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英文名称: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catalyst

适用专业:工业催化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制定单位:工业催化教研室

二、课程内容1.催化合成技术2.催化表征技术

四、课程教学要求

1、明确催化的定义、催化基本原理,介绍催化的研究历史、应用、研究概况。

2、掌握催化剂材料的几种常用制备方法。

3、了解催化剂的宏观物性及其测试方法

4、掌握催化反应及催化反应动力学

5、了解催化剂的表征手段。

6、学习掌握催化剂表征仪器的基本原理。

7、了解催化剂表征仪器的结构。

8、掌握催化剂表征仪器的应用。

五、教学安排:

根据课时要求,16章内容可在第一学期(32学时)完成。

闭卷考试。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安排:

第一章催化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明确催化的定义、催化基本原理,介绍催化的研究历史、应用、研究概况。

基本要求:

1、学习催化的定义

2、学习掌握催化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的研究历史和应用

4、了解中外催化科学研究概况

重点:

催化定义、基本原理

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催化

二、催化基本原理

三、催化的研究历史和应用

四、催化辉煌成就与新世纪的展望

五、中外催化科学研究概况

六、光催化原理和应用简介

第二章催化剂制备方法(14学时)

通过介绍催化剂的分类、主要组分设计,让学生学会制备催化剂,影响其合成的影响因素,通过调节影响因素,可以优化出性能优异的催化剂的制备条件。掌握催化剂材料的几种常用制备方法。

1、了解各类方法制备催化剂的要点。

2、掌握各类方法制备催化剂的经典理论。

3、掌握各类方法制备催化剂的影响因素。

重点:

催化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难点:

催化剂制备的理论指导和影响因素

基本内容:

一、沉淀法

1.沉淀的生成

1.1晶核生成

1.2晶核生长

2.沉淀经典理论

2.1晶核生成热力学

2.2晶核生成动力学

2.3晶体生长动力学

2.4沉淀新理论

3.影响晶型沉淀的因素

4.晶型沉淀和非晶形沉淀条件

5.沉淀条件对载体和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6.沉淀法的分类

7.沉淀操作单元设备

二、溶胶-凝胶法

1.基本概念

2.溶胶-凝胶法发展历程

3.溶胶-凝胶基本原理

4.溶胶-凝胶合成方法的适用范围

5.溶胶-凝胶工艺过程

6溶胶-凝胶合成方法应用举例

三、微乳液法

1.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知识

2.微乳液法的基本原理

3.微乳液法的影响因素

4.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

四、熔融法、混合法

1.熔融法的定义

2.熔融法的影响因素

3.熔融法的适用对象

4.混合法的定义

5.混合法的影响因素

6.混合法的适用对象

五、水热法

1.水热与溶剂热的基本概念

2.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方法的发展

3.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方法原理

4.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工艺

5.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方法应用实例

六、浸渍法

1.载体

2.浸渍法基本原理

3.浸渍过程影响因素

4.浸渍液配制

5.竞争吸附

6.活性组分的浓度分布

7.浸渍数学模型

8.浸渍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9.浸渍操作过程中的工程问题

10.浸渍操作单元设备

七、沉积-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气相沉积法

1.沉积-沉淀法的定义

2.沉积-沉淀法的分类

3.沉积-沉淀法的应用举例

4.离子交换法的定义

5.离子交换的应用举例

6.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定义

7.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应用举例

第三章催化剂的宏观物性及其测试方法(2学时)

掌握催化剂的颗粒分析、比表面积、吸附量、孔分布的测量方法。

1、了解颗粒度的概念、颗粒尺寸分布表示、颗粒度分析方法

2、了解催化剂的机械强度测量方法

3、掌握催化剂的颗粒分析、比表面积、吸附量、孔分布的测量方法。

催化剂的颗粒分析、比表面积、吸附量、孔分布的测量方法

难点:

催化剂吸附量、孔分布的测定

一、催化剂的颗粒分析

1、颗粒度的概念

2、催化剂的颗粒尺寸分布表示

3、颗粒度分析方法

二、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计算

1、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

2、比表面的测量和计算

四、催化剂吸附量的测定

1、真空及其测量技术简介

2、自动吸附仪(成套仪器)

五、催化剂孔分布计算

1、孔结构特征

2、测定基础原理--开尔文方程

3、中孔(介孔)孔结构分析

第四章催化反应及催化反应动力学(2学时)

了解催化反应历程、常见催化反应器,掌握催化剂活性的表示方法、多相催化过程的传质。

1、掌握催化剂活性的表示方法。

2、了解常见催化反应器。

3、了解多相催化反应装置。

4、了解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数据处理。

5、掌握多相催化过程的传质。

6、掌握催化剂的寿命和中毒原因。

7、了解多相催化反应历程。

多相催化过程的传质。

一、催化剂活性的表示方法

1、催化剂对反应物的转化率

2、产物的收率

3、催化剂对产物的选择性

4、反应速率

5、光催化矿化率

二、常见催化反应器

1、间歇式反应器

2、流动式反应器

3、脉冲反应器

三、多相催化反应装置

1、催化剂性能评价系统

2、怎样做催化反应

四、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数据处理

1、间歇式反应器动力学

2、活塞流式反应器动力学

3、活塞流式微分反应器动力学

4、外循环流动反应器动力学(无梯度反应器)

5、脉冲反应器动力学

五、多相催化过程的传质(扩散效应)

1、催化剂的几何结构

2、反应的动力学区和扩散区

3、外扩散效应

4、内扩散效应

六、催化剂的寿命和中毒

七、多相催化反应历程

第五章催化剂的表征(1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催化剂的表征手段。

2、学习掌握催化剂表征仪器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表征仪器的结构。

4、掌握催化剂表征仪器的应用。

学习掌握催化剂表征仪器的基本原理、催化剂表征仪器的应用。

催化剂表征仪器的基本原理。

一、X射线粉末衍射(X-rayPowderdiffraction,XRD)(2学时)

1.晶体学基础

2.X射线的性质

3.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

4.X射线衍射研究方法

5.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

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2学时)

1、基本原理

2、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

3、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

4、影响峰位置变化的因素

5、红外谱图解析及应用

6、拉曼光谱概述

7、拉曼光谱原理

8、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9、拉曼光谱仪器

10、拉曼光谱应用

11、拉曼光谱新发展

四、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2学时)

2、测定方法

3、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五、热分析技术(2学时)

1.热分析技术概述

2.热重分析(TGA)

3.差热分析(DTA)

4.差示扫描量热(DSC)

5.热分析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六、程序升温分析技术(2学时)

1.TPAT技术概述

2.TPD

3.TPR

4.TPSR

5.TPO

6.TPAT装置介绍

7.TPAT实例应用

七、电镜(2学时)

1.透射电镜原理

2.透射电镜的结构

3.透射电镜的功能及发展

4.SEM特点

5.SE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SEM的主要性能

教材:固体催化剂制备原理与技术,陈诵英,王琴,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固体催化剂研究方法,辛勤,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

1、梁文杰编,石油化学,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年

2、邓景发编,催化作用原理导论,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高兹等编,沸石催化与分离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年

4、C.N.Satterfield,实用多相催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5、闵恩泽著,工业催化剂的研制与开发,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年

6、高正中编,实用催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

7、吴越著,催化化学(上、下),科学出版社,1998年

8、黄仲涛,石油化工过程催化作用,中国石化出版社,1995年

9、刘希尧,工业催化剂分析测试表征,中国石化出版社,1990

10、李作骏,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1、Satterfield,C.N.,HeterogeneousIndustrialCatalysisinPractice,2ndEdition,1994

12、B.E.利奇主编,工业应用催化(一)(二),烃加工出版社,1990、1992年

13、J.F.勒巴日等著,接触催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年

14、向德辉等,固体催化剂,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年

15、D.W.Breck,ZeoliteMolecularSieves,NewYork:JohnWileyandSons,1974

16、徐如人,沸石分子筛的结构与合成,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

17、陈迺沅,择形催化在工业中的应用,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

19、黄仲涛主编,工业催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年

19、李玉敏,工业催化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20、李荣生等,催化作用基础(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88

21、Thomas,J.M.,Thomas,W.J.,PrinciplesandPracticeofHeterogeneousCatalysis,VCHVerlag,1997

22、G.Ertl,H.Knzinger,J.WeitkampEd.,HandbookofHeterogeneousCatalysis,Wiley-VCH,Vol.1-Vol.5,1998

THE END
1.OER催化剂表征方法.pdf本发明公开了OER催化剂表征方法包括:在第一电解液中对催化剂样品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进行活化时间T得到第一催化剂样品;催化剂样品在第一电解液中浸泡时间T得到第二催化剂样品;对第一催化剂样品和/或第二催化剂样品进行预处理,并进行表面微观形态的高倍表征以至少获得各自的活性材料与基底的内嵌信息;在真空互联条件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23/8100126065006050.shtm
2.何为催化剂表征?常见的表征技术有哪些催化剂表征就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检测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质给予一个状态说明,用以辅助解释催化剂的特点和特征,物理手段,就是常用的检测手段,红外,紫外,电镜,X衍射,核磁等等,当然还包括常规的各种无力分析法。化学手段,这个根据检测物的不同,方法也不同,但是就是为了说明化学性质,化学结构特征。催化剂的表征涉https://wiki.antpedia.com/article-2558194-120
3.催化剂的表征方法Ffe催化剂的表征方法之核磁共振法催化剂的表征就是应用近代物理方法和实验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及体相结构进行研究,并将它们与催化剂的性质、性能进行关联,探讨催化材料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催化材料的本质的了解。近代物理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技术、色谱技术、热分析析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https://m.renrendoc.com/paper/228096592.html
4.催化剂表征(豆瓣)《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教学用书·催化剂表征》以大量的应用实例为根基详细介绍催化剂常用的表征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教学用书·催化剂表征》共12章,第1章概括性地从催化剂的宏观性质与性能和微观性质与性能两个方面介绍了催化剂表征中所采用的各种传统的、经典的以及近代的技术和方法,其中对于催化剂微观性质与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5628-2422-0/
5.催化剂的快速质谱表征研究【摘要】:现代化学工程的快速发展高度依赖于新型催化剂的开发,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对于反应体系至关重要。尽管传统的催化剂表征方法如电子显微镜、物理化学吸附、X射线衍射、热分析、电子能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的表征研究,但由于如上方法操作步骤繁琐,不适合催化剂的快速筛选研究。质谱技术由于具有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05-1017177531.htm
6.固体催化剂的几种表征手段常用表征方法p,射线结构分析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p热分析技术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p,射线光电子谱,PSp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phttp://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3639192.html
7.何为催化剂表征?常见的表征技术有哪些–960化工网问答催化剂表征就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检测测试手360问答段,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质给予一个状态说明,用以辅助https://m.chem960.com/ask/q-9832f6f235f74e84942bc96645994ba2
8.何为催化剂表征?常见的表征技术有哪些全国催化剂表征就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检测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质给予一个状态说明,用以辅助解释催化https://www.1633.com/ask/199737.html
9.铁/氮/碳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1.2 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 1.3 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动机 1.4 生物体系的氧还原 1.5 过渡金属/聚合物催化剂的设计思路 1.6 基于导电聚合物的过渡金属催化剂 1.7 高温热解过渡金属/聚合物催化剂 1.8 非贵金属ORR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 1.9 催化剂表征:阐明活性位 1.10 理论模拟 1.1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意义 参考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1519931.html
10.CO探针原位红外光谱研究Pt/Sn双金属重整催化剂由于CO良好的配位特性, 使其成为催化剂表征中最常用的探针分子, 根据CO与催化剂上金属活性中心的吸附行为和活性中心周围电子环境的不同导致的红外光谱特征的变化(包括谱带位置、 数目、 强度等), 可以区别不同类型的活性中心, 据此可推测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类型和催化反应机理。 Geomar等[7]曾用CO探针原位红外光谱研https://www.gpxygpfx.com/article/2018/1000-0593-38-3-761.html
11.催化基础知识普及催化剂表面积碳以及碳物种表征以含碳化合物为原料的催化反应的第一步通常是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吸附形成含碳物种,如含碳物种经过分解、聚合等反应生成碳或焦炭沉积在催化剂表面,既所谓的积碳或结焦。积碳会堵塞催化剂的活性位或催化剂的孔道,从而导致催化剂的失活! 常发生积碳的催化反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3-10586.html
12.不同产地高岭土所制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性能差异1.3 催化剂的表征 利用Bruker公司生产的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XRD)仪进行样品的物相分析。利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S-4800型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样品的形貌。利用Bruker公司生产的Rigaku Model 3271E型X射线荧光光谱(XRF)仪测定样品的化学组成,将粉末样品压片后,在XRF仪上测定各元素特征谱线的强度,然后用外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713/14422036.shtml
13.深度解读单原子过渡金属氮碳(MN图2 单原子催化剂表征方法 电化学催化还原CO2的机理非常复杂,涉及不同的质子/电子转移。CO2在不同电催化剂表面的电化学还原可以通过失去2、4、6和8个电子来完成。CO2RR的最终产物有CO、HCOOH、CH3OH、C2H5OH、HCHO、CH4和C2H4等。一般而言,CO2电化学催化还原产物不是单一物种,而是混合物。其选择性和法拉第效率取决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16/c164de7730/
14.原位表征不是指在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表征么?每次样品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一样品,原位表征就是在表征点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表征手段监控样品随温度https://wenda.guidechem.com/question/detail880002.html
15.富表面氧空位Fe2O3/ZnO催化剂在光催化合成氨中的应用我们以乙二醇作为还原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合成了富表面氧空位的Fe2O3/ZnO催化剂,利用X射线術射(XRD)、透射电镜(TEM)、电子顺磁共振(EPR)、紫外-可见漫反射(UV-_Vis DRS)、荧光光谐(PL)及光电流(PC)对Fe2O3/ZnO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Fe2O3/ZnO催化剂在常温、常压及无牺牲剂下的光催化合成氨的性能。通http://m.shutaicn.com/blog/_185559_335624.html
16.催化反应过程的原位表征技术.docx原位表征技术在催化反应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催3/36化剂的开发和改进提供重要信息。例如,原位X射线衍射(XRD)技术可以表征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晶粒尺寸的变化,原位红外光谱(IR)技术可以表征催化剂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原位拉曼光谱(Raman)技术可以表征催化剂表面物种的振动模式的变化,原位透射https://www.taodocs.com/p-103312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