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不少银行存在“跟风”营销个人贵金属业务的情况,存在目标市场客群定位存在偏差、产品设计不足、定价机制单一、渠道路径传统、促销吸引力不足等多重不足之处。]
国际金价持续飙涨让黄金成为最亮眼的投资品,带动商业银行黄金积存金业务大热。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伴随着国际金价走高,已有5家银行公告称上调黄金积存金业务交易起点金额,且未来仍有可能进一步调整。
5家银行上调积存金起点
国际金价自年初徘徊在2000美元/盎司左右的价格后,一路上涨,最高涨至2200美元/盎司,年内涨幅达6%,已达到去年涨幅的一半。沪金价格也随之一路走强,突破500元/克后继续攀高,3月26日的收盘价达到514.20元/克。
作为积存金业务每日报价的重要参考标准,金价的大涨也引起业内对价格大幅波动的担忧,不少银行在价格不断高涨的背景下,相继公告称提高积存金业务的投资门槛,提示投资者风险。
最新的一则公告来自农业银行,该行称将于3月29日交易闭市(15:30)后,将旗下存金通2号按金额定投的购买起点调整为550元,交易递增单位维持不变(10元)。此次调整后,该行存金通2号定投交易起点金额上调了50元。
而在此前,伴随着国际金价迭创新高,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亦公告称上调黄金积存金起购金额,上调幅度大致在100元至120元的范围。
据记者了解,各家银行设定的积存金手续费和起点金额有所不同,但普遍来看,银行的定投克重(或金额)起点为1克积存金(或等值人民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称,黄金积存一般来说积少成多,适合于长期投资,近期不少银行上调积存金起点金额,系近期黄金价格波动较大所致,上调后有助于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作为个人贵金属业务的一种,其发端于中国银行2007年推出的贵金属积存金业务,参照国际流行的黄金积存,小量持续定投的理念,银行公布实时报价,客户根据报价情况采取主动买卖或者被动定投的形式购买银行积存金产品。“积存金的价格波动很大,跟着市场基本上是每天都有变化。”前述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不过,随着金价不断攀高,这一银行代客理财的“小众业务”火热不断。记者在浏览多个社交平台时,发现有不少帖子讨论各家银行黄金积存金业务,包括实时更新报价、披露个人投资情况、晒收益情况等等。
“从前不了解银行的黄金积存金业务,经过理财经理推荐才知道。”某社交平台用户95后花菜(化名)对记者说,去年理财经理就推荐她购买黄金,直到今年看到金价一直在涨,身边的朋友讨论也多了,就跟着买入,到现在涨价了不少,准备合适的时候出手卖掉“落袋为安”。
加大营销力度
金价走高叠加个人投资者兴趣大增,商业银行也趁势加大力度营销积存金业务。今年以来,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广州农商行多家银行都进行过积存金营销活动。比如,持有固定期限后到期赠送黄金克数,为积存金客户提供抽奖、获取交易手续费减免等优惠活动。
此外,央行购金也为商业银行增加开展黄金业务的“底气”。在黄金价格持续攀升的背后,全球央行却仍不断出手购入黄金。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中国黄金储备7258万盎司,环比增加39万盎司,1月末为7219万盎司,已是央行连续16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不少银行存在“跟风”营销个人贵金属业务的情况,存在目标市场客群定位偏差、产品设计不足、定价机制单一、渠道路径传统、促销吸引力不足等多重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