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探究酸与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
当观察到溶液____时,可以确定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滴加稀盐酸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
①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②若实验所用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因是_____。
镓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有关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3
B.镓原子的质子数是70
C.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
D.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KCl(MnO2)
H2O
溶解、过滤、蒸发
B
CO(CO2)
CuO
加热
C
CaO(CaCO3)
稀盐酸
反应、过滤
D
Fe(Cu)
稀硫酸
反应、过滤、洗涤、烘干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电线
B.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将20gNaCl加入50g水中配制成_____gNaCl溶液。
(2)根据表中数据,绘制KNO3的溶解度曲线_____。
(3)根据KNO3的溶解度曲线,预测KNO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_____g。
(设计提纯步骤)
①选取样品(85gKNO3和5gNaCl的混合物)
③降温至20℃
④得到晶体
(设计提纯方案)
(4)为了证明④中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KNO3,该小组同学结合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方案;(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及实验过程中水和固体的损失等影响因素)
方案一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④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_____,观察实验现象没有_____产生,则不含NaCl。
方案二计算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约为_____g(精确到整数)与④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若相等,则不含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