的分散度
E.增减直接固位体的数目
【答案解析】:固位力是抵抗修复体(牙合)向脱位的力量,调节可摘局部义齿固位力可以通过调整义齿的就位道,基牙的位置选择,增加基牙固位体的数目,增加间接固位体,增加卡环臂进入倒凹的深度等,所以C、D、E、B正确,而选用铸造卡环不是增加横向固位,而是增加稳定性,所以A错误,故选A。
A.牙本质过敏
B.继发龋
C.牙髓炎
D.边缘性牙龈炎
E.根尖周炎
71、下列关于邻(牙合)嵌体邻面片切洞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片切面颊舌边缘应达到自洁区
B.用于邻面突度较大时
C.用于邻面缺损大而浅时
D.可在片切面内制备箱型固位
E.可在片切面内制备小肩台
【答案解析】:片切洞形,用于邻面缺损范围大而浅,或邻面突度小,邻接不良的患牙,在片切面的中心,可根据患牙邻面龋损状况及嵌体的固位需要制作箱状洞形、沟固位形等增加固位效果。
72、全口义齿的前牙要排成浅覆(牙合)和浅覆盖的主要目的是
A.与天然牙一致
B.易于取得前伸(牙合)平衡
C.美观
D.排牙方便
E.发音清晰
【答案解析】:人工牙的覆(牙合)覆盖要合适,前牙要排成深覆盖、浅覆(牙合)形成较小的切导斜度,有利于取得前伸平衡(牙合),也有利于义齿的切割功能、固位功能、牙槽嵴的组织保健,所以B正确。而其他选项的功能不是通过前牙要排成浅覆(牙合)和浅覆盖实现,故选B。
73、全口义齿初戴,下列哪一项是与义齿稳定无关的因素
A.合理的人工牙排列
B.具有平衡(牙合)
C.良好的咬合关系
D.适当的基托伸展
E.理想的磨光面形态
【答案解析】:适当的基托伸展与义齿的固位有关。
74、下列哪一项使用可摘局部义齿最不容易造成疼痛的部位的是
A.上颌结节颊侧
B.内斜嵴处
C.尖牙唇侧
D.牙槽嵴顶
E.上颌隆突
【答案解析】: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最易造成疼痛的部位是A、B、C、E所述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是骨质突起的部位,该部位黏膜较薄、弹性
差,不易缓冲(牙合)力,所以容易出现戴牙后的疼痛。而答案D中的牙槽嵴表面有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下有致密的黏膜下层,能承受咀嚼压力,该区是合力主承托区,戴义齿后正常情况下不该出现疼痛,故应选D。
75、固定义齿的设计主要是根据
A.基牙的牙冠大小
B.基牙的牙根数目
C.患者的舒适度
D.牙周膜的面积
E.患者的美观要求
【答案解析】:固定义齿设计的生理学基础是牙周膜面积。牙周膜在牙根和牙槽骨间起缓冲作用,并调节所承受的(牙合)力,基牙能否分担桥体传递的(牙合)力,取决于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牙周膜面积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用牙周膜面积衡量邻牙可否作基牙和选择基牙数的依据,所以D正确。其他选项考虑的因素都不如牙周膜面积重要,故选D。
76、对于无根尖周病变的牙,最早可以根充后多久进行桩冠修复
A.瘘管闭合后
B.无自觉症状后
C.3天后
D.1周后
E.2周后
77、采用问卷法的心理测验为
A.韦克斯勒测验
B.MMPI
C.洛夏测验
D.TAT
E.H-P成套测验
【答案解析】:MMPI,一种鉴别病人有无精神障碍及特征的心理测验方法,已成为一些精神专科常规使用的检查手段。
78、在精神分析中,治疗师会潜意识恋慕或憎恨患者,可称为
A.疏泄
B.反移情
C.负移情
D.正移情
E.自由联想
【答案解析】:移情也翻译成同理心,一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常用的概念和技术,心理治疗师通过转移患者的感情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移情既可以发生在患者身上,也可以让医生所利用。患者的移情现象,是把压抑的潜意识和情绪(喜爱或增根)转向医生,把医生当做发泄对象。另一方面,医生可以利用移情技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以医生自己以往的体验来体会患者现在的痛苦和困难,对患者的痛苦表示真诚的理解和关心,从而融洽医患关系,让医生深入地了解患者的躯体和心理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患者喜欢医生或医生喜欢患者,即所谓反移情。
79、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是
A.美国
B.挪威
C.比利时
D.新西兰
E.荷兰
【答案解析】:2001年4月10日,荷兰议会议院以46票赞成、28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安乐死法案,从而使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本题选E。
80、在医患关系中,下列哪一项属于高于契约关系的是
A.并列关系
B.主从关系
C.信托关系
D.商品关系
【答案解析】:一般地说,医患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它是发生在患者的求医行为且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默契,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有独立的人格且是平等的。但是医生掌握着更多的医学知识和诊治疾病的能力,患者在医疗决策中处于弱势或依赖地位,因此在患者的求医行为中包含着对医生的信任与托付,同时医学的人道主义性质和医生的信誉感也促使医生应维护患者的利益,甚至敢冒风险和牺牲个人的利益,医患之间的这种关系是高于契约关系的,所以C正确。本题应选C。
81、C型行为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的是
A.高血压
B.糖尿病
C.胃溃疡
D.乳腺癌
E.支气管哮喘
82、下列有关心理应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适度的应激可以促进健康
B.长期的超强度应激会损害健康
C.有效的放松训练可以降低心理应激水平
D.相信事件是可控制可预测的可以减轻心理应激
E.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解除焦虑
【答案解析】:心理应激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变化对机体产生威胁时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可以是适应的或适应不良的。
83、下列哪一项不是可预防心身疾病的措施
A.正确认识各种生活事件
B.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C.劳逸结合不超负荷工作
D.减少负性情绪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E.多参加社会活动
【答案解析】:心身疾病是多种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预防不能只着眼于生物学因素,应从更广泛的方面着手。后者包括健全人格、改变情绪状态、对行为的干预等。E、C两个选项是相互矛盾的,比较不难发现此题答案是E。
84、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动力称为
A.学习
B.行为
C.需要
D.应激
E.动机
【答案解析】:学习是指通过练习或经验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动力。需要是指人类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个体心理及生理反应稳态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
85、下列哪一位提出了情绪三因素理论
A.兰格
B.阿诺德
C.沙赫特
D.坎农
E.均不正确
【答案解析】:情绪三因素理论(情绪的认知学说之一)认为情绪产生包含三个要素: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其中认知因素起决定作用。
坎农提出的是丘脑学说,兰格提出的是外周学说,阿诺德提出的是认知兴奋评价学说(情绪认知学说之一)。
86、“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说明了
A.感觉适应
B.感觉相互作用
C.感受性补偿
D.感觉过敏
E.感觉减退
87、下列哪一项不予医师执业注册
A.受过刑事处罚的
B.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满3年的
C.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D.受过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E.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3年的
【答案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①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②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③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
务的其他情形的。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88、下列有关医疗事故鉴定,不正确的是
A.医疗事故鉴定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
B.省级地方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的再次鉴定工作
C.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合议制,鉴定组人数应为单数
D.医疗事故鉴定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提起
E.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答案解析】:患者为再次申请,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89、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办的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在设计任务书批准后,应当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申请对施工环境进行
A.环保调查
B.卫生调查
C.卫生资源调查
D.环境资源调查
E.危害因素调查
【答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自然疫源地或者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计划兴建大型建设项目时,建设单位在设计任务书批准后,应当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申请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并根据卫生防疫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本题选B。
90、下列哪一项是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
A.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B.尊重患者隐私权
C.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D.努力钻研业务,及时更新知识
E.爱岗敬业,努力工作
【答案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一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①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检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②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③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④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医学继续教育;⑤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⑥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⑦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医疗机构的管理。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