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光源研究的开拓者,复旦大学教授、原副校长蔡祖泉,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17日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蔡祖泉有“中国爱迪生”之称。上世纪60年代,蔡祖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光源实验室,开始了该领域的系统研究。他相继研制成功了我国电光源史上第一个氢灯、第一个高压汞灯、第一个氪灯、第一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韩大匡,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韩大匡,1932年11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2
据长安大学发布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水文地质、水文生态及农业水土工程专家,长安大学教授李佩成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3日22时36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李佩成资料显示,李佩成,1934年12月26日出生于陕西乾县。195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专业并留校任教。先后曾在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27日在昆明逝世。戴永年,1929年2月生于云南昆明。1948年12月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云南大学矿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随云南大学矿冶系调整进入昆明工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环境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汤鸿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汤鸿霄,1931年10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59年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任教,
日前,记者从北京科技大学获悉,我国著名冶金专家,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原副教务长、科研部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原副秘书长傅君诏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1日逝世,享年102岁。傅君诏1920生于云南曲靖。1939年9月在昆明昆华高工入党,1942-1943年在西南联大化工系学习。1945-19
2022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告别了多位仪器行业的先驱者。他们为科学仪器的发展贡献了一生。回顾这些先驱,或许会帮助我们加深对仪器发展历程的理解。1.核磁共振波谱学家RayFreeman核磁共振波谱学家RayFreeman5月1日,英国著名化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9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张金麟同志1936年10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55年至1960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涡轮机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海军造船技术研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教育家、昆虫学家、植物保护学家,浙江大学原副校长、原浙江农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家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1日8时2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81岁。公开资料显示,程家安1942年7月出生于浙江杭州,1960年毕业于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晶体与结构化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唐有祺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我国感光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邹竞,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9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邹竞,1936年2月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平湖。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获工艺工程师学位。曾任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坦克车辆设计专家、教授级高工王哲荣,因病于5月31日晚21时50分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86岁。王哲荣,1935年10月5日出生,河北省高阳县人。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3—1984年承担多项坦克装甲车辆研制任务。1986年后,任国家四大重点装备研制项目之
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23日在京去世,享年87岁。李三立,1935年8月24日出生于上海,1955年清华大学毕业。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原顾问陆元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陆元九,1920年1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王大珩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学者中国色谱分析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卢佩章于2017年8月23日13时25分在大连逝世,享年92岁。卢佩章先生1925年10月生于杭州。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
澎湃新闻记者从李海增教授亲友处获悉,知名青年科学家、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海增教授,因突发心梗,于2024年8月29日在青岛逝世,终年34岁。公开资料显示,李海增,男,出生于1990年3月4日,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21年3月入职山东大学,
中国共产党党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系原主任、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芃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31日22时40分在中山医院逝世,享年73岁。6月4日下午,杨芃原同志追思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下午2点,告别仪式会场挽联高悬,气氛庄严肃穆,大家怀着极其沉痛的
西部开发应整合科学教育人才三战略近日,以西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人才战略为主题的2010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成都理工大学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在开幕式上,刘宝珺就西部大开发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
他,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读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她,是一个从小喜欢中国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成绩优秀。两个年轻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不久前,当他们在朋友圈“官宣”准备订婚的喜讯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