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威廉·格雷德在《美联储》一书中这样写道:
在具体而有形的存在以外,货币不具备任何意义,其只不过是又一个通过某种物质媒介而存在于世界的客体。但人类的思维却是另外一回事。思维能够授予这些破碎的钞票真正的价值和复杂而精细的力量。
也就是说,货币实质上就是一张纸,是人类强大的心理意义灌输给货币,从而使它具有了价值。人们的认可,是一种货币是否有价值的关键。认可度升高,货币升值;认可度降低,货币贬值。
现代经济中,很多人所理解的“钱”其实大部分都是信用。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财富是基于信用的。信用可以凭空产生,也可以消失的无影无踪。
美联储或世界其他国家央行所要极力想要保护的,就是这种货币的幻象。这种幻象并非毫无意义,它关系到一国的汇率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正常运行。但无论它多么重要,本质上它还是幻象。
▲世界央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比货币本质更重要的,是它由谁来发行
英国作家贝洛克曾说:“谁控制了财富生产,谁就控制了人类”。
如今,货币已经被植入更为精细而复杂的技术手段,电子记账和电子付款操作系统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和错综复杂的模式运转,今天的货币看起来更加真实。
然而在本质上,现代人对货币的信仰并不比古代人对贝壳的信仰更加高明,他们都是盲目而无意义的。甚至,在货币发行形式上,现代货币还不如古代贝壳,为什么?
因为,现代货币基本都是中心化的,由央行发行;贝壳则不然,它是去中心化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去海边捡到这种充当货币的贝壳,在这一点上,贝壳货币与每个人都有机会“挖矿”的比特币反而更相似。
中心化的铸币权的垄断,极容易造成通货膨胀,收割所有人,引发经济灾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就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提出这样的主张:货币的使命应该回归个人自由本身——只有铸币权真正掌握在私人机构手中,个人自由才可能得到最大保障。
▲殖民地时期的“美元”,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它脱离了伦敦的控制
◎关心货币,就是关心自由
毋庸置疑,财富是由每一个诚实劳动、公平交易的人,在市场中创造出来的。
但是,几千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上充斥着贪婪的奴隶主、偷抢拐骗的罪犯、巧取豪夺的官僚……
为了保护个人的财产,免遭他人控制,人类建立了限制权力、遵守契约的现代政治秩序。但仍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长期被人忽视:铸币权。
对货币信用的选择自由,不仅是个人经济自由的切实保证,而且是制止通货膨胀、经济持续增长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