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财诈骗案例分析

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为企业与个人提供更大的方便。那么,p2p理财好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p2p理财诈骗案例分析,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1、恶意自融平台

老板自身有很多实业,但难以在传统融资渠道融到资金,便开办网贷平台进行融资为自己经营使用。这类平台融到资金后,因背后企业或投资项目运营不善而引起资金断裂,平台只能倒闭跑路。这类企业一般是资质不好的企业,后续运营情况堪忧,而且很有可能没有合格或足值的抵押物,甚至已经资不抵债。

2、旺旺贷案

旺旺贷地址造假,横岗派出所民警对旺旺贷的地址进行过详细的核查,包括工商部门都去进行了调查,发现地址是假的;其次是担保公司造假,旺旺贷的担保公司为深圳纳百川担保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21日,注册地为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据媒体报道,该担保公司并不存在。

3、优易网案

当天(即2012年12月21日),优易网突然宣布“停止运转”,网站无法正常交易,优易网的三位负责人,即缪忠应、王永光、蔡月珍便失去联系。当时有媒体评价,优易网涉案金额巨大,可谓网贷第一大案。此案直接涉案金额为人民币2551.7995万元,出借人受损金额为人民币1517.8055万元。受害者包括全国各地的60多名出借人。

导致投资人上当受骗的原因有哪些呢

上当原因一:

往往这样的平台幕后老板,把钱用在了别处,比如还银行的欠债,投资股票,满足自己的生活消费等,承诺给投资者的利益都是用后来投资者的钱去返还前期投资者的利息和本金,拆东墙补西墙,一旦资金链断了,最后只能跑路。

上当原因二:

高额年化收益做诱饵。由于目前民间投资渠道狭窄,银行利息又很低,很多p2p网贷往往以高额年化收益为诱饵,令投资者心动不已。目前P2P平台年化收益率一般在10%~15%,也有P2P平台给出20%,甚至是30%的年化收益率,收益太高的平台就有自融的嫌疑,因此像这类平台,投资者应该避而远之。

上当原因三:

网贷关联公司做担保。不少P2P平台为让投资者放心,声称有担保公司保障资金安全,其实有的担保公司本身就是网贷平台的关联公司。有的P2P平台除了线上有理财业务,线下也有大量理财门店,而理财端的资产大部分由集团内关联公司(小贷、典当、融资租赁等)提供,同时又由集团内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也就是“自己卖、自己保”,目前行业内有很多民间金融集团,投资者应谨慎对待,投资时一定要通过信用视界,查询借款人、担保公司和网贷平台是否有关联关系。

上当原因四:

前期准时付利息或红利。目前众多的P2P网贷平台普遍都存在提现困难,借款逾期的现象。对此,很多失联的P2P网贷平台老板,一开始为取得投资者的信任,会按照协议准时付利息或红利给投资者,比如P2P平台行行贷在老板跑路前,也按时支付利息给投资者。“平台用这种‘小甜头’的方式,让投资者们放松心理戒备,从而对投资者实现放长线钓大鱼。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投资者吃下受骗“定心丸”。

上当原因五:

发布虚假投资项目“秒标”。所谓P2P网贷平台,一般是网贷公司提供平台,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你有钱,他要钱,我搭个台来撮合”,这就是对P2P网贷平台最通俗的描述。

跑路平台为招揽人气,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故意发放众多短期项目“秒标”,制造假象骗取更多的投资者上当受骗。其实很多都是平台自己造的假标,或者是自己发标自己投,这是一种骗术。

通过上述对p2p理财诈骗案例分析你是否找到与你相似的共同点了呢如果有共同点那你就需要及时遏制了,控制好自己那颗贪婪的心。投资人贪图别人的息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看本能不能回来,好好想想丢个西瓜捡个芝麻合不合算。

益金宝这个平台本人曾多次发文提及过,所以基本过程就不多说了,这次只说两点:一是湖南地区的平台“自古”以来都喜欢借地方背景来做宣传,而且雷了之后都是清一色的甩锅,死不认账;二是像这种还在用上传身份证,线下充值和发天标秒标的方式来运作的平台,只有一些老投资人才可能接受,纯新手倒是看一眼就直接吓跑了,所以益金宝反而把很多老司机给针给彻彻底底的针对了一把。

吉汇金融这个平台的诈骗手法从表面上看很粗糙,首先是高到令人发指的80%年化返现,其次是各种盗用网上的图片而且PS手法拙劣,最后是一堆借贷资料都是由一个借款人顶包,简直是漏洞百出。但吉汇金融最后还是成功骗到了不少人,主要原因就是有一批“推手”为其造势宣传,各种放假利好,一会是存管板上钉钉,一会是A轮指日可待,考察报告发不停,最后还喊出了雷了包赔的口号,各种吸引人入坑。不过这些人最后也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全部被警方抓获归案。

响当当算是2017年包装最好的跑路平台之一了,有中商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央企)、集贤众信、宋庆龄基金会机关服务中心等高大上股东,有海口联合农商银行存管,也有多年的运营积累。但最后却原形毕露,不断发虚假公告,一再拖延,甚至在已经多日无法正常提现的情况下继续发放优惠券,导致一些不知情的投资人二次上当。很多人去了现场才发现一切都是有预谋的,电脑格盘,证据销毁,只剩一堆假手表、假玉石和假证书。诈骗平台手法升级,包装更好,套路更深,对投资人心理研究更透彻

通过上面的几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的总结出目前市面上诈骗平台的主要套路:

1、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出“高大上”的背景,一旦被人戳穿就立马收网;

2、刻意针对某个固定的投资群体来做布局,比如喜欢老平台模式的老投资人,喜欢玩一轮就跑的打新党和只注重工商信息的投资人等等;

4、寻找大量的推荐者和推广渠道,制造出全网推的效果,带给人一种平台短期内安全,不愁没人投的假象。避开诈骗平台的关键在于经验和自律

诈骗平台的套路大多都是重复使用的,从已经暴雷的诈骗平台身上就可以总结出不少经验和教训,

比如:

1、诈骗平台更急于吸金,给出的收益也更为夸张;

3、诈骗平台有时候会出现比较大的'漏洞,比如法人出现不良记录,发标资料严重造假,办公地址真实度存疑等等;

4、诈骗平台大多都是多次作案的惯犯,总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找到其之前开过的平台。

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避开诈骗平台最好的方法是自律,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不贪图高息,不投机,不轻易受他人蛊惑,不去明显有问题的平台冒险,这样的话很多诈骗平台都会被自然排除在外。当发现自己投的平台存在诈骗意图时,需尽快做出调整和补救。

很多投资人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投之前由于疏忽而没有发现问题,投之后才发现平台存在诈骗的嫌疑,这时候该怎么办?

天地之间的意见是:

1、如果投的是短期标,无需到处问,也无需白白担心,等到期直接提现走人即可;

2、如果投的是长期标,可以通过折价转债权的方式尝试逃离;

3、如果平台所在地近离自己不远,可以直接去实地看下具体情况,因为很多诈骗平台出事前公司已经人去楼空,就留几个客服远程操作;

4、如果100%确定平台就是诈骗,而且跑路的可能性大,就应尽快组织一些投资人直接报案,提前控制住平台老板,锁定住平台的资金。

THE END
1.典型案例防范金融投资诈骗典型案例2017年起,郑某伙同周某坤等人搭建“德金国际”“中辉国际”等虚假基金交易平台,仿照正规基金平台,设置了基金产品买卖、支付提现、客服投诉等全部功能,但平台实际上不能进行任何基金投资活动,郑某可以通过后台控制基金指数涨跌操控投资人盈亏。郑某招募大量代理商、业务员,使用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以投资基金理财产品为名吸http://www.dalian.jcy.gov.cn/pfzx2020/202406/t20240617_6515163.shtml
2.案件详情!女子身陷“杀猪盘”,帮投资理财被骗70余万元!投资理财? 实则为骗子“洗钱” 醒醒吧 新式诈骗手段 打起精神 注意啦 近日,越西公安接李女士报警,此前在社交平台结识一名网友,对方自称是现役军人,一番“深情”输出将李女士迷惑。 (部分聊天记录) 尔后 对方以服役不方便使用手机为由 托李女士帮忙在一网站购买黄金 https://m.gmw.cn/2024-11/26/content_1303907215.htm
3.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案例警惕!全国多地发生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案件,已有群众上当受骗。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工具发布推广股票、期货、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开设虚假投资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欺诈受害人投资。在开始投入少量资金后,会有盈利并返现,在被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随即关闭平台,将被害人拉黑或失联。这些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https://www.jianshu.com/p/e8e9c49db794
4.大连发生多起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诈骗,警方发布紧急提醒!近日,大连市连续发生多起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群发推广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以“直播授课”“聊天交流”等方式。骗取受害人信任或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内幕消息,掌握系统漏洞等噱头,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投资理财App。 https://m.jnnews.tv/qmfdz/p/2023-12/13/1020774.html
5.防范金融投资诈骗典型案例∣销售虚假保险理财产品防范金融投资诈骗典型案例∣销售虚假保险理财产品 11-06 18:36 星期一 国金证券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https://m.cls.cn/detail/1506589
6.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典型案例(一)2024年6月5日,被害人刘某报案称:被人以虚假投资理财的方式诈骗616.8万元。5月21日上午,刘某在家中玩手机时,有一微信名叫“何炜津”的男子添加其微信好友,对方以租铺面为由将刘某拉进一个4人微信群,在…https://m.sohu.com/a/791606879_121123890
7.投资者风险教育防范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这份风险提示请收好→ 针对当前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频发的情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9月19日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谨防财产损失。图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华社记者李鑫 摄风险提示称,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通常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一、以“保本高息”虚假http://www.akxw.cn/s/touzizhefengxian/
8.大同公安通报虚假投资类诈骗案例大同频道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魏悦)近日,大同公安通报一则虚假投资类诈骗案例,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一旦被骗,请立即报警。 7月19日,家住平城区的金先生在家中接到自称“英大证券股票”的客服电话,称可以帮助金先生进行股票投资赚钱。平时就在家炒股的金先生感到客服分析的股票很有道理,便添加对方的微信开始咨询https://dt.sxgov.cn/content/2022-07/25/content_12805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