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现代币280种官方版别降低收藏风险
深入研究和甄别这些所谓的现代贵金属币版别,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官方版别:官方版别是指,从发行需要出发,在模具制造过程中,通过在石膏模或直雕模或阴文模上设计加工不同标志产生的版别。这些版别都有正式的公告和信息,得到官方认可,可称为官方版别。
(2)民间版别:民间版别是指,由于生产管理原因,一个币种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多次修改,直雕模出现明显变化。或一个币种由多个企业同时组织铸造,在直雕模转化为阴文模的过程中发生变化。或直雕模出现问题后重新制模出现了变化。这些版别并非出自设计需要,大多是在原模制作过程中无意间产生的,目前没有公开的官方文件记录,大多数由民间研究发现,可以在各种铸币生产实践中找寻合理解释,受到市场普遍认同,可称为民间版别。
(3)质量差异:质量差异是指,我国现代贵金属币的模具制造过程相对比较复杂,2005年以前每个币种的模具大致要经过:“石膏模”→“铜型”→“机械仿形雕刻”→“直雕模”→“阴文模”→“二原模”→“工作模”等加工程序。2005年之后铜型制作和机械仿形雕刻一般已用电子雕刻代替。从直雕模到用于压印产品的工作模,中间还有反复翻压模具、外形加工、修模、热处理、电镀、喷砂、抛光等多道工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生产条件和操作技术不稳定,在铸币模具后期的生产加工环节中有可能出现一些工作模表面状态的微小变化,因而造成产品的表面状态相应出现微小不同,这种情况应称为质量差异。
(5)臆造品:臆造品是指,它不属于以上版别分类中提到的任何一种情况,而是由民间人士出于某种目的,使用特殊手段,自己改制的产品。这些所谓的“版别”并非造币厂所为,而是民间炮制的“臆造品”或称为“戏作币”。
从官方公布的资料看,目前我国现代贵金属币的官方版别主要有1987年铸造发行的普制熊描金币的S版和Y版,2001年铸造发行的普制熊猫金银币的国内版和国际版,2006年至2008年铸造发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贵金属纪念币”中的S、Y、Z版。
一.1987年普制熊描金币的S版和Y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金币市场销售的主战场在境外,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例如1988年号普制熊猫金币的年销量曾达到47.97万盎司,按年度计算是目前为止历年销售的峰值。为满足市场供货,当时的普制熊猫金币主要由上海造币厂和沈阳造币厂同时铸造。由于当时以上两个造币厂的铸造条件和技术管理水平存在差异,由此造成出厂产品的表面状态也存在不同,对此境外市场已有不少反映。为通过市场反馈信息追溯不同造币厂的质量状况,1987年铸造的普制熊猫金币使用了不同的企业标志。其中上海造币厂的标志为“S”,沈阳造币厂的标志为“Y”,并由此形成两个版别。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厂标,虽然为监控产品质量提供了条件,但也随之产生供货不均匀和某一时期某一版别产品短缺的新问题,造成市场紧张。为了解决更大的市场供需平衡问题,普制熊猫金币标注不同厂标的技术措施只采用了一年,从1988年开始又恢复了无厂标的铸造设计标准。
1987年两种1盎司普制熊猫金币的版别见图1。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和1/20盎司普制熊猫金币厂标的铸造位置与1盎司普制熊猫金币的厂标位置相同。
1987年五种普制熊猫金币不同版别的铸造数量见表1。
二、2001年普制熊猫金银币的国内版和国际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金币市场的销售重心已经转向国内。但由于境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存在市场交易价格差异,使得境外产品回流和出口转内销的问题比较突出。为监控这种回流状况,首先从铸造量最大的普制熊猫金银币开始进行尝试,将2001年的普制熊猫金银币分为国内版和国际版。其中的国内版在每枚普制熊猫金银币背面的左下方分别铸有凹型字的“D”字,而国际版没有特别标志,并由此形成两种不同版别。我国金币市场的境外产品回流问题,由多种复杂原因造成,从产品标志上进行区分,仅能在某种程度上洞察回流的状况,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增加了生产管理和均衡供货的难度,因此普制熊猫金银币的国内版和国际版也仅尝试了一年。
2001年1盎司普制熊猫金币的两种版别见图2。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和1/20盎司普制熊猫金币版别的铸造位置与1盎司普制熊猫金币的厂标位置相同。2001年1盎司普制熊猫银币的两种版别见图3。
2001年普制熊猫金银币不同版别的铸造数量见表2。
三、“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贵金属纪念币”中的S、Y、Z版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贵金属纪念币”(以下简称奥运币)项目,是我国铸造发行规模较大的连续型项目之一,2006年至2008年共计发行包括金币和银币在内的23个币种,总枚数2,324,061枚,总重量3,355,974盎司。由于这个项目主题的意义重大,市场影响力很强,在整个项目的策划、设计过程中,集中了我国美术界和造币企业的集体智慧,进行了卓越的创作和组织工作。由于这个项目的铸造数量相对集中和繁重,上海造币厂、沈阳造币厂和深圳国宝造币厂同时承担了铸造任务。另外为了解决铸币胚饼供应不足的难题,也从国外进口了部分铸币胚饼。面对以上组织生产的复杂形势,为了有效监控铸造成品的产品质量,及时反馈市场流通信息,除10公斤金币由上海造币厂独家铸造没有特殊标志外,其他币种均由三家造币厂同时参与,并在每一个币种背面的某个位置分别铸有不同的厂标。其中上海造币厂的标志为“S”,沈阳造币厂的标志为“Y”,深圳国宝造币厂的标志为“Z”,由此每个币种都形成了三种不同版别。
奥运会(第一组)2枚1/3盎司金币的版别示意见图4。
奥运会(第一组)4枚1盎司银币的版别示意见图5。
奥运会(第二组)2枚1/3盎司金币的版别示意见图6。
奥运会(第二组)4枚1盎司银币的版别示意见图7。
奥运会(第二组)1枚公斤银币的版别示意见图8。
奥运会(第二组)5盎司金币的版别示意见图9。
奥运会(第三组)2枚1/3盎司金币的版别示意见图10。
奥运会(第三组)4枚1盎司银币的版别示意见图11。
奥运会(第三组)1枚公斤银币的版别示意见图12。
奥运会(第三组)5盎司金币的版别示意见图13。
奥运会项目不同版别的铸造数量见表3。
四、关于其他所谓版别的甄别
在以上所述的现代贵金属币品种中,目前市场还流传着一些其他所谓的版别,值得厘清、研究和甄别。
(一)1987年熊猫精制金币
在1986年至1992年期间,每年还铸有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和1/20盎司的五种精制熊猫金币。在1993年和1994年两年中,每年还铸有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和1/20盎司的四种精制熊猫金币。以上币种均采用与普制熊猫金币相同的图案。由于我国普制熊猫金币的铸造技术标准相对较高,与精制币虽有差别,但这种差异并不十分明显。为了便于在市场流通中进行明显区分,在上述精制币的相应位置均标有“P”标记。1987年1盎司精制熊猫金币的背面示意见图14。
在目前的市场中,有些人士将这种精制币俗称为“P”版,似有不妥。主要理由是,虽然这些相同图案和相同规格的币种分别标有不同的标志,但由于精制币和普制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币种,因而不存在相同币种的版别问题。
(二)1987年1/10盎司普制熊猫金币无字版
这枚金币的出现比较奇特。首先它的质量等级应该属于普制币标准,通过使用一般技术手段对比观察,与具有厂标的1/10盎司普制金币没有明显区别。但是,通过查阅大量档案资料没有发现相应的生产记录,同时也与当时的生产管理常识相悖。如果是样币,从目前市场的实际流通量计算,也与样币的数量级完全不符。如何认定这枚“1987年1/10盎司熊猫金币”的性质,还需要继续通过更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甄别,认真查找实证,不宜轻易做出结论,因此可称为“存疑版别”。
(三)2001年1盎司普制熊猫银币的“小D”版
近些年来市场上开始小批量出现2001年1盎司普制熊猫银币的“小D版”,这枚银币的背面示意见图16。
五、归纳和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可以看到:
(3)标志“P”字的1987年精制熊猫金币,它与相应的普制熊猫金币是完全不同的币种,不宜称为版别。这种情况在其他币种中也比较常见。
(5)在目前的市场中,还有一些所谓的版别,已经可以证明它们是“臆造币”或“戏作币”。例如2001年1盎司普制熊猫银币的“小D”版就是典型案列。
这些所谓的版别均为市场人士使用高超的技术铸造或改制,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值得广大收藏投资者警觉和注意。
(6)由于不同版别的投资价值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利益导向下,使钱币版别的研究与挖掘就越发令人眼花缭乱和扑朔迷离,因此如何研究和甄别各种所谓的版别,就需要广大收藏投资者抛弃利益、独立思考,准确辨别。其中的关键点是要深入了解铸币生产工艺,明确版别的定义,研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寻找有利的实证,为钱币的版别研究不断做出贡献。在钱币版别的研究中,值得广大收藏投资者警惕的是,随着现代仿真技术的发展,有些制假和改制技术已经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增加了甄别的难度。而有些人在不当动机驱使下利用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编造故事,故弄玄虚,甚至制假贩假,欺骗收藏投资者,榨取不义之财。面对这种情况,也有少数媒体抛弃职业操守,为某些所谓的版别摇旗呐喊,虚张声势,对此也应该保持清醒,避免落入“谎言千遍就成真理”的戈培尔洗脑陷阱。
主要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贵金属纪念币图录》中国金币总公司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纪念熊猫金币发行25周年图录》上海金币投资有限公司3.《钱币学概述》戴志强著中国钱币杂志2010年第3期。4.《中国现代贵金属币的理论与实践》赵燕生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