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武侠剧的人肯定熟悉一个场面,一位大侠在酒店掏出一锭银子,对小二说不用找了,小二连忙满脸欣喜答谢客官。由此可见,一锭银子在古代能够算得上是相当多的钱,但也给很多人造成了一个误解,认为古时候银子很珍贵,一两银子的价钱十分高。其实不同的朝代,对于银子价值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在唐朝时期,一斗米只有几文钱,而一两银子相当于1000文钱,当时的米价格以1.7来计算,那么一两银子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4000块钱。后来由于通货膨胀严重,在唐玄宗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下降了一半,换算到现在只值2000元人民币了。
宋朝的货币制度非常混乱,民间也有人私自制造钱币,导致宋朝当时货币每个州县都不统一,基本上来说宋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800-1300元。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第一次遇到黄蓉,请她去酒店大吃大喝,花了20两银子,换算成人民币也有两三万的钱了,难怪当时黄蓉会那么感动!
明朝中期的一两银子购买力又下降了,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00多元钱,不过在当时可以买到50斤猪肉。清朝初期的时候,一两银子等于现在200多元人民币,货币都是一直在贬值的。
为了让大家更方便认知,下面列举了一些事例,一两银子在每个朝代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唐朝价值2000元—4000元人民币
北宋中期价值600—1800元人民币
明朝中期价值600元人民币
清朝晚期价值220元人民币
唐代的九品官员=最低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左右
乾隆年间,买一个道台需要一万三千多两银子=260万买一个厅级干部
清朝中晚期(康熙雍正属于中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只是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为衡量单位,尝试推算过银子的价值,虽然换算数字不一定准确,换算方法却值得参考。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
又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065元人民币。
扩展资料
需要补充的是,在宋朝以前,银元太小,价值太高,不适合作为货币使用。事实上,在明朝以前,铜钱已经在市场流通中使用。
明清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活跃和外国白银的大量涌入,白银才成为流通货币。然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白银一直被视为过去的货币。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流行,都是根据当时的生活状况来描述前朝的,如《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两语》等。
银的价值,这些作品是明代白银标准,与原文本,如渗透,Min,泰铢货币单位搅拌在一起,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目前的背景写更多的中国古代历史小说,武侠小说,像“刁”是古代货币在书中说“银”。
古代的500两银子等于现在的100000元。就其购买力来说,一两大概合人民币200元。
按时期而不同,比如明朝,洪武9年是米一石等于银一两,洪武30年是米一石等于银半两,等到正统时期就是米一石等于银2钱5分。可以根据那时的米价和现代的米价折算购买力,一石为120斤。
以下的“=”号是“相当于”,而不是绝对的“等于”。这种“相当于”的关系是日常习惯上的,而不是以某种价值为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