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团队开发新型电解体系,成功制备高浓度甲酸,可为燃料电池提供动力溶液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和团队开发了一种激光照射方法,借此造出一种晶格畸变铋催化剂。

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发出一套新型电解装置,在配备湿热通风收集系统的膜电极组件上,成功实现了高浓度纯甲酸溶液的生产,并且可以连续稳定运行超过300小时。

即在200mAcm-2的工业级电流密度之下,通过300小时的连续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就能生产高浓度的甲酸。

为了评估这一系统的实用性,课题组进行了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估,结果显示本次方法有潜力替代目前主流的甲酸生产方法。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次系统的实用性,他们直接利用所生产的甲酸溶液,为空气呼吸式甲酸燃料电池提供动力。

结果发现在无需进行纯化处理的前提之下,就能获得55mWcm-2的功率密度,实现高达20.1%的总体能量效率。

通过此,课题组描述了一种通过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直接生产甲酸、并驱动燃料电池的方法,在发展电催化二氧化碳转化驱动甲酸能源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这种利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来生产纯甲酸溶液的方法,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实现碳固定的目标,而且符合国家的双碳战略。

此外,甲酸也可作为一种燃料,用于驱动甲酸燃料电池,因此有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由此可见,本次所生产的甲酸不仅可以作为基础化学品用于工业生产,还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基本型有机化工原料,甲酸在农药、皮革、染料、医药和橡胶等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甲酸不仅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且其生产过程可以通过利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实现碳循环。

因此,甲酸能源被视为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有望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通过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生产甲酸,有望成为甲酸经济中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其实际可行性受到电催化合成甲酸的浓度以及产量所限制。

同时,目前甲酸的市场价位较高,因此利用电化学的方式来生产绿色甲酸具有相当大的前景。

基于此,他们首先确定利用电催化的方式来进行二氧化碳转化,以实现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生产特定化学品的工业应用。

然而,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所产生的产物较为复杂,往往包含一氧化碳、甲酸、甲烷、乙烯以及乙醇等。

经过一系列调研之后,他们发现尽管利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的C2+产物市场价值更高,但是产生C2+产物需要更多的电子,导致最终需要输入的电能更多,在制备成本上的性价比并不高。

与之相比,两电子过程产生的一氧化碳和甲酸在经济性上更为优越。特别是相比一氧化碳,甲酸更容易被分离,因此后者具有较低的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

于是,该团队决定沿着“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产生甲酸”这一方向前进。确定大方向之后,则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催化剂。

经过调研之后,他们发现目前可以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产甲酸的催化剂,主要是锡、铋、铟、铅等基催化剂。

鉴于铋的市场价格更低、无毒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于是课题组选择铋作为目标催化剂。

然而,在目前文献报道之中,将铋基催化剂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生产甲酸时,电流密度的较小。

即便在大电流之下,甲酸的选择性也比较低,难以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因此,开发高效的铋基催化剂,成为他们的下一个任务。

为了增强铋基催化剂的性能,他们决定向铋中引入缺陷。这是因为催化剂中的缺陷可以有效调控其电子结构,改善对于中间体的吸附,从而增强选择性。

同时,缺陷的引入还能产生更多的催化剂中不饱和位点,进一步增强性能。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发现可以利用激光辐照方法,合成一种非晶态的氧化铋前驱体,这种前驱体经过电化学重构之后,可以生成富含缺陷结构的金属铋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活性,而且具有高甲酸选择性,非常容易进行批量化生产。

后来,他们发现由于电解质的缘故,导致所生成的甲酸多以甲酸盐的形式存在,同时浓度也比较低,而这将大幅增加后续的分离成本。因此,他们希望能直接实现高浓度纯甲酸溶液的大批量合成。

经过大量实验之后,课题组终于提高了甲酸的法拉第效率。不过,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所设计的反应器稳定性较差。

ZhangChao是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和教授、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目前,他们仅在实验室验证了上述结果。接下来,课题组会将整体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放大,继续发展基于这一系统的实际应用。

同时,他们将开发面积在100cm2以上的电化学反应器,并将其组装成电堆,真正实现纯甲酸溶液的大规模生产,推进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产甲酸的工业化应用。

另据悉,目前的论文总引用次数为40000余次,H指数100,曾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以及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这主要基于他在“多场多相催化化学”方面的成果,尤其是基于多场耦合和多相流动条件下的催化机制及其应用的成果。

具体来说,他和团队曾创制了表界面结构可控的复合催化材料和杂化催化材料,实现了催化反应的光、电、磁、热等多物理场调控,发展了分子转化过程的能量耦合机制。

同时,还曾设计可被模块化定制的仿生催化器件,实现了催化体系的传质和传能过程强化,发展了基于多相流动控制的应用系统。

与此同时,还是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并担任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等职务。

参考资料:

1.Zhang,C.,Hao,X.,Wang,J.,Ding,X.,Zhong,Y.,Jiang,Y.,...&Xiong,Y.(2024).ConcentratedFormicAcidfromCO2ElectrolysisforDirectlyDrivingFuelCell.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e202317628.

THE END
1.JACS:氧化铜基催化剂上CO2电还原为C2+产物的选择性在?0.5至?1 V的还原电位和弱碱性环境下(黑色虚线框),CuOx催化剂的表面以OSCu=+0位点为主(黄色区域)。在这种反应环境中,OSCu=+0.5表面(最初位于绿色区域)被还原为金属Cu。为了确定不同掺杂剂原子的影响和趋势,作者建立了一个计算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30种过渡金属,它们作为杂原子掺杂到CuOx中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168103763415236&wfr=spider&for=pc
2.DICP科普一下∣固体酸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是一种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酸性特质的催化剂,以固体形式存在。这种催化剂通常由具有酸性的活性中心材料构成,这些酸性活性中心能够“投放”出质子或“接收”成对的电子,从而与反应体系中的反应物“结合”,改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常见的典型固体酸催化剂有分子筛、氧化铝及离子交换树脂等,其http://www.dicp.cas.cn/kxpj/kxgs/202309/t20230912_6878257.html
3.一种植酸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酸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包括植酸铁在内的植酸金属络合物催化剂,主要由ZIF?L?Co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牺牲模板,通过植酸刻蚀和金属离子置换后制备得到。该催化剂在合成苯并恶唑衍生物和苯并噻唑衍生物中采用2?硝基苯酚或其衍生物、2?氨基苯硫醇与苯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05/7125146045005115.shtm
4.贵金属催化剂氯铂酸氯化钯硫酸钯氯化铑上海久岳化工有限公司(https://leefeng1126.gys.cn)主营产品包括贵金属催化剂、氯铂酸 氯化钯、硫酸钯 氯化铑、氯铱酸 氯化钌等,上海久岳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先生,上海久岳化工有限公司希望能与您成为合作伙伴http://leefeng1126.cn.china.cn/
5.“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催化解聚木质素的研究针对以上难题,本论文设计、制备了一系列“金属-酸”协同的双功能催化剂,并系统地研究了“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对硫酸盐木质素的解聚效果。本论文中使用的木质素原料为硫酸盐木质素,其解聚产物种类广泛。相对于从中获得一种或多种化学品,一种更为实际的利用方案是将硫酸盐木质素转化为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混合物,以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DFD/1021072855.nh.htm
6.ChemCatal.:具有金属我课题组报道了利用水滑石拓扑转变策略制备得到了单原子Pt负载于尖晶石Co2AlO4催化剂,研究了Pt单原子与邻近Br?nsted酸性位点的协同作用在生物质平台分子5-羟甲基糠醛(5-HMF)加氢脱氧制备高附加值2,5-二羟甲基呋喃反应中的重要作用。XPS、AC-HAADF-STEM、XAFS及探针分子的in situ FTIR等实验表明最优催化剂0.4%Pthttps://weimin.buct.edu.cn/2023/0201/c1119a175666/page.htm
7.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精选七篇)纳米稀土复合超强酸催化水杨酸戊酯的合成,活性高,时间短,酯化率高,污染小,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因而属于绿色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适宜的工艺条件如下: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 ∶2,催化剂用量12%,带水剂甲苯8 mL,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30~140℃左右,酯化率可达95.2%。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76rt92.html
8.铌基固体酸负载贵金属催化芳醚脱氧性能对木质素进行催化脱氧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氧含量并生产液体燃料和精细化学品。铌酸(Nb2O5·nH2O)具有丰富的酸性位点和优良的耐水性,是一种潜在的脱氧固体酸。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以铌酸为铌源制备出一系列铌基固体酸载体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研究其催化木质素4-O-5、α-O-4、β-O-4及单体酚类芳醚脱氧性能。主要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41-1021002310.htm
9.苏州纳米所崔义团队:金属型W/WO2固体酸催化剂促进碱性电解水制氢钼酸/钼青铜HxMoOy)来调控催化剂表层的酸度,进而创造一种类酸性环境促进表层析氢反应的发生,而传统的3d磁性金属仅能形成诸如Fe(OH)2, Co(OH)2, Ni(OH)2类的碱性氢氧化物,显然,钨/钼氧化物在碱性电解液中构建类酸催化界面层的优势是其它金属氧化物所不具备的,这也是我们设计固体酸催化剂应用于碱性电解水析https://www.las.ac.cn/front/product/detail?id=fba322cff6173cefb82ec223f5de0593
10.烷烃加氢异构催化剂金属烷烃加氢异构反应在化学工业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双功能催化剂上金属位和酸位两种位点间复杂的协同作用,制备具有优异加氢异构性能的催化剂仍是一个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催化剂性能,需要优化金属位点与酸位点间的平衡关系,良好的金属-酸平衡状态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http://www.gychbjb.com/CN/10.3969/j.issn.1008-1143.2024.05.002
1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有机锡催化剂品牌:ALLCHEM产品类型:聚氨酯强凝胶型金属催化剂 产品包装:25kg/桶 简介: T-12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促进了氨基甲酸酯(多元醇-异氰酸酯)反应,用于生产软质和硬质聚氨酯泡沫,涂料,胶粘剂和密封剂。 在CASE应用中,T-12催化剂被称为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形成聚氨酯的促进剂,以及二次交联反应形成脲醛酸酯和缩二脲键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24987007.html
12.8篇催化顶刊!JACS/Angew./AM/NanoEnergy/ACSCatal./Small等成果具有Br?nsted酸性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是许多重要化工和燃料过程的固体酸催化剂。然而,在MOF的金属簇或中心的Br?nsted酸性的性质被低估了。为了设计和优化这些金属氧化物中的酸强度和密度,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它们的酸性起源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此,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黄骏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Liu Ping等通过将Zr6或Hf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249950.html
13.ACSCatal.负载型MoOx和WOx固体酸催化剂用于生物质催化转化在生物质转化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酸催化剂。均相酸催化剂效果好,但是产物分离和催化剂回收很困难,因此固体酸催化剂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分子筛、金属氧化物、离子交换树脂、杂多酸等固体酸都用在了生物质转化反应中。它们效果也不错,但是对水的稳定性不太好。生物质转化中往往以水为溶剂或反应生成水,因此需要开发一类https://www.1633.com/article/65603.html
14.三种铋基光催化剂钨酸铋(Bi2WO6)/钒酸铋/钛钨酸铋西安齐岳生物供应铋基半导体纳米材料,铋基光催化材料,产品性能稳定、、货期短, 现将钨酸铋光催化剂、钒酸铋光催化剂、钛钨酸铋光催化剂三种催化材料金属如下: 一、钒酸铋光催化剂 钒酸铋(BiVO4)作为半导体光催化剂,它主要有三种晶型:四方锆石型、单斜白钨矿型和四方白钨矿型。其中单斜相BiV0j9可见光催化活性,https://www.chem17.com/tech_news/detail/2271140.html
15.常用的聚氨酯金属催化剂功能特性介绍1,异辛酸铋、新癸酸铋 异辛酸铋是一种铋金属羧酸盐类催化剂,可以用作叔胺的辅助催化剂,以加速氨基甲酸酯的反应和固化;异辛酸铋可用于替代软质块状泡沫、高密度软质泡沫、喷涂泡沫、微孔泡沫以及硬质泡沫体系中的锡金属催化剂。 2,异辛酸锌、新癸酸锌 http://www.gsiyuan.com/news/shownews.php?lang=cn&id=351
16.SCR主要应用于硝酸生产硝化过程金属表面的硝酸处理催化剂SCR主要应用于硝酸生产、硝化过程、金属表面的硝酸处理、催化剂制造等非燃烧过程产生的含氮废气的治理。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过程硝酸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f0d576f50e404c99ac96f8bbc7c006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