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袁大头”却铸造了7.5亿枚,这是为何?货币金圆券

袁世凯至死都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不是逼迫清朝皇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也不是痴心妄想、复辟帝制,在皇帝龙椅上坐了83天的大头梦。

而是他在做皇帝期间,在全国发行的几亿枚袁大头。

从1912年清朝灭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袁大头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最坚挺的货币。

虽然人们常说袁世凯倒行逆施、大盗窃国,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搞出来的袁大头是真的好用。

为何“袁大头”的流通量如此巨大?

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在家中收藏有这种货币。那么你知道哪一年的“袁大头”最值钱吗?

“袁大头”为何发行

“袁大头”在当时究竟有多么受欢迎,从它的发行总量上就可见一斑。

当年袁世凯上位之初,政局不稳、民心动荡,国内币制一片混乱,有人用银子、有人用铜板,交易起来非常麻烦,老百姓叫苦不迭。

可是北洋政府刚刚成立,根本拿不出什么钱,只能一边赶铸铜板、银元,一边滥发钞票。

为了整顿货币市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袁世凯就下令开始铸造“袁大头”,这种统一的新式银币。

袁世凯

他对国币改革如此上心,并不是真的为了老百姓着想,而是想尽快填上军费方面的财政漏洞。

1914年12月份,造币总厂造出了第一批“袁大头”,并迅速投放市场。随着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1915年2月,江南造币厂也加入了制造“袁大头”的行列。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从1914年到1951年,国内总共发行了约7.5亿枚“袁大头”。也就是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袁大头”的发行还没有停止。

说到这儿,不免让人产生一个疑问,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的皇帝,为什么“袁大头”的数量能达到如此惊人的规模?

其实在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个阶段,也不是没有发行过其他货币,比如清朝的银票、国民政府的金圆券,还有外国侵略者留下来的法币等等,都曾经在民间盛行一时,但没有一种货币能像“袁大头”这样,长期流通几十年之久。

要么就是流通的地理范围太小,要么就是货币本身的币值不够坚挺,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1948年发行的金圆券。

当时的国民党可谓日薄西山、败局已定,但蒋介石不死心,想要再垂死挣扎一番,于是就在国军占领的地区、强制发行了一套纸质的金圆券,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说到通货膨胀,很容易联想到今天面值超大的津巴布韦币,一个“一”后面挂着十几个零。

当时国内的情况差不多也是这样,金圆券的最高面额已经达到了500万,可是这500万究竟能买到些什么呢?也就是两个茶叶蛋罢了。

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说有一个穷人,家里实在是太脏太破了,就想着买点墙纸糊一下墙。

结果算了半天,发现直接用金圆券糊墙、反而更省钱一点,因为买一张糊墙的纸,需要厚厚一沓金圆券,拿这一沓钞票来糊墙,都足够糊半面的了,同时还显得自己很有钱。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怪诞的事情,其实和中国流传几千年的货币制度是分不开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货币的贬值是经济学的必然趋势,加上在那个动荡年代,普通人连活着都是件难事,民间货币的信誉保障、也就长期处于缺位状态。

如果不能形成统一、规范的货币机制,纸币面额印得再大,也早晚会沦为废纸一张,而作为贵金属货币的“袁大头”,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袁世凯决定进行国币改革之初,曾经有人提出制造纸币,但金融专家立刻表示反对,因为按照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情况,只有实行贵金属本位制,才能挽救民间信誉。

其实,“袁大头”并不是我国发行的第一批贵金属货币,在此之前,还有一种叫做“龙洋”的硬币,个头和形制都跟“袁大头”类似,那是晚清政府发行的一套货币,也是用银子铸造的。

清政府倒台之后,袁世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正统”,就在龙洋的基础上略加修改,发行了一套“袁大头”。

“袁大头”的发行量和认可度

“袁大头”的全称叫做“袁世凯像背嘉禾硬币”,看上去和今天的一元硬币很像,背面刻有嘉禾纹饰和币值大小,正面印着袁世凯的头像和发行年号,所以老百姓习惯性地称之为““袁大头”。

“袁大头”虽然号称银币,但它的材料并不是100%纯银的。根据民国政府的《国币条例13条》,一枚袁大头总重量为七钱二分,其中含89%的银、10%的铜,以及1%的锡。

当时的工匠们为什么不用纯银打造呢?其实这个跟偷工减料、贪污腐败什么的,还真的没有关系,这样的材料配比是有科学依据的。

因为银子虽然值钱,但这种金属的稳定性却比较差,银币在流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损耗,不利于长期使用,所以必须用少量的铜和锡对它进行保护。

总而言之,这种实打实的银币很好地适应了、当时币制混乱的市场状况,因为“袁大头”和之前的铜币、纸币,都有着本质的差别。

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史当中,几乎所有的货币都是和银子挂钩的,也就是俗称的“银本位制”。比如后来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支付赔款的时候,也是以白银多少万两作为计量单位。

即便有一天“袁大头”停止流通,人们也可以将其熔掉,打成银锭或首饰,它的价值依然存在。

银币本身就是一种信誉的象征,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所以“袁大头”一经面世,就在老百姓当中收获了极高的声誉,受到了国民的普遍欢迎。

人们纷纷拿出手中的杂币、旧币,跑到政府去置换成银币。这下可累坏了各大造币机构,包括天津、南京、广东、武昌等多地的造币厂,就像印钞机一样源源不断地产出“袁大头”。

那么,一枚“袁大头”在当时,究竟能买多少东西呢?

虽然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不断,但从总体上看,社会经济还是处于缓慢的发展当中。

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大概是20枚“袁大头”,而像工程师、教授、作家这样的稀缺人才,收入就更高。

据说鲁迅一个月的工资和稿费,加起来有700多块,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则有1500多块。经济学家估算,当时的一枚“袁大头”,大约折合今天的人民币150到200元之间。

以1927年的上海为例,一枚“袁大头”能买到25斤大米,或者4斤猪肉,或者3盒香烟。很明显,“袁大头”在当时的购买力,要比现在的一块钱高很多。

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走的是两条平行的道路。虽然袁世凯本人多行不义必自毙,只做了83天的皇帝梦,就被赶下了台。

但毋庸置疑的是,印着他头像的“袁大头”,却得到了金融市场的欢迎,在老百姓当中也拥有极高的认可度,以至于到了民国年间,“袁大头”依然是全国各地唯一承认的硬通货。

袁世凯去世以后,国内又出现了李世凯、王世凯等众多军阀,他们拥兵自重、占山为王,其中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干起了造假币的勾当,私自铸造各种五花八门的山寨“袁大头”。

稍有实力的大军阀,伪造的假币还能够以假乱真,可那些实力不济的小军阀,造出来的钱就惨不忍睹了,村口大爷不戴老花镜,都能看出来是假的,不能说不像,只能说根本不一样。

无论是官府还是老百姓,对于这些假币都抱着零容忍的态度,几乎所有人都指定只收“袁大头”,其他货币一概不要,就算是后来国民政府铸造的开国银元“孙小头”也不行。国民政府无奈,只能继续发行“袁大头”。

从1914年开始发行,到1951年停止流通,37年间,国内各大造币厂铸造的“袁大头”,总计超过7.5亿枚。

如此庞大的发行量,可见其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够与它相提并论。

即使到了1916年,袁世凯因为尿毒症不治身亡以后,“袁大头”还是流通了几十年之久,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袁大头”成色好、分量足,不仅上面的图案十分精美,含银量也没有掺杂半点水分,是当时所有硬币当中含银量最高的,所以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可。

第二个原因,则是袁世凯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随处可见北洋军阀的身影,而北洋派系当中的老大正是袁世凯。

袁世凯上位后,一心想要改写自己篡位夺权的形象,留得青史扬名,所以在国币改革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

等到他去世以后,坐江山的实际上还是北洋军阀,为了表达对老上级忠心耿耿,各级官员就将“袁大头”这套货币沿用了下来,继续进行发行和流通,对“袁大头”的大规模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很快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袁大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依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那么,你知道哪一种“袁大头”最值钱吗?

“袁大头”的价值

在“袁大头”流通的30多年间,它的样式发生了多次演变,根据年限、版型和品相的不同,不同“袁大头”的收藏价值也是天差地别。

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袁大头”,是民国三年的一元币,成交价在3000元左右,而一些非常稀有的、特殊年份的“袁大头”,价值可能高达上万到十几万不等。

至于某些“签字版”、“苏维埃版”的“袁大头”,价格就更夸张,有些甚至达到了上百万的级别。

目前最值钱的“袁大头”银元,是民国三年的签字版试铸币,估价在120万到150万之间。

在硬币的正面,印有一行“LG”开头的英文字母,或者是简写“LG”,那是为这套“袁大头”打样的意大利雕模师、鲁尔治乔治的签名。

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签名,对于当时的西方国家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门却不这么想。

他们认为这种签名会让人产生误解,误以为袁世凯是乔治,所以强行将这些字符抹掉了。

当年袁世凯在发行“袁大头”的时候,并不是全部发行的银元,还推出了一批极少量的金币。

如果带签字的“袁大头”、同时又是金币的话,那就更是价值连城。

在2018年迪拜举行的一场英国皇室拍卖会上,一组民国三年铸造的、签字版“中圆”金币,拍出了四千万港币的天价。

这组金币不仅雕工精美、光可鉴人,在品种上也是万中无一,堪称民国时期“袁大头”当中的稀世珍品。

结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袁大头”出现在拍卖市场上,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到国外的迪拜、新加坡,人们对“袁大头”的热情日渐升温。

THE END
1.为什么古代都用黄金作为货币呢为什么古代都用黄金作为货币呢 古代都用黄金作为货币是因为黄金拥有稳定性好、易携带性高,数量稀少,不易被腐蚀等优势,相比其他物质有很大的优势。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化学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http://m.qicaisi.com/bk-1358302.shtml
2.从金本位到信用本位制下的货币一、从贵金属到货币 最近看了第一财经拍摄的八集纪录片《黄金时代》,让我又重新开始审视 这种虽然在生活中很少见到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这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贵金属——黄金。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许多人用黄金做首饰,也有很多人选择购买黄金来做投资···为什么这么多人倾向于黄金?归根到底, 因为它曾经https://m.douban.com/note/245214951
3.国际黄金为什么是国际通用货币3?、全球认可度?:黄金是一种全球性的稀有贵金属,可以在世界各国换成当地国家的货币,无论是在官方还是民间,黄金的价值都被广泛认可。这种无国界性使得黄金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交易媒介?。 4?、历史和文化认可?:黄金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充当货币的角色,成为衡量其他商品经济价值的一个恒定物。黄金的这种历史https://m.cngold.org/home/zs8624430.html
4.有人说,鸦片战争也是货币战争因为法币不能兑换成任何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也就没有任何含金量,因此,本质上法币几乎毫无价值,与废纸差不多。一张100美元钞票的制作成本也就是7美分,一张100元人民币的制作成本差不多也就是1元。 既然法币本质上就是一张纸,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使用法币呢?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78478612&efid=Gq_B_UEjduUMXdo6UqVQqg
5.货币体系最全的框架,弄懂究竟何为货币?但有意思的是,人们对此似乎并无共识,甚至有人认为,如今货币的定义和范围并不清晰。 这可能是与人类社会货币悠久的历史演变,以及其间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种有关。据考证,在实物货币时代,曾充当过货币的东西,既有贵金属(比如黄金、白银、铜等),也有贵重物品(如家畜、贝壳、绢帛、象牙、盐等),甚至还有特殊场景下的特殊https://www.finstao.com/post/detail?post_id=43551004727
6.津巴布韦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贬值一半:为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目前新货币的影响好坏参半,一些人说现在评估德国的表现还为时过早。 津巴布韦的货币以外汇、黄金、钻石和其他津巴布韦储备中的宝石为基础。Mushayavanhu在4月份表示,津巴布韦拥有1.1吨黄金,价值1.75亿美元,以及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官方数据显示,津巴布韦拥有丰富的黄金储备,今年1月,这种贵金属几乎占该国出口总量的25%。http://xdhq.vip/4797ox.html
7.为什么黄金能成为硬通货,钻石不行?同样稀有,为什么黄金能成为硬通货,钻石不行? 什么是硬通货? 硬通货在金本位制时代专指黄金,在现代是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 由于各国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外汇管制宽严程度不同,当一国通货膨胀较低,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币值相对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在国际金融市场https://www.jianshu.com/p/6b568c29584d
8.为什么货币可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是能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是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本身反映的就是一种使用价值,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有用性。 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https://edu.iask.sina.com.cn/jy/gn3rIWExXUvo.html
9.货币的本质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我们为什么买这种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劳动。(商品之间为什么能够交换?)2.货币 (1)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 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方法?自己的换回都乐意接受换回自己需要 商品 的商品 的商品 能与其他一切商品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其他https://wenku.baidu.com/view/81488fa5f524ccbff121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