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假黄金骗局:合金低纯度黄金被包装成足金售卖假黄金骗局手镯足金金饰品首饰

都听说过肉注水,没承想,黄金也能注水。

在暗访调查中,新京报记者发现有商家在视频网站发布“揭秘假黄金骗局”的科普视频,实则以此引流进行售假,用15元一克的铜合金制成首饰和金条,并配以足金鉴定证书和品牌包装,当做足金售卖。

从事黄金行业十余年的商家王辉透露,黄金金额大、鉴定门槛高,普通消费者难以鉴别,容易掉进商家利用信息差构建的骗局。发现被骗后,多数消费者举证无门,陷入维权困境,不仅索赔不成,还可能会被商家反咬一口。

王辉表示,购买黄金首先要看是否印有生产厂家代号,其次是认准能出具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测中心(以下简称“NGTC”)等权威机构鉴定证书的商家。知名维权律师王良斌则建议,消费者购买黄金时要保留发票、收据、鉴定证书,将商品与商家招牌和柜台合影,最好能够拍摄视频,确保能够证明在此时此地购买了这件商品,作为日后维权索赔的证据,规避买到假货的风险。

古法素圈足金手镯“注了水”

10月23日,彭佳在网络发帖,称自己买到了注水黄金手镯。

彭佳的手镯剪开后流出液体,液体排空后,手镯重量缩水。受访者供图

这是她9月15日在深圳旅游时,从国内最大黄金珠宝交易集散地——深圳水贝的一间柜台购买的一件古法素圈足金999手镯。

当日水贝金价每克588元,工费每克10元,这只手镯重49.18克,共花费约2.9万元,价格足足比当天品牌专柜同样克重的手镯低8000多元。

省下一大笔钱的彭佳并不放心。深圳水贝有大大小小上百家检测机构,她交了25元检测费,将手镯送检,大约1小时后,她拿到了检测结果:手镯含金量大于或等于999‰,克重为49.17克,误差在0.01克以内。彭佳这才放心,相信自己真的“薅到了羊毛”。

除了“掺假”,更恶劣的厂家、商家干脆制售“假黄金”,把色泽、质感与黄金相似的合成金属刻上“足金999”字样,当做黄金销售。常见的有越南沙金和南非锡金,每克成本价约为七八元。

根据2016年5月4日起实施的国标文件,纯度大于或等于990‰的黄金为“足金”。深圳水贝一位从事黄金行业十余年的商家王辉告诉新京报记者,市场上的“掺假黄金”主要是指被当作“足金”销售的低纯度黄金,一般掺有银、铜、锡等金属,以虚标纯度的方式蒙骗消费者。近期,大盘金价每克普遍超过600元,白银价格大约为每克30元,成本仅为黄金的5%,铜、锡则更廉价,不良商家通过掺假获取暴利。

彭佳购买手镯后的鉴定证书显示手镯材质为足金,事后她得知检测结果仅为手镯表面含金量。受访者供图

不少像彭佳一样的普通消费者将鉴定证书视作“定心丸”,但贵金属鉴定有很强的专业门槛,一些商家和检测机构利用信息差,用鉴定证书替“掺假黄金”背书。

王辉介绍,单件送检的黄金饰品一般只能测表面,剪开后也只能检测截面的几个点,水贝的上百家检测机构中绝大部分都是私企,检测的仪器多为几万元的国产光谱仪,精度有限,而黄金造假技术高超,一个手镯可以拼接十节造假,即便截断检测,每一节的截面都可以点测出黄金,混在其中的其他金属很可能检测不出来。

“最有说服力的检测方式是将黄金熔成金水,送到NGTC等权威机构,用德国进口光谱仪检测。”王辉说,但这些机构不对接个人委托人做上述破坏性检测,普通消费者不具备足够的检测条件。

回收店老板验金无数也会看走眼

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黄金真伪,就连验金无数的黄金回收商家,偶尔也会“看走眼”。

陈峰是广州市花都区一家品牌金店的加盟商,店里也回收旧黄金。9月3日,陈峰的合伙人独自看店时,一个20来岁、福建口音的男子来到店里,要卖一对“家里长辈传下来的”30多克的“纯金龙凤镯”。手镯颜色较一般黄金偏浅,表面呈磨砂质感,符合“老金”的特征。

陈峰金店收到的含铼龙凤镯。受访者供图

陈峰的合伙人按验金常规流程把手镯剪成几段,用高温火枪将手镯烧至熔融状态。如果是足金会变成赤红色,纯度低的黄金颜色会变黑或变青。一套流程操作下来,熔融状态的手镯没有异常,陈峰合伙人按当日金价给了男子2万多元。几天后,陈峰把回收的黄金送至工厂,工厂将黄金熔化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黑色杂质,工厂的光谱仪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黄金含铼量高达40%,这次“看走眼”造成的损失超过1万元。

铼,是一种熔点高、密度高的重金属,每克十几元,硬度高于黄金。正因如此,掺铼黄金剪开时能感觉到硬度高,烧熔时截面不像足金会呈现出一个完美的液滴,而是呈毛刺状,上面还会有黑点状物质,那是高温氧化的铼。

陈峰告诉新京报记者,报警后根据警方的反馈,掺铼龙凤镯来自一个福建生产假金的团伙,他们生产含铼黄金后,装作普通客户,在全国流窜,专骗回收黄金的商家。

“看走眼”的不只陈峰合伙人一个。

网售仿金饰品刻着“足金999”

相对于掺假的低纯度黄金当足金偷着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另一类商家则在电商平台直接以“假黄金”为关键词,销售自家的仿金饰品。

假黄金商家以“打假科普”视频引流。网络截图

这类商家不少直接以“假黄金火烧不变色15元1克”来引流,直播画面也打着“非黄金”字样,直播间内的师傅,身穿写着“非黄金”“合金材质”的围裙,对仿金饰品进行火烧、截断、熔化、沉水等操作,以此来证明其跟真金一样的物理特性,“一般人看不出来。”

画面内还有主播对师傅的操作进行讲解,介绍货架上的各种仿金饰品。主播还特意强调,这些饰品可以自己戴,也可以送朋友,但不能拿去卖骗别人。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多个售卖仿金饰品的商家,其小黄车内的不少饰品都明示“内刻999”,其中售价19.99元的一款古法平安福运手镯的图片,能明显看到其上镌刻的“足金999”字样。

在另一店铺内所售卖沙金手镯的页面,明确写着“内刻999掉色包赔”“金店同款礼盒包装”字样,其手镯售价40.90元。

虽然店家已经明示为“假黄金”,但在“有心人”面前,这些刻着“足金999”,有着“金店同款包装”的仿金饰品,已经成为骗局的重要工具。

卖15元1克的假黄金还提供“足金”鉴定书

假黄金商家朋友圈展示样品截图。

该男子朋友圈中展示出数十种当下热销的首饰款式和金条。“有量有价,200克以上打九折。”该男子介绍,其工厂生产的材质为“孟加拉赤金”,“不掉色不褪色,跟真金没什么区别,只是材质不同,相似度超过95%。”在记者追问下,他补充道:“过不了光谱仪。如果机器检测能过去的话,老弟就不用在这里卖1克15块了,我要1克卖600(元)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根据黄金业内人士的说法,孟加拉赤金的含金量很高,价格高昂,“1克卖15元肯定不是孟加拉赤金,大概率是越南沙金或南非锡金。”

该男子发来一段视频中,印有某某黄金字样和标识的几百根金条铺了一地,他介绍,他们最畅销的产品是金条,这也是“代理商拿得最多的,也是15元1克”。他们还能根据客户需求随意定制各品牌的金饰,提供鉴定证书。

新京报记者花费340元,从该男子处订购了一只20克的古法素金磨砂手镯。收到的快递信息显示,发货地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与某知名金店相同的礼盒内,除了刻有“999”字样的手镯,还有价值40元的中鉴金银珠宝检测鉴定证书,其显示鉴定结果为足金,并带有查询码。

左侧为NGTC检测结果,中间为造假商家附带的假证书,右侧为假黄金手镯。新京报记者刘思维摄

记者拿着这只假黄金手镯到北京市东城区一家品牌专柜请店员鉴别,店员拿出了同款正品手镯,两相对比,乍看之下,两款手镯在色泽质感上没有明显差距,区别在于正品手镯内部刻有“XXX足金999WHF”钢印,假手镯只印了“999”;正品没有实物证书但配有电子证书,假手镯有实物证书;包装上,二者商标字样一致,但设计不同。

记者又将假手镯送往东城区某典当行验金,典当行工作人员首先查看了手镯内圈的钢印,并指出:“999”钢印的标注方式不符合国标,“很大程度上可能不是(黄)金的。”

根据2016年5月实施的国标文件,贵金属首饰产品标识至少应包括厂家代号、材料、纯度,例如某公司(厂家代号为ABC)生产的足金手镯钢印印记可标注为“ABC足金999”。接着,工作人员采用了轻微无损的方式,用验金石检测条痕。假手镯摩擦验金石留下的印痕颜色发白,不是黄金摩擦留下的黄色,在验金石条痕上点酸后条痕消失,而黄金条痕点酸后不会出现变化。“没有必要火烧,应该不是金的。”工作人员推测,火烧后手镯大概率会变黑。

卖家自称用“孟加拉赤金”制成的手镯究竟是什么材质?新京报记者将手镯送到NGTC进行鉴定,工作人员称,对于个人委托人送检样品,只做表层检测,检测结论为铜合金手镯。

买黄金怎样才能避坑?

虽然水贝市场很多展厅和柜台都贴着“假一赔三”的标语,甚至有商家提出假一赔十,但买到注水金手镯的彭佳发现,别说“三倍赔偿”,可能连实际损失都很难追讨。

不少商家通过发布“水贝买到假黄金?恭喜你要发财啦!”的宣传语吸引顾客,并以此打消顾客顾虑。图片来自网络

她把在水贝购买手镯的证书、照片、收据等凭证和回收店验金时发现手镯注水的监控视频提交给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方回复:现有证据无法认定商家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情形,决定不予立案。

彭佳拒绝和解,但麻烦接踵而至。卖家声称,彭佳在网上发布的信息对他们造成了负面影响,他们已经做了公证,法务将会起诉她。

在水贝从事黄金行业十余年的商家王辉透露,一些不良商家违反国标文件,故意不标厂家号,以这样的手段规避售卖掺假黄金的法律责任,“商家直接来一句,你如何证明掺假黄金是我的货,反咬你一口敲诈勒索,你拿他怎么样?”

对于如何才能尽量避免买到假黄金,王辉提醒,在非品牌专柜买黄金,首先要看黄金是否标记厂家代号。“当然有些商家也会伪造大品牌厂家代号进行销售。”王辉说,对消费者来说鉴定证书是最后一道保障,但黄金鉴定专业化强,机构鱼龙混杂,认知门槛较高,消费者自己送检容易踩坑,所以买黄金还得认准能够出具NGTC等权威机构鉴定证书的商家。

王辉解释,正规厂家会在采购一批货物后送检,上述检测机构会从中抽检几件样品,熔成金水,进行破坏性检测,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检测方式。

有三十余年执业经历的知名维权律师王良斌告诉新京报,商家销售假黄金或虚标纯度售卖掺假黄金的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由于黄金交易案值较大,达到一定数额,还有可能构成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等,承担刑事责任。

王良斌表示,黄金这类贵金属鉴别门槛较高,消费者举证难度较大,容易陷入维权困境,法律规定的退一赔三很难实现,多数情况下只能不了了之。正因如此,行政执法部门应该积极作为,不断更新执法手段,有效查处造假商家,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

王良斌建议,消费者购买黄金时要保留发票、收据、鉴定证书,将商品与商家招牌和柜台合影,最好能够拍摄视频,确保能够证明在此时此地购买了这件商品,作为日后维权索赔的证据,规避买到假货的风险。

THE END
1.黄金骗局千里追击诱骗受害人购买、邮寄黄金的电信诈骗案件 伪造的红头文件 今年8月,我市的张先生(化名)收到一份快递,快递内是一份盖有公章的“红头文件”。“文件”称收到该“文件”的人员可领取368万元的扶贫资金,但需要购买黄金储存到“金库”才能领取,而且事情要保密,不能告诉其他人,若不配合则会被列入失信执行名单。张先生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58902
2.聚焦揭秘“网络黄金”骗局新闻频道2016年4月份,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之下,江苏、山东等地的警方联合行动,打掉了网络黄金传销组织,并且查处了广东、北京等地涉及到此案的公司,抓获犯罪嫌疑人49名,他们包装的所谓网络黄金骗局,声称不仅能在网上免费消费,还能获利,这让不少人都落入到陷阱当中来。 https://news.cctv.com/special/jujiao/2016/580/index.shtml
3.揭秘上门兑换黄金市场骗局,黄金市场真相曝光一、上门兑换黄金骗局揭秘 1、“上门兑换黄金”这一诈骗手法已经成为了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诈骗方式之一。这种骗局一般由一些打着“黄金回收”的旗号,声称可以上门兑换黄金,以低价买入黄金的形式来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2、那么,这种骗局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首先,这些骗子会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发布广告、发短信等方式来引诱受害https://www.icanwi.cn/huangjin/173640.html
4.黄金售出“白菜价”?警惕网上“黄金骗局”警惕网上“黄金骗局” 中宏网河南3月19日电(记者 化海臣 实习记者 张玉娜)“家人们,今天在我直播间开业福利价,4.8克的黄金只要3个9”“假一赔三,假一赔命”“带钢印带证书”“库存马上就不够了,只有50单,50单后恢复原价”……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黄金产品也走出柜台,成为带货主播的“新宠”,但随之而来的http://hn.zhonghongwang.com/show-192-140243-1.html
5.警惕“黄金骗局”新型诈骗!柳州已有人中招→警情通报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告知受害人的账户涉嫌违法犯罪,想要办理“撤案”手续,需要购买黄金,邮寄到指定地点进行资金审查,审查后会返还购买资金。 租房+邮寄黄金骗局 在这类案例中,骗子往往会盯住网上发布的租房信息,主动联系房东并称要租房,他们会先打来定金以示诚意,然后拖延时间等房东不明事态地找上骗子询问时,再以忙为http://gaj.liuzhou.gov.cn/xwzx/jqtb/t19700101_3547754.shtml
6.警惕!黄金贷款骗局:高利息套路曝光逾期资讯最新黄金抵押高利息骗局 怎样防? 近年来随着黄金价格的一场波动和贷款需求的网络增加,部分不法分子借机利用市场漏洞,推出了以黄金抵押为诱饵的群体高利息骗局。这些骗局带给人们的特意经济损失不可忽视,并对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了不良作用。 对这类骗局的金条防和打击迫在眉睫。 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ixun/461561.html
7.“高回报”背后暗藏黄金骗局,她就差一点点……投资“黄金”后差点血本无归! 宁海的李女士(化名) 有一“网络好友” 在聊天中该“好友” 向其热情介绍 “炒黄金”的投资项目 并表示有一定“门路” 收益可观,稳赚不赔 听完对方的描述 李女士按捺不住赚钱的心 遂通过对方提供的链接 下载名为“鸿丰金业”的APP https://3w.huanqiu.com/a/81156b/4JJlHCyGamn
8.现货黄金白银骗局解密与真实被骗经过周航律师很多投资朋友喜欢黄金、白银、铜等等这类商品投资,但是市场上有太多的不法分子打着商品期货投资的旗号,却从事着现货投资诈骗,只要网上一搜现货黄金、白银、原油投资骗局,会发现受害者不计其数。 骗局一:炒外盘。地下炒金公司,往往都是利用投资者不熟悉贵金属投资规则,不了解相关金融法规,以“炒外盘”为幌子,声称直接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2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