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客服,可拨打7*24小时服务热线:400-660-1612
在过去,分析师常常用“造假”来形容金融市场巨头们滥发黄金衍生品合约、凭空创造黄金供给的行为。虽然这种行为威胁着市场稳定性,但却始终游离于法律之外。可如今,做市商们似乎不再满足于此,近日发生的一件怪事,表明他们有可能已将“黑手”进一步伸向实物黄金市场。
加拿大皇家银行卖的金条竟是假的!然而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网站10月30日报道称,渥太华一位名叫唐(SamuelTang)的珠宝商10月18日从加拿大皇家银行一家分行购买了一根带有加拿大皇家铸币厂钢印的1盎司99.99%纯金金条。之后他委托金匠伯纳德(DennisBarnard)进行加工,然而在加工金条的过程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伯纳德表示,当他把金条放到操作台上就觉得不对,它太硬了,然后他尝试弯曲这根金条,一般金条都是很容易弯曲的,但这个“金条”居然断了,而且断面还是锯齿形的。之后他对金条做了酸性试验,结果同样不对。CBC得知后,将这根“金条”交给渥太华的另一名珠宝商马巴(ErnestMarbar)进行酸性测试,结果也没有通过,一般18k以上的黄金都能够通过测试,只有14k以下的黄金制品才会无法通过。马巴表示,“这就是块垃圾”。
唐先生表示,大多数购买金条的人都不是业内行家,他们不可能亲自做实验,因此他怀疑有更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持有了假金条。渥太华大学特尔弗管理学院教授伦茨(WilliamRentz)认同这种观点。他表示,造假币的人不可能只制造一张50美元的假钞,他们肯定会制造更多。他还表示,这个问题很严重,如果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消失了,整个市场都会受到影响。
细思极恐!黄金衍生品市场还能在钢丝上走多久?
当然,实物黄金实际上只占整个黄金市场的很小一部分,实物金条的造假对于整个市场只是癣疥之疾。真正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利用投资者信任的“走钢丝”行为,早已被黄金衍生品市场的巨头们用得炉火纯青,而且这个市场的钢丝更细更高,一旦断裂,整个市场都会摔得更重。
在包括期货、期权在内的一系列黄金衍生资产交易中,大部分投资者在交易到期后都不会选择实际交割,而是通过支付差价等手段平仓,这给了发行商可乘之机。他们不需要准备足额的黄金,就可以用成百上千倍的杠杆发行衍生品合约。
我们只需看一些简单数据,就能知道黄金市场滥发衍生品的现象有多严重。例如,美国CFTC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截至10月24日,在纽商所交易的黄金期货期权未平仓合约量为742440手,每手为100盎司,意味着如果全数交割,市场上总共需要74244000盎司,约为2105吨黄金。而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今年前两个季度全球黄金实物总供给(已包括现有黄金转手的数量)仅为2097.5吨。
或许有人会说,按照这一趋势,全年黄金供给可能达到4000吨,这将足够用作市场交割。然而不要忘了,纽商所仅是全球黄金市场中的一部分。贵金属网站BullionStar的CEO佩尔森(TorgnyPersson)表示,在2015年,伦敦金银市场的黄金资产交易量占全球的78%,而纽商所仅占8%。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球黄金衍生品交割所需的实物黄金储备恐怕是个天文数字。换句话说,衍生品发行商采用的杠杆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
正如前文所说,只要有交割需求的投资者确实都可以要求获得实物金条。从现在来看,暂时还没有什么事情会让黄金资产的交割需求突然大幅上升,但是,发行商们能保证永远都不出事吗?
努力成为智能交易服务策略提供商!量化算法交易模型!程序化交易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