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源自: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美国USTR
不管特朗普的言论是一种战略施压还是确有其事,双方贸易战战火重燃,2600亿美元的关税加征额度也超过2018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6335.2亿美元)的40%。
这对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中国)和全球第二大汽车产销国(美国)而言,均对未来发展蒙上了浓重的阴云,形势不容乐观。
二、加税及排除详情
研判双方加税对两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应首先了解双方贸易的基本大盘和加税清单情况。
1、双方贸易中方长期处于顺差地位
而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总额为6598.5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203.4亿美元,同比下降7.4%,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2%;美国自中国进口5395.0亿美元,同比增长6.7%,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1.2%。
中国统计口径
美国统计口径
双边进出口总额
6335.2亿美元
6598.5亿美元
占比
13.7%
15.7%
出口
4784.2亿美元
1203.4亿美元
出口增长
11.3%
3.9%
进口
1551.0亿美元
5395.0亿美元
进口增长
0.7%
6.7%
顺差
中方顺差3233.3亿美元
*数据源自:中国海关
2、中方顺差建立在低端产品基础之上
看似中方有着3000多亿美元的强大顺差,但深入来看,中方这种顺差多建立在低端的产品基础之上,利润率极低,美方对中方的出口却多是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利润率极高。
以美方进口统计情况来看,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按金额排序分别是机电、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其中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1336.3亿美元,占比达24.7%。而排名第一的机电产品中,技术含量偏低的机械设备进口又占到了1166.3亿美元。
美国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2018年)
金额单位:
百万美元
海关分类
HS编码
商品类别
2018年
2017年
同比%
占比%
类
章
总值
539,503
505,470
6.7
100.0
第16类
84-85
机电产品
268,543
256,579
4.7
49.8
第20类
94-96
家具、玩具、杂项制品
64,927
60,532
7.3
12.0
第11类
50-63
纺织品及原料
40,501
38,979
3.9
7.5
第15类
72-83
贱金属及制品
28,201
25,423
10.9
5.2
第7类
39-40
塑料、橡胶
23,263
19,793
17.5
4.3
第17类
86-89
运输设备
18,370
15,839
16.0
3.4
第6类
28-38
化工产品
18,291
15,089
21.2
第12类
64-67
鞋靴、伞等轻工产品
18,105
17,993
0.6
第18类
90-92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
13,813
13,257
4.2
2.6
第13类
68-70
陶瓷;玻璃
8,176
7,188
13.8
1.5
第8类
41-43
皮革制品;箱包
7,512
7,444
0.9
1.4
第10类
47-49
纤维素浆;纸张
5,949
5,453
9.1
1.1
第9类
44-46
木及制品
4,457
4,270
4.4
0.8
第4类
16-24
食品、饮料、烟草
3,404
2,982
14.2
第14类
71
贵金属及制品
3,091
2,918
6.0
其它
12,900
11,732
10.0
2.4
而从中方角度来看,美国对中输出的主要商品为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2018年合计输出769.1亿美元,占比高达74%。
美国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120,341
129,894
-7.4
27,682
29,185
-5.2
23.0
27,037
25,019
8.1
22.5
12,352
11,153
10.8
10.3
9,835
8,863
11.0
8.2
第5类
25-27
矿产品
9,594
10,005
-4.1
8.0
6,417
6,369
5.3
第2类
06-14
植物产品
4,971
14,835
-66.5
4.1
4,849
6,036
-19.7
4.0
3,941
4,288
-8.1
3.3
2,875
3,200
-10.1
第1类
01-05
活动物;动物产品
2,105
2,453
-14.2
1.8
1,712
1,807
-5.3
1,658
1,179
40.6
1,539
1,428
7.8
1.3
909
1,268
-28.3
2,865
2,804
2.2
3、美方加税以机电、家具、贱金属为主
从美方最新的2000亿加税清单来看,机电、家具、贱金属是最大的加征对象,合计加征额度达到1317.74亿美元,占比67.25%,与美方自中方进口的货物额度排序基本一致。
美方最新2000亿关税加征详情
名称
2000亿涉及额度
占2000亿比例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
865.78亿
44.19%
家具等杂项
292.78亿
14.94%
贱金属及其制品
159.18亿
8.12%
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
115.18亿
5.88%
99.34亿
5.07%
塑料及橡胶制品
96.87亿
4.94%
皮革、箱包等
74.18亿
3.79%
矿产、陶瓷、玻璃
49.26亿
2.51%
纺织
36.97亿
1.89%
木制品
34.61亿
1.77%
木浆及纸制品
32.67亿
1.67%
食品及烟酒饮料
26.1亿
1.33%
活体动物
24.24亿
1.24%
鞋帽伞等
15.51亿
0.79%
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
14.15亿
0.72%
9.52亿
0.49%
8.87亿
0.45%
第21类
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
2.80亿
0.14%
珠宝及贵金属
1.28亿
0.07%
第3类
动、植物油、脂、蜡
0.13亿
0.01%
*数据源自:西南证券等公司研报内容整理
援引西南证券的整理结果来看,叠加前500亿美元后,机电、家具、贱金属仍是前三。
4、中方加税覆盖面积全面扩大
在第一批500亿美元加征清单中,中方主要是对大豆、汽车等几样重点商品进行打击,而新清单中则增加到5000多项,从第1类到第22类全面覆盖,加征关税的进口商品规模占到2018年自美进口总额的70.8%。
5、美方公布5份豁免清单
*数据源自:USTR查询结果
具体来看,虽然部分汽车产品被豁免,但基本属于小众类别,占比极小,大部分进口商品(包括整车和零部件)仍然被加征关税,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对汽车重点打击的决心。
美国HS税号
具体排除产品
(原版英文)
中文产品描述
8414.90.4165
Compressorhousingsdesignedforturbochargers
为涡轮增压器设计的压缩机壳体
8431.20.0000
Counterweightcastingsofironorsteeldesignedforuseonforkliftandotherworkstrucks
设计用于叉车和其他载货汽车的钢铁对重铸件
Tines,carriages,andothergoodshandlingapparatusandpartsdesignedforuseonforkliftandotherworkstrucks
设计用于叉车和其他载货汽车的耙齿、车厢和其他货物装卸设备及部件
8482.10.5032
Ballbearingsofawidthnotexceeding30mm
宽度不超过30mm的滚珠轴承
8536.50.9065
Motorvehiclegearshiftswitchassemblies,comprisedofaplunger,connectorandgearshiftlever
机动车辆换档开关总成,包括柱塞、连接器和换档杆
Pressureswitchesdesignedforuseinheatpumpsandair-conditioning
condensershavingaratingof1.90megapascalsormorebutnotover4.55megapascals
为热泵和空调冷凝器设计的压力开关,额定值为1.90兆帕或以上但不超过4.55兆帕
8481.90.9040
Armaturesdesignedforuseinhydraulicsolenoidvalves%
8501.10.4060
DCelectricmotors,ofanoutputoflessthan18.65W,valuedover$4,otherthanbrushless
直流电动机,输出功率小于18.65W,价值超过4美元,无刷者除外
8501.52.8040
ACelectricmotors,multi-phase,ofanoutputexceeding14.92kWbutnotexceeding75kW,otherthanforuseincivilaircraft
输出功率超过14.92千瓦但不超过75千瓦的多相交流电动机,民用航空器除外
8505.90.7501
Coils,coilassembliesandotherpartsofelectromagnets
电磁铁线圈、线圈组件和其他零件
8413.50.0070
Radialpistonhydraulicfluidpumpsweighingnotover500grams
重量不超过500克的径向活塞液压泵
8413.91.9060
Plasticreservoirsformotorvehiclebrakemastercylinders
汽车制动总泵塑料储液罐
8418.69.0180
Assembliesofthermo-electricmodules,whetherornotpresentedwithattachedheatexchangers,fans,shrouds,temperaturesensorsorcontrollers
热电模块组件,不论是否附有热交换器、风扇、覆环、温度传感器或控制器
8427.10.8090
Self-propelledfork-liftandplatformtrucks,eachpoweredbyanelectricmotorandcontrolledbywalkingoperator
自行式叉车和平台式卡车,每辆由电动机驱动,由步行操作员控制
8431.39.0010
Carriersdesignedforholdingmotorvehiclesinoverheadconveyors
设计用于将机动车辆固定在高架输送机中的运输车
8482.10.5060
Doublerowballbearingshavinganinnerdiameterexceeding15mmbutnotexceeding32mm,anouterdiameterexceeding38mmbutnotexceeding64mmandawidthexceeding15mmbutnotexceeding29mm
双列滚珠轴承,内径超过15mm但不超过32mm,外径超过38mm但不超过64mm,宽度超过15mm但不超过29mm
8482.40.0000
Needlerollerbearingsofawidthnotexceeding30mm
宽度不超过30毫米的滚针轴承
8482.99.0500
Outerbearingrings
外轴承环
8482.99.6595
Bearingshields
轴承护罩
8483.90.8010
Couplingcovers,includingcentermembers,flangedhubs,sleevesandshoes
联轴器盖,包括中心构件、法兰轮毂、套筒和支座
8404.40.4000
Partofontrollersforelectricmotors
符合条件的部分电机控制器
8525.60.1050
Radiotransceiversoperatingonfrequenciesfrom46MHzto468MHz,eachdesignedforinstallationinmotorvehicles
在46兆赫至468兆赫频率范围内工作的无线电收发器,每个收发器设计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上
Push-pullswitches,foravoltagenotexceeding1,000V,designedforuseinmotorvehicles
电动车辆用电压不超过1000V的推拉开关
8536.90.4000
Someconnectors
部分电连接器
*数据源自:《美国2000亿美元关税加征豁免清单》
三、中美两国加税的核心原因和总体趋势
为什么特朗普政府会对中国持续不断的开展贸易战?贸易战是否能在短期内结束?只有回答清楚了这两个核心问题,才能对贸易战接下来的汽车行业影响程度进行准确分析。
1、新冷战思维引发在位霸权国家遏制新兴大国崛起
对于第一个问题,也就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其实用“新冷战思维引发在位霸权国家遏制新兴大国崛起”这么一句话就可以高度概括。
回顾美国历史,自二战后建立美国强权统领地位起,“谁是最接近美国实力的就干谁”的思路非常清晰,先是美苏争霸,美国瞄准了苏联经济的软肋,通过冷战这一战争形态将苏联直接拖垮;再是日本,也是通过贸易战形式将日本出口牢牢压制,最终使得地小物稀的日本两架马车疲软,消除了对美国的威胁。
此后三十余年,中国借助多个外部环境机遇,显著提升了综合国力,正式对美国形成了新兴威胁,触犯了美国“专干第二”的基本原则,才导致了美国重操旧技。换个角度思考,贸易战与冷战的本质其实一模一样,都是通过错位战争来攻击敌方软肋、达成战略目标,这是一种新的冷战思维,是美国遏制新兴国家的外在表现。
2、如果缺乏外部重大环境机遇,贸易战将是一场持久战
中美贸易战能否在短期内结束,并不由谈判自身决定,谈判只是一种战术手段,双方终结贸易战只能是从战略维度出发。
从这个角度来讲,终结贸易战的核心要素只有两个,一是中国是否大幅退步、丧失追逐世界第一的可能性;二是中国外部产生了重大有利机遇,迫使美国放弃攻击转为联手。
第一个核心要素,傻子都能想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基于文化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宏观因素考虑,中国战略崛起的步伐不可阻挡。
第二个核心要素才是真正的关键。参考历史经验,70年代美苏争霸,为争取中国,美方主动亲近中方,中美关系破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发动海湾战争,无暇牵扯中国发展;2001年“911”恐怖事件爆发,小布什政府为谋求中方合作“反恐”态度,再次亲近中方,支持中方加入WTO;2008年,美方爆发次贷危机,美方为应对国内经济,再次给予了中方一段难得的发展周期。
因此,除非美方再次爆发恐怖、战争、经济内乱、政治分裂等重大事情,中美贸易战提前终止的可能性极小。双方“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你来我往,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
所以回归到汽车产业上,中美双方的汽车领域必将受到长期的、持续的、波动的贸易战影响,这是最基本的大盘。
四、中美两国汽车贸易的基本情况
基于这个大盘下,我们再来看看两国汽车贸易的基本情况。
1、汽车贸易额不高但是重要发力点
总体来看,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额度为1191.07亿人民币,同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额度为827.39亿人民币,中国对美处于单项顺差地位。
车辆及其零附件
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人民币币值(万元)
2018年中国自美进口人民币币值(万元)
1月
863480
845944
2月
811627
625376
3月
778037
723148
4月
999162
759764
5月
994339
849538
6月
1014156
619651
7月
1012240
1078571
8月
1106016
646993
9月
1096307
664479
10月
1015986
445020
11月
1233481
643116
12月
991396
385186
全年修正值
11910714
8273860
*数据源自:中国商务部
从中美两国总的贸易额度来讲,汽车可以说是极小的一部分。按照汇率调整后的结果来看,中国出口的169.26亿美元和美国出口的93.98亿美元,均只占各国出口总额的3.54%和7.81%。
总出口
总出口增长
169.26亿美元
93.98亿美元
汽车出口增长
15.6%
—26.9%
汽车占比
3.54%
7.81%
2、单项贸易占两国汽车总贸易比重一般
从两国汽车总贸易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对全球出口汽车类商品达到了4562.75亿人民币,对美出口占比为26.1%;同期中国汽车总计进口额度则高达7646.26亿元人民币,美国进口额度仅占10.82%。
金额
中国对美出口汽车类商品人民币币值(万元)
中国对全球出口汽车类商品人民币币值(万元)
45627542
26.10%
美国对中出口汽车类商品人民币币值(万元)
76462632
10.82%
3、美国以整车为主,中国以零部件为主
2018年,中国全年进口汽车整车110.84万辆,相比2017年的121.59万辆下降8.8%。其中,自美国进口汽车整车19.01万辆,相比2017年下降35%,进口金额约80亿美元,约占中国自美进口汽车类商品总额的85%。
国家
2017年进口整车数量(万辆)
2018年进口整车数量(万辆)
增长
德国
25.75
29.74
15.5%
日本
28.81
29.21
1.4%
29.26
19.01
—35.0%
英国
12.19
9.59
—21.3%
*数据源自:各国官方披露数据
2018年,中国对外出口汽车整车104.1万辆,同比增长16.8%;其中,对美出口汽车整车5.1万辆,同比增长31.4%,排名第四,但整车出口金额达到了141.6亿人民币,排名第一,占中国对美出口汽车类商品总额的11.89%。究其原因,是中国历来向美国出口的汽车类商品以零部件为主,整车相对较少。
2017年出口整车数量(万辆)
2018年出口整车数量(万辆)
伊朗
22.2
16.7
-24.8%
墨西哥
9.2
130.0%
智利
5.8
7.1
22.4%
5.1
31.4%
厄瓜多尔
3.1
29.2%
泰国
1.2
158.3%
埃及
2.8
133.3%
巴西
84.6%
秘鲁
2.3
0.0%
俄罗斯
2.1
-38.2%
4、本土投资建厂以美方为主
据统计,2018年中国新批设立美资企业1750家,同比上升30%;合同美资金额104.5亿美元,同比上升100.3%。截至2018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70181个,实际投入851.9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已批外资企业的7.3%和4.2%。
在汽车领域,美国通用、福特均在中国建立了多个整车工厂,美系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德尔福、李尔、安道拓、伟世通、天合、博格华纳、天纳克、弗恩基、德纳、美国车桥、辉门、耐世特、库博标准、诺贝丽斯、恩坦华等均在国内设立了工厂或销售处。以美国汽零排名第一的李尔为例,在中国拥有44家工厂、2.7万余名员工。
五、加税对美国的影响
很显然,在目前两国“你卖整车、我卖零部件”的汽车贸易格局下,两者的加征关税行为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1、中国自美进口整车数量将逐年下滑
随着中方对美整车进口关税的持续加征,以及中国汽车进口税费按“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三税的方式叠加计算,美国出口的整车进入中国后的销售价格将持续位居高位,从而影响产品竞争力。
以2018年的统计数据为例,虽然部分月份进口数量增多,但主要是经销商基于提前进口避税行为,在关税实际执行后的几个月份,中国自美进口汽车数量下降极大。比如2018年8月第一批340亿美元加税名单生效后,8月份我国自美国进口1.5万辆,减少了34%,占13.7%,而自欧盟进口数量增加27.3%,达到了6.4万辆。
*数据源自:国机汽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2、其它国家为免波及纷纷转产
非美国品牌
车型
所属美国工厂
宝马
X4、X5、X6
密西西比州史帕滕博格
奔驰
GLE、GLS、R级
阿拉巴马州斯卡鲁萨
NSX、RDX、TLX等全系车型
俄亥俄州东利伯蒂
QX60
田纳西州士麦那
傲虎等部分SUV
印第安纳州拉法耶特
丰田
坦途
德克萨斯州
红杉、Sienna
印第安纳州
*数据源自:Marklines
3、它国车企抢收美国失地
4、美国本土品牌将陷于左右为难之地
但不管怎么样,车企都将额外增加成本,并且在政策波动中左右为难、难以抉择。
5、特朗普真正意图:汽车制造回流+零关税出口
虽然外资品牌向美国出口整车的数量较少,但显然特朗普会不断要求车企“制造业回流”,其如意算盘将是:中国承诺汽车零关税,车企在美国生产并出口中国。
非常险恶的用心,也是中国绝对不能答应的条件。
六、加税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影响则比美国更多,不仅有整车,还有零部件,还有技术供应问题。
1、整车对美出口预期受到打压
很显然,国内汽车经历黄金十五年后,必然要遵循客观规律,市场销量明显下滑。为了化解庞大的过剩产能,向海外出口是必然要做的事情,也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
*数据源自:各国官方披露数据,以2018年平均汇率折算
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汽车年销量常年保持在1700万辆左右,是一个迟早要打入的市场,但当前乃至较长时期通过出口形式向美国本土销售的可能性基本破灭。
品牌
2015年出口(万辆)
2016年出口(万辆)
2017年出口(万辆)
2018年出口(万辆)
主要出口区域
上汽
8.6
12.6
16.4
27.7
东盟、欧洲、南美、中东等
8.8
12.7
南美、西亚、中东、独联体国家
1.6
3.7
4.5
东欧、中东、非洲
吉利
美洲、中东、非洲、东南亚
金龙
/
0.1
1.9
西亚、中东、南美
中国重汽
2.7
2.5
3.6
非洲、东南亚、中亚、南美洲
*数据源自:企业年报、官网新闻、行业第三方统计等数据整理
2、零部件出口将受严重冲击
由于2018年详细的统计数据并未公布,因此根据2016年和2017年的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的汽车零部件规模在1049.47亿元人民币,这也与此前总计数据减去整车出口数据结果相同。也就是说,美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大海外市场,极为重要。
类别
2016年出口金额(亿美元)
比例
2017年出口金额(亿美元)
167.5
26%
170
25%
69
11%
68
10%
韩国
35
5%
36
26
4%
31
整体
646
100%
686
*数据源自:第三方研究报告
进一步来看,中国对美出口的汽车零部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行驶系统(轮胎、轮毂)是第一大类别,其次是车身及附件。而行驶系统占比超过了30%。
对美出口(亿美元)
2015年
2016年
行驶系统
55
48.7
51.2
车身及附件
22.9
25.1
25
发动机零部件
18.4
18.9
20.4
汽车电子电器
25.5
23.7
制动系统
17.2
16.1
半挂车及零部件
11.2
传动系统
9.8
转向系统
6
发动机整机
1
11
10.5
12.2
总计
176.8
170.1
这一点在铝合金轮毂方面得到了明显表现:5-11月出口并未受到较大影响,甚至部分月份(如7月、8月环比还出现上升),但12月甚至今年1季度,出口情况急剧恶化,2019年2月同比甚至下降28.5%。由于美国是中国铝合金轮毂出口的第一大国家(占比达到51.5%、金额23.97亿美元、年出口4777万只),所以未来将承受极大的关税重压。
*数据源自:世铝网
在另一个行驶系统——轮胎方面,中国对美的出口情况也不容乐观。2018年行业全年累计出口132.4亿美元,对美出口18.96亿美元,占比达到14.3%,同比也是上升17.18%,也是订单抢购所致。但接下来,对于出口收入占比达到21.83%的国内轮胎行业而言,关税加征显然是极不乐观的信号。
变化
主营业务收入
6971.26亿人民币
6978.23亿人民币
+0.1%
出口业务收入
126.82亿美元
132.4亿美元
+4.4%
出口占比
11.2%
14.3%
+3.1%
对美出口业务收入
16.18亿美元
18.96亿美元
+17.18%
对美出口占比
12.76%
13.32%
+0.56%
半钢胎出口业务收入
4.08亿美元
3.51亿美元
—31.6%
全钢胎出口业务收入
12.10亿美元
15.45亿美元
+27.7%
*数据源自:2019中国橡胶年会
更加不利的因素是,2018年欧盟已经对我国的全钢胎产品实施了双反政策,导致欧盟出口占比由11%大幅下降6%,丢失了5%的市场,2019年又面临美国加税的威胁,作为出口主力的全钢胎行情十分阴郁。
除此之外,包括内饰件、雨刮、小电机、刹车片等汽车零部件的对美出口市场也是十分暗淡,归根到底还是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有关。
3、先进汽车零部件出口压力总体不大
在动力电池组件方面,国内也少有出口。主要还是电钴和钴粉有少量出口,碳酸锂有6%(约956吨)、氢氧化锂有0.8%(3000余吨)出口到美国,所受影响也不大。
在部分利润率较高的汽车电子方面,宏发股份、三花智控、四维图新、天汽模、长信科技等企业由于对美有出口业务存在,也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4、部分企业受加税影响较大
企业
海外收入占比
主营产品
赛轮金宇
71.6%
轮胎
阜新德尔
70.79%
宁波均胜
64.23%
汽车电子
贵州轮胎
52.88%
山东玲珑
49.27%
深圳索菱
44.02%
福耀玻璃
35.36%
汽车玻璃
银亿股份
33.90%
青岛双星
30.29%
华域汽车
21.84%
兴源轮胎
20.35%
江南模塑
5.1%
浙江亚太
0.76%
制动部件
浙江万里扬
*数据源自:企业年报、证券研报综合整理
5、加税的影响先后端再前端
最先产生影响的将是后装市场,由于后装市场不存在入厂审核的问题,所以基本是零验证周期,也就是说部分易损件和维保件,如轮胎、制动盘、汽车玻璃等将快速面临加税冲击。
6、加税导致高品质、高技术含量进口件紧缺
由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部分汽车零部件具有高品质和高技术含量特征,因此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将对国内未来排产造成明显的影响。
对于高性能部件,典型的如汽车芯片会造成严重缺货,目前国内工业用的MCU自主出货量占比仅为2%,汽车就更少,基本100%需要进口。作为ADAS通讯的处理器也极少超过20%,DSP、FPGA则尴尬的为0%。而美国在芯片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英伟达、高通都是美国企业,关税加征还只是成本问题,一旦断供则对国内汽车工业的影响将十分巨大。
*数据源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魏少军博士
从行业反馈的情况来看,由于抢购动作频频出现,部分企业特别是ADAS系统的排产周期已经延长了1个月到6个月不等,现在企业面临的情况是要么没货,要么就是贵得要命,应对起来头疼至极。
还比较重要的是IGBT,目前IGBT约占电机控制总成本的40%以上,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IGBT占比也比较高,特别是中高端MOSFET及IGBT主流器件市场上,90%主要依赖进口,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高端IGBT份额超过了30%,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有着卡脖子的风险。
所以总体来看,不管是从贸易额、加税额度、依赖度还是从未来市场预期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受关税加征的影响要远大于美国车企,应对的难度也普遍比较大。
七、企业影响及应对建议
显然在宏观政策背景下,所有的动作都很艰难,但毕竟不能坐以待毙,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1、短期抱佛脚:寻求可靠的转口贸易
由于短期内不可能立即转产或者赴美建厂,对于绝大多数的自主企业而言,寻求转口贸易就是一件可以考虑的事情。也就是通过第三国易手进行买卖,可以在第三国不通过加工(转换包装、分类、选择、收拾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能够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贸易。
转口贸易肯定会增加一部分成本,这要看企业如何进行财务核算和衡量,但不论如何,转口贸易一定要找可靠的第三方来做,否则容易遭遇骗局。
2、短期抱佛脚:积极申请豁免
美国USTR是有加征关税意见征集程序的,也有渠道接受企业申请豁免,因此联合美国本土企业进行豁免申请显然是一条捷径,虽然概率很低,但是一旦申请成功,也能极大减免税负。
3、短期抱佛脚:向其它区域拓展
4、中期行为:联合建厂或它国建厂
想要彻底避免关税纠纷,那在第三国(与美国关系紧密、发生关税加征可能性极低的国家)或者在美国本土进行建厂就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情。当然,前提条件是出口规模、占比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
对于在美国本土建厂,从决策层的角度来看,是有可能适当鼓励部分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去美国建厂,以此作为利益交换手段和谈判资本。但对于车企自而言,实际上特朗普上台是下了重手笔,在电、气、土地、物流、原材料、融资、税收等方面都比中国有不同程度的优势,比如美国土地平均价格仅相当于中国二、三线土地价格,美国工业用电价格约中国的一半,贷款利率约1-3%。所以只要规模够大,去美国本土建厂确实是一条好的路子。
那对于规模稍小又看中美国业务的企业怎么办呢?其实可以考虑联合建厂,比如轮胎企业联合建厂,轮毂企业联合建厂,制动企业联合建厂,都能比较好的消化加税风险。
当然,笔者的本意不是鼓励中国企业向美国“逃跑”,这显然对于中国制造业整体提升并非完全有利,但客观形势如此,显然这就需要政策端拿捏好度,需要做到具体的审批把控。
5、远期:加强核心竞争力是最关键
不论如何,加税首先击倒的一定是技术含量低、替代性强的企业,对于那些美国本土亟需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显然不能贸然替代。所以从长远来看,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建设,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得美国本土无法替代、必须要用,并自愿承担成本增加才是反击加税的最关键动作。
八、结语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
1、中美贸易战打成持久战是大概率事件,虽然汽车额度较小,但企业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3、中美贸易战对于中方影响更大,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如车轮、轮胎、制动灯领域,对于未来的整车出海也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4、自主车企可以选择转口贸易、申请豁免、向一带一路拓展、联合建厂或它国建厂作为近中期应对手段,但长远来看,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才能“长治久安”。
作者:智电汽车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
CES展下篇|虽然科技没有情感,但贵在听话、便捷
政策扶持、大咖推荐!发展氢能源已成了一支开工没有回头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