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侧: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较二季度放缓0.1个百分点,经济活力仍待修复
●物价水平:9月CPI同比涨幅小幅回落,PPI同比降幅较8月扩大1个百分点
●货币金融:9月份社融同比少增3700亿元,企业资本开支意愿仍处于低位,经济活力仍待修复
PART2.品牌资讯
●BottegaVeneta:作为开云集团旗下近两年最抗跌的奢侈品牌正加速向高端化进化,进一步锚定富裕人群而非中产人群
●安踏体育:第三季度安踏品牌中单位数增长,Fila负增长,迪桑特、可隆等品牌增速超过45%,迪桑特有望成为集团第三个过百亿的品牌
PART3.零售业态资讯
●2024年第二季度“大型零售企业发展指数”延续自2018以来的下行趋势,企业盈利状况进一步下降,消费仍待修复
●戴德梁行:上海三季度零售物业大量新增,“户外经济”热潮涌动
●京东:全力加码低价策略,双11上线商品跨平台比价功能
PART4.行业简讯
PART.1
宏观形势
供需两侧: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较二季度放缓0.1个百分点,经济活力仍待修复
【消费】9月社零同比增长3.2%,较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4%,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7.8%,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4%。按零售业态分,1-9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下降3.3%、1.7%。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较1-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7.9%(较1-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7.8%、4.1%、7.2%。
【固定资产投资】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增速与1-8月持平;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2%,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同比减少19.1%(降幅较1-8月扩大1.4个百分点)。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65%。
分领域来看,1-9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增速较1-8月加快0.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1%(增速较1-8放缓0.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降幅较1-8月收窄0.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9月份,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2.4%,较8月回落6.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基数效应逐步抬高,以及海外需求放缓,特别是欧盟需求短期快速回落等原因。目前来看,由于欧美国家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制造业补库动力不强,外需放缓,短期对中国出口支撑减弱。
9月份,按美元计,进口金额同比0.3%(前值为增长0.5%),增速继续回落,显示国内需求持续放缓。
【工业生产】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较8月加快0.9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的行业较8月份增加4个。其中,纺织业增长5.1%,布的产量下降1.4%;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0.3%、钢材产量同比下降2.4%。
物价水平:9月CPI同比涨幅小幅回落,PPI同比降幅较8月扩大1个百分点
【CPI】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前值0.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2%。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持平。1-9月平均,CPI比上年上涨0.3%。9月份,衣着价格同比上涨1.3%,环比上涨0.8%。
【PPI】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2%、环比均下降0.8%。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1%。
货币金融:9月份社融同比少增3700亿元,企业资本开支意愿仍处于低位,经济活力仍待修复
9月份,新增社融同比少增3722亿,社融期末存量同比增速为8.0%(前值为8.1%);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7200亿,贷款期末存量同比增速为8.1%(前值为8.5%)。
就新增社融结构来看,政府债券发行自8月以来大幅加速,是社融主要支撑项。9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5437亿元;新增企业债券融资-1926亿元,同比少增2576亿元;新增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少增198亿元。
就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来看,在居民贷款方面,9月居民部门贷款同比少增3585亿元,已连续8个月同比少增,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170亿元,指向居民消费以及按揭购房需求仍然偏弱。在企业贷款方面,9月企业部门贷款同比少增1934亿元。
9月M2同比增长6.8%,较8月上升0.5个百分点,M1同比降幅进一步放大至7.4%,再创历史低点。M1、M2“剪刀差”扩大至14.2个百分点,9月非银存款同比增多,或是由于9月底股市回温促使理财等渠道的资金转向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9月居民户存款同比少增3316亿元。
2017年1月至2024年9月M1与M2同比增速情况
【宏观形势简评】
9月份的经济数据整体仍显疲软,国内社零和进口额增速持续位于低位区间,投资和出口增速均回落,内需持续不足。在货币金融端,政府债券依然是社融的主要支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不足。9月下旬,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地产、提振股市等强劲刺激政策相继出台,四季度降准降息、增量财政政策均大概率将加速落地。在强刺激政策推动之下,预期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经济景气度将有显著回升,但市场活力的持续释放,尚待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和市场预期的持续改善。
PART.2
品牌资讯
BottegaVeneta:作为开云集团旗下近两年最抗跌的奢侈品牌正加速向高端化进化,进一步锚定富裕人群而非中产人群
创意总监MatthieuBlazy以童年时对父母衣橱和未知世界的渴望为灵感,打造了一系列颇具反差感的时装与造型。在该品牌发布的秀场视频中,一开始出现的品牌名称中的字母O被设计成兔子样式,颇显俏皮的同时也揭示了该系列的主题,那就是童真与希望。
在工艺上,BottegaVeneta对面料、轮廓、颜色、剪裁和细节进行了创新,多在造型上呈现出失衡感,包括不合身的飞行员夹克,只有一条裤腿的混合裤裙,以及西装和带有兔子图案的背包的造型搭配,其中一些造型的衣领上还系有卡通胸针。
慵懒、俏皮和精英主义,三种在以往并不协调的风格在同一节奏下反复进行着动态融合。为了营造更加欢快的氛围,秀场现场还为观众摆放了熊、公鸡和狐狸等卡通动物形象软椅,它们均来自意大利家具公司Zanotta,由该公司著名的Sacco扶手椅进行改造而成。
在秀场后台,MatthieuBlazy罕见地透露了该系列的构思过程,他表示该系列的主要参考点是电影《E.T.外星人》,自己在进行设计时回溯了童年期间的好奇心和自发性,希望通过2025春夏系列重新诠释这种孩童时期的愿望,一种“别致的尴尬感”。
BottegaVeneta通过每个人都拥有的童年经历打造了一个属于成年人的游乐园,与更多观看者产生深处共鸣与连接,无疑是聪明之举。
然而这样的欢快基调其实鲜少能与BottegaVeneta联系在一起。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4秋冬系列中,该品牌打造了末世焦土风格的秀场,座椅和地板采用日本燃木工艺,在形似火焰的橘红色背景中,长满了盛放的仙人掌,而一个个身着版型坚挺的时装的模特则展现出生命力和力量感。
究竟是对当下全球议题的沉思,还是对时尚产业创意贫瘠和匮乏所引发的紊乱的忧虑,外界不得而知,但其背后大概率蕴含着MatthieuBlazy的深刻表达。MatthieuBlazy在最新系列发布后表示,上一季的主题具有沉思性,但本季只希望庆祝日常生活本身。
在不确定性陡升的时尚产业中加速成长的BottegaVeneta,像极了一个渴望在充满浮躁和危险的世界中尽快长大的孩童。根据BottegaVeneta母公司开云集团财报,在核心品牌Gucci和YvsSaintLaurent纷纷失速的情况下,BottegaVeneta是今年上半年唯一录得增长的品牌,按即时汇率计算收入增长3%至8.36亿欧元,创下品牌记录,其中零售业务收入增长8%。
自MatthieuBlazy在2021年11月上任之后,BottegaVeneta的设计风格逐渐回归成熟低调,聚焦工艺本身和奢侈感,充满需要近距离观看的细节与纹理,包括由他操刀的前两季中的皮质牛仔裤和衬衫,以及看似是睡袜实则是以皮革编织打造的鞋履。
不同于时尚产业频繁创造新鲜概念和全新叙事的传统,MatthieuBlazy希望他手下的BottegaVeneta能够在工艺和设计上保持连贯与稳定,由他操刀的前三个系列在聚焦工艺创新的同时还进行廓形尝试,以及穿着者和衣着关系塑造。
在BottegaVeneta2023春夏时装系列中,包括牛仔裤、卡其裤在内的前六套造型看似稀松平常,实际上均由高品质面料制作而成,其中一件条纹衬衫甚至需要经过12层工艺处理。不再将陌生的质料变得高级时装化,而是将高级时装惯用的材料变得陌生化,这才是最能体现MatthieuBlazy的精湛技艺的细节。
或许是因为曾师从RafSimons的缘故,后者曾多次抨击时尚产业轻视创意而重视商业的现状,并在早年间的设计中频繁引用诺斯替主义和第四性等较为晦涩的概念,MatthieuBlazy对时尚概念也拥有深度见解,抽象但极具哲学意味的新闻稿便是BottegaVeneta进入MatthieuBlazy时代之后的突出标志。
BottegaVeneta的设计风格逐渐回归成熟低调,聚焦工艺本身和奢侈感。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品牌,BottegaVeneta真正渴望的是成为一家时装屋,正如MatthieuBlazy所言,专注工艺,而非设计。
于2019年上任的BottegaVenetaCEOLeoRongone曾明确将该品牌定义为超级奢侈品牌,最终目标是跻身爱马仕和Chanel所处的奢侈品金字塔顶端。他表示,BottegaVeneta致力于提供经典永恒且兼具当代感的产品系列,专注于长期可持续增长,并且绝不会在质量上妥协。
流行观点认为,BottegaVeneta确实是一个足够安静的品牌。自该品牌前任创意总监DanielLee于2021年决定关闭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之后,BottegaVeneta至今都没有恢复其Instagram账号。在信息加速迭代的当下主动与网络世界划清界限,BottegaVeneta成为一家高级时装屋的决心已无需质疑。
得益于近年来静奢风的盛行,一向低调克制的BottegaVeneta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进行主观上的捆绑,虽然这样被定义或并非品牌本意,但客观上确实为其带来了大量高端客群。
区别于DanielLee时期迎合中产消费者的品牌策略,BottegaVeneta如今已正式回归该品牌曾经拥有的富裕消费者,伴随中产消费者逐渐收紧预算,富裕消费者正在展现出强大的购买力和韧性。
通过产品定价,不难看出BottegaVeneta瞄准高端客户的决心。一款Tosca球星开合肩背包的售价高达8.9万元,与Chanel这样的头部奢侈品牌的价格区间接近,后者一款CF手袋的售价近日正式突破10万元,一度引发市场热议。开云集团董事长Franois-HenriPinault在今年年初表示,该集团拥有广泛的进取型消费者,这使其旗下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达到新高,未来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高端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BottegaVeneta在DanielLee时期曾迎合中产消费者,并在此过程中消磨了富裕消费者对品牌一贯的信任。虽然BottegaVeneta在上半年业绩表现可观,但该品牌规模仅为Gucci的五分之一,后者上半年收入录得40.9亿欧元。由于开云集团如今明确以高端化为导向,且Gucci拥有更广泛的认知度和产品线,在盈利能力下降、市场需求疲软的当下,该集团或选择优先将资源供给Gucci,旨在率先打造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对BottegaVeneta的投入可能并不足以推升其成为一家高级时装屋。
另一方面,Chanel和爱马仕如今依然稳居奢侈品市场金字塔尖,其中Chanel近年来的涨价策略正在变得更加激进,延续每年涨价两次的传统,且无意通过强化小型奢侈品扩大客群,但这依旧是其高端化成果的最直接体现。
爱马仕上半年的收入则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市场录得9.9%的增幅,达到35.2亿欧元,是为数不多在该地区录得增长的奢侈品集团,执行主席AxelDumas表示,进取型消费者的数量已经下降,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不用收入消费,而是用财富消费,且更倾向于在本土购物。换而言之,Chanel和爱马仕的高端市场地位依旧难以撼动,在宏观经济收紧的当下,富裕客群正在为它们构筑强大的抗风险能力。通往金字塔顶端的路径愈发狭小。
LVMH:第三季度收入下跌4.4%,为近三年来单季业绩最差表现,分析认为奢侈品消费市场景气度的回升有赖于宏观经济的改善与行业内部的调整
LVMH今年前三个季度收入下跌2%至607.5亿欧元,不及分析师预期;其中,第三季度收入下跌4.4%至190.7亿欧元,不及VisibleAlpha分析师预期的200.1亿欧元,是近三年来最差表现,若剔除汇率波动的影响,LVMH期内收入同比下跌3%,较第二季度出现明显放缓趋势。
作为奢侈品行业风向标,LVMH是主要奢侈品上市公司中第一个发布财报的公司,该公司令市场失望的业绩基本确定了悲观基调。虽然美国银行分析师此前表示,第三季度成为奢侈品行业近四年以来表现最差的季度,但事实证明,情况比人们想得更糟。
LVMH最核心的时装皮具部门自2020年以来首次录得销售额下降,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大跌5%,也低于VisibleAlpha统计的分析师普遍预期的增长1%。业绩罕见低于预期,以及增长由正转负,第三季度成为LVMH近三年来最差表现。LVMH将收入缩水主要归咎于全球宏观经济地缘政治不稳定,主要是由于日元走强,日本市场增长放缓,以及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需求不振。
分析认为,日本市场增长放缓的背后,仍然是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急剧变化。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表明,日本奢侈市场今年以来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外国游客,绝大多数是中国消费者。而根据LVMHCFOJean-JacquesGuiony透露的信息,目前45%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发生在海外。
第三季度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有机收入大跌16%,虽然集团不单独披露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数字,但市场估算中国内地的销售跌幅甚至高于该数字。根据Jean-JacquesGuiony过去三个季度在财报后会议的说法,第一季度包括境外消费的中国消费者对LVMH时装皮具贡献为增长10%,上半年放缓为低个位数增长,然而到了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对LVMH时装皮具贡献录得中个位数的下跌,三个季度以来加速放缓。
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因为日元疲软的价差优势,加上旅行限制放松后的出境旅行热潮,在日本市场疯买LV手袋等奢侈品。虽然这推动日本市场成为今年增长最快速的奢侈品市场,但由于中国消费者为等待出境游克制在本地消费,且奢侈品在日本市场利润空间小于中国市场,这一变化对奢侈品行业整体不利。
进入第三季度,随着日元汇率优势减弱,中国消费者赴日购买奢侈品的热情迅速冷却。根据环球蓝联的数据,全球市场的免税消费在6月到8月持续放缓,增幅分别为32%、25%和17%,主要受到亚太地区免税消费的超高速增长有所放缓影响。日本的连续减速尤为明显,8月份的同比增长率从5月的222%、6月的135%和7月的103%,降至50%。换言之,以日本为主要市场的免税消费作为奢侈品行业今年以来为数不多的增长引擎之一,也扛不住了。
根据国内社交媒体的反馈,价格太高已经成为人们消费奢侈品的重要阻碍。奢侈品在中国本就存在的较高价差,以及过去几年的激进涨价,使得消费者宁愿压抑自己的消费,等待下一次出境免税消费,也不愿意在本地市场进行消费。包括LVMH在内的奢侈品集团在过往的公开场合,拒不承认品牌因为市场竞争而进行策略性涨价,而坚称是出于通胀等原因。
DiorCEO从去年起由LVMH老板的大女儿DelphineArnault担任,她最近从当红黑马MiuMiu挖角CEO至Dior担任董事总经理,而有关该品牌创意总监更替的传闻也甚嚣尘上。先是同时担任Dior男装创意总监和Fendi女装创意总监的KimJones从Fendi卸任,而后有关Dior女装创意总监MariaGraziaChiuri可能离职的消息也在市场上广泛流传。总而言之,Dior正处于动荡期,而这个LVMH老板BernardArnault最心爱的品牌,如今也是LVMH接下来能否重振业绩的关键。
至于LVMH其他第二梯队品牌,情况也颇为复杂混乱。Celine终于在月初将创意总监HediSlimane换为MichaelRider,Givenchy也最新任命新创意总监SarahBurton。新创意总监需要过渡和磨合,其首个系列要在明年才能发布,意味着上述品牌的形象更新和销售转化,要在首个系列的至少数月之后才能落地,为大众市场可见。
短期内的唯一好消息来自Loewe,根据该品牌递交的材料,其2023年收入破8亿欧元,预计2024年将进入10亿欧元俱乐部。奢侈品行业还是靠创意驱动,Loewe目前被视为是LVMH旗下唯一能够对MiuMiu进行防御的时装类品牌。但近期市场传闻该品牌创意总监JonathanAnderson将被调任至Dior,这可能会打断Loewe的增长势头,而该品牌在过去两年的上升期一直未能完全击败MiuMiu。
LVMH旗下品牌的创意匮乏和人事动荡同样并非其个体情况,而是奢侈品行业的整体缩影。包括Chanel、Gucci、Burberry等主要品牌在内,由于创意总监的出走和更替,导致品牌创意产出都处于不稳定的历史阶段。Chanel、Burberry和Gucci等品牌都处于创意产出不稳定的阶段
奢侈品牌3到5年换一轮创意总监,使得品牌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失去个性和连贯性。创意总监在市场竞争和管理层干涉下中摇摆不定,失去坚定的创意表达,输出平庸的新系列和同质化的产品,并被商品部门在高端化策略下贴上不合理的价格。缺乏话语权的年轻创意总监沦为管理层傀儡,难以撬动奢侈品牌的巨舰,但资深创意总监又缺乏带领行业进行颠覆创新的血液。这些问题伴随着包括LVMH、Prada等奢侈品集团在内的管理层接班、品牌易主等背景,造成了眼下的混乱局面。
如果奢侈品行业不对奢侈品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颠覆,重新与消费者需求建立有效联结,那么奢侈品消费者将从奢侈品转移到更多带来快乐体验的事物上。今年是出境旅行和黑神话悟空游戏,此后还有更多主题来分散消费者精力与金钱,这个变革可能会悄无声息地蚕食奢侈品的市场规模。消费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这为奢侈品行业在未来长期继续存在提供了基础。消费理性和情绪价值同时成为流行趋势的背后,是未来消费者将清醒地享受情绪价值。但奢侈品当前的错误本质在于,没有提供消费者所期待的情绪价值。为增长任务疲于奔忙的奢侈品公司,与消费者脱节了。奢侈品行业的消亡存在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当奢侈品提供的情绪价值与快消公司一样。
安踏体育:第三季度安踏品牌中单位数增长,Fila负增长,迪桑特、可隆等品牌增速超过45%,迪桑特有望成为集团第三个过百亿的品牌
安踏体育第三季度安踏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取得中单位数的正增长,FILA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同比录得低单位数的负增长,期内包括KOLON和DESCENTE在内的所有其他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同比录得45%至50%的正增长。
一直作为安踏王牌的FILA遭遇硬着陆。不过,安踏集团近年来一直通过旗下品牌实现增长接力,上周该集团管理层传来好消息。安踏集团和财团共同收购的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于10月8日在上海举行投资者活动,CEO郑捷透露,该集团旗下品牌始祖鸟、Salomon和Wilson在国庆期间收入大涨60%,快于上半年52%的增速,主要受益于近期国内提振计划推动假期消费。据时尚商业快讯数据,亚玛芬体育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收入增长16%至9.94亿美元,中国市场收入大涨53.8%至2.89亿美元,其中始祖鸟品牌表现尤为突出,带动了亚玛芬体育在国内的强劲增长。郑捷表示,尽管国内零售市场存在挑战,但户外市场依然表现出强劲韧性。管理层还表达出对中国市场以及将优势在全球复制的信心。
中金公司分析称,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兼具规模经济和高成长性,已是国际品牌必争之地。亚玛芬的增长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经受住了竞争激烈大市场的考验,凭借其持之以恒的全球化发展和已具备的内功,有望夯实全球布局,成为优秀的全球领军运动户外品牌运营商。该机构预计未来随着公司旗下多个品牌持续深耕全球市场并推进DTC转型,已建立竞争优势的亚玛芬有望实现优于同业的增长。
纵观亚玛芬体育当前布局,该集团在今年2月上市后,实际上已经摆脱了始祖鸟单品牌驱动增长的局面,在始祖鸟、Salomon和Wilson三个品牌都有显著进展。
Salomon在打造出XAPRO3D、XT-6等爆款球鞋后,意图继续强化在中国户外鞋品牌市场中的领先优势。品牌在店铺中强化了对户外运动细分场景的区分,针对徒步、越野跑、登山等不同场景对消费者进行购买指导。在个别爆款球鞋的短期热度后,强化户外专业属性和鞋类优势在今年成为Salomon的主要任务,这决定了品牌能否在抽签的潮流鞋款之外,将消费者持续引入门店,沉淀出品牌的忠实消费者。根据中金公司的调研,Salomon部分门店的坪效是同场竞争对手的2到3倍。
这从侧面表明,品牌在爆款产品的运营之外在零售能力上投注不少精力。亚玛芬体育此前指出,Salomon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新开7家门店,总数达到136家,预计今年年底在中国的门店将达200家。据时尚商业快讯援引消息人士,Salomon未来或有意将部分设计研发团队从欧洲迁至中国市场,有利于继续提升品牌的决策效率和综合运营管理。
如果说始祖鸟和Salomon的品牌势头在过去两年已经有所显现,那么今年在运动器材之外开拓了服装新机遇的Wilson无疑成为亚玛芬体育的最新增长动力。今年热度走高的网球运动给Wilson带来东风。今年奥运期间,网球冠军郑钦文在比赛期间使用Wilson球拍,使品牌获得可观的曝光度。天猫数据显示,这款球拍在品牌天猫旗舰店48小时内成交量暴涨200倍。Wilson在2020年便签约郑钦文,是除Nike以外最早与她进行合作的品牌,今年该品牌还签约了网球运动员袁悦,后者在3月份的WTA奥斯汀站决赛中斩获冠军。自2021年起,Wilson开始拓宽业务范围,在5月推出涉及功能性日常运动服、网球运动服以及运动鞋系列WilsonSportswear,并于同年7月在美国芝加哥开设了WilsonSportswear的第一家门店。去年9月,Wilson在上海嘉里中心开出了全新网球全场景体验店,也是上海首家零售门店。
今年热度走高的网球运动成为Wilson的东风
在中国市场,品牌加速开店、选址聚焦优质商圈的零售策略十分清晰。不过目前Wilson在中国市场开设的门店仅有9家,而直营店进驻的城市数量目前仅有6个,品牌开店空间颇为可观。Wilson能否成为下一个FILA,这给市场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安踏主品牌也在为其当今300亿年收入的巨无霸体量,打造更合适的零售形式。今年安踏在海南汇、青岛梦乐城、山西忻州等多个城市开出大型综合体门店“超级安踏”。超大面积的店铺让消费者可以像逛大型商超一样,一站式体验安踏品牌所有产品品类,满足家庭不同成员对专业运动、运动休闲产品的需求。有观察人士认为,“超级安踏”将令安踏与迪卡侬和优衣库也有一战。
安踏集团向投资者确认,安踏品牌和FILA的季度零售销售业绩比预期低10%,还强调了预测第四季度零售销售的难度增加,并拒绝根据第三季度销售不佳提供更新后的年度指引。花旗银行分析师认为,这是管理层事实上撤回了对两个品牌的2024年业绩指引。
从去年全年的16.6%到第一季度的高单位数增长,再到上半年6.8%的中位数增长,以及第三季度的负增长,FILA正在经历增长失速的关键阶段。FILA降速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开店逻辑走向尾声。随着定价高端的FILA将店铺开向低线城市,市场渗透率提升,品牌依靠开店增长的阶段结束。截至2023年末,FILA在中国市场以及新加坡共有1972间门店,绝大部分都位于中国市场。品牌此前表示,计划未来将店铺数量保持在1900到2000家。
FILA今年还在北京三里屯开设FILAICONA太古里门店,重申了品牌时尚基因和创造力。这种锚定零售地标开设超级大店,通过更具创造力的空间设计以及更丰富的商品策略,全方位传递品牌叙事及核心基因的做法,与奢侈品行业正盛行的市场趋势相符。不过,可以预测的是,FILA要开启下一轮高质量增长,仍然需要更提纲挈领的新策略进行拉动。
以高质感专业运动品牌为定位,依托高尔夫、滑雪、铁人三项专业运动的迪桑特有望成为安踏集团第三个百亿品牌。安踏集团董事长丁世忠透露,可隆上半年增速超过50%,是整个集团增速最高的品牌,店效和利润均取得很大突破。该品牌也在趁热打铁,在产品、市场营销和零售方面同时发力。具体举措包括可隆于9月底宣布知名演员、环保行动者胡歌为品牌代言人,在上海新天地开启为期8天的自然而然露营节,在都市中心打造沉浸式的露营空间,呈现品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高端品质户外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可隆也正式入驻上海新天地,展示了全新零售空间形象KOLONKRAFT,强化品牌在高端商圈的布局。
从安踏到FILA,到市场预计的下一个年收入破百亿品牌迪桑特,再到增速最高的新星可隆,中国最大体育巨头精准把握着增长节奏。当然,巨头永远需要未雨绸缪,如何应对旗下户外运动品牌彼此之间的区隔,打造产品和零售策略的差异性,以避免可以预见的户外产品过剩的库存危机,已经成为从现在开始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优质商圈的位置有限,安踏体育除了赛马,还要协同。
【品牌资讯简评】
LVMH集团第三季度业绩超市场预期同比下跌,作为奢侈品行业的风向标,其降低了市场对奢侈品行业的整体增长预期,典型表现是近期主要奢侈品公司的股价下行。其中,中国市场的奢侈品消费收缩更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经济下行周期,奢侈品牌普遍也难以逆周期增长,而表现相对较好的是能够保持较高创意能力、提供与时俱进的情绪价值的奢牌,如MiuMiu。此外,户外赛道保持了高景气度,户外的生活化趋势将会延续,未来三至五年,这一趋势将带来更大的结构化机会。
PART.3
零售业态资讯
2024年第二季度“大型零售企业发展指数”延续自2018以来的下行趋势,企业盈利状况进一步下降,消费仍待修复
9月13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了“大型零售企业发展指数”2024Q2数据。整体上来看,大型零售企业的营业收入仍在下降,盈利状况有进一步下降趋势,消费仍待进一步恢复,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其中,以百货业态为主的大型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和盈利均面临挑战,其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勉强保持盈利状态,但盈利处于历史上的最低水平。超市业态营收自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一直在下降,作为一个整体近两年持续处于亏损状态,进入2024第二季度,亏损有扩大迹象。
大型零售企业综合业态营业收入指数及净利润指数
“大型零售企业综合业态营业收入指数”显示,2024年Q2指数为1312点,继续下降,较上期下降了2.9%,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2%。趋势上看,从2018年第一季度以来,大型零售企业的营业收入持续呈现下行趋势。
“大型零售企业净利润指数”显示,当前大型零售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亏损状态,最新指数是-102点。2023年整体呈现盈利改善状态,但进入2024年,亏损又开始扩大,第二季度显示有加速扩大迹象,企业盈利压力越来越大。
亏损主要来自于超市业态的企业,其中部分企业亏损额较大,使得整个大型零售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呈现亏损状态,同时2024年上半年百货业态为主的企业净利润也明显下降。
大型百货零售企业营业收入指数及净利润指数
“大型百货零售企业营业收入指数”,样本主要以百货零售为主,但大部分企业除了百货业态外,还经营超市、购物中心等其他业态。因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多数不按业态拆分公布,因此,该指数代表以百货为主的综合业态零售企业,不仅仅是百货业态。
数据显示,营业收入经过2023年小幅回升后,进入2024年继续转为下滑,2024年第二季度指数为1220点,较上期下降了1.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
“大型百货零售企业净利润指数”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净利润指数为5点,是指数计算以来的最低值。总体上看,大型百货企业的盈利水平处在历史最低水平。
大型超市营业收入指数及净利润指数
“大型超市企业营业收入指数”显示,2024年Q2营业收入322点,较上期下降3.8%,较去年同期下降8.9%,超市业态营业收入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总体呈现下行趋势,暂无好转迹象。
“大型超市企业净利润指数”显示,大型超市作为一个整体,净利润在2020年底达到历史顶点,随后出现断崖式下降,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第一季度为-268点,较2022年第四季度有明显改善。但进入2024年第二季度,盈利状况变差,当前点位-350,亏损扩大。
大型百货零售企业营业收入指数(1995年~2024年第2季度)
戴德梁行:上海三季度零售物业大量新增,“户外经济”热潮涌动
10月10日,戴德梁行举办2024年上海三季度市场回顾媒体发布会,针对零售商业市场进行多维度的解读。
零售物业迎来大量新增,标杆项目引领新格局
2024年第三季度,上海共录得七个新项目入市,分别有上海荟聚购物中心、西岸梦中心、HAI550、前滩公园巷、佘山旭辉里和花木时光里。新增零售面积共计575,158平方米,推升上海全市总存量增加至约2,395.34万平方米。
由西岸集团和华之门资本联合开发的GateM西岸梦中心,前身是昔日亚洲规模最大的水泥厂,项目大量小而美的精致零售、态度餐饮和调性配套以完全不同的叙事视角吸引着周边的商务人群。
“户外经济”热潮涌动
户外经济热度持续,国际品牌加速中国市场开店布局。年初,美国户外品牌KEEN「恳因」上海环贸iapm中国官方首店盛大开业,作为KEEN品牌中国首家店铺。4月30日,瑞典户外运动品牌HOUDINI胡丁尼中国首店开业,选址于上海浦东嘉里城。9月,瑞士跑鞋品牌On昂跑入驻GateM西岸梦中心,这间门店也将成为On昂跑在上海开设的首间城市街边门店,此前On昂跑在上海开设的门店主要集中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内。西岸多年来形成的运动社群氛围,其后续的虹吸效应或将持续。这对于有计划走出商场,走向城市街区的运动品牌是较为理想的一个选择,是品牌形象形象与项目基因的精准匹配。品牌加速开店的背后是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在上海做出首店或形象店的投资尝试也体现了品牌对年轻、运动、活力和健康的上海市场的信心。
戴德梁行华东区商业部高级助理董事王冕表示,尽管上海社会消费在7、8月暑期表现中规中矩,未达市场预期。然而,随着9月底美联储降息及国家密集出台新政策,市场预期逐步转向乐观,消费回暖的迹象愈加明显。展望未来,随着大量新增持续供应入市,上海零售物业市场面临洗牌局面。为了迎合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众多老旧零售物业需要积极调整市场定位、业态组合和物业升级。
戴德梁行华东区董事总经理黎庆文认为,随着家居家电以旧换新、“上海旅游节”、金秋购物旅游季、发放5亿消费券等促销费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上海消费市场活力。未来三年,新增供应将主要集中在次级商圈并且拥有大众市场定位,而核心商圈的现有零售物业将持续翻新升级。有鉴于此,上海零售物业市场将进一步升级。
京东:全力加码低价策略,双11上线商品跨平台比价功能
双11期间,京东上线“真低价擂台赛”活动,该活动页面下的商品均提供比价功能,左侧为京东现货价,右侧为某平台预售价,其现货价均低于其他平台的同款商品预售价。
本次参与京东“真低价擂台赛”活动的商品均为现货,覆盖3C数码、家电家居、汽车、服饰美妆、商超、健康、跨境、工业等全品类。京东今年双11仍然主打“又便宜又好”,其活动节奏依次为“抢先购”“开门红”“专场期”“高潮期”和“返场期”,将持续至11月13日。满减机制上,京东今年会推出跨店每满300减50元,以及用户可每天领取额外补贴等优惠措施。
今年天猫、京东双11均于10月14日正式开启。就在当天,京东超市官宣,即日起“京东超市采销直播间”以“惊奇价+9折”公开叫板李佳琦。李佳琦每天直播的同时,“京东超市采销直播间”也同时直播,销售同样商品,并在李佳琦同样价格基础上再打9折;与李佳琦直播间不同的是,李佳琦直播采用预售,而京东直播采用现货销售。
京东有关人士介绍,“京东超市采销直播间”之所以能做到比李佳琦更低价格,是通过舍弃中间商,大规模采购、自建物流体系降低成本,让利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同时以京东自营的严苛标准确保商品品质和服务。
天猫方面,李佳琦拿下淘宝双11首日“销冠”。10月14日上午7点半,李佳琦直播间的助播场率先开播,观看人数迅速超过1000万,整场直播持续了23个小时,隔天早晨6点半才结束直播,持续占领“淘宝带货总榜第1名”。10月14日晚8点天猫双11预售开启后,李佳琦直播间热卖值一度突破1万,直播间预售GMV秒破亿,可复美、丝塔芙、绽媄娅、华伦天奴、欧莱雅、科兰黎等多款商品秒售罄。
【零售业态资讯简评】
第二季度“大型零售企业发展指数”延续自2018年以来的下行趋势,其中,大型百货零售企业营收指数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且其净利润指数达到指数计算以来的最低值。根据统计局数据,1-9月份百货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下降3.3%和1.7%,百货零售业态的景气度依然待修复。在线上方面,在淘宝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弱化“绝对低价策略”之下,京东则进一步加码“低价策略”,即双11上线商品跨平台比价功能,京东的坚守能否使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在与淘天、拼多多等综合型电商平台竞争中提升优势,尚待市场表现的验证。
PART.4
行业简讯
1)LVMH投资奢侈品行业黑马MonclerMoncler集团与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昨日宣布结盟,LVMH通过一家特殊目的公司购买了Moncler集团最大股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RemoRuffini的控股公司RuffiniPartecipazioniHolding所控制的投资公司DoubleR10%的股份,DoubleR直接持有Moncler集团约15.8%的股份。
此次交易规定了双方作为DoubleR直接股东和Moncler间接股东的关系,该管理结构确认了RemoRuffini对DoubleR的唯一控制权,并规定LVMH有权任命DoubleR董事会的两名成员和Moncler董事会的一名成员。Moncler集团股权架构在今年频繁变动,被Moncler集团于2020年12月收购的意大利高端休闲服装品牌StoneIsland的前所有者Rivetti家族,今年先是退出DoubleR,近期又彻底出售了其在Moncler集团的持股。
Moncler集团今年业绩飘红,成为奢侈品行业黑马。该集团上半年收入增长8%至12.3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1%,营业利润大涨18.7%至2.6亿欧元,毛利率提高1.8个百分点至76.7%。核心品牌Moncler上半年销售额增长11%至10.4亿欧元,首次迈过10亿欧元大关。StoneIsland销售额则下跌6%至1.9亿欧元。
2)LVMH出售Off-White,国内最后一家专卖店关闭
LVMH日前宣布将其旗下设计师潮牌Off-White出售给品牌管理公司BluestarAlliance,但具体交易条款尚未披露,后者拥有的品牌包括Tahari、Bebe、Scotch&Soda等。Off-White于9月29日关闭国内最后一家门店杭州湖滨银泰门店,该品牌此前于2022年8月关闭上海、成都和西安的4家门店,后于3月关闭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西单老佛爷百货店门店,退出北京市场。
Off-White由LV男装创意总监VirgilAbloh创立于2013年,该品牌于2021年7月被收购60%的股权。自2021年11月VirgilAbloh去世后,Off-White的创意总监由IbrahimKamara担任,但其对奢侈时尚风格的推动未能与该品牌的核心客户产生共鸣,导致品牌主要批发客户相继取消对该品牌的订单。
3)H&M集团2024年前九个月利润同比增长19%
H&M集团2024财年前九个月销售额为1723亿瑞典克朗,与去年同期持平,利润大涨19%至85亿瑞典克朗,毛利润率提高至53%,营业利润率同比增长至7.4%。其中,该集团线上渠道增长强劲,约占总销售额30%。
截至2024财年第三季度,H&M集团在全球77个市场共开设4298家门店,其中,该集团自今年以来,陆续重装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北京悦荟广场店等多家门店,并于其中60个市场开设线上门店。H&M集团CEODanielErvér表示,该集团通过提升购物体验、增加营销等加强品牌影响力,未来将继续通过升级线下门店和线上渠道发展中国市场。
4)Adidas第三季度业绩强劲,上调年度预期
adidas连续第三个季度上调了年度利润目标,原因是Samba等复古运动鞋的持续热销,以及Yeezy鞋类库存不断减少带来的销量增加。adidas预计将产生约12亿欧元的营业利润,高于此前约10亿欧元的预测。该公司表示,2024年不计汇率因素的收入将增长约10%,而此前的目标是实现较高的个位数百分比增长。
彭博分析师PoonamGoyal表示,adidas业绩和指引反映出,随着该品牌时尚休闲类球鞋的创新获得回报,消费者对adidas的信心和支出均有所提升。自今年年初以来,adidas的股价累积上涨了30%,而Nike股价同期下跌了24%,Nike最近在新任CEOElliottHill上任之前撤回了全年销售目标。
5)迅销集团截至8月底的12个月收入超过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2%,创历史新高
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周四公布最新业绩数据,在截至8月底的12个月内,该集团收入增长12.2%至3130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84亿元,营业利润大涨31%至50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7亿元,连续第三年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迅销集团7月份上调后的全年营业利润4750亿日元的预期,期内净利润大涨25.6%至371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6亿元。
按部分划分,包括中国市场的海外事业分部收入增长19.1%至17118亿日元,创历史最高业绩水平,日本优衣库事业分部收入增长4.7%至9322亿日元,GU事业分部收入增长8.1%至3191亿日元,全球品牌事业分部收入下跌2%至1388亿日元,是唯一录得下跌的部门。
6)Nike大中华区任命新CEO,将发力户外子品牌ACG
10月11日,Nike(耐克)宣布任命董炜为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并兼任户外子品牌(AllConditionsGear)ACG的全球首席执行官。在新职位上,董炜将领导全球ACG业务的产品、品牌及销售,加速推动ACG品牌在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发展。同时,她将继续领导耐克大中华区实现新的增长,进一步深化耐克对于中国运动市场的长期承诺。
7)Goldwin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日本高性能运动品牌Goldwin近日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开设品牌中国第三家门店,该品牌前两家中国门店分别位于北京三里屯和成都太古里。
Goldwin的创立追溯到1950年,品牌创始人TosakuNishida开设的一家小型针织厂于初期专注于生产羊毛登山袜,后转向运动针织服饰领域。自1960年代开始,该品牌开始改进滑雪毛衣,以滑雪产品赢得声量。
根据Goldwin2023财年财报显示,该集团收入大涨110%至12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1.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暴涨115%至242.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
8)Costco截至9月1日的第四财季收入仅同比增长1%
美国最大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Costco公布第四季度业绩,截至2024年9月1日,收入增长1%至797亿美元,其中同店销售额增长放缓至5.4%,电商销售额增长19%。
Costco此前于2019年开设中国首店,截至目前,Costco在全球拥有891家门店,在中国内地有7家门店。
9)九月全国化妆品进口额下跌9.7%,已连续五个月下跌
10)瑞士腕表九月出口大跌12%,对中国出口额下跌50%
11)波司登投资奢侈羽绒品牌MooseKnuckles
凯辉基金控股的加拿大奢侈羽绒品牌MooseKnuckles与羽绒服品牌波司登达成战略合作,凯辉基金与波司登将为MooseKnuckles提供财务支持与战略指导,波司登成为重要投资者,而凯辉基金保持控股地位。MooseKnuckles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作为全球奢华外套品牌之一,已在30多个国家开设36家门店,并通过Harrods等知名零售商进行分销。
12)中免集团前三季度收入下跌15%,净利润下跌24%
中免集团公布最新业绩数据,该集团今年前三季度收入下跌15.4%至430.2亿元,净利润大跌24.7%至39.2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1.09个百分点至32.57%。
13)SKP加大布局西安将开新店
SKP母公司北京华联集团继续加大在西安的布局,继成功开设西安SKP后,与陕西旅游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新的零售项目,在临潼秦唐大道附近开发文化旅游综合体,聚焦文化与商业,推动该地区的商业发展。北京华联集团新项目还包括DT51和奥特莱斯的入驻,将进一步巩固西安作为西北地区奢侈品购物和旅游目的地的地位。
14)阿里京东互相开放:京东物流进淘宝,支付宝进京东
9月26日,淘宝天猫即将正式接入京东物流,预计于10月中旬上线,此后淘天商家在系统中选择商品寄送方式时,将多一个京东物流的选项。与此同时,京东也将接入菜鸟速递和菜鸟驿站——两者分别是菜鸟的自营快递品牌和代收包裹的站点。
15)抖音商城双11抢先期(10月8日至17日)成交额同比增长93%
抖音电商双11抢先期(10月8日至17日)公布战报:52个品牌成交额破亿,323个直播间成交额破千万,成交额破千万单品达247个。今年双11抢先期,抖音电商货架场与内容场协同发力、增长明显,同比去年双11抖音商城成交额增长93%、订单量增长72%。服饰鞋包、珠宝潮奢、家居家电成为成交额最高的三大垂直品类。
截至10月15日,抖音电商美妆行业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75%。护肤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02%,彩妆香水成交额同比增长48%,美容仪器成交额同比增长30%。搜索、商品卡、旗舰店等货架场景销售额增长超78%,支付用户数增长超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