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黄金美元货币资讯为什么做黄金美元最新消息

其实很多国家并不喜欢美国的美元霸权,尤其是一些中小国家。他们的国际收支本身就浮动很大,很容易受到美元的冲击。于是有的人想,难道不能统一世界货币,比如用黄金作为世界交易的货币吗?

这种想法很好,在过去的大航海时代,实际上就是一种黄金货币的时代,各个国家的货币都不一样,但是大多数都是以金银为主要货币的。尽管铸造的样式不一样,但是大家可以用重量去称,用密度去算,然后形成统一的公允价值。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黄金货币时代被淘汰了。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黄金货币太容易磨损。大家都知道守财奴里的葛朗台,“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但是,金币把玩久了,交易次数多了,容易磨损的。成色不足的金币,其价值也会容易被低估。在过去的欧洲,确实有人试图从金币上抠下一定的金子,然后从中获利。

没人愿意用一些质量层次不齐的金币来进行交易。有人说,换成比特币这样的数字货币不可以吗?可以加密,不会磨损。可是话又说回来,数字货币是空气币,完完全全的不具备黄金的质感和真实感,而且没有一个有权威的部门背书,人们是不会采用的。

第二,黄金价值太高,不适合做普通货币。近日来,黄金再一次价格猛增,目前已经达到了1645美元一盎司,距离其最高纪录1900多美元不远了。换成人民币已经是370多元一克,而我们的一元硬币是6.05克。这还不是黄金的,只是钢芯而已。一枚硬币2000多元,根本就无法充当普通交易的货币。

第三,黄金存量是不够的。目前,世界各国的黄金储备大约有3.27万吨,美国的黄金储备最多,大约是8200吨。中国黄金储备大约有6220万盎司,约合1930吨。

按照现在的黄金市场价格,一吨折合人民币3.7亿元,中国黄金储备不足7400亿元人民币,美国黄金储备大约价值4330亿美元。全世界的黄金储备也不过1.7万亿美元,还不如中国一年的对外贸易额多。

如果把黄金当成货币工具,光运来运去都是麻烦事情。

如果发行黄金世界货币,肯定要有足额的黄金用于兑换。人类有史以来从地壳中提炼的黄金总共不超过20万吨,价值不超过74万亿人民币,而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已经金额高达198万亿人民币。所以,黄金根本无法承担得起货币交易工具的作用。

第四,美国不会允许,其他各国也不会允许。发行世界货币,尤其是取代美元,美国允许了吗?世界各国也不会允许。

我们现在的货币都是指法定货币,这是世界各国依靠政府的法令使其成为合法通货的货币。代表了政府的信用,但是国家都没有将货币兑换为实物的义务。贸然增加一种黄金世界货币,是不会被世界各国认可的。

其实,发行黄金货币,联合国确实做过实践。1969年联合国发行了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DR)。最初发行时每一单位等于0.888克黄金,与当时的美元等值。但是现在,已经逐渐演变为按照世界各国的货币当期汇率的一定比值确定价值。2016年10月1日,特别提款权的价值是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这五种货币所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当期汇率确定,所占权重分别为41.73%、30.93%、10.92%、8.33%和8.09%。已经彻彻底底地跟黄金脱钩了。

就目前来看,黄金已经彻彻底底地沦为一类商品了。我们在工业生产手机、汽车、卫星等高精尖产品的时候,也会大量用到黄金。黄金的价格会随着世界各国市场的需求而出现浮动。

黄金是永远不可能再成为世界货币的。

王爷说财经导读:一般来说,国际金价都是用美元来计价的!

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愿意用美元来计价黄金,为何其他货币,例如:英镑、欧元、人民币等等就不行呢?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01

众所周知,现在国际金价都是用美元来计价的!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都用美元来计价黄金,为何其他货币,例如:英镑、欧元、人民币等等就不行呢?

下面王爷说财经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背后的故事!

在1933年之前,美元就已经和黄金挂钩了,当时1美元差不多相当于0.048盎司,换句话说,当时1盎司黄金大约价值20.67美元。

实际上,在全球各国货币分别发展后,除了美元,黄金还被以各种货币计价,包括英镑、曾经的法郎、如今的欧元等。

而一直到“二战”后,也就是1944,当时各国最终达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简单来说,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美元也开始逐渐成为世界货币!

02

当时,美元和黄金之间有着固定的兑换比率,即: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当时美国之外的各国政府可以将持有的美元换成黄金。

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塌,而金价也不再固定在35美元/盎司。

在1970年1月,黄金其价值还是35美元/盎司,不过到1971年8月,黄金的价格就涨到了43美元/盎司,增长了近23%。这样一来,就有部分欧洲央行要求美国换回黄金!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元由于没有足够的黄金来换回美元,不得不取消黄金和美元之间的固定价值,当时是1971年8月。

03

当各国货币和黄金有关联,或者互相有关联的情况下,通胀是受到限制的,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都是受到某种限制的。

报告还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没有哪个国家敢轻而易举地通过印钞来贬值货币,因为这可能带动其它国家同样如此,而如果所有国家都以贬值货币来竞争,那么市场会陷入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说,就能够理解黄金在整个货币系统中的意义。

不过,随着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加,美国最后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美元也就成为黄金的计价货币。

因周三加拿大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黄金期货自近4个月以来最低水平攀升。

而美元飙涨背后,有分析认为,美元强势主要源于美国经济数据的回暖令美联储加息预期回归,加之潜在的避险情绪也给予其很大提振。

金融情况一览

★★黄金:力挺年末金情

现货黄金周三反弹,美市盘中最高上探至1278.40美元/盎司上方,金价在盘跌之后震荡走高,运行在1270关口上方并逼近1280关口。

前景来看,黄金价格仍接近四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世界银行的分析师表示,随着工业需求预期减弱,投资者需求和中央银行购买量的增长将继续主导今年的价格。

★★原油:涨跌不一

美国WTI原油6月期货周三收跌0.41美元,或0.62%,报66.30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6月期货周三收涨0.06美元,或0.08%,报74.57元/桶。

美国原油库存及产量齐升令油价承压,同时美元大幅反弹更是加大了油价的回撤压力。

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65.6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74.02美元/桶。

★★外汇:美元多头大爆发

周三,美元多头再度实现爆发,美元指数一举站上98关口。隔夜加拿大央行利率决议引发汇市行情,加元显着承压。

美元指数突破98.00关口意义重大,因为它打开了进一步上涨至98.50和99.00水平的大门。

随着美国经济数据的改善,围绕增长势头可能放缓的担忧有所缓解,近几周投资者对美元的兴趣大幅上升。短期内美元可能会走高。

3月份,美联储宣布降息至零并无限量大放水后,美元指数非但没有出现大幅下挫,反而一度突破100大关,虽然当前有所回落,但依然维持在量化宽松政策以前的水平。与此同时,黄金更是开启上涨模式,人民币金价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一度超过每克400元。

美元是信用货币取优的最佳选择

美联储意外推出的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风险预期,导致大量避险资金寻找安全资产。虽然美元在全球整个货币体系中的绝对地位在逐渐下降,但是美元的相对地位依然一枝独秀。综观历次风险事件,基本上每次重大危机开始之初,美元指数均是不降反升。众所周知,美元指数主要由六大币种按照一定的权重构成,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其中,欧元占据美元指数的权重高达50%以上;日元及英镑分别占据10%以上;加拿大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等相继次之。

分析美元指数的构成不难发现,假若发生重大危机,毫无疑问,美国的综合实力依然是其他权重币种国家或经济体不可比拼的。即便美国也处于危机之中,劣中取优,避险资金也必然首选美元。

持币需求吸收放水资金避险推升美元与黄金同涨

从流动性角度分析,危机之时,往往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下跌不可避免,下跌发生也通常猝不及防,各种资金缺口急需补足。同时,大宗商品及各类资产价格下行引发的通缩预期,持币观望导致的流动性不足将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吸收殆尽。总之,避险需求及持币需求旺盛,推升了货币体系中相对安全的美元。这也是危机爆发之初,美元指数不降反升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的上涨并没有压制住黄金价格,反而呈现出美元与黄金整体同涨的态势,人民币黄金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也进一步反映出,避险资金在信用货币中劣中选优,选择了美元;同时,也选择了天然的实物货币黄金。

美元上涨不可持续黄金上涨空间可期

这是避险资金对两种不同的货币形式作出的最优选择。一个是全球范围内综合实力强的国家信用背书的货币,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实物货币。黄金虽然从国际结算流通领域中退出,但不可否认,再强大的国家信用,也存在爆发危机违约的风险,只有黄金最可靠。不可否认,美元作为国际标价和结算的货币体系短期内难以被颠覆,但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逐渐演变,货币体系的结构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外汇储备的结构中黄金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这也是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呈现出黄金净购买量的重要原因。

人民币黄金创下历史新高,除了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的因素外,与中国黄金市场日渐成熟、由以往单纯的国际黄金影子市场转变为具有一定黄金定价权的黄金市场密不可分。从长期趋势来看,在美联储无限量放水的大背景下,美元在危机终将缓解的过程中将逐步失去吸引力,而黄金的上涨空间依然可期,届时将回归到信用货币实际贬值下对黄金趋势性上涨支撑逻辑。

格物·资本seekforcapital【格物·货币】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美国货币史”内容系列从属于【格物·货币】

第一部分:美国货币史:从殖民到独立——美元诞生记

第二部分:美国货币史:最晚的金本位信徒

第三部分:美国货币史:美钞演变史

第四部分:美国货币史:美元的超速国际化

第五部分:美国货币史:美元霸权的构建

第六部分:美元含金量被侵蚀

本文为“美国货币史”系列第七部分

格物者说:1971年,美元和黄金的脱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而此后至今,美元却一直是首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也一直是国际贸易计价结算的最主要货币,美元的无敌地位一直延续至今,究竟是为何?

美元与黄金的割裂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署后,美元作为唯一与黄金挂钩的主权货币,成为了国际中心货币。该协定中确定的“1金衡盎司黄金=35美元”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承兑关系,更象征着美元的含金量,代表着美元的币值:1美元的价值等于1/35金衡盎司黄金。

1971年8月15日,时任总统尼克松占用美国电视黄金时段宣布了其新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终止向外国央行承兑黄金的义务。这标志着美元和黄金的承兑关系正式割裂,此后再也未恢复过。

尼克松单方面宣布美元和黄金终止承兑后,美国政府依然保留了美元和黄金在名义上的官方比价关系,即1金衡盎司黄金=35美元,以此象征性地表示美元的含金量或美元的币值。这也被视为是名存实亡的“美元-黄金”官价。

此后,国际货币秩序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动荡期,期间各国政府尝试合作对原有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以重塑货币秩序。在这段动荡和改革并行的五年里,美国政府对名存实亡的“美元-黄金”官价进行了两次贬值调整。

第一次是在1971年12月,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在华盛顿特区达成《史密森协议》(SmithsonianAgreement),该协议将1金衡盎司黄金官价从35美元调整为38美元,但同时美国政府并未承诺恢复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美联储依然拒绝外国央行承兑黄金;协议还规定,其他各国货币(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日元等)大都对贬值后的美元升值;各国之间的汇率机制依然是固定汇率制,不过浮动区间扩大(波动区间从原来的±1%扩大为±2.25%)。

第二次是1973年2月,由于美元遭遇投机抛售压力,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1金衡盎司黄金官价从38美元调整为42.22美元。固定汇率制也因此彻底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彻底崩溃,国际社会转入了无序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再到后来1976年1月《牙买加协议》(JamaicaAgreement)签署后,黄金正式实现非货币化,各国政府取消本国货币和黄金的官价,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的价值衡量标准。美元也是如此,美国政府不再公布“美元-黄金”的官价,这意味着美元就连象征性的含金量也被彻底废除,这标志着美元与黄金的彻底割裂——美元不仅无法承兑黄金,美元的币值也不再用黄金来衡量或表示,美元完全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法定信用纸币。

《牙买加协议》还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并要求提高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储备地位,以使SDR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如今看来,SDR的作用并不大)。1978年4月,《牙买加协定》正式生效,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完成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向牙买加体系的过渡。

从1971年8月到1976年1月,美元和黄金的关系经历四个变化:美元不可兑换黄金(1971.8)——美元-黄金官价第一次贬值(1971.12)——美元-黄金官价第二次贬值(1973.2)——美元-黄金官价废止、二者关系彻底割裂(1976.1)。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美国政府对“美元-黄金”官价的两次调贬,是美国政府从官方的角度,对“美元真实含金量下滑、美元实际币值下滑”的承认,是对“美元币值无法维持在1/35金衡盎司黄金”的被迫妥协。因而,“美元真实含金量下滑”在1971年后成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美元真的不行了吗?

当“美元含金量下滑”成为全球的共识时,美元还能继续充当国际中心货币吗?

按照“特里芬难题”的理论逻辑:一种主权货币若币值下滑、无法维持坚挺,那么其他国家对其储备信心就会下降,就不愿再继续将其作为储备货币,从而会逐渐抛售或减少这种货币储备,使其国际货币地位削弱。

基于以上理论逻辑,在1971-1973年间,当时的学术界和媒体界普遍预计,由于美元币值受损,美元的储备地位会很快明显下降,并逐渐丧失国际中心货币地位,而储备货币将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然而,事实却惊人地出其意料,“特里芬难题”似乎失灵了!和当时人们的普遍预期完全不同的是,1973年后,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并未受任何影响,反而还强化了,美元一直都是最主要储备货币地位,也一直都是国际贸易的计价、结算和国际借贷融资的最主要货币。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和黄金关系彻底割裂后,美元依然能一直牢牢占据国际中心货币的位置、保持无敌之势,这到底是为何呢?

美元保持无敌之位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一直保持着最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一直主导着国际社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1971年后,美国依然是全球政治及军事霸主,依然是最大的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国(近年来被中国超越),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依然主导着国际社会的贸易体系安排和国际金融体系安排(牙买加体系,IMF组织和世界银行得以保留),以及其他外交政治方面的安排。

下面我们将从四条逻辑线上来具体论证说明,美元和黄金脱钩后,为何依然能保持霸主地位不动摇?这四条逻辑线分别是:美元的币值;美元的惯性优势(石油-美元体系);美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和金融市场;美元缺乏替代品。

美元真的在贬值吗?

美元贬值的概念其实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应用场景、美元币值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它可以是“美元含金量”,也可以是“美元的购买力”,还可以是“美元的汇率”。

1976年《牙买加协议》之前,黄金依然是各国货币的价值衡量标准,美元也不例外,美元的币值即是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1/35金衡盎司黄金),美元贬值是指美元含金量下滑(前文中已说明)。

但是1976年后,全球进入纯粹的法定信用纸币时代,美元和黄金关系彻底割裂,美元币值不再以黄金来表示,而是以“购买力”和“汇率”来表示。

在美国国内,美元币值用美元购买力表示,美元贬值是指美元购买力下降,美元购买力以计算美国国内通胀率(CPI)而得出。由于美联储持续印发美钞,造成物价上涨(通胀),使得美元的购买力逐渐下降。

然而,在国际上,美元币值是以美元汇率来表示,美元贬值是指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水平下降。而美元汇率水平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决定的(贸易顺逆差、国际资本流动、政府的政治外交意图、投机行为等等),并非由美钞的印发量决定的。因而,美联储持续滥印美钞,并不一定会使美元汇率下降。

实际上,自1973年全球进入浮动汇率制后,美元对其他国家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并未下滑,反而是在走升(见下图:名义美元贸易加权指数),整体上保持着强势汇率。若剔除通胀的因素来看(见下图:实际美元贸易加权指数),美元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出现过一些周期性波动,但是并未出现持续性下滑趋势,美元汇率在上升和下降中反复来回,这说明美元在国际上的币值是长期保持稳定的(有波动,但不单边走弱)。

在法定信用纸币时代(1976年至今),各个国家的纸币都存在滥印的可能,其发行与流通完全依赖于本国政府的信用,美钞如此,其他纸币也是如此,储备美元和储备其他货币都存在着同样的风险。所以,各国在选择储备货币时,是一种“矮个子里拔高个”的选择。

而美元就是“一堆矮个子里的高个子”。美元除了在国际上保持着汇率不单边走弱,还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府信用做担保(美国政府依然是全球最强大的政府,在国际上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选择美元作为最主要储备货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最安全的选择。

美元的惯性优势

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国际中心货币往往存在“惯性优势”,或可称之为“路径依赖”效应。这种“惯性优势”的原理是:当某种货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后,人们就会对这种货币产生一种强烈的惯性依赖,趋向于一直使用它,因为使用这种货币的交易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而且转换成本高,这样会形成一种自我强化效应,使得这种货币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惯性优势”会延长原有国际中心货币的优势地位,延缓其衰落进程,同时也会阻止新兴中心货币的崛起。

英镑和美元的货币霸权交替正是体现了“惯性优势”原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一落千丈,英镑不仅和黄金脱钩(1931年),而且还多次贬值,支撑英镑中心地位的基石都几乎瓦解了。但是二战后的十多年里,英镑在其英镑区(大英帝国封闭式贸易体系)内仍然是最重要的贸易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英镑享受着与其自身实力不相称的优势地位,直到后来被美元取代。这便是英镑的“惯性优势”,若没有两次世界大战,即便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英国,美元也未必能取代英镑成为新的国际中心货币,或者说,取代的过程将会非常漫长,而绝非仅仅几十年。

美元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后,也形成了“惯性优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时期(1945-1971),美元地位等同黄金,美元是国际中心货币,主导着国际货币秩序;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各国对美元的使用也渐渐成了一种习惯和依赖。

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后,美元虽然与黄金脱钩,但是其“惯性优势”开始显现,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产生了明显的“路径依赖”,《史密森协议》确定的新固定汇率制仍是以美元为中心,各国依然离不开美元,依然要大量储备美元,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依然以美元为主,国际借贷融资也依然被美元主导。

美元的“惯性优势”,一直延续至今,四十多年来从未削弱过,这不仅得益于美国一直占据着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的霸主位置,还得益于美国政府一个重要的战略安排——“石油-美元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政府为了强化美元的“惯性优势”,强化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的“路径依赖”,精心谋划构建了“石油-美元体系”,将美元和石油牢牢地绑定在一起。石油是现代工业经济的血液,是黑色黄金,是各国工业化经济的必需品,是全球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任何国家发展工业都离不开石油,而将美元和石油绑定在一起,意味着任何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都离不开美元。

1974年,美国和沙特达成共识,美国为沙特提供军事保护,沙特统一将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唯一计价结算货币。随后,美国政府由于其他OPEC成员国逐一达成共识,美元成为了OPEC国家出口石油的唯一计价结算货币,“石油-美元体系”开始形成。

由于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石油资源不足的问题,因而需要从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进口石油,而OPEC国家的石油出口以美元计价、结算的,因而要从OPEC进口石油,就必须先获取美元、储备美元。美元因石油而获得了一种隐性的强制推广力。

另外,“石油-美元体系”还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美元资金流动体系,这强化了美元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地位,让美元牢牢控制着国际资本市场。而且,这种循环流动,使得美元资本回流美国,帮助缓解了美国的长期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对美元汇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还解决了美国财政赤字融资问题(回流的美元许多都购买了美国国债,又形成了“美元-美债”流动体系)。

直到如今,“石油-美元体系”依旧影响巨大,它是美元“惯性优势”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支柱。

对外经济关系和发达金融市场

20世纪70年代后,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但美国主导下的一系列国际制度安排仍在继续运行(如WTO贸易规则、IMF和世界银行),国际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而美国在国际经贸市场中一直都占据着大比例份额,在国际经贸关系中也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保持高度的对外经济关系,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延续主导地位的必要条件。一个经济关系封闭的国家,其货币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普遍被接受使用。

此外,美国还有高度开放自由且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美国有着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深度的流动性、美元可自由兑换、资金可自由出入,这一切吸引着美国境外的美元回流美国(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股票、证券等,使得美国资本帐能持续盈余,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而海外美元持有者也可以从投资中获得收益。

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使得美元成为了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首选货币。纽约是全球资金的集散地,在纽约完成的国际投资、国际融资借贷(银行借贷或国际债券发行等)大都是以美元计价并交易的,美元因此得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深度渗透。

美元之所以对各国政府、机构或私人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被当作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离不开美国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与之配套。

美元缺乏替代品

从历史发展来看,国际中心货币存在着兴衰更替的命运,英镑如此,美元也是如此。不过美元比较幸运,在与黄金脱钩之后,并没有哪种货币强大到足以取代美元,因而美元的霸主地位并未真正动摇过。

1971年后,美元迎来了国际社会的一片质疑,当时舆论普遍认为,美元主导地位将难以持续,德国马克和日元将会与之分庭抗礼,国际储备货币将会呈现多元化。

二战后,西德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1970年代时,两国已经分别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之后,并且,美、德、日三大经济体占据前三位置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

经济实力的提升,支撑着德国马克和日圆的汇率走升。在美元和黄金脱钩、全球进入浮动汇率制后,各国货币的币值都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基础。但是,一国主权货币的汇率升降,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对该国的货币信心变化,从而可以影响到该国货币的国际地位起伏,以及影响到其他国家对该货币的储备意愿。

在经济实力和汇率走升的支撑下,德国马克和日元在70年代末时,其国际地位开始提升,并与美元争夺国际储备份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两种货币都只是分得了国际储备货币份额中的一小杯羹,还未能达到与美元势均力敌、动摇美元主导地位的程度。

欧元诞生后,在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国际债券和资本市场中份额不断提高,其国际地位也不断上升,尤其是在2002-2008年期间,欧元汇率走升,欧元的地位上升最为明显,当时很多学者都认为欧元在未来大有与美元一争高下之势。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及紧接而至的欧债危机爆发,遏制住了欧元的崛起势头,欧元的国际地位开始陷入“平稳状态”(不上升,也不下降),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5-25%的水平,至今依然如此。

欧元诞生至今20年,虽然很快就在国际货币竞争中坐上了二把手的位置,但是其和一把手美元相比,依然逊色不少,还远未达到与美元势均相争的程度。欧元区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若如不能有效解决,欧元的前景十分堪忧,更别谈与美元争雄。

德国马克、日元、欧元,曾经都被视为过是美元的对手、美元的替代品,但从历史事实来看,这三个竞争对手并不具备足够的实力替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中心货币。

小结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质疑之声从未间断过,但其主导地位却从未发生过动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普遍传达了对美元特权的不满和谴责、对美元地位的质疑和担忧,而事实却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资本并不是流出美国,而是流入美国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国债市场被视为“安全港”),美元仍被视为是危机中的首选货币。

至今为止,美元已经形成了盘根错节的霸权根基,撼动其霸主地位谈何容易,也许美元地位终将被取代,但还没到时候。

参考文献

《嚣张的特权》(ExorbitantPrivilege),BarryEichengreen(美)著,陈召强译,中信出版社,2011.12

《制衡美元:政治领导与货币崛起》,李巍,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2

《称霸密码:美国霸权的金融逻辑》,梁亚滨,新华出版社,2011.12

试论美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舒建中,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5月第3期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地位,贺力平赵雪燕王佳,美国研究,2016年第3期

国际货币的惯性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王慧刘宏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5期,

石油美元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康煜陈建荣等,国际石油经济,2017年第8期

TheLatestontheDollar’sInternationalCurrencyStatus”,JefreyFrankel,voxeu.org

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6月预计的2.5%下调至2.3%;2020年,预计美国GDP增速将放缓至1.6%;2021年,预计为1.5%。

从世行的最新预测可以看出,美国近三年的经济增速都被下调了,而且远景预期也是经济继续下滑,这说明美国经济大周期今年见顶的概率较高,这种情况下美元的长期强势基础会被消弱,美元未来趋势存在转弱的可能。

而从最新的制造业与服务业PMI、PPI、CPI等数据来看,美国经济确实不容乐观,经济存在一些明显的下滑动力,预计今年三季度美国GDP增速继续下行概率较大,所以会对美元汇率构成一定的压力。

而近期英国无协议脱欧的风险明显下降,这对欧元与英镑起到了支撑作用,欧元与英镑的反弹将会限制美元的升值,这使今年美元被动升值的情况大为改观。

美国自九月份之后,降息、隔夜回购与扩表次第展开,向市场大规模投入流动性。而且美联储宣布,从10月15日起重启每月600亿美元的购买国债计划,并至少延续至明年二季度。同时,纽约联储宣布将持续隔夜回购操作直至2020年1月。这样的流动性扩张节奏会明确打压美元。另外,随着扩表的展开,美联储今年年底前再次降息的概率比较大,所以国际市场对美元的贬值预期会有所增强。

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周期与货币周期中购入美元是不大合理的,因为这两个宏观周期都意味着美元中长期的贬值概率在增加。

最为关键的是,美欧经济近两三年来处在经济危机窗口上,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律所决定,近二三年来美欧的经济风险比较高,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偏大,所以当前美欧都在加大货币投入。同时自去年以来美欧股市也都加剧了震荡,并带动国债与货币市场等也同时动荡,美欧国债市场频繁出现收益率倒挂现象,这都是典型的经济衰退信号。

鉴于国际金融市场处于近十年来的最高风险周期,黄金的风险对冲作用将会充分体现,而未来美元如果贬值,由于美元对国际黄金有一定的定价作用,所以会进一步支撑国际黄金价格。

美国全球投资者公司首席执行官弗兰克.霍尔姆斯(FrankHolmes)周三(10月23日)讨论了他认为金价将涨至1万美元的原因。

弗兰克.霍尔姆斯表示:当前世界出现的负实际利率,这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在欧盟地区,缺乏一个真正的有效的财政刺激。相反,他们的策略一直是让货币没有价值,实际利率为负。例如,丹麦向你提供抵押贷款,你借了银行的贷款,银行反而要付利息给你,这是荒谬的,它没有解决经济放缓的根本原因。

你看到瑞士在印钞票。它发行债券,但是没有收益,所以除了它自己没人买它。然后它买了15%的股票,拥有自己股票市场的15%,日本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你看到中国等其他国家继续购买黄金,许多东欧国家也继续购买黄金。

零利率货币刺激的需求非常强劲,每一次经济放缓,都需要越来越多的数万亿美元来推动1%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因此,货币正在贬值,各国正在协同行动。假面舞会是G20过去相互竞争的结果。现在,这些金融管理人员和中央银行家们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同步税收和监管,并利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当你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时,就很容易看到黄金作为真正的资产在上涨。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论点。上一次我们看到黄金像这样的循环时,它从275美元涨到700美元,然后逐渐回落,最后涨到1900美元。你可以很容易看到黄金价格上涨五倍。

弗兰克.霍尔姆斯说:这就是我说的黄金价格为什么将达到10000美元,因为黄金的供应是有限的,并不像货币供应量那样可以大规模增加。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和印度的人均GDP一直在增长,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0%,他们有一个共同爱好是喜欢用黄金来送礼和表达爱意。

弗兰克.霍尔姆斯还提到一个人,他是Franco-NevadaCorp.公司董事长皮埃尔拉森德(PierreLassonde)。此前在丹佛黄金论坛上,皮埃尔拉森德说他研究了过去30年的黄金,它上涨了多少,30年前最大的黄金生产商是谁,现在是谁,总供应量等等。他说,在未来的30年里,金价可能很容易上涨到2.5万美元每盎司,至少能到5000美元。这一切可以发生得更早。所以弗兰克.霍尔姆斯认为1万美元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论点。

弗兰克.霍尔姆斯说到,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过去20年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是房地产投资信托。第二好的是黄金。长期免税债券也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

因此,人们的想法是,这种利率情景不会像1980年那样出现真正的变化,当时金价见顶是因为利率升至20%——这与保罗沃尔克(PaulVolcker)和罗纳德里根(RonaldReagan)重新平衡货币和财政政策时的情况截然不同。我们没有这样的信念来平衡它。所以弗兰克.霍尔姆斯对黄金仍然非常乐观。管理着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亿万富翁雷戴利奥(RayDalio),他也是黄金的坚定拥护者。他表示,在投资组合中,6%-10%的黄金配置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定位。

因为黄金的供应面是有限的。目前还没有重大发现,很难找到新的黄金供应,我们有供给的最高上限。

原因只有一个,美国的操控。

美国的思想就是维持一个强势的,独一无二的美元。他担心大家都买黄金来避险,如果大家都跑去买黄金,美元的国际地位就会一落千丈。因此,美国政府几十年来运作的目的,就是不让黄金成为取代美元的强势货币。(美元国际流通货币,所以美国政府就等于把本国通胀分散到全球)

也有出现罕见的行情,美元黄金同步。

在08-09年一季度,美元和黄金出现了同方向的罕见行情,这是怎么回事?同样在这个月,道琼斯指数大跌到8000点左右。

此时,我们却发现,高盛(又是高盛)在此之前,却变成黄金买家,过去一直是卖家。09年,美国经济恶化,政府要拿钱救市,所以要拉高美元汇率,这样就可以借到更多的钱。

那么这个时候,顺应市场,拉高金价,对于美国有什么好处呢?

1.购买黄金,需要用美元,卖本币,买美元,再买黄金,

2.全球抢购黄金,美元上.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黄金无用论,是谁先喊出来,接着又是谁在低点大量买入,最后又是谁赚钱?对,是那些华尔街金融大鳄们。

从连续20年的行情来看,黄金仅仅比通胀高了一点,完全跑不过债券风险等级很低的美国国债。因此,长期投资没有意义,最好的投资,就是做美元和黄金的对冲。

根据最新安排,美联储最近需要向隔夜回购市场提供100亿美元的流动性支出,这凸显了全球金融体系中美元的稀缺性。美元的流动性危机及其强劲的走势,让大多数市场观察人士嗅到了异样的气息。

事实上,自2008年开始大幅印钞以来,美联储在11年间共印发了近3.8万亿美元钞票。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此举是为了增加美元在市场中的流动性,其最终目的在于压低美元汇率、提振资产价格。但令人惊讶的是,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仍然难以满足,从而导致美元不断走强。

按照传统观点,美元和黄金的走势是反向的。当美元贬值时,黄金升值,反之亦然。然而,正如下图所示,最近美元和黄金正双双走强。数据显示,尽管美元指数在过去12个月中上涨了近5%,但金价却以两位数的速度上涨,强劲走势比起美元有过之而无不及。对贵金属投资者来说,美元的持续强势没有削弱黄金牛市行情,是令人困惑的一幕。

数据显示,早前公布的欧元区今年第二季度GDP年率修正值仅录得1.2%,日本的GDP增长率更是只有区区1.0%。横向比较之下,美国2.3%的GDP增长看似表现不俗,但要与去年同期近4%的增长比起来,衰退就相当明显了。

亚特兰大联储的数据分析模型来看,全球经济的确步履蹒跚:美国GDP增速从去年的逾4%一路下滑至2%左右;回购市场流动性不足,美国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各大投行纷纷开启裁员计划;政府入不敷支,年度赤字已超过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美国独有的问题——有分析指出,全球央行实际上都已经快要弹尽粮绝。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最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即便贸易局势有所好转也无法解决巨额债务和资产泡沫的失衡,全球金融市场摇摇欲坠。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实际利率很有可能会创下历史新低。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美联储正被迫再次降息。数据显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过去12个月里从近3%跌至1.6%附近,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持续升温。

综上所述,如果你还认为美元走强将必然导致黄金下挫,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黄金、美元行情走势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都是实际利率的走向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因此,分析师们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美国经济在非通胀环境下加速增长,那么无论美元走向如何,金价都应下跌;相反,只要名义利率在经济衰退的风险中下降,就算美元节节走高,也无碍金价继续上扬。

THE END
1.为什么古代都用黄金作为货币呢为什么古代都用黄金作为货币呢 古代都用黄金作为货币是因为黄金拥有稳定性好、易携带性高,数量稀少,不易被腐蚀等优势,相比其他物质有很大的优势。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化学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http://m.qicaisi.com/bk-1358302.shtml
2.从金本位到信用本位制下的货币一、从贵金属到货币 最近看了第一财经拍摄的八集纪录片《黄金时代》,让我又重新开始审视 这种虽然在生活中很少见到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这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贵金属——黄金。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许多人用黄金做首饰,也有很多人选择购买黄金来做投资···为什么这么多人倾向于黄金?归根到底, 因为它曾经https://m.douban.com/note/245214951
3.国际黄金为什么是国际通用货币3?、全球认可度?:黄金是一种全球性的稀有贵金属,可以在世界各国换成当地国家的货币,无论是在官方还是民间,黄金的价值都被广泛认可。这种无国界性使得黄金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交易媒介?。 4?、历史和文化认可?:黄金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充当货币的角色,成为衡量其他商品经济价值的一个恒定物。黄金的这种历史https://m.cngold.org/home/zs8624430.html
4.有人说,鸦片战争也是货币战争因为法币不能兑换成任何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也就没有任何含金量,因此,本质上法币几乎毫无价值,与废纸差不多。一张100美元钞票的制作成本也就是7美分,一张100元人民币的制作成本差不多也就是1元。 既然法币本质上就是一张纸,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使用法币呢?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78478612&efid=Gq_B_UEjduUMXdo6UqVQqg
5.货币体系最全的框架,弄懂究竟何为货币?但有意思的是,人们对此似乎并无共识,甚至有人认为,如今货币的定义和范围并不清晰。 这可能是与人类社会货币悠久的历史演变,以及其间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种有关。据考证,在实物货币时代,曾充当过货币的东西,既有贵金属(比如黄金、白银、铜等),也有贵重物品(如家畜、贝壳、绢帛、象牙、盐等),甚至还有特殊场景下的特殊https://www.finstao.com/post/detail?post_id=43551004727
6.津巴布韦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贬值一半:为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目前新货币的影响好坏参半,一些人说现在评估德国的表现还为时过早。 津巴布韦的货币以外汇、黄金、钻石和其他津巴布韦储备中的宝石为基础。Mushayavanhu在4月份表示,津巴布韦拥有1.1吨黄金,价值1.75亿美元,以及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官方数据显示,津巴布韦拥有丰富的黄金储备,今年1月,这种贵金属几乎占该国出口总量的25%。http://xdhq.vip/4797ox.html
7.为什么黄金能成为硬通货,钻石不行?同样稀有,为什么黄金能成为硬通货,钻石不行? 什么是硬通货? 硬通货在金本位制时代专指黄金,在现代是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 由于各国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外汇管制宽严程度不同,当一国通货膨胀较低,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币值相对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在国际金融市场https://www.jianshu.com/p/6b568c29584d
8.为什么货币可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是能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是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本身反映的就是一种使用价值,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有用性。 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https://edu.iask.sina.com.cn/jy/gn3rIWExXUvo.html
9.货币的本质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我们为什么买这种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劳动。(商品之间为什么能够交换?)2.货币 (1)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 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方法?自己的换回都乐意接受换回自己需要 商品 的商品 的商品 能与其他一切商品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其他https://wenku.baidu.com/view/81488fa5f524ccbff121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