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军号,我国黄金行业伴随着这股强劲的东风,开启了改革开放、持续发展的新征程。40年风雨历程,虽路途艰辛,但硕果累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黄金行业践行新理念,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实现了勘探、开采、选冶、设计、加工、消费、投资交易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黄金生产、加工、消费量均位居全球之首,在世界黄金版图上,已经从跟随者成长为全球黄金业的领军者。黄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了国家对黄金的控制力,提高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全国黄金产量预计为400吨,是1978年(19.67吨)的20.3倍。1978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生产黄金7593.47吨,年均增长率达到7.82%。
2018年全国黄金消费量预计为1150吨,是1979年(3.99吨)的288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5.63%。1987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黄金消费量达到13302.18吨,年均增长率达11.62%。
2018年全国查明黄金资源储量预计为14000吨,是1978年(工业储量+远景储量约600吨)的23.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8.19%。
1978年全国珠宝首饰市场规模约1亿元,2018年预计全国珠宝首饰市场规模7227亿元,1978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4.87%。
2017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5.43万吨,成交额14.98万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累计成交量3.9万吨,成交额10.84万亿元。2017年商业银行黄金业务总计完成交易量61740.44吨。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与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共同发展的黄金市场体系,成为全球第三大黄金市场。
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国黄金储备1842.6吨,为1978年(398.1吨)的4.6倍。
2017年黄金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53.52亿元,其中黄金矿业产值1002.66亿元。2017年黄金行业工业总产值是2005年的9倍。2005年至2017年,黄金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1492.18亿元,年均增幅20.1%。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历史节点上,回望黄金行业40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那些艰苦的岁月、美好瞬间令人难忘。让我们回顾一下黄金行业改革发展四个阶段的历史进程。
国家支持,政策护航,建立完善黄金工业体系(1978年~1992年)
新中国的黄金工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解放前夕,国民党将国库中的黄金几乎全部偷运到台湾,解放后人民政权接管的金矿,厂房、设备、采矿系统大多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全国黄金产量仅有4.07吨。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急需大量外汇,仅靠轻工、农副产品创汇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同时又要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这种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发展黄金生产换取外汇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毛泽东、董必武、周恩来、王震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关心黄金生产,对黄金工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195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组织群众生产黄金的指示》,确定了大力发展黄金生产的方针,给予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
“文革”时期,黄金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处于艰难徘徊状态。1975年周恩来总理嘱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抓黄金工作,王震同志临危受命,托起了黄金工业发展的重任。
面对当时黄金工业一片凋零的现状,王震同志组织地质部、冶金部的领导和专家,组成“黄金生产领导小组”,亲自带队,先后深入到山东、四川、内蒙古、湖南、新疆、东北三省等11个省(区)黄金矿山考察,下矿山、开座谈会、找干部工人谈话,了解黄金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大力发展黄金生产的办法途径。
在王震的主持下,1976年成立了冶金工业部黄金管理局,强化黄金管理部门建设,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并根据国家的需要和黄金矿山的特点,制定了边探、边采、边设计、边施工的发展方针,有力促进了黄金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扶持黄金工业发展,制定了多项倾斜政策,实行政策补贴、贷款贴息、储量奖励、减免税、实物补贴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黄金生产,也为后来“以金养金”政策体系的建立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1977年黄金产量达到16.02吨,首次超过此前中国历史上产量最高年份(1911年产金15吨)。
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借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黄金工业厚积薄发,出现了新的转机。
自冶金工业部黄金管理局成立,全国黄金生产的组织建设进入了快车道,3年后,9个省(区)成立了黄金生产管理机构,我国独立的黄金工业体系建设开始纳入国家的总体规划之中。
1989年,国家制定了《关于加快45个金矿区勘查的意见》(简称892规划),并决定对“892规划”项目实行储量承包。黄金地质储量承包改变了国家无偿投入地勘资金的作法,引入市场机制,探矿成果成为地勘资金投入的依据,有力地促进了黄金地质工作。
1990年成立国务院黄金工作领导小组,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白美清同志担任首任组长,负责研究和协调有关黄金生产、建设、地质、加工、销售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对保证黄金地质勘探、生产计划完成,推进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促进各项黄金扶持政策的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维护良好的黄金生产秩序,国家加强黄金生产准入管理,严厉打击倒卖走私黄金犯罪活动。
1987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关于严厉打击倒卖走私黄金犯罪活动的通知》,大力加强采金区治安管理和对非法收购、倒买倒卖、走私黄金犯罪活动的查缉工作,对走私黄金犯罪活动依法严惩,并对非法收购、倒买倒卖、走私黄金制定了量刑标准。
1988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对黄金矿产实行保护性开采的通知》,将黄金矿产列为“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规定未经国家黄金管理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采。
1983年6月,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明确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政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全国性的金银管理方面的法规,为黄金产品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发挥黄金的作用,在严格产品管理前提下,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拿出部分黄金制成黄金饰品投放国内市场,以配合当时的物价、工资改革、回笼货币、稳定金融市场。
为加强黄金行业科技研发、教育培训、产业经济研究和舆论宣传工作,1987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将沈阳黄金专科学校升格为沈阳黄金学院,设置本科专业。1990年中国黄金学会、国家黄金管理局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相继成立。批准长春黄金研究所、长春黄金设计院、哈尔滨砂金设计研究院为国家黄金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黄金报》创刊,成为国家黄金管理局机关报。
在此期间,按照国家强化黄金行业管理、大力发展黄金生产的要求,遵循“边探、边采、边设计、边施工”的发展方针,加快黄金地质勘探,实行储量承包制,重点推进山东胶东、河南小秦岭、黑龙江砂金等生产基地建设,建成了若干采用先进技术的大型机械化矿山,黄金生产突飞猛进。1992年全国黄金产量达到了84.026吨,是1978年的4.27倍。从1978年至1992年的15年累计生产黄金644.761吨,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29年累计产量(236.631吨)的2.72倍,年均增幅达到10.93%。
价格接轨,对外开放,市场化改革破冰前行(1993年~2001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同年,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西南16公里的感王镇出现了一个民间黄金市场,这在当时黄金“统收专营”管理制度之下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政府管理部门在取消这个市场的同时,也对这种民间行为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市场化改革是黄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感王市场的出现确实起到了黄金市场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
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调整黄金经济政策问题的复函》,确定在继续实行“统收专营”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推进黄金市场化改革,黄金仍由中国人民银行“统购统配”,严禁私下交易,将黄金的固定定价方式改为浮动定价方式,黄金收购价格按低于国际市场10%的水平制定,黄金配售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一致。此举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的国家固定定价模式,为以后黄金价格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和国内黄金市场的组建打下了基础,成为撬动我国黄金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支点。
在价格改革的同时,取消实行多年的“以金养金”扶持政策,黄金开发融资渠道、营销模式、获取地质资源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促使企业不再依赖国家,而把眼睛转向市场,把精力放在内部挖潜。这是黄金企业走出国家优惠政策的襁褓,不断自立自强的时期。为适应市场环境,黄金企业作出了各种努力,企业逐步成为投资主体,股份制改革应运而生,对市场从陌生到熟悉,到自主把握运用市场,抓管理、降成本,培育市场竞争力成为黄金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
黄金对外开放也开始启动,199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利用境外资金开采低品位、难选冶金矿资源问题的批复》,允许进行外商同我合资合作经营开采目前国内经济技术难以开发利用的低品位、难选冶金矿资源的试点。
为了解决深圳首饰加工原料不足,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开展黄金寄售业务,准许深圳可以利用自有外汇进口国外黄金。
随着市场的放开,黄金产区矿业秩序问题愈发突出,国有矿山范围内群采介入、乱采滥挖、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现象时有发生。1996年经李鹏总理圈阅、邹家华副总理批准同意,地矿部发出《小秦岭金矿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意见》的通知,由地矿部、冶金部和河南、陕西省政府共同组成治理整顿协调小组,组织开展小秦岭金矿区矿业秩序的治理整顿。经过多次治理整顿,黄金矿区生产秩序逐步好转。
上世纪90年代,国际金价呈持续下降趋势,1999年黄金价格曾跌至251.9美元/盎司低点,很多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亏损企业增多。面对如此严峻考验,黄金行业推出山东仓上金矿降本增效的经验,积极兴起“远学邯钢,近学仓上”的热潮。黄金企业在市场低谷时期,正本清源,强身健体,经过市场的磨炼和洗礼、经历了几度阵痛之后,僵化的运行机制得到转变,落后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得到改善,开始了黄金行业改革开放的破冰之旅,为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也正是这一时期,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在黄金地质、建设上的投入显现出现实成果,大量产能被释放出来,黄金产量连年大幅增长,2001年全国黄金产量达到了181.830吨,是1993年(94.548吨)的1.92倍。1993年至2001年累计生产黄金1300.822吨,连续8年产量平均增长幅度达到8.52%。
市场开放,体制变革,重塑黄金产业发展新格局(2002年~2011年)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黄金行业改革更加深入,国内黄金市场应运而生。
200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黄金交易所组建运行,实现了我国黄金生产、消费、流通体制的市场化,封闭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内黄金市场终于开放,标志着黄金“统购统配”管制彻底结束,我国黄金行业全面市场化时代来临。
2008年1月,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黄金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颁发了《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黄金市场未来发展定位、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合力建成多层次、国际化黄金市场体系的措施。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加强黄金市场服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市场功能完善和对外开放,我国黄金市场迅速走上了规范协调发展的轨道。
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作为黄金行业唯一的央企开始了在改革开放中做强做优做大的市场化发展征程。同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经贸委撤消,国家经贸委黄金管理局黄金行业管理职能并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黄金协会承接了原黄金管理部门事务性、辅助性、服务性工作。这是我国黄金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宣示了我国黄金行业面向市场发展的政策取向,是我国黄金行业走向开放、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此时,距离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过去了整整25年。带着疑惑与留恋、向往与求索,中国黄金人迈开坚定的脚步,跨入了21世纪,去开创中国黄金行业灿烂光辉的明天。
黄金市场开放为黄金企业赢得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又恰逢黄金牛市,黄金企业如虎添翼,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一批大型黄金集团应运而生,资金、技术、人才和地质资源迅速集中和整合,黄金工业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变。
2003年8月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旗下的“中金黄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黄金企业直接融资之先河,成为“中国黄金第一股”。此后,山东黄金、紫金矿业、招金矿业相继在国内或境外上市,至今已有13家黄金矿业公司、14家黄金珠宝企业在海内外上市。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灵宝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黄金集团相继成长壮大,建立起一批大型黄金生产基地,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力,规模化经营和大型黄金企业主导我国黄金工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以上五家大型企业矿产金产量共计109.682吨,其中,境内矿产金108.253吨,占黄金行业矿产金产量的35.85%,实现利润占全行业的58.96%,保有黄金资源储量占全国的53.81%以上。
黄金市场的开放突破了原有黄金原料配售、经营业务许可管制的限制,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我国黄金珠宝业很快就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黄金珠宝加工能力迅速增长,并呈集群式发展,逐步形成了广东深圳内销加工企业集群和广东番禺外销加工企业集群两大黄金首饰加工基地,黄金饰品、投资品品种不断丰富,黄金消费持续增长,黄金珠宝设计、加工、制造、批发零售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黄金珠宝首饰用金达到456.66吨,黄金珠宝总销售额为3800亿元人民币,分别是2002年的2.4倍和3.8倍。
在挖掘黄金文化内涵方面下功夫,弘扬黄金文化,开发黄金文化资源,创建黄金文化产品。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富有文化内涵的黄金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优秀的黄金品牌越来越深入人心,各地还涌现出一批极具特色的黄金小镇、黄金博物馆、黄金旅游项目。
黄金市场也成为整合上下游资源的纽带,黄金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相互融合,黄金产业链得到延伸和完善,实现了黄金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黄金行业已从单一的黄金开采向勘探、开采、选冶、设计、加工、消费、投资交易协同发展方向转变,形成了上下游连贯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2007年我国黄金产量为270.491吨,首次超过连续109年世界产金之冠的南非,成为世界第一产金大国。2011年全国黄金产量达到360.957吨,是2002年的1.9倍。2002年至2011年累计生产黄金2635.195吨,年均增幅达到7.40%。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黄金行业走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黄金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建设、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发展战略给黄金行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严抓安全环保,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转型升级。七年来,黄金行业秉承“天下黄金是一家”的合作理念,互鉴互学、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在国际金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黄金生产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企业改革、科技创新、安全环保、跨国经营、消费升级、市场国际化、职工队伍建设、党建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我国黄金产业发展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推进结构调整,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中国黄金产业升级版。加大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发挥大型黄金集团优势,在重点矿区实施资源整合、企业改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建成大基地,培育大集团,大型企业主导行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黄金矿山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726家减少到目前的500家左右。2017年,中国黄金、山东黄金、紫金矿业、招金集团四家大型黄金集团的销售收入总和为3232.40亿元、查明黄金资源储量总和5846.00吨,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9.52%和19.75%。黄金企业小散乱的状况明显改观,行业整体实力显著提高。
推动管理创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中国黄金集团紧紧围绕“创造最具价值并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黄金产业集团”的愿景目标,弘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发挥“每天进步一点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成本领先为核心,从“优化五率、降低五费”,到“全过程成本管控”,再到“全过程成本管控+科技进步”“全过程成本管控+改革创新”,稳扎稳打,自我革新,实现了黄金资源储量、精炼金产量、黄金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黄金选冶技术水平、上海黄金交易所综合类会员实物黄金交易量五项指标国内行业第一。山东黄金集团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将降本增效与员工增收、企业增利结合起来,构建了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紫金矿业建立了国际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实时智能监控分析,挖掘发现管理盲点,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招金集团强化内部管理,在成本核算、资金周转率、能耗、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管理方面狠下功夫,克金成本一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灵宝黄金、灵宝金源打破固有的成本观念,推行精细管理,积极开展降本增效活动,能耗和克金成本不断下降。
黄金行业实施“以金为主,多金属并举”战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7年黄金行业生产白银3436.75吨,占全国矿产银产量的15.24%;铜129.48万吨,占全国矿山铜产量的14.56%;铅56.38万吨,占全国铅产量的11.95%;锌69.57万吨,占全国锌产量的11.18%。大型黄金企业集团已成为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商,紫金矿业、中国黄金铜产量在全国已名列前茅。
地质先行,实现重大突破。在中东部重点开展大中型老矿山深部、外围资源开发和超深部资源勘查;在西部着力提高阿尔泰、西南三江、东昆仑等重点成矿区带地质勘查程度。黄金地质勘探工作成果显著,扣除消耗,截至2017年底,黄金查明资源储量13195.6吨,位居世界第二位,比2012年增长4999.36吨。胶东地区深部勘查获得突破,新增资源储量1840吨,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已达近4000吨,发现了海域(470吨)、西岭(383吨)和纱岭(328吨)等多座世界级特大金矿,成为全球第三大金矿集区。到2020年,全国将形成一批百吨级黄金资源基地,为我国黄金工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当“一带一路”先行者,开创全球开发利用黄金资源的新格局。2014年至2018年,我国已连续在北京举办了三届中国国际黄金大会,聚集全球政府、机构和黄金全产业链的业界人士,开展交流,寻求合作,打造“让世界了解中国黄金、让中国黄金走向世界”的国际平台,促进我国黄金产业的国际化。2017年10月,“一带一路”黄金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在中国黄金协会的倡议下,黄金企业共同发布《黄金行业“一带一路”发展共识》,推动黄金行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与沿线国家黄金资源和市场开发合作,以及国际产能合作。鉴于中国黄金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今年9月世界黄金协会建立中国委员会,中国黄金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同志被任命为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委员会首任主席。
从2011年至今,我国黄金企业累计海外投资近40亿美元,获取黄金资源量超过800吨。中国黄金集团海外资源开发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索瑞米项目作为刚果(布)第一座集采选冶于一体的现代化矿山,仅用16个月建成,生产出了刚果(布)国家的第一块铜板。吉尔吉斯布丘克项目、库鲁项目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库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吉尔杰斯斯坦最大的铜金矿生产基地和该国最大的地下开采矿山。今年9月签署的克鲁奇金矿项目,是中国黄金行业第一个进入俄罗斯战略资源的大型金矿开发项目,开创了金砖国家框架下中、俄、印三国矿业开发合作的先河,并首次实现了中国国有企业对俄罗斯战略级资源的控股。通过合理布局海外并购,增加金资源储量142吨。
紫金矿业积极布局海外资源开发,拥有境外保有的资源储量价值超过了1万亿元,已超过其在国内保有的黄金资源储量。旗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波格拉金矿、吉尔吉斯斯坦左岸金矿、澳大利亚诺顿金矿和塔吉克斯坦泽拉夫尚有限责任公司等项目相继投产,2017年海外矿产金产量达19.295吨。紫金矿业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地勘增储获得重大突破,铜资源量增加到4249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待开发铜矿之一。今年紫金矿业先后收购塞尔维亚最大铜矿RTBBor项目和海外上市矿企Nevsun,合计投资额超过200亿元。
山东黄金集团出资9.6亿美元收购巴里克黄金公司所属的阿根廷贝拉德罗金矿项目50%的权益,年产黄金16吨,并以此为起点,进军阿根廷矿业。2017年9月,山东黄金在香港H股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成功进军国际资本市场。
招金集团在厄瓜多尔收购了金铜矿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2018年12月,招金集团与塞拉利昂大宇矿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化对塞拉利昂矿业开发、地质勘查、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湖南黄金集团通过参股庄胜黄金,在厄瓜多尔获得黄金开采权,已启动矿山建设。
赤峰黄金2.75亿美元收购老挝Sepon露天铜金矿,迈出进军海外的重要一步。
黄金市场迅猛发展,成为全球黄金市场的重要一极。自2002年黄金市场开放至今,我国黄金市场经历了市场格局由一元到多元,产品结构由单一向多样的发展历程。2017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5.43万吨,成交额14.98万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累计成交量3.9万吨,成交额10.84万亿元。上海黄金交易所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场内实金交易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已成为仅次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全球第二大黄金期货市场。商业银行不断拓展黄金自营、代理和境外业务,黄金业务发展迅速,2017年商业银行黄金业务总计完成交易量61740.44吨。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与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共同发展的黄金市场体系,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球第三大黄金市场。
随着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正式启动、“黄金沪港通”的开通、人民币报价的“上海金”的成功推出,我国黄金市场加快了自身功能的完善和国际化的进程。目前,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已成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黄金定盘商,我国在国际黄金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中国逐步成为全球黄金市场的重要一极,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
传统黄金珠宝业开启“互联网+”新模式,助推“藏金于民”。黄金珠宝业以“互联网+”和高新技术兴起为契机,大胆创新生产制造和商业运营模式,在智能制造、设计创意、私人订制、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精心培育优秀的企业品牌,积极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开发黄金文化资源,创建黄金文化创意产品,提高黄金产品附加值,打造智慧型黄金产业,为推动黄金消费升级,实现“藏金于民”作出了贡献。
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第二批混改试点,不满足在投资金条市场所取得的成绩,整合国内外一流设计资源,开创了集研发、设计、品牌于一身的首饰品牌——“珍·如金”,创立高端黄金珠宝轻奢品牌,研发了三大主题、五大品类、1000款自有产品,并开发专卖店100个,成功建立起“连锁+专卖+体验”的高端客户体验式营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确立了“中国黄金”在黄金珠宝市场高端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以百年民族品牌为旗,凭借产品的创意、质量和深厚传统文化价值,以及服务的优质化、特色化,进军海外,落户国际知名商业圈。目前,上海老凤祥已在澳大利亚悉尼、加拿大温哥华、美国纽约和中国香港开设了老凤祥专卖店。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面对“互联网+”风口下的挑战,大胆尝试新的业务模式,成立菜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启用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电商团队,带来市场重大突破和业务量的激增。深圳百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加快黄金加工工艺和技术升级,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自主研发了中空电铸、首饰吊色、推砂工艺等多项业内领先技术,努力推动“珠宝制造”向“珠宝智造”转变。
坚持党建引领,促进行业和谐健康发展。黄金行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行业扎实实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要求,把握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中央政令在行业的畅通,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行业的贯彻落实,切实肩负起黄金行业应担负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要求,中国黄金集团、山东黄金集团、招金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党委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对“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范围、决策的基本程序、实施和监督检查等作出相应规定。此举对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决策水平,防范决策风险,保证企业健康持久发展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
根据黄金珠宝业民营企业多的情况,引导强化民企党建工作,推进黄金行业党建工作全覆盖,扩大党在黄金行业的影响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比如,辽宁中金欧亚(国际)珠宝集团、深圳金雅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健全党组织,严格各项党建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党组织对企业职工的教育引导、团结凝聚、鼓励促进、关心扶助的功能作用,党建引领,群团跟进,以灵活的方式主动破解职工难题,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中国黄金思想政治研究会理论阵地的作用,搭建黄金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交流平台,加强思想政治研究及宣传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黄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创建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黄金企业文化,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行业发展氛围。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积极性,中国黄金思想政治研究会组织开展了黄金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评选,近两年来有25项具有黄金特色的优秀成果脱颖而出。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黄金行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有以下体会。
第一,党和国家支持是黄金行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黄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黄金作为重要的全球性战略物资和国家金融储备体系的基石,在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黄金行业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黄金行业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和坚强后盾。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掀开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篇章。黄金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只争朝夕,奋力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推动各项改革工作,努力开创新时代黄金行业高质量、国际化发展新格局。
第二,不辱使命,勇于奉献,彰显黄金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黄金行业始终勇担国家责任和历史使命,几代黄金人以国家之需为己任,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踏实苦干,换来了今天黄金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新时代赋予黄金行业新的使命,黄金人要努力推动黄金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黄金产业健康发展,增强国家黄金控制力,肩负起筑牢国家金融安全的防波堤、为人民币国际化增信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敢于走出封闭,主动迎接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多年来,黄金行业主动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打破旧观念、旧思维、旧体制的束缚,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积极融入全球黄金业的竞合发展之中,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全球配置资源的发展格局。过去,黄金行业开放从未停下脚步;未来,黄金行业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全球配置资源、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科技创新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实施“科技兴金”战略,推动科技进步是黄金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未来黄金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形势下我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促进行业发展从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规模经营、装备现代、优质高效发展。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研发好产品、创建高品质,逐步实现由黄金大国到黄金强国的转变。
第五,绿色发展是企业生存之道。黄金行业一直是社会责任的忠实履行者,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绿色发展已成为黄金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下一步黄金行业必须做出更艰苦的努力,彻底摒弃传统的“生产—污染—治理”的高环境成本模式,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努力实现在降低物质消耗、减少对环境影响、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基础上的优质增长。
第六,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行业发展方向。黄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时刻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管好行业工作大局,党建引领为黄金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是新时代黄金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黄金行业全体干部职工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黄金行业的贯彻执行,努力开创黄金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七,发扬黄金精神,凝聚奋进力量。黄金行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以绿色行动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以黄金文化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服务国家使命,恪尽企业责任,奉献社会、造福人民。在传承和发展中,凝练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拼搏奋进”的黄金精神,这种精神牢牢扎根在广大干部职工思想意识中,并转化成履职尽责的自觉行动,汇聚成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澎湃力量,为黄金行业攻坚克难、实现各阶段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黄金精神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征程中必将进一步发扬光大,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我们亲历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也见证了黄金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们有切身感受,我们有理由为之自豪。然而我们却不能自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黄金产业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尚存短板;资源整合、规模经营还有差距;产品附加值、品牌影响力有所欠缺;国际化经营和国际竞争力水平有待提升。
回望来路,不忘初心,展望未来,我国黄金行业改革发展目标远大、重任在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新时代赋予黄金行业新的使命,未来,黄金行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新形势下我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球化视野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构建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黄金产业,筑牢国家金融安全屏障,为人民币国际化“增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