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精选5篇)

目前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理论界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对此本文本想一一加以评判,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对有一些似是而非

的,甚至是模糊的认识进行一定意义的探讨,笔者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深化对的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劳动价值理论的原创精神的基础上的。故本文拟在若干问题上与同仁们共同商榷,以求澄清劳动价值理论之内涵。

一、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的区别问题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有了商品交换就产生了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说价值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相联系的,那么作为价值问题的研究也就会自然遵循这一原则。对此恩格斯曾指出,“不仅是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历史过程和对这个过程加以说明的思想反映,是对这个过程的内部联系的逻辑研究”。③所以《资本论》第一章所分析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商品,并不是“在两个原始公社之间的原始物物交换中刚在艰难地发展着的商品”④,而是“充分发达了的商品”⑤,诚然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形式发展是从原始公社时的物物交换开始的,但这是基于研究方法的要求,即逻辑的展开要求与历史的发展相一致,可是这并不意味劳动价值理论仅仅只适用于研究的起点,恰恰相反,劳动价值理论正是遵循逻辑的展开与历史的发展相一致的基础上,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进而深刻地揭示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总之,劳动价值理论对价值问题的研究是遵循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要求即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逻辑

的展开和历史的发展相一致的要求。而劳动价值理论所揭示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基本规律,只要是处于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理论所包含的基本规律就会发生作用。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尚处于初级阶段,商品经济在相当多的地施很不发达,只有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才能促使生产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并由此带动生产关系向前发展。如果简单的以所谓的现实已经超越了劳动价值理论的适用条件为由而断章取义地曲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且认为劳动价值理论过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害的。对于部分学者所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只适用“有条件性”论断,应该说是一个重大误解。

二、正确认识价值的决定和源泉问题

而且,马克思指出,“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并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

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形成价值。这就是说,要把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一定的物体里面,即一定的对象里,它才形成价值。”⑨由此可见,马克思从来也没有如有些学者所认为的“脱离使用价值抽象地谈论价值”,而是将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起来谈论价值的。其实仅仅认识到交换价值的依据是人类劳动一般还不够,因为还并没有认识到价值最本质的内容,马克思是把价值创造的劳动当作社会劳动来看待,把价值当作社会关系来看待,商品和商品相交换,其实质是体现人与人的劳动交换关系,不过在商品社会里,人们交换劳动是通过商品为媒介来表现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以无论从交换价值的依据来看,还是从使用价值的属性与价值的属性是无法替代性上来看,商品的二重性都是存在的,是不能划一的。所以有的学者提出的“交换价值只不过是使用价值的一种延伸和另一种广义的使用价值而已,商品的二重性实质上还是一重性”的认识是极其片面的。

在价值的源泉问题上,特别强调的是价值的源泉和财富的源泉是两个概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生产价值必须以生产出使用价值为前提,生产使用价值的条件同样也是生产价值的条件,但绝不能混淆生产价值的条件和价值形成的源泉,也不能混淆价值形成的源泉和财富形成的源泉。生产价值的条件和生产使用价值的条件是同一的,但二者的源泉则是不同的,前者的源泉是人类抽象劳动,后者的源泉是劳动和生产资料。这是因为价值所代表的是人类劳动的交换关系,而财富的生产是体现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者蕴涵着不同的内涵,故不能简单划一。

三、正确认识价值和价格的关系问题

首先,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了详细地阐述,他指出,价值决定格,而“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即价格只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为商品是客观存在的,看得见、模的着,价值虽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却和商品不同,看不见、摸不着,价值要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和货币发生交换关系。故商品所有者要想把该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必须把自己的舌头塞进它们的脑袋里”,也就是说内在的价值只有通过外在的价格才能得以表现,价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已。

2。重点和难点

难点:价值的本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形式的发展及货币的起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商品

一、研究资本主义关系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

这是因为: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2.商品中的矛盾隐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矛盾的胚芽

3.建立中商品分析上的劳动价值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4.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最抽象的经济范畴

二、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商品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判断一个物是否商品的两个标准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

3.商品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

第一、社会分工的存在

第二、劳动产品属于经济利益不同的生产者

(二)商品经济

1。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统称。

2。商品经济的类型

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3。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叫市场经济。

三、商品二因素

(一)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方面需要的属性。

2.对于使用价值应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3.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4.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5.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交换价值的概念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二)价值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又叫价值实体

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其本质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三)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独立统一体

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

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对立的,二者互相排斥

四、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又叫有用劳动,是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劳动的具体形式是由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目的等决定的。具体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2.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和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经济

特有的范畴。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生产关系。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不同的劳动,二者既不分先后,也不分主次,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五、商品的价值量

(三)在考察商品的价值量时必须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概念

简单劳动是不需经过特殊培养、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必须经过特殊培养,具有一定技能和专长的劳动者的劳动。

(四)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1.什么是劳动生产率

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科技的发展水平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形式;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等。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什么个人决定,产品自己支配;社会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每个商品生产者互相提品,彼此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完全符合社会的需要;而劳动的私人性质却使生产的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

表现: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或不能完全卖出去,从而私人劳动不能或不能完全转化为社会劳动。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为什么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学习私人劳动和社会流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商品和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人们交换商品,事实是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价值不仅反映同一生产部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且也反映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及货币的产生

(一)价值形式的概念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二)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1.简单的、偶然的或个别的价值形式。

(1)简单价值形式的含义及表示式

在萌芽状态的商品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和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用等式表示即:1只绵羊=2把石斧

(2)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及其关系

第一,在简单价值形式中,互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绵羊是被表现价值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石斧是表现价值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

第二,处于价值形式两极的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存在着互相依存和对立对关系

一方面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离开一方另一方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二者又彼此对立和相互排斥,同一商品不能同时处于价值形式的两极。

(3)相对价值形式的性质或内容

第一,表明价值形式两极的商品都具有共同的质,都凝结了抽象劳动这种共同的价值内容。(因为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通过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相交换得到表现)

举例:在1只绵羊=2把石斧中:

若斧的价值不变,羊的价值提高1倍,即1只绵羊=4把石斧

若羊的价值不变,斧的价值提高1倍,即1只绵羊=1把石斧

若二者的价值都变,且方向和比例相同,即1只绵羊=2把石斧

若二者的价值都变,但比例相同而方向相反,即1只绵羊=8把石斧

(4)等价形式的特点

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5)简单价值形式实质上是商品内在矛盾的简单外在表现形式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作为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私人劳动而存在的

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是作为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劳动而存在的

(6)简单价值形式的缺点

对商品价值质和量的表现都是不完全、不充分的,看不出价值在所有商品体上的一致性看不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能否与所有商品相比较。

2.扩大价值形式

(1)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的含义及表示式

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就是一种商品的价值不是简单的表现在一种商品上,而是表现在其它一系列商品上。用等式表示即:(见课本)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的优点

(3)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都是不完全的,系列都是不相同的,没有众所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从而造成商品交换的困难。

3.一般价值形式

(1)一般价值形式的含义及表示式

一般价值形式就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用等式表示即:(见课本)

(2)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商品价值的表现是简单的

第二,商品价值的表现是统一的

第三,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并能与其它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特殊商品

(3)一般价值形式局限性

4.货币形式

(1)货币形式的含义及表示式

货币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用一种特殊的商品即贵金属来表现的价值形式。其等式式:(见课本)

(2)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的区别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特殊商品上,最后固定在贵金属黄金或白银上。

(3)金银等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它们也是商品,具有价值;其次是因为它们的自然属性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三)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结果。

2.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的经济关系

3.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矛盾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如何理解马克思指出的“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一)价值尺度

1.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就是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3.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观念的或想象货币,不是现实的货币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结果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3)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5.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要求具有价格标准

(1)什么是价格标准

价格标准是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2)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而作为价格标准是衡量货币本身大小的。

(二)流通手段

1.流通手段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2.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或现象的货币。

3.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4.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具体形式

金银条块、铸币、纸币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或货币符号,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5.影响一定时期内社会所需货币量的因素

待售商品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6.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内社会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即: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

货币流通速度

7.纸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或者说,只限于由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需要量。

8.通货膨胀的概念

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9.流通手段职能造成买卖脱节、产生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三)贮藏手段

1.贮藏手段的含义。

2.执行储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或金银制品

3.贮藏手段的作用:能够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起货币“储水池”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

1.支付手段是用货币清偿债务、交纳赋税或欠款的职能。

2支付手段经使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

3.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会引起货币流通规律的变化

(五)世界货币

1.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世界货币的作用是平衡国际贸易差额:购买别国商品;作为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支付赔款等。

3.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第三节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一)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不仅以价值为基础,还受供求关系影响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价格偏离价值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与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在以所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价值规律调节作用宏观调控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价格,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经常变动,这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

因供求的变化,使价格有可能偏离价值成为经常的事。由于商品生产内在价值规律的存在,作为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对价值的背离是有一定限度的;反映供求现状的价格能反过来调节供求,使价格围绕价值而波动,成为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可见,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也可以说,它既是调节商品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具有以下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

2.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企业的业绩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海多变,潮起潮落,每个商品生产者面临着成功与失败。最客观、最公正、最准确的评价应该是市场,价值规律则是这场竞争中的“无情裁决者”。那些技术领先、管理得法,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平均价值的商品生产者,自然获利丰厚。也由此使自己更加容易吸引资金,提高公众知名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在抢占市场的过程中不断处于有利地位。而那些技术落后、管理混乱,商品个别价值高于社会平均价值,或信息不灵,生产商品不能适销对路,商品总量超过社会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来说,超过部分不能为社会所承认,长期下去亏损严重,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地位,作为失败者,等待他们的自然是被无情淘汰。

二、市场调节的弱点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生产者自发地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影响总供求的平衡,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又难以自发实现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更不能自发地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

第二,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个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们根据市场信息做出的经营决策往往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三、要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空。但是,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而是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间接影响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监控和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为此,需要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不仅政企分开,而且应减少和规范政府的行政审批,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四、总结

由于社会供求受市场机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会出现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加以调整,熨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波动。有市场机制,就要有宏观调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调控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但是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应当而且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经济运行情况而有所调整。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实现国家整体性财富积累的前提和基础;这种积累表现在商品与市场两个方面,商品是经济的物质基础,而市场则是商品实现其价值的重要载体,由于优良的商品可以促进市场的交易与经济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商品以及商品设计。

一、商品与商品设计

(一)商品与商品价值

首先,商品应是劳动产品,空气阳光非劳动产品,所以它们就不是商品;其次,要用于交换,若不能产生交换,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能叫做商品;再次,要对他人和社会有用,没用就不能发生交换关系。因此,用于交换且满足于人或社会的劳动产品,我们称之为商品。

商品具有商品价值,包括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方面。商品的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一切物品所共有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取得商品的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商品只有先证明自己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为了实现价值,又必须先具有使用价值。由此可见,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如果只是用来满足物品生产者自己的需要,或只是无偿地交付给别人使用,都不能成为商品;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生产者实现商品价值,使消费者得到使用价值。

(二)商品设计

以商业价值为基本导向而进行的产品设计,我们称之为商品设计。商品设计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具有追求商业利润和商业价值,最大限度的激发消费与市场交易,采取共性原则,体现出为商品利益而设计,为工业价值而负责的典型设计特点。

二、工业设计中的商品设计

(一)工业设计、工业产品和商品

设计作为生产的一个必要流程,在生产初期,它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可以更加有效的表现出产品的优越特性,如造型性、功能性、科学性、合理性等。工业设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学科门类,涵盖包括了一切可以量化生产的工业化产品;这些产品要求对人、生活、社会、经济及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并能够推动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工业产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因此,工业设计使商品与消费者、使用者之间存在一种除单纯使用功能以外的新关系。这种消费刺激,成为现代社会经济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推动的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商品具有流通性和交易性,工业化生产制作的产品,只有经过交易与商业流通才能转化为利润并实现产品价值;因此,商品是工业化产品生产的本质目的和最终价值体现。由工业设计到工业产品再到商品,这种递进关系有效的阐释了工业化生产与实现的过程;这种设计、生产、实现的过程,也更清晰的表现出人类在创造性活动中最本质的特点。

(二)工业设计与商品设计的关系

三、商品设计方法与应用方式

(一)以商业价值为导向的设计方法

以商业价值为基本导向的设计方法,我们称之为商品设计方法。我们进行商品设计需要从市场和商业角度来考虑,由于我们的设计作品需要被市场所接受并能够引起大众的消费兴趣;所以若不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认同,那么商品的生产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设计工作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其最根本在于,“消费者是否喜欢、产品是否能够销出”这两重因素;生产厂家不会付出一定代价去生产毫无经济价值的产品,设计师更不需要付出努力去创造它。由此可见,生产和设计应为工业价值负责,应该带来商品利益。商品设计方法,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背景下,为消费刺激和商业利润而进行的有效设计,通过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来实现其设计可行性与优越性的产品设计。以商品价值为导向的设计方法,更能体现出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大工业设计的本质性目的。

(二)以购买认同为基本设计原则

好的商品应该赢得市场与消费者认可,且有意愿进行购买。消费者的购买认同体现在是否喜欢它、是否有消费购买能力、是否体现个人追求、是否使用安全、是否有实用性及持久性、是否受政治及文化的影响、是否对人有价值并改善生活等。市场的认同体现在,是否产生交易或者流通、是否适合市场节奏及时代特性、是否具有文化价值并适应区域法规、是否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和市场收益等。良好的购买认同,直接反映出消费热情及消费程度,也直接影响我们的设计是否能够产出,生产是否可以进行。以购买认同为基本设计原则,避免了产品的无效产出,节约了生产成本,加快了商品的快速流通,刺激了商业利润并活跃了经济市场。

(三)以市场的验证为应用法则

市场验证是我们进行商品设计的重要应用法则,其中包含了买方的市场验证、流通方的市场验证、卖方的市场验证和生产方的市场验证等,我们通过多方的验证以证实好的商品该如何设计。好的商品设计需满足于人,得到市场的考验与认同,并使多方利益最大化。其表现为,消费者以最低的经济方式获得最高的价值需求;生产者以最少的生产成本得到最多的产出盈余;销售者以最小的营销手法赢得最大的购买认同;市场宏观经济能够得到肯定性的提升;环境的影响及消耗可以维持最低水平;产品的适用性及文化的影响具有潜在输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能够不断提升等特点。

(四)商品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我们需要建立在美学及功能主义设计的基础之上,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诸多商业因素,并以商业刺激为基本手段,以商业利润为最终目的而进行商业化产品设计。以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商业价值要素规范并修正我们的产品设计,使我们的产品设计能够更加符合工业设计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商品角度来讲,一个好的商品要求能够产出、能够卖出、能够持续使用、有好的连锁购买反应、有好的经济收益(包括经济的提高和市场的活跃)、有好的生活水准,并且有舒适高效的生活感受等。

四、结语

商品设计方法应用于工业设计当中,改善了工业设计中商业性不足的问题,有效规避了投入与产出的风险,以最低的成本消耗获得最高的商业价值,提高了企业与经济的发展,节约了人类的物质资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参考文献: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谭顺.论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THE END
1.探索金属世界的价值之巅,超越黄金的尊贵金属揭秘黄金作为贵金属的代表,历来是财富的象征,在金属世界中,有些金属的价格甚至超越了黄金,成为了价值之巅,本文将为您揭示哪些金属比黄金更贵,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铂族金属:超越黄金的价值 铂族金属,包括铂(Pt)、钯(Pd)、铑(Rh)、铱(Ir)等,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金属之一。 https://www.nmggads.cn/post/22602.html
2.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新浪教育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它要通过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当表现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上时,就产生了货币。马克思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中分析了货币的产生,进而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以及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马克思分析了价值规律的基本https://edu.sina.com.cn/l/2003-06-23/46777.html
3.①商品交换的发展使金银成为一般等价物②金银的体积小价值早年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牲畜、布帛、贝壳、象牙等,但历史上后来选择由贵金属固定充当,是因为贵金属货币具有以下优点( ) ①商品交换的发展使金银成为一般等价物 ②金银的体积小、价值大 ③金银具有不易磨损、易分割、易保存和易携带的特点 ④人们乐于接受金银,它是交换媒介Ahttps://chuzhong.zujuan.com/question/detail-9187004.shtml
4.黄金为什么能做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上过来自春秋剑气长黄金为什么能做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上过中学的肯定都知道,序号越大越稀有。恒星通过重力约束点燃的核聚变反应可以从氢聚变到铁,铁以后的聚变反应吸收而非放出能量。铁的序号是26,金是79,同样作为贵金属的铂金、铱金恰好是78、77号。比铁序号更高的元素只能通过新星、超新星等释放极大能量的方式生成,金更是只能https://weibo.com/6446581909/KBPj4rYJU
5.货币史上曾经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下列属于贵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货币史上曾经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下列属于贵金属特性的是( )。A.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B.不易变质损坏C.质地均匀、易于分割D.产量不稳定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https://www.shuashuati.com/ti/4d3d27a4142e4afab49b7a678870c130.html
6.美元比特币与Facebook的格局这里的困难来自我们对货币的定势思维,或者是“一般等价物”的误导。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源于普通商品,属于一般等价物,没有凝结人类劳动的货币没有价值。这种货币理念一直误导了经济学家和大众。 自19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开始反思货币的本质及起源。货币即合约(契约)的主张,逐渐得到认可。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05558.html
7.货币史上曾经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下列属于贵A.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B.不易变质损坏 C.质地均匀、易于分割 D.产量不稳定 多选题,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ABCD 提交 查看参考答案https://www.shangxueba.cn/daxue/9N43ESWU.html
8.货币的本质是A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B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 金银等贵金属 D 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 正确答案 货币的本质 --- 解析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https://m.guangzhou.huatu.com/tiku/3108152.html
9.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原创教案6篇(全文)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货币 商品与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说明 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多,比如: 牲畜,布匹,贝壳,金银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golqhbq.html
10.为什么流通币珍品比贵金属币贵由此可以看出,普通纪念币才真正起到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功能,会留下更多的历史痕迹,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和贵金属币不可同日而语。 儿童年喷砂银币属于贵金属币,大40精制币属于普通纪念币, 儿童年喷砂银币在贵金属币中不算珍稀,数量比他少的还有很多;大40精制币在流通币中就非常珍稀,比他数量少得基本没有了。 http://www.collectrmb.com/art-6417-pro.htm
11.优质试题下列不属于一般等价物的是()A纸币B腾讯Q币C贵金属题目 下列不属于一般等价物的是()。 A.纸币 B.腾讯Q币 C.贵金属纪念币 D.法定数字货币 【本试题属于优质解答,查看答案有本题目的解答分析】 温馨提示:认真审题,仔细完善题目! 正确答案 查看正确答案 会员号登录 试题上传 试题纠错 题目解答分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项错误,纸币是代替金 猜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85/41310906.html
12.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科幻中的经济问题而在辐射遍地、哀鸿遍野、牛鬼蛇神四处横行的后毁灭世界中,要找一个能履行最起码的社会服务职责的公权力机构已属不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自然也就只能是个纯粹的白日梦了。 不过,只要剩余产品与交换的需求仍然存在,纵然没有货币,各种各样具有价值(通常是实用性与稀缺性)的一般等价物就会如同恩格斯在一个https://www.cdstm.cn/theme/khsj/khzk/jqda/201805/t20180508_764018.html
13.货币简史:从物物交换到数字货币物物交换到货币发展史的五个阶段金银一方面由于体积小、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产量有限、便于携带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发展中人类对金银本身价值的共识不断强化,金银逐渐成为了物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也就是所谓的“商品钱”。以金银为代表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在人类历史中占据了相当长的时间,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曾以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主要的价值https://blog.csdn.net/apr15/article/details/130693838
14.赵建:去全球化与美元的黄昏——全球货币体系的本质演进与困境世界货币的本质也是一种功能态。美元要成为世界货币,也需要成为全球的一般等价物,记账单位和价值贮藏手段。美元诞生并强化于战争,从“前身”绿背钞开始就承担着为战争融资的使命。国家能力越强,垄断税收和货币发行权的能力就越强,法币就越不必挂钩于贵金属。很显然,美国的国家能力需要在战争中不断强化。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86099
15.货币的产生PPT课件.ppt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理解: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理解: (1)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2)货币同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货币正式产生。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5/0721/21517979.shtm
16.为什么说金银是惟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因为它们自身稀有,而且易分割储存,所以人类从原始社会末期,就把它们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一直延续到今天。用什么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一样,这种情况客观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当一般等价物集中到贵金属金银上,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也就产生了。(1)“金银天然不是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273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